毒理学第一版第二章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生物转运(biotransportation):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或代谢转化,化学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即毒物在体内经过多种酶催化或非酶作用转化成代谢物的过程。

3.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总称,是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中需要通过的屏障。

4.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指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中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

(化学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
5.胞吞作用(endocytosis):将细胞表面的颗粒物转运入细胞的过程,若被摄入的物体为固体称吞噬(phagocytosis),若为液体则称胞饮(pinocytosis)。

6.胞吐作用(exocytosis):将细胞表面的颗粒物由细胞内运出的过程。

7.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指当毒物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为0即达到动态平衡时血液内的毒物浓度与肺泡中毒物浓度之比。

8.蓄积作用(accumulation):长期接触外源化学物时,若机体对它的吸收速度超过对它的解毒和排泄速度,就会导致毒物在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多的现象。

9.毒物在体内的贮存库(storage depot):化学物对蓄积部位相对无害时的组织或器官称之。

10.排泄(excretion):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体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物质代谢全部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11.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部分进入小肠易被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在小肠中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返回肝脏,再随同胆汁排泄,称之。

12.酶的诱导(induction):有些毒物可使某些毒物代谢酶系合成增加并伴活力增强的现象。

13.诱导剂(inducer):凡具有诱导效应的毒物。

14.毒物动力学:从速率论的观点出发,用数学模型分析和研究化学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其动力学的规律。

15.毒物浓度时间曲线(concentration-time curve):在染毒后不同时间采血样,测定血浆中毒物的浓度,以血浆中毒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曲线,称之,简称时量曲线,通过曲线可定量地分析毒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16.非静注染毒的时量曲线:3期,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17.潜伏期(latent period):是染毒后到开始出现毒作用的一段时间,主要反映毒物的吸收和分布过程。

静注染毒时一般无潜伏期。

18.持续期(persistent period):指毒物维持有害浓度的时间,其长短与毒物的吸收及消除速率有关。

19.残留期(residual period):指体内毒物已降到有害浓度以下,但尚未从体内完全消除,其长短与消除速率有关。

20.峰时间(peak time):指染毒后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

21.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染毒后达到的最高浓度,与毒物剂量成正比,超过最低有害浓度时就会出现毒作用。

毒物动力学参数
1.吸收速率常数(absorption constant,K a),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 m),
峰时间(peak time,P m)均表示毒物吸收程度和特点。

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指时量曲线下覆盖的总面积,单位mg.h.L-1,表示经某一途径给以毒物后一定时间内吸收入血的毒物相对量。

静脉染毒时,AUC=X0/(V d*K e)=C0/K e。

3.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E):又称生物有效度,指毒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完全吸收时为1。

经口生物利用度是指经口染毒的AUC与该毒物静注后的AUC比值,常用经口吸收百分率表示。

F=(AUC po/AUC iv)*100%。

4.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 d):指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毒物量(D)与血浆中毒物浓度(C)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浆毒物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单位用L或L/kg表示,用于推测毒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宽窄。

V d=D/C,V d=D0(静注毒物量)/C0(零时毒物浓度)。

V d=血浆容量,说明毒物只分布在血液中;V d=体液总量,说明
毒物在体液中分布均匀;V d>体液总量,说明组织摄取量大、毒物与组织蛋白结合或对药物有特殊亲和力,药物贮存于某些特定组织中。

5.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lon constant,K e):表示体内消除毒物的快慢,可用单位时间内体内毒物被消除的百分率表示,单位h-1。

6.廓清率(clearance,CL):廓清指将毒物从血液循环中清除的过程。

对整体动物而言,清除率指在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表观分布容积的部分,即每单位时间多少升血中毒物量被清除,单位L/h或L/(h.kg)。

实际就是体内毒物总负荷量在单位时间内经循环进入消除器官的比例。

当毒物流经某一消除器官时,每单位时间被消除的毒物量叫消除速度(rate of elimination,RE),单位g/h。

被消除的毒物的百分数叫消除率(elimination ratio),用%表示。

CL=V d*K e或CL=D/AUC。

7.半衰期(half-lives,t1/2):指体内血液中毒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表示毒物消除速度的参数。

外源化学物透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指生物膜两侧的化学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当膜两侧化学物的浓度梯度逐渐缩小达到平衡状态时,化学物的扩散即停止,此过程不消耗能量。

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

①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化学物不与膜发生反应,也不要细胞提供能量,只依靠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的被动转运。

影响因素:化学物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化学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
化学物解离度的大小和体液PH值得高低
膜两侧体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及与之结合的亲和力的大小有关
②膜孔滤过作用(filtration):指水溶性物质随同水分子经生物膜的孔状结构而透过生物膜的过程。

动力是生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梯度和渗透压差。

2.特殊转运(specialized transport):指有一定的载体,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生物膜主动选择某种机体需要或由机体排出的物质进行的转运。

分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化学物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因素
1.化学物的固有毒性和接触量
2.化学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在靶器官内的浓度及持续时间(与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