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十八章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十八章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解答:不能。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的工作。

3、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总数中所占比重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化。(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和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加结构性失业。

4、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货币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现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的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为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

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由于更多的就业、增加产出所获得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如果他惟有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才能得到就业机会,显然,他就受益于通货膨胀。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这里讲的是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少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6、解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 “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现在图1—65来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图中,横轴y 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 表示一般价格水平。AD 为总需求曲线,AS 为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 起初呈水平状。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的上涨。在图1—65中,产量从零增加到1y ,价格水平始终稳定。总需求曲线1AD 与总供给曲线AS 的交点1E 决定的价格水平为1P ,总产量水平为1y 。当总产量达到1y 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中所谓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图中总需求曲线AD 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AD 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总需求曲线2AD 与总供给曲线AS 的交点2E 决定的价格水平为2P ,总产量为2y 。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f y 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图中总需求曲线3AD 与总供给曲线AS 的交点3E 决定的价格水平为3P ,

总产量为f y 。价格水平从 P 1上涨到P 2 和P 3 的现象被称为瓶颈式的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 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在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 呈垂直状。这时总需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例如,图中总需求AD 3从提高到AD 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 3上涨到P 4。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者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7、解答: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1985198419851984

111.5107.9100%100% 3.34%107.9P P P π--=?=?= 同理可得:1986 2.69%π=

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9851986

1987 3.34% 2.69% 3.015%22

e

πππ++=== 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 预期通货膨胀率=6% -3.015%=2.985%

8、解答:(1)劳动力人数 = 就业人数 + 失业人数 = 1.2 + 0.1 = 1.3亿

1.3100%100%68.4%1.90.1100%100%7.69%1.3=

?=?==?=?=劳动力(1)劳动参与率可工作年龄人口失业者(2)失业率劳动力 9、解答:(1)自然失业率为6%;

(2)为使通货膨胀减少5%,必须有16%的周期失业。

10、解答: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的关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表示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仅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由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O y 1 y f y 2 图1-65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练习和答案

1.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请计算: 资本消耗补偿356.4 (1)国民收入; 雇员酬金1866.3 (2)国内生产净值; 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3)国内生产总值; 间接税266.3 个人租金收入34.1 公司利润164.8(4)个人收入;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3 红利66.4(5)个人可支配收入; 社会保险税253.0(6)个人储蓄。 个人所得税402.1解:(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1866.3+264.9+34.1+164.8+120.3 政府转移支付347.5=2450.4(亿美元)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2450.4+266.3 =2716.7(亿美元)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2716.7+356.4 =3073.1(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 付+红利 =2450.4-(164.8+253.0)+347.5+105.1+66.4 =2551.7(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551.7-402.1 =2149.6(亿美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2149.6-64.4-1991.9 =93.3(亿美元) 2、某经济社会在某时期发生了以下活动: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矿工开采了50万磅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法计算GDP; (2)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利润供给分别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之和总是等于1Mp曲线c和MPS曲线是直线。C。每一美元的国民收入要么被花掉,要么被存起来。D.对经济的投资水平保持不变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在() c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上实际投资等于产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3. 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那么自发支出的乘数必然是( c) A .1 .6 B. 2.5 C. 5 D.44. 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并且制造商投资的增加将导致(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保持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5. 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趋势C.边际消费倾向D.边际储蓄倾向 6。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则政府支出乘数为(d)

a . 0 . 8 b . 1 . 253 c . 4 d . 5 7。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平衡收入水平将为(C)A.无变化B.加3元C.加1元D.降到4元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这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使消费支出意愿增加(A) A。增加,但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B.下降,因为更高的收入会增加储蓄。C.增加的数量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d保持不变,因为边际储蓄倾向也小于19.投资乘数等于(a)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C.对等边际消费倾向 D的倒数。(一级-多级)10.政府采购支出乘数(a)A.投资增益乘数B。等于投资乘数的倒数C.1小于投资乘数D.等于转移乘数 11。政府计划将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20亿元。如果乘数是4,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应该增加A.400亿元B.300亿元C.1200亿元D.3600亿元 12。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测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NP (d)的增加A.200亿元B.600亿元C.1800亿元D.2000亿元 13。在一个没有政府和对外经济交流的经济体中,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为5000亿元,消费者想在消费上花费3900亿元,计划投资支出总额为1200亿元。这些数字显示(b)A.国民生产总值不平衡,并将下降 B。国民生产总值不在平衡水平,并将上升C.国民生产总值处于平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 A.有形产品B.无形产品C.自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2.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A.GDP=C+I+T B.GDP=C+I+S C.GDP=C+S+T D.GDP=C+I+G 和NI之间的差额是() A.公司利润B.工资C.间接税D.利息 4.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支出法D.收入法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6.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被称为()。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收入D.个人可支配的收入 7.在通过国内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不能够() A.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 8.应计入我国2006年GDP的是() A.2005年生产而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人投资于美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C.2006年美国人投资于中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D.某人2006年自制自用的汽车 9.国民收入是() A.国内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生产净值减间接税 C.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 与NDP之间的差额是() 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 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C.建造一座住宅D.以上都是 和NDP之间的差额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15.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 A.I+G=S+T B.I=S+T C.I=S D.I+G=S 16.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17.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GDP=C+I+G+(X-M) B.GDP=C+S+G+(X-M) C.GDP=C+I+T+(X-M) D.GDP=C+S+T+(M-X) 18.当政府购买的增加量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量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1.某一经济生产五种产品,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请计算: (1)2000年、2002年的名义GDP。 (2)如以2000年为基年,2002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3)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2000年2002年 Q P Q P A 25 1.5 30 1.6 B 50 7.5 60 8 C 40 6 50 7 D 30 5 35 5.5 E 60 2 70 2.5 2.假定GDP为5000,PDI为4100,政府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10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3.假设一国GNP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NNP、净出口、政府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4.请根据下表计算:GDP、NDP、NI、PI、PD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 净出口15 储蓄25 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企业间接税75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个人所得税80 5.下表为某国的统计资料,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30 消费支出90 投资支出6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 5 政府购买30 6.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人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人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人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与GDP。 国民收入决定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C=100+0.6Y d,I=50,G=250,T=100。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2)消费支出C;(3)私人储蓄S P和政府储蓄S G;(4)投资乘数K I。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上题中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税,税率t=0.25,即税收函数为T= 0.25Y,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5)

Fiscal Policy, Part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Federal government outlays include: a.Transfer payments, grants to states,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and income tax revenues.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6392560.html,ernment purchases, transfer payments, grants to states and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c.Grants to states,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income tax revenues and government purchases. d.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income tax revenues, government purchases and transfer payments. 2.The major component of federal government consumption is spending on: a.Foreign aid. b.National defense. c.Social Security, Medicare and Medicai d. d.Capital goods, e.g. highways and schools. 3. A federal government surplus is said to exist when: a.Federal outlays are equal to federal revenues. b.Federal outlays are less than federal revenues. c.Federal outlays are greater than federal revenues. d.None of the above; federal government surpluses don’t exist. 4.The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 says that: a.Increases in spending must be matched by increases in revenue. b.The difference between spending and revenues must equal the amount of new bond issues. c.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aggregate, cannot spend more tha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d.Interest on government debt must be paid before tax revenues are spent on goods and services or disbursed as transfer payments.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 5.失业的种类 6.失业的原因 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单项选择 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 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 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期就业状态。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减少; c.政府收入不变,但支出增加; d.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12.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b.使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共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产量不变。 13.自然失业率(D )。 a.恒为零; b.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8课)

Macroeconomics(Tenth Edition)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her, Richard Star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onceptual Problems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6392560.html,ing the aggregate supply-aggregate demand model explain how output and price are determined. Will output vary or stay fixed in the long run? Suppose 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were to remain fixed: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behavior of prices over time? Answer: The way output and prices are determined in the aggregate can be analyzed most easily using the AD-AS model; however, we have to determine first which time frame we have in mind. The vertical AS-curve describes the very long run and output is determined by aggregate supply alone while the price level i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aggregated demand relative to the output the economy can supply. The horizontal AS-curve describes the very short run and output is determined by aggregate demand alone while the price level is fixed and unaffected by changes in output. The upward-sloping AS-curve describes the medium run and fluctuations in aggregate supply or aggregate demand can determine actual output and the price level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roductive capacity is given. The AD-AS framework is a very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al world that cannot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all people and enterprises in an economy. In this framework,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aggregate demand on output and prices depend largely on the slope of the AS-curve. We should keep in mind that the long-run AS-curve tends to shift to the right from year to year as potential output tends to grow. Therefore, even in the unlikely event that the AD-curve remains fixed, the price level would change, that is, decline over time. Technical Problems 1.Suppose that actual output is $120 billion and potential (full-employment) output is $156 billion. What is an output gap in this hypothetical economy? Based on your estimate of the output gap, would you expect the unemployment level to be higher or lower than usual? Answer: The textbook defines the output gap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tual GDP and potential GDP. Therefore the output gap in this hypothetical economy is -$36 billion. Since actual output falls short of potential output, we should expect the unemployment rate to be higher than usual. Chapter 2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Conceptual Problems

宏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DOC)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 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 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1. B;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C. 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 B; 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 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 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C. 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 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3. C; 4.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 ,L>M ; C.i>s ,LM 4. A; 5. 在IS- 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 D .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5. C; 6. 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 亿美元,IS 曲线将( )。A.右移10 亿美元;B.左移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 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 亿美元 6. C; 7.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 7. B;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 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 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 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 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 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 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通 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 是因为: 第1页共7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