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局部解剖学课件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课件

颅部又分为颅顶和 颅底两部分。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头部解剖ppt课件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头部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局解概述 头部概述 颅顶 颅底 面部 总目录 末页
三、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额结节: 深面正对大脑两半球的额中回。 2.枕外隆凸:图片 其深层为窦汇。(在幼儿时不明显) 3.上项线: 图片 其深层为横窦、也是大、小脑的分界线。 4.乳突: 图片 居外耳门的后方,根部的前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 乳突深层后半为乙状窦。(在行乳突根治术中、勿损伤面神经 及乙状窦) 5.颧弓: 图片 全长约3横指(5~6cm),于皮下可触及。其上缘相当于大脑颞 叶前端下缘、其深层为颞肌。
头皮:“1+2+3”的联合体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为一薄层结缔组织,临床上称此层为颅顶的“危险区”。
特点:
(1)此层疏松,外伤时易与骨膜分离,引起头皮撕脱; (2)此层内积血/积脓时,可蔓延至整个颅顶; (3)此层内有导血管,将颅内的硬脑膜窦与颅外的浅 静脉 相连,因此头皮或腱膜下间隙的感染可引起颅内感染。
1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头部概述
局解概述 头部概述 颅顶 颅底 面部
一、境界:图片
以下颌底、下颌支后缘、乳突、上项线、枕外隆 凸的连线与颈部分开。
二、分区:图片
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线的连线分为颅部和 面部。
总目录
末页
下页
2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头部概述
头部概述
颅顶 颅底
面部
总目录
末页
返回
3
10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头部概述
头部概述
颅顶 颅底
面部
总目录
末页
返回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

下颌下三角 下颌下腺深面
咬肌止点前缘处绕下颌骨体至面部(下颌缘支在其深面)
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更名为内眦动脉 45
压迫止血: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汇处。 分支: 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46
(2)面静脉facial vein
47
(2)面静脉facial vein 起点: 行程: 注入: 交通: 特点: ※危险三角区
15
第二节 颅 部
额顶枕区 颅顶 颞区
内面 颅底
外面
颅顶有软组织和 颅盖骨等构成
有重要的孔,是 神经和血管出入 颅的通道。
颅腔及内容物
16
一、颅 顶
(一)额顶枕区 1.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枕外隆凸和两侧上项线
两侧 上颞线
17
2. 层次 该区软组织分5层: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43
额腹
(二)面肌 表情肌,属皮肌,起于 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其功能活动与口裂、眼 裂开大或缩小及面部表 情有关。 受面神经支配。 包括: 枕额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帽状腱膜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44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 血管 (1)面动脉facial artery 起自:颈外动脉 起行: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
前 鞍结节 前外侧 视神经
前上 视交叉 后 鞍背
两侧 海绵窦 顶 鞍膈 下 蝶窦
30
①垂体前叶肿瘤,可 向前上压迫视交叉, 出现双眼颞侧半视野 缺失。 ②向上突入第三脑室 ,可导致脑脊液循环 障碍,颅内压增高。 ③向下发展,可使垂 体窝深度增加。进一 步发展可累及蝶窦。 ④向两侧扩展,可压 迫海绵窦,发生海绵 窦瘀血和脑神经受累 症状。
咬肌止点前缘处绕下颌骨体至面部(下颌缘支在其深面)
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更名为内眦动脉 45
压迫止血: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汇处。 分支: 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46
(2)面静脉facial vein
47
(2)面静脉facial vein 起点: 行程: 注入: 交通: 特点: ※危险三角区
15
第二节 颅 部
额顶枕区 颅顶 颞区
内面 颅底
外面
颅顶有软组织和 颅盖骨等构成
有重要的孔,是 神经和血管出入 颅的通道。
颅腔及内容物
16
一、颅 顶
(一)额顶枕区 1.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枕外隆凸和两侧上项线
两侧 上颞线
17
2. 层次 该区软组织分5层: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43
额腹
(二)面肌 表情肌,属皮肌,起于 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其功能活动与口裂、眼 裂开大或缩小及面部表 情有关。 受面神经支配。 包括: 枕额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帽状腱膜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44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 血管 (1)面动脉facial artery 起自:颈外动脉 起行: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
前 鞍结节 前外侧 视神经
前上 视交叉 后 鞍背
两侧 海绵窦 顶 鞍膈 下 蝶窦
30
①垂体前叶肿瘤,可 向前上压迫视交叉, 出现双眼颞侧半视野 缺失。 ②向上突入第三脑室 ,可导致脑脊液循环 障碍,颅内压增高。 ③向下发展,可使垂 体窝深度增加。进一 步发展可累及蝶窦。 ④向两侧扩展,可压 迫海绵窦,发生海绵 窦瘀血和脑神经受累 症状。
头部解剖图谱PPT课件

颅顶的神经来源虽然不同,但其分部区互相重叠, 局部阻滞麻醉的范围应扩大,才能获得满意的效 果。浅筋膜内的纤维束较粗大,注射麻醉药时会 感到阻力较大。
.
4
脑颅
组成:顶骨 2 额骨 1 颞骨 2 筛骨 1 蝶骨 1 枕骨 1
.
5
面颅
组成: 上颌骨 2 鼻骨 2 泪骨 2 颧骨 2 下鼻甲 2 腭骨 2 下颌骨 1 犁骨 1 舌骨 1
邻接:前:眶、翼腭窝;下:蝶窦、 颞下窝、鼓室等。
交通: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 →眶;
颈动脉沟、颈动脉管内口(颈 内动脉)→颈动脉管→颈动 \脉管外口;
眶上裂(眼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展神经→眶;
圆孔(上颌神经)→翼腭窝; 卵圆孔(下颌神经)、棘孔
(脑膜中动脉)→颞下窝。
.
15
垂体窝
位于颅中窝中央, 其顶为硬脑膜形成的 鞍膈,鞍膈的前上方 有经视神经管入颅的 视神经和与其相续的 视交叉。窝底隔薄层 骨壁邻蝶窦,两侧为 海绵窦。窝的前方为 鞍结节,后方为鞍背。 垂体窝和鞍背合称蝶 鞍。
.
13
颅中窝
组成: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 前面 中间狭窄,两侧宽广。
分部:蝶鞍、外侧部。
重要标记:视神经管、前床突、 蝶鞍(垂体窝+鞍背)、颈动 脉沟、眶上裂、 后床突、破 裂孔、颈动脉管内口、圆孔、 卵圆孔、棘孔、脑膜中动脉 沟、三叉神经压迹、鼓室盖。
主要内容:大脑半球颞叶,垂体 等
.
14
颅中窝
浅血管
前—面A.V 后—颞浅A.V
深A终支:眶上A.眶下A.颏A
面V特点:口角以上无瓣膜
与深V广泛交通
面深V→翼丛
面V
海绵窦
内眦V→眼V
.
4
脑颅
组成:顶骨 2 额骨 1 颞骨 2 筛骨 1 蝶骨 1 枕骨 1
.
5
面颅
组成: 上颌骨 2 鼻骨 2 泪骨 2 颧骨 2 下鼻甲 2 腭骨 2 下颌骨 1 犁骨 1 舌骨 1
邻接:前:眶、翼腭窝;下:蝶窦、 颞下窝、鼓室等。
交通: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 →眶;
颈动脉沟、颈动脉管内口(颈 内动脉)→颈动脉管→颈动 \脉管外口;
眶上裂(眼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展神经→眶;
圆孔(上颌神经)→翼腭窝; 卵圆孔(下颌神经)、棘孔
(脑膜中动脉)→颞下窝。
.
15
垂体窝
位于颅中窝中央, 其顶为硬脑膜形成的 鞍膈,鞍膈的前上方 有经视神经管入颅的 视神经和与其相续的 视交叉。窝底隔薄层 骨壁邻蝶窦,两侧为 海绵窦。窝的前方为 鞍结节,后方为鞍背。 垂体窝和鞍背合称蝶 鞍。
.
13
颅中窝
组成: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 前面 中间狭窄,两侧宽广。
分部:蝶鞍、外侧部。
重要标记:视神经管、前床突、 蝶鞍(垂体窝+鞍背)、颈动 脉沟、眶上裂、 后床突、破 裂孔、颈动脉管内口、圆孔、 卵圆孔、棘孔、脑膜中动脉 沟、三叉神经压迹、鼓室盖。
主要内容:大脑半球颞叶,垂体 等
.
14
颅中窝
浅血管
前—面A.V 后—颞浅A.V
深A终支:眶上A.眶下A.颏A
面V特点:口角以上无瓣膜
与深V广泛交通
面深V→翼丛
面V
海绵窦
内眦V→眼V
局解课件-理论课—头部

突肌上份前缘; ○ 上界:颧弓及外耳道
; ○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容
○ 腮腺 ○ 咬肌
腮腺
腮腺咬肌筋膜
○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 发出许多间隔
腮腺
形态分部 位置毗邻
○ “腮腺床”
腮腺
腮腺管 腮腺乳头
腮腺
穿经结构
面侧深区
境界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颞筋膜
起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止于颧弓的浅面;深层止于颧弓的深面
颞肌
为咀嚼肌之一,为扇形肌
起自下颞线和颞筋膜深层的深面,前部肌纤 维向下,后部肌纤维向前行,肌腱止于下颌 骨冠突及其内侧面。
颞浅间隙,颞深间隙
骨膜
较薄,紧贴颞骨表面,剥离困难,很少发生 骨膜下血肿。
在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 间隙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上颌动脉主要分支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分支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定位 内容
结构特点 临床意义
○ 头皮裂伤,单独缝合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即腱膜下间隙 范围广 结合疏松 导静脉沟通 颅顶“危险区”
“熊猫眼”征
颅骨外膜
结合疏松,但骨缝处除外 与腱膜下间隙血肿鉴别
“头皮”
定义:浅部的三层,总称为“头皮” 特点:紧密相连,不易分开 临床联系:头皮撕脱伤等
➢ 薄而柔软, 弹性好 ➢ 皮脂腺、汗 腺和毛囊丰富 ➢ 皮纹走向 ➢ 血供丰富
; ○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容
○ 腮腺 ○ 咬肌
腮腺
腮腺咬肌筋膜
○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 发出许多间隔
腮腺
形态分部 位置毗邻
○ “腮腺床”
腮腺
腮腺管 腮腺乳头
腮腺
穿经结构
面侧深区
境界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颞筋膜
起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止于颧弓的浅面;深层止于颧弓的深面
颞肌
为咀嚼肌之一,为扇形肌
起自下颞线和颞筋膜深层的深面,前部肌纤 维向下,后部肌纤维向前行,肌腱止于下颌 骨冠突及其内侧面。
颞浅间隙,颞深间隙
骨膜
较薄,紧贴颞骨表面,剥离困难,很少发生 骨膜下血肿。
在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 间隙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上颌动脉主要分支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分支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定位 内容
结构特点 临床意义
○ 头皮裂伤,单独缝合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即腱膜下间隙 范围广 结合疏松 导静脉沟通 颅顶“危险区”
“熊猫眼”征
颅骨外膜
结合疏松,但骨缝处除外 与腱膜下间隙血肿鉴别
“头皮”
定义:浅部的三层,总称为“头皮” 特点:紧密相连,不易分开 临床联系:头皮撕脱伤等
➢ 薄而柔软, 弹性好 ➢ 皮脂腺、汗 腺和毛囊丰富 ➢ 皮纹走向 ➢ 血供丰富
头颅局部解剖ppt课件

47
第五节 唾液功能
2019
-
48
唾液(Saliva)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和众多的小唾液腺(唇腺、 颊腺、腭腺和舌腺)所分泌的混合液的总称。
一、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比重 1-1.009 pH 6.0-7.9 在无剌激状态下,如睡眠或晨起床时多呈弱酸性, 餐后可呈碱性
2019
-
49
二 、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一)每日1000-1500ml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 (三)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引起非条件反射性分泌唾液的正常刺激,包括食物 对口腔的机械、化学和温度等刺激。 引起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为后天所获得,即通过视、 昕、嗅觉等产生。
37
2019
八 、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轻微的生理运动,调节出入牙髓的血液循环
九、 咀嚼与牙齿的磨耗※
磨耗与磨损 磨耗(attrition):食物或牙面摩擦; 常发生于牙合面、切嵴及邻面 磨损(abrasion):外物机械磨擦
2019 38
磨耗的生理意义 1 、生理性磨耗
消除早接触点 降低牙尖高度 减少临床牙冠长度 邻面磨耗代偿牙弓向前移动
2019
-
44
第四节 言语功能
2019
-
45
言语(soeech)是包括声音产生的一系列活动。 一、言语与呼吸 言语时 , 有规律的呼吸受到阻碍 在句末和句首,吸气迅速产生,呼气则延续在言语进行之中 二、发音 发声带振动是发音的基础 三、语音 清音和浊音;元音和辅音 四、共鸣(resonance) 五、言语的神经控制
16
(三)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 1 舌下神经管内口(hupoglossal canal) 2 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颈静脉孔综合征 3 内耳门 (internal acoustic pore)
第五节 唾液功能
2019
-
48
唾液(Saliva)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和众多的小唾液腺(唇腺、 颊腺、腭腺和舌腺)所分泌的混合液的总称。
一、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比重 1-1.009 pH 6.0-7.9 在无剌激状态下,如睡眠或晨起床时多呈弱酸性, 餐后可呈碱性
2019
-
49
二 、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一)每日1000-1500ml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 (三)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引起非条件反射性分泌唾液的正常刺激,包括食物 对口腔的机械、化学和温度等刺激。 引起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为后天所获得,即通过视、 昕、嗅觉等产生。
37
2019
八 、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轻微的生理运动,调节出入牙髓的血液循环
九、 咀嚼与牙齿的磨耗※
磨耗与磨损 磨耗(attrition):食物或牙面摩擦; 常发生于牙合面、切嵴及邻面 磨损(abrasion):外物机械磨擦
2019 38
磨耗的生理意义 1 、生理性磨耗
消除早接触点 降低牙尖高度 减少临床牙冠长度 邻面磨耗代偿牙弓向前移动
2019
-
44
第四节 言语功能
2019
-
45
言语(soeech)是包括声音产生的一系列活动。 一、言语与呼吸 言语时 , 有规律的呼吸受到阻碍 在句末和句首,吸气迅速产生,呼气则延续在言语进行之中 二、发音 发声带振动是发音的基础 三、语音 清音和浊音;元音和辅音 四、共鸣(resonance) 五、言语的神经控制
16
(三)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 1 舌下神经管内口(hupoglossal canal) 2 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颈静脉孔综合征 3 内耳门 (internal acoustic pore)
头部局部解剖学培训课件

由颈内 动、静脉、后4对 脑神经 (Ⅸ、Ⅹ、Ⅺ、Ⅻ)和起自茎突 的各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 茎突舌骨肌)共同构成。
头部局部解剖学
13
4) 腮腺咬肌筋膜和腮腺管
Parotid sheath: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分两层包绕腮腺。 在腮腺前缘处两层融合,覆盖咬肌,称为咬肌筋膜。 Parotid duct:由浅部前缘发出,伴行面横血管和面神经颊支。
头部局部解剖学
35
头部局部解剖学
36
Cavernous sinus
① Comunication:左右侧海绵窦相交通,此外
middle,inferior v of cerebri
angular v superior ophthalmic v cavernous sinus
internal jugular v
头部局部解剖学
53下颌关节 脑桥头部局部解剖学54
头部局部解剖学
7
Trigeminal N.:
①Supraorbital nerve:为眼神 经分支,分布于额部皮肤。
②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 经终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 上唇。
③Mental nerve:为下颌神经的 分支,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皮肤。
头部局部解剖学
8
头部局部解剖学
头部局部解剖学
14
5) 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a 纵行:颈外动脉、颞浅血管 、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b 横行:上颌血管、面横血管、 面神经及其分支。 c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头部局部解剖学
15
Facial n. Retromandibular V External carotid A
头部局部解剖学
13
4) 腮腺咬肌筋膜和腮腺管
Parotid sheath: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分两层包绕腮腺。 在腮腺前缘处两层融合,覆盖咬肌,称为咬肌筋膜。 Parotid duct:由浅部前缘发出,伴行面横血管和面神经颊支。
头部局部解剖学
35
头部局部解剖学
36
Cavernous sinus
① Comunication:左右侧海绵窦相交通,此外
middle,inferior v of cerebri
angular v superior ophthalmic v cavernous sinus
internal jugular v
头部局部解剖学
53下颌关节 脑桥头部局部解剖学54
头部局部解剖学
7
Trigeminal N.:
①Supraorbital nerve:为眼神 经分支,分布于额部皮肤。
②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 经终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 上唇。
③Mental nerve:为下颌神经的 分支,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皮肤。
头部局部解剖学
8
头部局部解剖学
头部局部解剖学
14
5) 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a 纵行:颈外动脉、颞浅血管 、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b 横行:上颌血管、面横血管、 面神经及其分支。 c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头部局部解剖学
15
Facial n. Retromandibular V External carotid A
局部解剖学头部课件

(3) 角膜反射消失。
(4) 泪液分泌障碍,角膜干燥。
(5)唾液分泌障碍。
(6)舌前部味觉丧失。
(7) 听觉过敏。
2. 面神经管外损伤
只有上述(1)、(2)、(3)项症状。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ralysis)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 根据引起面神经麻痹的损害部位不同,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 一、中枢型(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型或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上的表情肌,包括额肌和上半部眼轮匝肌的运动;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则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 二、周围型(核型或核下型)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可位于脑桥下部(如出血、肿瘤等)、中耳或腮腺等部位。
02
帽状腱膜
01
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变薄续颞深筋膜浅层。
02
以上3层紧密相连称头皮。
03
腱膜下间隙 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区域,范围广,前达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颅顶部的“危险区”
腱膜下间隙内有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脑膜窦相交通,此层感染可向板障及颅内扩散,此间隙称为颅顶的危险区。
04
与外耳道之间.
05
第2段:腮腺内 ,位于下颌后静脉
06
和颈外动脉的浅面, 分
07
上下两干, 在发出9-
08
12条分支,互相交织成丛。
09
第3段:为穿出腮腺的部分。
(4) 泪液分泌障碍,角膜干燥。
(5)唾液分泌障碍。
(6)舌前部味觉丧失。
(7) 听觉过敏。
2. 面神经管外损伤
只有上述(1)、(2)、(3)项症状。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ralysis)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 根据引起面神经麻痹的损害部位不同,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 一、中枢型(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型或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上的表情肌,包括额肌和上半部眼轮匝肌的运动;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则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 二、周围型(核型或核下型)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可位于脑桥下部(如出血、肿瘤等)、中耳或腮腺等部位。
02
帽状腱膜
01
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变薄续颞深筋膜浅层。
02
以上3层紧密相连称头皮。
03
腱膜下间隙 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区域,范围广,前达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颅顶部的“危险区”
腱膜下间隙内有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脑膜窦相交通,此层感染可向板障及颅内扩散,此间隙称为颅顶的危险区。
04
与外耳道之间.
05
第2段:腮腺内 ,位于下颌后静脉
06
和颈外动脉的浅面, 分
07
上下两干, 在发出9-
08
12条分支,互相交织成丛。
09
第3段:为穿出腮腺的部分。
局解头部PPT课件

鼻子的结构与功能
01
鼻子结构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外鼻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鼻腔
内有嗅觉细胞和呼吸黏膜,鼻窦则是空气的共鸣腔。
02
鼻子功能
鼻子主要负责嗅觉和呼吸功能,使人能够闻到气味并吸入氧气、排出二
氧化碳,对人的健康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03
鼻腔保健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擤鼻涕习惯,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中耳炎等问
运动
思考
头部中的大脑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主 要器官,负责人的思考、记忆、情感 等高级神经活动。
头部中的脑干和小脑等结构能够控制 人体的运动,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头部的重要性
生命维持
头部是人类生命维持的关键部位, 其中大脑控制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如心跳、呼吸等。
认知功能
头部是人类认知功能的主要载体, 其中大脑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源泉, 对人类的学习、记忆、情感等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
06
头部感官器官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眼睛结构
眼睛由眼球、眼附属器、眼球内 容物等部分组成,其中眼球是视 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具有透光、
折光和成像功能。
眼睛功能
眼睛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 器官,通过视觉感知周围环境、 物体和色彩,对人的生活、学习
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视觉发育
新生儿出生时眼睛尚未发育完全, 需要经过数月的生长和发育才能 达到正常视力水平。家长应关注 孩子的视觉发育情况,及时发现
头部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脑梗塞或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总结词
头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
详细描述
头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等,其中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清晰地 显示血管病变情况。
(局部解剖学)第一章、头部ppt课件

特 点
• 颅内外静脉间有吻合; • 无静脉瓣; • 挤压后易致血液逆流。
① 感染因子→面静脉→内眦静脉
感 →眼上静脉→海绵窦 染 ② 面静脉→面深静脉→翼丛→眼 途 下静脉、卵圆孔静脉丛及破裂孔 径 导血管→海绵窦
③ 三叉神经(Ⅴ)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④ 面神经(Ⅷ)
二、面侧区
(一)腮腺 咬肌区 (二)面侧 深区
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一章 头 部概述 面部 颅部
头部的概述
境界与分区 表面解剖 体表投影
一、境界与分区
头与颈的分界: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枕外隆凸
头部的分区:
颅部: —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乳突连线
面部: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 眉弓 • 眶上切迹 • 眶下孔 • 颏孔 • 翼点 • 颧弓 • 乳突 • 枕外隆凸
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颊脂体
※ 皮纹
由弹性纤维、肌纤维和皮肤真 皮层相连而成
2、面部肌
3、血管、淋巴及神经
① 面动脉 ② 面静脉 ③ 三叉神经 ④ 面神经
① 面动脉
行程: 分支: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鼻背动脉
② 面静脉
☆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面静脉与翼丛的交通
“危险三角”
① 翼内、外肌
② 翼静脉丛
③ 上颌动脉
④ 下颌神经
三、面部的间隙
(一)咬肌间隙 (二)翼下颌间隙
(三)舌下间隙
(一)咬肌间隙
(二)翼下颌间隙
③ 舌下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一、额顶枕区 二、颞区的局解 三、颅底的局解
一、额顶枕区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培训课件

质。
维持颅内压稳定
02
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保持颅内压的稳定,以维持大脑的正常
生理功能。
参与神经传导
03
颅内血管与神经元共同参与大脑的神经传导,实现大脑与身体
各部分的信号传递。
淋巴管的解剖结构
头面部浅淋巴管
主要收集头皮、面部和颈部的淋巴液。
深部淋巴管
位于颅内各结构之间,与血管伴行。
淋巴管的功能和作用
脑干的剖结构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是 连接脊髓和大脑的主要通 道。
脑干由三个部分组成:延 髓、桥脑和中脑。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分, 连接脊髓和桥脑,主要控 制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心 跳、呼吸等。
中脑位于桥脑之上,是视 觉和听觉信息传递的关键 区域。
桥脑位于延髓之上,连接 延髓和中脑,是大脑与身 体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通 道。
02
大脑皮质是大脑半球最 外层的灰质结构,负责 处理信息、控制运动和 感觉等功能。
03
大脑髓质是大脑半球内 部的灰质结构,主要负 责调节神经传导和内分 泌等功能。
04
大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 维构成,负责连接大脑 不同区域,传递信息。
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区
01
02
03
04
额叶
负责思考、决策、计划和抽象 思维等功能。
脊髓的解剖结构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接 脑干,下至尾骨。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 包含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白质 包含轴突和神经纤维束。
脊髓分为31个节段,每个节段 支配一定的身体区域。
脊髓的功能
传导神经冲动
脊髓是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 重要通道,负责传递大脑对身体
的运动指令和感觉信号。
反射作用
医学局部解剖讲稿头部专题课件

❖ 腮腺咬肌筋膜: ✓ 腮腺鞘——间隔、小叶,
浅层---致密 深层---不完整,咽旁脓肿 ✓ 咬肌筋膜
❖ 腮腺的局解: ➢ 位置和形态 ➢ 腮腺管 ➢ 腮腺淋巴结 ➢ 穿经腮腺的结构
❖ 腮腺的局解: ➢ 位置和形态 ➢ 腮腺管 ➢ 腮腺淋巴结 ➢ 穿经腮腺的结构
— 纵行结构: ✓ 颈外动脉 ✓ 下颌后静脉 ✓ 颞浅动、静脉 ✓ 耳颞神经
第三节
颅部
一、区分:颅顶 (额顶枕区、颞区)
颅底 (内面、外面)
颅腔几其内容物
二、颅顶:
(一)额顶枕区:
境界:
眶上缘—枕外隆突及上项线
上颞线
层次:
1. 皮肤:厚而致密,多毛囊、汗腺及皮脂腺。
2.
血管及淋巴管丰富。
➢ 颅顶部软组织
① 层次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易剥离,与骨缝结合 紧密,此层感染常局限 于一块颅骨
(二)、颞区:
境界:颅顶两侧,上颞线—颧弓上缘;
额骨与颧骨结合部—上颞线的后下段
层次:
1. 皮肤: 前薄后厚, 移动性大。
2. 浅筋膜:脂肪少。血管神经分两组
3. —耳前组:颞浅动、静脉,
4.
耳颞神经
5. —耳后组:耳后动、静脉,
6.
枕小神经
—岩下窦—颈内静脉, 向下—导血管—翼静脉丛
4. 内容:
5. 外侧壁—动眼神经、
6.
滑车神经、
7.
眼神经、
8.
上颌神经、
9. 内下壁—颈内动脉、
10.
展神经。
颅中窝外侧部: 1. 内容大脑颞叶。 2. 前部有眶上裂: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眼神经、展神经、 眼上静脉。 3. 眶上裂内侧后方: 圆孔(上颌神经)、 卵圆孔(下颌神经) 棘孔(脑膜中动脉) 弓状隆起、鼓室盖、三叉神经压迹、颈动脉沟、破裂孔、 4. 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之头部教学课件

Ⅹ
Ⅸ
Ⅺ
Ⅻ
腮腺 Parotid gland
★ 腮腺管 Parotid duct
行程:
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约 1.5cm处横跨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 继而急转向内穿颊肌,开口于上颌第 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
体表投影
大脑下缘 inferior margen of cerebrum:
自鼻根上方约1.25cm处开始向外,沿眶上 缘向后,经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 隆凸的连线上。
脑膜中动脉 middle menibgeal a.:
主干:经过下水平线与前垂直线的 交点
前支:经过上水平线与前垂直线的 交点即翼点,向后上弯曲走向颅顶
6. 后垂直线:
经乳突根部后缘画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体表投影
中央沟 central sulcus:
在前垂直线和上水平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介于后垂直线 与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外侧沟 lateral sulcus:
相当于中央沟投影线与上水平线交角的 平分线
体表投影
分支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浅层结构
面静脉 Facial vein
行程: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 位置较浅,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 的前支,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与海绵窦的交通 面静脉→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 面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海绵窦交 通
浅层结构
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通常无瓣膜。 因此,当面部感染时,通过面静脉 与海绵窦的交通途径,可逆行蔓延 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或颅内感染。
“危险三角”
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 口角之间的三角区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课件

入路和切除范围。
头颈部手术的解剖基础
手术入路
头颈部手术的入路有多种,如经口腔、经颈部、 经耳后等,每种入路都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
重要结构保护
在手术过程中,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是 至关重要的,以免造成并发症和后遗症。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头颈部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包括伤口护理、引流管的放置和观察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大脑的功能分区
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 叶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功 能特点,如感觉、运动、语言等。
脑神经的解剖
脑神经的分类
脑神经共分为12对,包括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 经、滑车神经等,每对脑 神经的纤维传导路径包 括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 导通路,负责传递各种感 觉和运动信息。
脑神经的核团
脑神经核团是脑神经发出 和终止的地方,具有特定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头部的血管与淋巴系统
头部的血管
头部血液供应丰富,主要血管包括颈内动脉、椎动脉和颈外动脉 等,负责向头部各部位供血。
头部的淋巴系统
头部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淋巴管和淋巴液等,是头部免疫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与淋巴系统的关系
04 头颈部的临床应用
头颈部肿瘤的解剖基础
肿瘤分类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头颈部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如血管瘤、脂肪瘤、甲状腺
癌等。
肿瘤扩散途径
头颈部肿瘤主要通过直接浸润、 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等方式扩散 ,了解肿瘤扩散途径有助于制定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原则
对于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是常 用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 、大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
头颈部影像学的解剖基础
1 2 3
头颈部手术的解剖基础
手术入路
头颈部手术的入路有多种,如经口腔、经颈部、 经耳后等,每种入路都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
重要结构保护
在手术过程中,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是 至关重要的,以免造成并发症和后遗症。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头颈部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包括伤口护理、引流管的放置和观察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大脑的功能分区
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 叶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功 能特点,如感觉、运动、语言等。
脑神经的解剖
脑神经的分类
脑神经共分为12对,包括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 经、滑车神经等,每对脑 神经的纤维传导路径包 括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 导通路,负责传递各种感 觉和运动信息。
脑神经的核团
脑神经核团是脑神经发出 和终止的地方,具有特定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头部的血管与淋巴系统
头部的血管
头部血液供应丰富,主要血管包括颈内动脉、椎动脉和颈外动脉 等,负责向头部各部位供血。
头部的淋巴系统
头部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淋巴管和淋巴液等,是头部免疫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与淋巴系统的关系
04 头颈部的临床应用
头颈部肿瘤的解剖基础
肿瘤分类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头颈部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如血管瘤、脂肪瘤、甲状腺
癌等。
肿瘤扩散途径
头颈部肿瘤主要通过直接浸润、 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等方式扩散 ,了解肿瘤扩散途径有助于制定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原则
对于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是常 用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 、大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
头颈部影像学的解剖基础
1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其中动脉间相互吻合成丰富的动脉网; 3. 神经分布互相 重叠;
学习交流PPT
返回
32
学习交流PPT
返回
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腱膜下间隙特点
1. 疏松 2.间隙范围广 3.间隙的V经导静 脉和颅骨的板障V 与颅内的硬脑膜静 脉窦相通 (颅顶部危险区)
学习交流PPT
返回
34
学习交流PPT
35
二、颞区的层次与结构特点
1. 皮肤
2. 浅筋膜
浅层
3. 颞深筋膜 深层
4. 颞肌
5. 骨膜
学习交流PPT
36
三、颅底
颅前窝
内
颅中窝
面
(海绵窦)
观
颅后窝
学习交流PPT
37
1.海绵窦的毗邻
学习交流PPT
38
海绵窦的毗邻
内侧
上内侧:隔内侧壁邻垂体 中部:颈内动脉、展神经等 下内侧:隔薄骨壁邻蝶窦
前端:眶上裂内侧部
后端:邻三叉神经节
3. 面肌
面动脉 facial artery
面静脉 facial vein (危险三角)
神经 淋巴
面神经 facial nerve (运动)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感觉)
学习交流PPT
12
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止点前缘相交处浅表
学习交流PPT
13
面神经分支
1.颞支:额肌、眼轮匝肌上部 2.颧支:眼轮匝肌下部
2.深面:茎突、茎突周围肌及深部 的颈内动、静 脉,舌咽、迷走、 副及舌下神经等—“腮腺床”
3.上方: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 颞下颌关节
4.下方:下颌角
5.前缘:邻咬肌、下颌支和冀内肌 的后缘
6.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
肌前缘的上份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0
学习交流PPT
21
腮腺的形态与分部
略呈锥体形, 底向外侧,尖向 内侧突向咽旁。
学习交流PPT
4
重点内容
1.层次 2.形态结构特点 3.位置 4.毗邻 5.临床意义
学习交流PPT
返回
5
人体基本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皮下组织) (fat、A 、V、N 、L等) 3.深筋膜 (形成鞘) 4.肌层 5.骨 6.内部筋膜 7.浆膜 8.腔
学习交流PPT
返回 6
意义
学习交流PPT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腱膜下间隙)(特点) 5.颅骨外膜
学习交流PPT
27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8
学习交流PPT
29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
前内侧组
前组 前外侧组 耳前组
外侧组
(颞区) 耳后组
后组
学习交流PPT
30
学习交流PPT
31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
1. 以颅顶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临床手术切口选 择应考虑此点;
学习交流PPT
10
二、分区
头部
颅部
颅顶 颅底
额顶枕区 颞区
颅腔及其内容物
眶区、鼻区、口区
面部 面侧区
面部与颅部界线是:眶上缘、颧弓、外耳 门和 乳突连线。
学习交流PPT
11
第二节 面部
一、面部的浅层结构及其特点
1. 皮肤:薄而柔软,皮脂腺、汗腺丰富,有自然皮纹
2. 浅筋膜:fat(颊脂体)、神经、血管丰富,有腮腺管穿行
可分为深部、 峡部及浅部等三 部分。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2
腮腺的被膜
腮腺鞘
浅层(厚)
纤维隔
深层(薄)
颈深筋膜浅层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3
穿经腮腺的结构
横行:面N的分支 面横A、V 上颌A、V
纵行:颈外A 下颌后V 颞浅A、V 耳颞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与面横动、静脉, 下颌后静脉与上颌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学习交流PPT
17
二、面侧区
(一)腮腺咬肌区
腮腺 (parotid b1and ) 1. 位置及毗邻
2. 形态与分部
3. 被膜 4.腮腺导管 5.穿经腮腺的结构
(二)面侧深区
(三)面部的间隙
学习交流PPT
18
腮腺的位置及毗邻
• 从层次上看
从具体位置看
学习交流PPT
19
腮腺的毗邻
1.浅面:皮肤、浅筋膜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4
腮腺导管投影:鼻翼与口角连线的中点至 耳屏切迹间连线的中段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5
思考题
1.有关面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注入颈外静脉 B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C 借面深静脉与翼V丛相交通 D 有静脉瓣,血液不能逆流至颅内 E 与内眦静脉相连
2.下列哪些结构不穿过腮腺( ):
外侧:(上→下)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眼神经、 上颌神经
学习交流PPT
39
2.海绵窦 的连通
1.左右相通 2.与翼V丛、面部 V交通 3.与岩上、下窦 相通 4.与基底V丛相连
学习交流PPT
40
3、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1. 通过面部静脉与翼丛的交通途径 2. 通过导静脉的交通途径 3. 通过板障静脉的交通途径
返回
7
学习方法
1.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标本与模型的观测(具体 方法与系解不同);
2. 结合教材与课堂内容,注重理解和记忆重要的 示意图或实物图;
3.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画图记 忆)
学习交流PPT
返回
8
头部
概述
面部浅层结构
腮腺咬肌区
颅部
学习交流PPT
9
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下颌骨下缘、 下颌角、乳突、 上项线和枕外隆 凸间的连线以上 的部分。
A 颈外A
B 面N
C 迷走N
D 下颌后V
E 颞浅动脉
学习交流PPT
二
26
第三节 颅部
一、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和结构
(一)额顶枕区的层次结构及特点
1. 皮肤 毛囊腺、汗腺和皮脂腺丰富; 血供丰富,外伤时易致出血
头皮
2.浅筋膜
fat、A、V、N, 脂肪小格,血管损伤,不易闭合
3.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 )及枕额肌(特点)
及上唇诸肌
3. 颊支:颊肌、口周围肌
4.下颌缘支:沿下颌体下缘
前行支配下唇肌及颏肌
5. 颈支:颈阔肌
图
学习交流PPT
14
学习交流PPT
15
口角平面以上的静脉通常无静脉瓣
学习交流PPT
面部危险三角 海绵窦 眼上静脉
内眦静脉
面静脉 面总静脉 颈内静脉
16
面部危险三角
两侧口角至鼻根 连线间的三角形区域
第一讲 绪论与头部
学习交流PPT
1
绪论
1.局部解剖学的概念 2.为什么学习局部解剖学(意义) 3.怎样学习局部解剖学(方法 ) 4.局部解剖学进展:显微解剖、微创方向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头部
3
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以系统解剖学 为基础,人为的把人体分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 盆部与会阴、上肢、下肢、脊柱等局部,研究正常人体 各局部的由浅至深的形态结构、层次、位置与毗邻关系 及临床意义,特别是与外科手术的关系,是基础与临床 之间的桥梁课程。
学习交流PPT
返回
32
学习交流PPT
返回
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腱膜下间隙特点
1. 疏松 2.间隙范围广 3.间隙的V经导静 脉和颅骨的板障V 与颅内的硬脑膜静 脉窦相通 (颅顶部危险区)
学习交流PPT
返回
34
学习交流PPT
35
二、颞区的层次与结构特点
1. 皮肤
2. 浅筋膜
浅层
3. 颞深筋膜 深层
4. 颞肌
5. 骨膜
学习交流PPT
36
三、颅底
颅前窝
内
颅中窝
面
(海绵窦)
观
颅后窝
学习交流PPT
37
1.海绵窦的毗邻
学习交流PPT
38
海绵窦的毗邻
内侧
上内侧:隔内侧壁邻垂体 中部:颈内动脉、展神经等 下内侧:隔薄骨壁邻蝶窦
前端:眶上裂内侧部
后端:邻三叉神经节
3. 面肌
面动脉 facial artery
面静脉 facial vein (危险三角)
神经 淋巴
面神经 facial nerve (运动)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感觉)
学习交流PPT
12
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止点前缘相交处浅表
学习交流PPT
13
面神经分支
1.颞支:额肌、眼轮匝肌上部 2.颧支:眼轮匝肌下部
2.深面:茎突、茎突周围肌及深部 的颈内动、静 脉,舌咽、迷走、 副及舌下神经等—“腮腺床”
3.上方: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 颞下颌关节
4.下方:下颌角
5.前缘:邻咬肌、下颌支和冀内肌 的后缘
6.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
肌前缘的上份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0
学习交流PPT
21
腮腺的形态与分部
略呈锥体形, 底向外侧,尖向 内侧突向咽旁。
学习交流PPT
4
重点内容
1.层次 2.形态结构特点 3.位置 4.毗邻 5.临床意义
学习交流PPT
返回
5
人体基本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皮下组织) (fat、A 、V、N 、L等) 3.深筋膜 (形成鞘) 4.肌层 5.骨 6.内部筋膜 7.浆膜 8.腔
学习交流PPT
返回 6
意义
学习交流PPT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腱膜下间隙)(特点) 5.颅骨外膜
学习交流PPT
27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8
学习交流PPT
29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
前内侧组
前组 前外侧组 耳前组
外侧组
(颞区) 耳后组
后组
学习交流PPT
30
学习交流PPT
31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
1. 以颅顶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临床手术切口选 择应考虑此点;
学习交流PPT
10
二、分区
头部
颅部
颅顶 颅底
额顶枕区 颞区
颅腔及其内容物
眶区、鼻区、口区
面部 面侧区
面部与颅部界线是:眶上缘、颧弓、外耳 门和 乳突连线。
学习交流PPT
11
第二节 面部
一、面部的浅层结构及其特点
1. 皮肤:薄而柔软,皮脂腺、汗腺丰富,有自然皮纹
2. 浅筋膜:fat(颊脂体)、神经、血管丰富,有腮腺管穿行
可分为深部、 峡部及浅部等三 部分。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2
腮腺的被膜
腮腺鞘
浅层(厚)
纤维隔
深层(薄)
颈深筋膜浅层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3
穿经腮腺的结构
横行:面N的分支 面横A、V 上颌A、V
纵行:颈外A 下颌后V 颞浅A、V 耳颞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与面横动、静脉, 下颌后静脉与上颌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学习交流PPT
17
二、面侧区
(一)腮腺咬肌区
腮腺 (parotid b1and ) 1. 位置及毗邻
2. 形态与分部
3. 被膜 4.腮腺导管 5.穿经腮腺的结构
(二)面侧深区
(三)面部的间隙
学习交流PPT
18
腮腺的位置及毗邻
• 从层次上看
从具体位置看
学习交流PPT
19
腮腺的毗邻
1.浅面:皮肤、浅筋膜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4
腮腺导管投影:鼻翼与口角连线的中点至 耳屏切迹间连线的中段
学习交流PPT
返回
25
思考题
1.有关面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注入颈外静脉 B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C 借面深静脉与翼V丛相交通 D 有静脉瓣,血液不能逆流至颅内 E 与内眦静脉相连
2.下列哪些结构不穿过腮腺( ):
外侧:(上→下)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眼神经、 上颌神经
学习交流PPT
39
2.海绵窦 的连通
1.左右相通 2.与翼V丛、面部 V交通 3.与岩上、下窦 相通 4.与基底V丛相连
学习交流PPT
40
3、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1. 通过面部静脉与翼丛的交通途径 2. 通过导静脉的交通途径 3. 通过板障静脉的交通途径
返回
7
学习方法
1.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标本与模型的观测(具体 方法与系解不同);
2. 结合教材与课堂内容,注重理解和记忆重要的 示意图或实物图;
3.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画图记 忆)
学习交流PPT
返回
8
头部
概述
面部浅层结构
腮腺咬肌区
颅部
学习交流PPT
9
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下颌骨下缘、 下颌角、乳突、 上项线和枕外隆 凸间的连线以上 的部分。
A 颈外A
B 面N
C 迷走N
D 下颌后V
E 颞浅动脉
学习交流PPT
二
26
第三节 颅部
一、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和结构
(一)额顶枕区的层次结构及特点
1. 皮肤 毛囊腺、汗腺和皮脂腺丰富; 血供丰富,外伤时易致出血
头皮
2.浅筋膜
fat、A、V、N, 脂肪小格,血管损伤,不易闭合
3.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 )及枕额肌(特点)
及上唇诸肌
3. 颊支:颊肌、口周围肌
4.下颌缘支:沿下颌体下缘
前行支配下唇肌及颏肌
5. 颈支:颈阔肌
图
学习交流PPT
14
学习交流PPT
15
口角平面以上的静脉通常无静脉瓣
学习交流PPT
面部危险三角 海绵窦 眼上静脉
内眦静脉
面静脉 面总静脉 颈内静脉
16
面部危险三角
两侧口角至鼻根 连线间的三角形区域
第一讲 绪论与头部
学习交流PPT
1
绪论
1.局部解剖学的概念 2.为什么学习局部解剖学(意义) 3.怎样学习局部解剖学(方法 ) 4.局部解剖学进展:显微解剖、微创方向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头部
3
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以系统解剖学 为基础,人为的把人体分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 盆部与会阴、上肢、下肢、脊柱等局部,研究正常人体 各局部的由浅至深的形态结构、层次、位置与毗邻关系 及临床意义,特别是与外科手术的关系,是基础与临床 之间的桥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