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病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PPT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PPT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严玉兰
目录
1 概述 2 病因、发病机制、分型 3 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4 诊断和常用的检查方法 5 治疗
概述
定义: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
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组以全身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非感染 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性 疾 病,可 累 及 全 身 各 组 织 器官,肺 脏 受 损 时 可 出 现 间 质 性 肺 疾 病 ILD、肺 动 脉 高 压、胸 膜 炎等,其 中 以ILD 最常 见,称 为 结 缔 组 织 病 相 关 间 质 性 肺 疾 病CTD-ILD.
各型CTD-ILD的HRCT特征
4.3 肺功能检查
多数 CTD-ILD 在出现临床症状 或影像学改变之前即可出现肺功能异 常.限制性通气 功 能 障 碍 和 弥 散 功 能 障 碍 是 CTD-ILD 患 者 肺功能 的特征性改变, 部分也可出现小气道 功能异常,通常一氧 化 碳 弥 散 量 D
与 LIP 在影像学上,有相似之处,应注意鉴别.
SLE-ILD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病 SILE-ILD 发病以男性多见, 发病率约2%~8%.SLE 最
05
常 见 的 肺 部 表现为胸腔积液合并心包 积 液, 急 性 肺 损 伤 包 括 肺出血、狼疮肺炎、肺水肿, 而慢
性ILD 及肺纤维 化 少见, 在SLE 中急性狼疮肺炎 ALP不常见,表现为急性呼 吸 困 难、高 热、
Lco 下 降 被 认 为 是ILD 的
早期标志
4.4 支管肺泡灌洗液BALF 检查
支管肺泡灌洗液 BALF 检 查 反映肺部炎症及免疫 反 应, 可 用 于 病 原 学 诊 断、 疗 效 和 预 后 评估、 除外肿瘤等, 研究发现 NSIP 的 BALF 以淋巴细胞 比例增高为主, 部分可伴中性粒细 胞增高, UIP 的BALF以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高为主, 同时可伴嗜 酸粒细胞比例增高.

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ppt课件

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ppt课件
year
UIP-CTD成纤维细胞灶更少
UIP-CTD
UIP-IPF
ILD-CTD 临床表现
• 症状
–劳力性呼吸困难; –咳嗽; –胸痛;
• 体征
–双肺底爆裂音; –杵状指,紫绀; –严重者可有右心衰竭表现; –CTD表现;
肺功能评估 限制性通气障碍 阻塞性通气障碍
X线胸片/HRCT放射学 评估类型-分布-疾病
双侧对称性胸膜下磨玻璃影,可伴有网 状阴影和牵拉性支扩,少数蜂窝肺及实 变
双或单侧肺泡腔实变及空气支气管影, 轻度支扩改变,常分布与肺下野、胸膜 下及支气管周围
磨玻璃影,随病变发展双肺可出现弥漫 性实变,支扩和肺结构破坏,
磨玻璃样影及血管周围的囊腔改变或蜂 窝肺,半数有网与慢性病变 • 了解病灶的分布特点,提示诊断分型 • 指明镜检/活检区域 • 提供诊断线索(结节病、过敏性肺炎、淋
巴管平滑肌肉瘤、肺泡蛋白沉积症、 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肺结核、霉菌 性肺炎) • 疾病随访的观察指标
胸部CT与常规X片
RA Biopsy 60% of patients. function impairment up to 40% HRCT in up to 50% of patients. radiography in only 1-5%
A 68-year-old man, RA HRCT show patchy ground-glass attenuation and consolidation bilaterally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lung zones, a small amount of bilateral pleural effusion .
CTD-ILD的病理类型

结缔组织病肺受累PPT资料(正式版)

结缔组织病肺受累PPT资料(正式版)

CTD患者肺、胸膜受损的机制目录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局部沉积有关[1]。CTD患者 机体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可沉积
在肺部血管周围,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随后逐
渐波及肺间质和肺实质,引起肺间质、肺泡的渗出样
病变及纤维蛋白样变性或坏死,同时伴有淋巴细胞的 浸润。随着CTD病程的延长,患者可出现慢性肺间质 的改变,严重时双飞呈蜂窝状改变。在肺部HRCT下, CTD的肺、胸膜改变主要包括小叶间隔增厚、胸腔积 液、磨玻璃影、蜂窝状影及条索状影、胸膜肥厚、支
伴有肺内病变时可由咳嗽咳痰等,胸部X线表现为胸膜增厚,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可引起小颌畸形,甚至发生阻塞性睡眠呼 呼吸困难 通常是肺实质受累所致,肺实质受累后出现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纤维化,形成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气障碍。
CTD一旦累及呼吸系统,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对预后的判断。 临表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相似。
结缔组织病肺受累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是一种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 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SLE、 SS、PSS、PM、DM、MCTD等,多器官受 累时其临床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呼吸系统亦 不例外。呼吸系统钟的各个器官,尤其是肺 和胸膜含有丰富的胶原、血管等结缔组织, 因此,CTD经常会侵犯肺及胸膜,部分患者, 呼吸系统的受累可发生在其他常易侵犯的系 统,如关节、肌肉、皮肤等受累之前,甚至 以呼吸系统为首发症状。CTD一旦累及呼吸 系统,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对预后 的判断。因此,早期发现CTD呼吸系统病变 十分重要。
6.上呼吸道RA可引起环杓软骨关节炎及喉炎, 肺结节可变大变小,与皮下结节相平行。
呼吸系统钟的各个器官,尤其是肺和胸膜含有丰富的胶原、血管等结缔组织,因此,CTD经常会侵犯肺及胸膜,部分患者,呼吸系统 的受累可发生在其他常易侵犯的系统,如关节、肌肉、皮肤等受累之前,甚至以呼吸系统为首发症状。

结缔组织疾病的主要肺部表现PPT医学课件

结缔组织疾病的主要肺部表现PPT医学课件

干燥综合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胸膜炎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类风湿性结节 类风湿尘肺 肺血管炎及 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
Caplan综合征可见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胸部X线表现以多发性结节状阴影为主, 也可为单发结节。直径可达3cm或者更 大,多位于肺周围部。半数可见空洞, 偶尔并发支气管胸膜瘘,但极少合并胸 膜炎。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白塞病
干燥综合征
主要症状是突发性呼吸困难,
咳嗽、咯血,进行性贫血和缺氧等,
但少数患者咯血症状、气道分泌物 检查显示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6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狼疮性肺炎 急性肺泡出血
胸膜炎 弥漫性间质肺炎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白塞病
干燥综合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白塞病
干燥综合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1/3的RA患者有肺弥散功能障碍,但 临床上可发现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者不 过5%。本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 男女之比为1.5~2:1。RF的水平较高,而 且有明显的关节外症状。
RA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早 期组织学改变是以纤维素渗出为特征的间 质性肺炎或肺泡炎,可见淋巴细胞、浆细 胞、巨噬细胞浸润,有时有中性粒细胞和 嗜酸细胞浸润。
结节多发生于胸膜下,也可见于肺实质
白塞病
和心包。
干燥综合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肺结节可变大或变小,与皮下结节变化
相平行。肺内结节可自行消散,亦可经数年
后慢慢增大,这些结节与皮下类风湿结节相
同。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胸膜炎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与治疗34页PPT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与治疗34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与 治疗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护理PPT课件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护理PPT课件

治疗原则和方法
01
治疗原则:早 期诊断、早期 治疗、综合治

04
康复治疗:呼 吸训练、运动 疗法、心理治

02
药物治疗:抗 炎、抗凝、抗
纤维化药物
05
饮食调理:高 蛋白、高维生 素、低盐饮食
03
手术治疗:肺 移植、心肺联
合移植
06
护理措施:监 测病情、预防 感染、保持呼
吸道通畅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和评估
整治疗方案。
复查项目:包括血 常规、尿常规、心 电图、胸部X线等。
复查时间:根据病 情和医生建议,一 般建议每3-6个月进
行一次复查。
复查注意事项:患 者应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劳累 和剧烈运动,保持 良好的心态,积极
配合医生治疗。
谢谢
血管重塑:血 管壁重构,管 腔狭窄,血流 阻力增加
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舒缩功能 异常
遗传因素:部 分患者存在遗 传易感性
临床表现和诊断
呼吸困难:活 动后加重,休 息时缓解
胸痛:胸骨后 或心前区疼痛
晕厥:突然意 识丧失,持续 数秒至数分钟
咯血:痰中带血丝或血块
诊断方法:胸部X线、心 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 能检查、肺血管造影等
05
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 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呼吸功能锻炼
01 深呼吸:深呼吸有助于增加肺 活量,提高肺功能
02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助于缓 解呼吸急促,提高呼吸效率
03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有助于减 少呼吸阻力,提高呼吸效率
04 呼吸操:呼吸操有助于锻炼呼 吸肌,提高呼吸功能
预防并发症
1
预防感染:保持 个人卫生,避免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治进展PPT精选课件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治进展PPT精选课件
2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组织病理学分类* (ATS/ERS,2002)
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机化性肺炎(OP)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3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IPF)
又称隐原性致纤维化肺泡炎CFA) 局限于肺部病因未明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
炎 病理组织学改变为UIP HRCT:表现以两侧胸膜下和肺基底部分布的网格、
蜂窝影、荦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构紊乱 需要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药
物、环境和胶原血管病等
4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18
CTD-ILD的临床特点
间质性肺疾病可以是CTD的唯一临床表 现,数年后才出现CTD
可以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活影像学检 查时发现
可以隐匿起病,突然爆发
19
CTD-ILD影像学表现
20
CTD-ILD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
CTD-ILD与IIP特征相似 最常见的类型是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6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 病理:弥漫性肺泡损伤(ADA) • 进展速度快的间质性肺炎,又称原因不
明的ARDS • HRCT:区域性分布毛玻璃影、支气管扩张
和肺结构紊乱,毛玻璃影进一步发展, 为大面积实变影 • 糖皮质缴索疗效差,死亡率高,半数患 者6个月内死亡
7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炎 (RB-ILD)
RA-UIP生存率于IPF相似。
26
SSc-ILD
大约超过90%SSc通过HRCT发现有ILD 肺部侵犯通常有ILD和肺动脉高压 在5-7年内SSc-ILD呈进行性发展,尤其是在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 PPT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 PPT

支扩
肺囊肿、肺气囊、含气囊腔、肺大泡
空气潴留征 Air trapping
肉芽肿样影
形态:不规则斑块影 密度:不均、坏死/囊变 边缘:不规则或模糊,月晕征 分布:非段非叶性外周性分布 大小:2~5 cm,单发或多发
ILD的病因诊断
C:临床学 R:影像学 P:病理学 BALF 血清学检查:自身抗体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CFA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 急性间质性肺炎 A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ILD RB-ILD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D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LIP
UIP-C
IPF中最常见,57岁,男>女 激素不敏感 病死率59~70%,平均存活期约6年 起病隐匿,发热、乏力、关节、消瘦、渐进性呼
55岁,无性别差异,与吸烟无关 病程2~6m 40%发病有类似流感症状 常有吸气末的爆裂音 PFT:限制性通气障碍 静息和运动后的低氧血症 67%激素反应好
COP-R
斑片状实变 95%,小叶周边不透明区 50% 少见毛玻璃影、小结节影,不太引起肺纹理走行
改变 主要分布在肺周围,尤其是肺下野
吸困难 杵状指,肺底Velcro啰音 PFT:中至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或)弥散障碍
UIP-R
病变的不均一性
蜂窝肺、间隔增厚、纤维化、炎症 肺容积缩小、线状、网状阴影、磨玻璃、蜂窝变
炎症轻 成纤维细胞灶
UIP-P
病变轻重不一、新老并存 间质炎症+纤维化+蜂窝变
DIP-R
中下肺野弥漫毛玻璃影 后期也出现线状、网状、结节影 一般不出现蜂窝样改变(与UIP不同)
DIP-P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PT课件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PT课件
4. 慢性血栓形成和/或栓塞性疾病相关性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近端血栓栓塞 •肺动脉远端血栓栓塞 •远端肺动脉梗阻
5.其他原因肺动脉高压 • 结节病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肺淋巴管血管肌瘤病 •肺血管受压(淋巴结肿大、肿瘤、 纤维素性纵隔炎)
7
PH功能分级(WHO )
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5.其他原因肺动脉高压 • 结节病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肺淋巴管血管肌瘤病 •肺血管受压(淋巴结肿大、肿瘤、 纤维素性纵隔炎)
PH临床分类(WHO 2003)
1.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AH) • 遗传性肺动脉高压(FPAH) • 疾病相关性(APAH)
-结缔组织病 -先天性体-肺分流性疾病 -门脉高压 -HIV 感染 -慢性溶血性贫血 -血吸虫病 • 药物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2.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 收缩性心功能不全
6••
舒张性心功能不全 心脏瓣膜病
3.低氧和肺部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 •睡眠呼吸障碍 •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慢性高原病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
不完全清楚。
肺小动脉收缩 肺血管壁增厚 血栓形成
肺血管阻 力增高
病理:
肺血管内膜弥漫性增厚,
管腔狭窄,抗核抗体、 RF、免疫球蛋白、补体 沉积。
12
PAH
临床表现

体征:指端皮温低、发绀,听诊P2亢进、分 裂,三尖瓣收缩中晚期反流性杂音。
定义:是一组由异源性疾病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 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 综合征。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PPT课件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PPT课件
多重因素导致CTD-PH, 预后更差
N Galie, etal. Lupus,2005,14:713~717
第27页/共99页
PAH的发病机制
• 肺血管收缩 • 肺循环高压早期起主要作用,主要与血管平滑肌细胞K通道表达或功能异常 及内皮功能异常有关
• 肺血管重塑 • 累及血管壁各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过度分化增生
肺动脉高压的分级
• 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
• 轻度 30~40mmHg • 中度 41~70mmHg • 重度 >70mmHg
第5页/共99页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
第6页/共99页
CTD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
第7页/共99页
CTD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
• 我国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分布 —— CTD-PAH的地位
肺动脉高压
• 定义 •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 y hyper tension ,PAH) 指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使肺循环阻力进行 性增加,导致右心衰竭病理生理综合征
• 诊断标准 • 海平面状态下
• 静息时肺动脉收缩压 (PSAP) ≥30mmHg 和/或肺动脉平均压 (mPAP) ≥25mmHg
• 肺间质疾病 • 睡眠呼吸障碍 •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
4. 慢性血栓和 / 或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血栓栓塞近端肺动脉 • 血栓栓塞远端肺动脉 • 非血栓性肺栓塞
• PVOD、PCH 2. 主要累及左心的肺动脉高压
5. 混合性肺动脉高压
• 主要累及左房或左室的心脏疾病
• 瓣膜病
第4页/共99页
第8页/共99页
中国循环杂志 2001年3期
CTD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
• 中国结缔组织病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dsDNA抗体
❖ 自身抗原:位于DNA脱氧核糖磷酸框架上。 ❖ 临床意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特异性
高。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存在相关性,因此 抗体滴度的检测可为监控治疗提供有用的依据。
抗RNP/Sm抗体
❖ 自身抗原:抗原RNP和Sm属于一组小核糖核 蛋白(snRNP),由低分子量的RNA和多种 蛋白质组成,RNA中尿苷(U-RNA)含量较 高。
❖临床意义:高滴度的抗RNP抗体为 混合结缔 组织病(MCTD)的特征,发生率为 95~100%。也可出现于SLE,但总是与抗 Sm抗体同时出现。抗Sm抗体对SLE具有高 度特异性,发生率为20~40%。
抗SSA/SSB抗体
❖ 自身抗原:SSA抗原是一个小核糖核蛋白,由 一个RNA分子和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 白质的分子量为52KD和60KD。抗体直接针 对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SSB抗原是分子量为 48kD的磷酸化蛋白。
抗着丝点抗体(ACA)
❖ 自身抗原:着丝粒中的三种不同的蛋白质:着 丝点蛋白A、B、C,主要抗原为着丝点蛋白B。
❖ 临床意义:对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亚型 (CREST综合征)有诊断意义。阳性率 80~95%。还可见于PBC、SS等。
抗Jo-1抗体
❖ 自身抗原:组氨酰-tRNP合成酶,分子量为 55KD,是氨基酸t-RNA合成酶的一种。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
❖ 自身抗原:
▪ LKM-1:细胞色素P450 Ⅱ D6,为50KD蛋白。 ▪ LKM-2: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药物替尼酸的结合部位 ▪ LKM-3: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为55KD蛋白。
❖ 临床意义:自免肝按血清学分型可分为三型
▪ Ⅰ型:出现ANA、SMA、肝细胞膜抗体(LMA抗体)为特征。 ▪ Ⅱ型:以出现LKM抗体为特征。 ▪ Ⅲ型:以出现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体)为特征。 ▪ LKM-1为Ⅱ型自免肝的血清学标志。LKM-3抗体见于10~15的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病
❖基本概念:
▪ 风湿病 ▪ 自身免疫病 ▪ 结缔组织病
1
自身免疫病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3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4
CTD-ILD病情相关的生物学标志
自身抗体的分类
❖ 按照自身抗原在体内分布的不同可分为:
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 非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
❖ 按照检测自身抗体所用的基质不同可分为:
抗平滑肌抗体(SMA)
❖ 自身抗原:主要的靶抗原为肌动蛋白,肌动蛋 白可以单体(G-肌动蛋白)或聚合体(F-肌 动蛋白)形式存在于微丝中, F-肌动蛋白自 身抗原与自免肝关系密切,而G-肌动蛋白自 身抗原则与酒精性肝硬化有关。
❖ 临床意义: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PBC、酒精 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IF法检测ANA常见分型
均质型: ds-DNA、ss-DNA、核小体及组蛋 白
IF法检测ANA常见分型
核颗粒型:SSA、SSB、 Sm、nRNP、AMA
IF法检测ANA常见分型
核仁型:Scl-70、PM-cl
IF法检测ANA常见分型
核周型:AMA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谱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RF、CCP、APF、AKA 系统性红斑狼疮:ds-DNA、Sm、β2-GPI、rRNP 系统性硬化症:Scl-70、ACA 干燥综合征:SSA/Ro、SSB/La 特发性肌炎:Jo-1、PM-Scl 系统性血管炎:ANCA 自身免疫性肝病:SMA、AMA
细胞抗体(以游离的细胞为实验基质)
细胞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 细胞特异性自身抗体,如ANCA、抗血小板抗体、抗红细
胞抗体
组织抗体(以动物组织切片为实验基质)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 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双扩散 ❖ 免疫荧光检测法 ❖ 免疫印记法 ❖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 ❖ 放射性核素法 ❖ 酶免疫斑点技术 ❖ 免疫沉淀法
慢性丁型肝炎患者。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LMA)
❖ 临床意义:AMA-M2对PBC具有诊断意义。 ❖ AMA亚型与疾病的相关性:
▪ AMA-1:梅毒、干燥综合征 ▪ AMA-2:PBC ▪ AMA-3:药物性红斑狼疮 ▪ AMA-4:PBC与AIH重叠 ▪ AMA-5: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MA-6:异烟肼引起的药物性肝炎 ▪ AMA-7:AIH ▪ AMA-8:AIH、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 ▪ AMA -9:药物性肝炎 ▪ AMA-10:SLE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
❖ 自身抗原:主要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 (MPO),其他抗原还有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G、溶菌酶及乳铁蛋白等。
❖ 临床意义: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可见于 Wengener’s肉芽肿、微多动脉炎、 Churg-Strauss综合征、炎性肠病、自免肝、 系统性风湿病(RA、SLE、SS、PM/DM)。
❖ 临床意义:PM/DM的标志性抗体,但敏感性 较低。
影响自身抗体评估病情的因素 ❖ 隐蔽抗原的暴露 ❖ 抗体的直接作用
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 抗平滑肌抗体 ❖ 抗线粒体抗体 ❖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 ❖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 ❖ 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
❖ 自身抗原:为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3 (PR3)。该靶抗原为可溶性蛋白,存在于正 常中性粒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
❖ 临床意义:cANCA可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 主要见于Wengener’s肉芽肿,约占ANCA 阳性率的80~95%。cANCA被认为是活动 性Wengener’s肉芽肿和微多动脉炎的特异 和敏感的标志性抗体。还见于ChurgStrauss综合征。
❖ 临床意义;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SS),也见 于SL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偶见 于慢活肝。抗SSA抗体在新生儿红斑狼疮的发 生率几乎为100%。
抗Scl-70抗体
❖ 自身抗原:为DNA拓扑异构酶1的降解产物, 分子量为70KD。在DNA双链的复制和转录 中起作用。
❖ 临床意义:25~70%的系统性硬化症(PSS) 弥漫型患者阳性,局限型硬皮病患者多为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