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边际替代率
0
X
X对Y的边际替代率 MRSxy=
10
4
1
1
(1,10)
(4,1)
(2,6)
(3,4)
Y
X对Y的边际替代率 MRSxy为无差异曲线上 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随着商品X的数量增加,消费者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X时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将越来越少。或者说,每增加一单位商品X所能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将越来越少。其实质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发挥作用。根据该规律,上述过程中,商品X的边际效用将越来越小,而商品Y的边际效用则越来越大,因此,在效用上,商品X 所能替代的商品Y当然越来越少。
例子:某个同学饿的时候吃薯片,开始最想吃, 吃的越多,继续吃的愿望越弱。这就表明:随着 吃薯片数量增加,每一片薯片给带来的满足是逐 渐减少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人们从增加消费的每单位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不断下降直至为零和负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生理或心理原因:最初欲望最大,随着满足而减小,过分满足则变成痛苦 物品有多种用途,人们总是首先将之用于最重要的用途,然后才是次要的用途
吉芬商品
Q
P
0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价值额与其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价值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衡量消费者购买商品为自己带来的福利改善。
02
01
03
04
05
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
预况下的消费者行为
第三节(略)
一、预期效用函数
预期效用函数
假定消费者面临两种选择机会,一种是肯定可以获得收入W0;另一种是不确定情况下可能获得的收入W1或W2,概率分别为p和(1-p)。则其在不确定情况下可能拥有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称为期望值:W[p、(1-p),W1、W2]=pW1+(1-p)W2。预期效用函数E{U [p、(1-p),W1、W2]}= pU(W1)+(1-p)U(W2)。期望值效用:U(pW1+(1-p)W2)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选择1.消费者是如何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商品组合?怎样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需求行为?2.案例:牛奶消费与白酒相比较3.人们消费的基本原则–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他们最偏好(评价最高)的产品与服务。

二、效用(Utility)1.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satisfaction) 。

注(1)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不包含有关是非的价值判断。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效用绝不是可以观察与度量的心理函数。

它仅仅是经济学家用来理解个人选择行为一种科学工具。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把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所表达出来的效用。

3.效用的解释——主观心理感觉例子一:《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例子二:《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

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

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还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本章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等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对边际效用逆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等存在于消费的内在规律有清楚认识。

3.熟练掌握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等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于解释多种效应效果,分析需求的产生和规律以及消费者均衡。

二、学习提要消费者行为理论又可称为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以及消费方式的理论,其主要理论流派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无论采取哪种流派的观点和方法,我们都能得到相同的最优消费结构的判定标准。

1.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认为,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分析得到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λ==PyMUy Px MUx ,即消费者的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亦称为边际效用相等规律。

2.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序数效用论认为,在既定的偏好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称为无差异曲线。

边际替代率可以描述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存在于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遵循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消费者的预算线与某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决定的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就是保证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消费量从而实现了消费均衡。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yx p p MRS xy = 3.价格消费线和消费者需求曲线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可推导出商品的需求曲线。

边际效用分析认为,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边际效用曲线。

序数效用分析显示,价格消费线(P ·C ·C )用于描述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使用既定收入获得的最大效用的两种商品组合方式的变动状态。

大学微观经济学经典课件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大学微观经济学经典课件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
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 否则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X1 O
X2
01
U1
02
U2
03
U3
04
U4
05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
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U1 U2 U3
牛奶
3
2
1
0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咖啡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U2
U1
E3
E2
E1
X2
X3
X1
收入效应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Y
X
U2
U1
E3
E2
E1
X2
X3
X1
收入效应
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Y
X
A
B
B1
C
(二)
(三)吉芬物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形状
正常商品
1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不能计量,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偏好。
2
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
3
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4
Good:goods,好东西。
5
Bad:坏东西。
*
1、无差异曲线 ,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B
A
O
预算线方程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花费既定代价使自己得到的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用量而使自己所花费的代价最小的一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消费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认为,收入少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收入多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

换言之,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其他商品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较便宜商品的购买对较昂贵商品的购买的替代。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商品购买量反方向变动。

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三、计算题1. 解:(1)因为:M=P A A+P B B M=120 P A=40,P B=20所以:120=40X+20Y当A=0时,B=6;当A=1时,B=4;当A=2时,B=2;当A=3时,B=0;如上所示,A和B商品共有4种组合。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31
• 价格下降的总效应
– 正常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劣等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吉芬商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32
2 序 数 效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 用y 论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
y
O X1X2
x
O
其他支出占比上升。 27
2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数y

ICC


O I
X1X2 X3
x
EC
I3 I2 I1
O
X1 X2 X3
x
28
七、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 – 价格—消费线
• 商品X的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转动,与无 差异曲线簇相切,切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 费线。
– 需求曲线
• 描述消费者需求量和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之 间的关系。
Y
用 论 A Y价格下降
4
3 2 Y价格上升
1
B
O1 2
4
X
21
2


效 X、Y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动后的预算线 Y

论6
5A
4
X、Y价格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外移
3
2
1
B
O1 2 3 4
X
22
2


效 收入变化后的预算线 用Y
论 6A
5
4
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外平移
3 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内平移
2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与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B
均衡点
A
U3 U2 U1
第二节 序数效用与消费者需求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代表的组合为最
优。
Px MRS Py MUx MRS MU y MU y MUx Px Py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的结论是一致的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购买决策分析)
需求曲线背后:购买决策
消费者为什么会对各种商品产生需求? 如何界定“效用”这种主观的感觉?

同种商品,不同消费者之间:不可比
同一消费者,不同商品之间:可比
效用utility
消费者从各种商品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或者各种商品具有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第一节 基数效用与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剩余
货币单位衡量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
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或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额 与其实际支付货币的效用总额之间的差额。
效用单位衡量
第一节 基数效用与消费AP1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曲线

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一般,收入增加买更多x和y;反之,相反。
收入消费线
U2 U1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线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在不同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对某一商 品的最佳数量选择。 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 物方面的开支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金额/家庭可支配收入:衡量 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
O
U3 U2 U1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下一页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 消费一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 同时消费多种商品时的效用原则 ➢ 消费者剩余
一、消费一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如果一个人连续消费某一种商品,效用最大化 的原则就必须是边际效用等于零
MU=0 即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的效用为零时,消费 者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1.5 1
0.5
下一页
从表中可以看出,MRSxy从1.5降到0.5。这种情况存在 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替代中,因此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 律。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是,随着X商品的增加, 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减;随着Y商品的减少,它的 边际效用在递增。这样增加一定数量X商品所能 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就越来越少,即X商品以同样 数量增加时,所减少的Y商品越来越少,也就是 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2、边际替代率(MRS)
边际替代率就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 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以ΔX代表X商品的增加量,ΔY代表Y商品的减少量,MRSxy 代表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边际替代率的公式 为:
MRSxy=ΔY
ΔX
应该注意的是,在保持效用相同时,增加一种 商品就要减少另外一种商品。因此边际替代率应该 是负值。但为了分析方便,一般用其绝对值。
图3—5(a) X商品价格不变、Y商品价格价格变化而 引发的预算线变化
Y
B1 B B2
O A
X
下一页
图3—5(b) Y商品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 格变化而引发的预算线变化
Y
B
X
A2 A
A1
三、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主观上对两种商品效用水平的 评价;而预算线是对消费者现实消费的客观约束。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2、原因:
——生理或心理原因;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三、货币的边际效用( )
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 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富人的 钱不值钱, 穷人的时 间不值 钱”。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 品的效用。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因为: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
假设:M=9; P1=1, P2=1。
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P1Q1 +P2 Q2=13+ 16 = 9
MU1/P1 =MU2/P2 =10/1=MUm
TU =121
例2:
设效用函数为
,两种商品价格分别是
P1=4元,P2=5元,消费者收入为1000元,试
求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解:先求出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条件是 化简为 限制条件 联立可得消费者最优选择为X1=125,X2=100
或者说,在
MRSXY
Y X
这个公式中,
当分母Δx不变时,分子Δy在不断减少,从而分数值就 在减少了。
四、预算线
(一)预算线的含义 用于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
的前提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 量最大的组合方式的曲线。又称消费可能性 曲线。见图3-6
(二)图形
Y
6A
PX QX PY QY M
0
50
100 150 200 250 X
2、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1)
Y
a)价格同比例下降,右移;
50
b)价格同比例上升,左移;
I=400元
40
PY=10元/公斤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004]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004]
9
三、消费者均衡 是指消费者将其收入换得了商品或劳务的最大总 效用 MU1 /P1 =MU2/P2 = ·······=MPn/Pn
10
计算题: 某人消费相关商品的效用状况如表所示:
Q 123 4 5 6 7 8 … MUx 16 14 12 10 8 6 4 2 … MUy 11 10 9 8 7 6 5 4 …
现已知x价格为2,y价格为1,总收入为12 问如何安排购买?
11
四、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的 价格总和同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出现 的差额
12
例:
消费者购买量
1 2 3 4 5 6 合计
愿意支付的价格
7 6 5 4 3 2 27
实际价格
差额
2
5
2
4
2
3
2
2
2
1
2
0
12
15
尊重需要 社交需 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 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图
4
无法满足需要的原因 1,资源有限 2,生命有限 3,劳动有限
5
二、相关概念 1,效用
是人们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所产生的 满足程度
6
2,总效用 是通过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产生的总的 满足程度。
3,边际效用 通过消费一定增量的商品和劳务所产生的 增加的满足程度。
3,分析黄牛党存在的合理性 要求:
3—4人一组,课后分组讨论,下次课派组员上台解读(使 用PPT方式),最后打印并统一上交。
33
2024/10/15
34和商品购买量变化之间关
系的曲线。
25
恩格尔定律: 一个家庭收入减少,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 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多。 一个国家越穷,国民的总支出中用来购买 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总支出中用来 购买食物的支出比将会下降。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3.3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3.2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 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就是购买物品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收入,也不能
•• ((1)3对)正总常效商应品(而to言ta,l e商ffe品c价t)格表下示降一的种替商代品效价应格和变收化入所效引应起都需使求得量该的商总品变需化求。量总增效加应;=正替常
代商效品应的+替收代入效效应应为正,收入效应也为正,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一致,所
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
以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 (2)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
用效用观点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方法称为效用分析。
基数效用论
• 效用的大小是可以测度的,它可以像计量货币和物品一样,用统一计数单位 和基数(1、2、3…)来表示并可加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 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说明各种商品 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类别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正常商品
增加
增加
增加
一般低档商品
减少
增加
增加
吉芬商品
减少
增加
减少
3.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3.4.3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扩展线)。(income consumption curve,ICC)是指在商品价格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均衡变动的轨迹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A
···
c
a
b
0
B0
Xa Xb XC
I2 I0I1 B1 K
X
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降价的Slutsky分解 Y 替代效应
a 0 Y
·· ·
b Xc Xb
c
收入效应
Xa c
X
0
Xc Xa Xb
· · ·
a b
X
第七节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和市场的需求曲线
P A Qa = c – d•P P1 P2 Db Q 0 Qb1 Qb2 Q 0 Q1 Q2 D P B P A+B
4)效用只能自身相比,不能人与人比。 5)效用有共性,也有个性。 6) 效用本身并不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 基数效用 1,2,3,4,5,6,7 …… 2. 序数效用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
三、基数效用论和 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 1) 效用量(效用单位)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达到某一数 值后,其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变得 越来越小。
3)效用曲线
U 486
拐点
切点
max

max max

75 63 0
4


TU AU 9 MU Q
6
4)TU、AU、MU间的关系 a. MU>0, Q↑→TU↑ MU=0 , TUmax MU<0 ,Q↑→TU↓ (Mumax→TU处拐点) b. MU>AU,Q↑→AU↑ MU=AU,AUmax MU<AU, Q↑→AU↓ MU↘→ AUmax

经济基础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基础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编辑ppt
3.2.2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 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 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消费者在既 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 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的商品购买组 合是一种最佳的、不应再作调整的、相对稳定 的商品组合。
编辑ppt
2.4
b-c
5
5
1
c-d
5
3
0.6
d-e
5
2
0.4
e-f
5
1
0.2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3.3.3.3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编辑ppt
编辑ppt
3.3.4预算线及其移动
消费者进行选择时考虑的一个重要 因素是收入。在不考虑借贷的条件下, 消费者不能无限制地选择他喜爱的商品。 反映消费者收入约束的概念就是预算约 束。
三者的区别是:对于正常品而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为正值,在 同一方向上起作用,在商品降价后,总效应必然大于零。这说明,商 品降价后需求量增加。对于低档品而言,虽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 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但是在绝对值上替代效应仍然大于收入效应。 总效用仍然大于零,说明商品降价后需求量是增加的。只有吉芬商品, 在商品降价后,不仅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而且 收入效应在绝对值上大于替代效应绝对值,导致商品降价后总效应小 于零。这表明,商品降价后,其需求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会减少。
(3)归属和爱 的需要
编辑ppt
(5)自我实 现的需要
3.1.2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所得到的欲望 满足程度,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
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高, 就是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如果在 消费活动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退出
举例:吃冰棍
ù ÷ ß Ê §Ã Ü §Ã ±¹ ±¼ Ð Ó ×Ð Ó ý ¿ Ê Á £ MU£ £ TU£ ¨ © ¨ © 1 3 3 2 2 5 3 1 6 4 0.5 6.5 5 0 6.5 6 -1 5.5 7 -1.5 4 8 -2 2
TU dTU MU Q dQ
TU/MU
0
△x
智慧(x)
2、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
QY Δ QY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 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 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 IC 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 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Δ QX
Δ QX
退出
O
QX
3、消费预算线(消费约束)
概念:
消费者在收入及商品价 格既定的前提下,所能 购买到的最大的各种商 品的组合。
y0 y1
A B
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越 远离原点的满足程度越高。 0
x0
x1
(面包)x
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 交。
(布)y
无数条、不相交
凸向原点(边际效用递减)
退出
0
(面包)x
2、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
边际替代率(MRS):
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 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X商品的 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Y商品的消费数量。
QY
讨论:E点有 什么含义?
均衡 条件
MU X MUY = PX PY
E
IC1 IC2
O
退出
IC3
消费者均衡点: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预算线相 切点。
MRSXY
d QY PX d QX P Y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MU X MU Y PX PY
(数学证明

数学证明如下:
设效用函数为 TU f ( X , Y ) ,约束条件为
M PX X PY Y 。为了保证TU在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极大,
要求 Z f ( X , Y ) (M PX X P Y Y) 对X 、Y的一阶偏导数等于零,即: f ( X , Y ) ZX PX 0 MU X PX X
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预算线的方程
设某消费者的收入为M ,购买两种商品X 、Y。它们的价格分 M PX Y X 别为PX和PY 。则预算线方程为: M PX X PY Y 或者 预算线把坐标平面划分成了三个区域:即预算线、预算线右上 方与预算线左下方三大区域。预算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区域称为 预算空间或预算集。预算线实际上也叫预算边界。
PX 。当 PX MU X PX X MU X MU X PX
PX MU X PX X MU X MU X PX

显然,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行为与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共同决定了需求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需求曲线的本质就是 边际效用曲线。需求曲线上任一点所对应的需求量,均是在既 定的约束条件下能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购买量。
感与求足之愿两个因素组成。


(1)效用的含义: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2)效用的主观性:效用实际上是消费者对物品满足自
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评价。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物品的
欲望不同,从而,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人的效用也就不同。 当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消费同一物品也会 产生不同的效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量 = 自变量的变化量
问题:边际量与弹性有什么异同点? 问题:边际量与弹性有什么异同点?
表3—1 某商品的效用举例
商品数量 0 1 2 3 4 5 6 7
总效用 0 10 18 24 28 30 30 28
边际效用 — 10 8 6 4 2 0 -2
TU
40 30 20 10 0 0 1 2 3 4 5 6 7 Q
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Utility)
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 世纪初期, 家普遍使用这一概念。 家普遍使用这一概念。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 和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 和的 。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 效用 单位( Unit) 单位(Utility Unit) 。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边际效用分析法。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

幸福=效用/欲望 幸福=效用/
萨缪尔森提出
使幸福增加的有效方法是: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
一、欲望、偏好、效用的概念 欲望、偏好、
1.欲望欲望也叫做需要,是指人们想要得到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心 欲望也叫做需要, 欲望也叫做需要 理状态。欲望由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两个因素组成。 理状态。欲望由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两个因素组成。 人的欲望虽然具有无限性,但又有轻重缓急和层次不同之分。 人的欲望虽然具有无限性,但又有轻重缓急和层次不同之分。
假设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简单的
M: 消费者的收入 : Px: X商品的价格 : 商品的价格 Py: Y商品的价格 : 商品的价格 Qx: X商品的数量 : 商品的数量 Qy:Y商品的数量 : 商品的数量
MUx:X商品的边际效用 : 商品的边际效用 MUy :Y商品的边际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 MUm :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Utility)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逐步为西方经济 年代开始, 学家们所采用。 学家们所采用。 核心观点: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 核心观点: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效用作 序数来表示 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 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 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 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 从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说, 从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说,以序数来度 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较少。 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较少。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MU
12 10 8 6 4 2 0 -2 0 -4 Q 1 2 3 4 5 6 7
总效用与边 际效用图解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TU与边际效用MU
当MU > 0, TU↑ ; ↑ 当MU < 0, TU↓ ; 最高点, 当MU = 0, TU最高点,总 最高点 效应达到最大 。 处于↑ 、↓的拐点 处于 的拐点 总效用以固定增加时,边 际效用不变 Q MU MU TU P TU
MUi ≠ λ Pi
减少商品 i的购买 的购买 增加商品 i的购买 的购买
例:设 M=100元,Px=10元,Py=20元,X与Y的边际效 用和总效用见下表: X与Y物品的边际效用表
Qx 1 2 3 4 5 6 7 8 9 10 MUx 5 4 3 2 1 0 -1 -2 -3 -4 Qy 1 2 3 4 5 MUy 6 5 4 3 2
MU = MU = • • • • •• = MU = λ 公式? P P P
1 2 n 1 2 n
PX·Qx+Py·Qy=M
表 3—2 —
某商品的边际效用举例
商品数量 (Q) ) 商品 1 的 边际效用 (MU1) 商品 2 的 边际效用 (MU2)
1 11
2 10
3 9
4 8
5 7
6 6
7 5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基数 效用论 效用是可以计算加总求和的, 效用是可以计算加总求和的,其大小 可以用基数( , , 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来表示。
序数 效用论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无法计量,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无法计量,也不能 加总求和, 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 顺序,即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 顺序,即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 ) 来表示。 来表示
边际 效用
是指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 务中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务中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例如,一个人吃包子, 从第一个吃到第五个,每一个给他带来的满足 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一个包子所带来的效用 即为边际效用。 (增加的满足程度) 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量
边际量的一般意义 是表示1 边际量 的一般意义 , 是表示 1 单位的自 的一般意义, 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 ) A、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总效用有下降趋势; B、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该商品的总效用有下降的趋势; C、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效用有下降趋势; D、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有下降的趋 势。 4、小明消费了5个单位的妙芙蛋糕,第一块蛋糕的边际效用为10, 第二块的边际效用为12,第三块为8,第四块为3,第五块为-2; 当他消费者五块蛋糕时,他从中得到的总效用为 A. 信息不够,算不出总效用; B. 31个单位; C. –2个单位; D. 35个单位。
8 4
19
17
15
13
12
10
8
6
P1 = P2 = 1
I=8
表 3—2 某商品的边际效用举例 —
商品数量 1 2 3 4 5 6 7 (Q) ) 商品 1 的 ⑥ ⑦/ ⑧ 9 8 7 6 5 边际效用 11 10 (MU1) 商品 2 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⑦/ ⑧ 8 边际效用 19 17 15 13 12 10 (MU2)
−2 6 ≠ 10 20
0 10 2 10
4 10 ≠
Qx=6, Qy=2 Qx=4, Qy=3 Qx=2, Qy=4 Qx=0, Qy=5
≠ =
3 20
5 20 4 20
0 10

2 20
四、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表明某种商品的需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表明某种商品的需 需求价格关系 关系。 求量 —— 需求价格关系。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 对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内,对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效用理论认为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为购买某物品所 认为, 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 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定量物 品中所获得的效用。 品中所获得的效用。
对效用概念理解的要注意两点: (1)由于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所以,效用与欲望一样都是消费者的一种心 理感觉。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程度。 强调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程度。 强调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程度 (2)效用与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反映的是物品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 使用价值反映的是物品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 客观属性,它不以人的主管感受为转移,而效用纯粹是人的主观心理感受, 客观属性,它不以人的主管感受为转移,而效用纯粹是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因 时因地都会发生变化. 时因地都会发生变化
2 .偏好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或欲望的强烈程度。 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或欲望的强烈程度。 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最好吃的东西》 兔子、 例: 《最好吃的东西》:兔子、猫和猴子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个重要假设: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个重要假设: 第一、消费者能够确定自己喜欢哪种组合或喜欢程度; 第一、消费者能够确定自己喜欢哪种组合或喜欢程度; 第二、 则一定A>C 第二、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即A>B,B>C,则一定 , 则一定 第三、 第三、消费者对数量更多的同种物品组合的偏好一定大于数量 较少的同种物品组合
P’
Q
例 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答案:B。 提示:注意能够利用图形理解总效用与边 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 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 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递减。 1、生理或心理原因:重复刺激。 重复刺激。 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先重后轻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 用你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理由 强调
货币如同物品一样也有边际效用。 货币如同物品一样也有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随 着人们收入量的增加, 着人们收入量的增加,其效用是不 断递减的。 断递减的。每增加一元货币收入给 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 的。 富人的钱不值钱,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 值钱” 值钱”。
3.效用(utility)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 满足程度大的就是效用大, 满足程度大的就是效用大,反之则小 。 同一商品,不同人的效用评价不同。因此, 同一商品,不同人的效用评价不同。因此,效用不能进行 人际间的比较。 人际间的比较。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消费同一物品也会产生不 同的效用。 同的效用。
三、消费者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