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戏之美,不在戏本身,而在于看戏的情境,看戏的一种生活体验,对童年生活的梦幻性的回忆。文章中写到了许多与戏无关的人和事,看似闲笔,实质上正是文章充满理想之美的体现。闲人闲事是文章的前期情绪积累,到最后喷薄而出,通过看戏、偷豆等事例沉积下来。至于文章中两处写景,实在是景由心生,美景美情相得益彰。故文章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分析“我”的遇到的人和事,还给他们以生活的色彩,将文章内容立体化。
《社戏》中的主人公,其实和我们的学生年龄差不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共性,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从而体会到语文不仅仅是枯燥的说教,更是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对比教学
师:社戏是每个地方都有得看吗?
生:不是,社戏是绍兴的特色。(课文注释中进行了解释)
师:文中写到了三个地点:鲁镇,赵庄,平桥村。那么,“我”在哪儿看的社戏呢?
生:赵庄(由此引出对三个地点特点的分析)
鲁镇:最大,规矩多,人有知识,说话讲究艺术,社戏一年几次等。
赵庄:稍大,经济能力比平桥村强,社戏一年一次等。
平桥村:最小,自由,偏僻,待人真诚,文化程度不高,与赵庄合作社戏等。
(学生明白了“我”在鲁镇受拘束,而在平桥村则比较自由,白天生活枯燥,而晚上的社戏带给“我”精彩。)
师:“我”和谁一起去看戏的?(由此引出对文章人物的分析)
外祖母:疼爱我,直爽等。
母亲:疼爱我,说话讲究艺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八公公:精细,善良,勤劳等
六一公公:淳朴,善良等。
双喜:富有领袖气质,善于说话,有组织能力等。
阿发:有组织能力,淳朴,有童趣等。
桂生:为人厚道,关心他人等。
(通过人物分析,学生感觉到这些人物好象就生活在他们的身边,富有生命力。还有的学生余兴未尽,把“我”也进行了分析。)
“我”:念过书,不会从事乡间劳动,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等。
师:看戏之前和看戏之后“我”的感觉怎么样?
(学生从文中找出“无聊”“轻松”等词语,并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述说,较好地体会了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师:如果你是“迅哥儿”,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各有侧重,教师进行了归纳)
环境:江南水乡的悠闲,亲情友情的感受,少年冒险的新奇等。
气氛:自由自在的生活,童年游戏的乐土等。
心情:看戏前的苦盼,看戏后的愉悦,犯错偷豆反而受到赞扬的心旷神怡,月下行船的兴奋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不难理解文章中“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课后,学生感悟到父母的良苦,有的述说了朋友的真诚,有的描绘了景色的优美,有的感慨了现实的枯燥,还有个别学生模拟了成人的无趣与对童年的眷念,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与前次的沉闷被动截然不同。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蕴涵的巨大潜能与求知精神。虽然没有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做详细的分析,但是学生已经感悟到了景物之美与心情之乐。唤醒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觉得有与教师交流的必要,以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情感与体验为荣耀,这一点是成功的。有意外的课堂才保持着新鲜,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才属于多姿多彩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