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减振应用的力学问题 (力学与科学技术-同济大学)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的减震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的减震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的减震技术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不仅是城市繁荣的象征,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在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所面临的风险也显著增大。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减震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了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层建筑减震技术的原理高层建筑减震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专门的减震装置,来消耗地震能量,减少结构的振动响应,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

常见的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隔震支座等。

阻尼器是一种能够消耗能量的装置,它可以通过摩擦、变形等方式将地震输入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并耗散掉。

常见的阻尼器有黏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等。

黏滞阻尼器利用液体的黏滞特性来消耗能量;金属阻尼器则依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摩擦阻尼器则是通过接触面的摩擦来实现能量的耗散。

隔震支座则是将建筑结构与基础隔离开来,通过其柔性和变形能力来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

常见的隔震支座有橡胶隔震支座和滑动隔震支座等。

橡胶隔震支座利用橡胶的弹性和阻尼特性来实现隔震效果;滑动隔震支座则通过滑动面的相对运动来消耗地震能量。

二、高层建筑减震技术的类型1、被动减震技术被动减震技术是指不需要外部能源输入,仅依靠减震装置自身的特性来消耗地震能量的技术。

被动减震技术具有构造简单、成本较低、维护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减震技术之一。

金属屈服阻尼器:当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金属屈服阻尼器中的金属材料会发生屈服变形,从而消耗地震能量。

摩擦阻尼器:利用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来消耗地震能量,其减震效果稳定可靠。

黏滞阻尼器:通过液体在孔隙中的流动产生阻尼力,消耗地震能量,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2、主动减震技术主动减震技术是指通过外部能源输入,实时监测结构的振动响应,并根据监测结果主动施加控制力来减少结构振动的技术。

新论文:采用减振子结构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地震楼面加速度

新论文:采用减振子结构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地震楼面加速度

新论文:采用减振子结构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地震楼面加速度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是经济与科学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地震作为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风险在超高层建筑中尤为突出当我们将目光更多集中到结构安全时却忽视了结构内置物品的安全保障当我们更多关注于大震下结构性能时却可能低估了中小地震带来的潜在风险今天假如我们的现代化都市遭遇了一次中小级别地震,会有怎样的后果?xx月xx日 xx城市发生5.0级地震低矮建筑我安然无恙,我内部摆设的物品也完好无损,此次地震对我来说有惊无险。

26分钟前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我的主体结构毫发未损,可是我外部的广告牌、内部的陈设物品等就没那么幸运了,此次地震对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吓死宝宝了。

45分钟前问题近年来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前沿。

在中小地震作用下,很多塑性耗能构件处于弹性阶段,不能发挥耗能作用。

而此时地震引起的楼面加速度可被放大到地面加速度的数倍,从而导致室内贵重财物、设备、以及其他非结构构件的损坏。

这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小中小震下超高层的楼层加速度。

低矮建筑超高层,你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否则即使是遭遇中小地震,你的损失也会非常严重的。

超高层建筑是啊,这次地震就是一个教训。

不只是经济损失,掉落的碎片还砸伤了行人,通讯系统的故障也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低矮建筑采用耗能阻尼器试试?超高层建筑小震下,很多利用塑性耗能的装置处于弹性阶段,几乎不发挥作用。

低矮建筑隔震是个有效的方法,这个怎么样?超高层建筑基础隔震装置不适合过高的结构,像我这样的超高层想都别想。

低矮建筑那振动控制装置呢?超高层建筑感觉这个是个可行的方案,要不我也像台北101那样装个TMD来进行加速度控制?低矮建筑对了,最近看到《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的一篇论文,里面提到了通过减振子结构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楼面加速度。

第3章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精)

第3章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精)

第3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例题]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m,其他各层层高为3m ,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m ,平面尺寸为m m 4030⨯,地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 ,如图3.2.4(a)、(b)所示。

已知基本风压为2045.0m kN w =,建筑场地位于大城市郊区。

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的总值为800kN 。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划分为六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 ,近似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

解:(1)基本自振周期: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经验公式,可得结构的基本周期为: s n T 90.13805.005.01=⨯==222210m s kN 62.19.145.0T w ⋅=⨯=(2)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由附录1可求得80.01=s μ57040120030480L H 0304802s .....-=⎪⎭⎫ ⎝⎛⨯+-=⎪⎭⎫ ⎝⎛+-=μ (3)风振系数:由条件可知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由表3.2.2可查得脉动增大系数502.1=ξ。

脉动影响系数ν根据H/B 和建筑总高度H 由表3.2.3确定,其中B 为迎风面的房屋宽度,由H/B=3.0可从表3.2.3经插值求得=ν0.478;由于结构属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弯剪型结构,可近似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 与房屋高度H 的比值,即H H i /z =ϕ,i H 为第i 层标高;H 为建筑总高度。

则由式(3.2.8)可求得风振系数为:HH 478050211H H 11iz i z ⋅⨯+=⋅+=+=μμξνμϕνξβ.. z z z(4)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按式(3.2.1)可得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z z z z ....)z (q βμβμ6624=40×570+80×450=按上述公式可求得各区段中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及各区段的合力见表3.2.4,如图3.2.4(c)所示。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标准滞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监理不严格等。

为提高抗震性能,需加强设计标准修订、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协调抗震与节能设计。

通过这些对策,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安全稳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计标准、抗震性能、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监理、质量控制、节能设计、对策、修订、更新、优化、施工质量、监理力度、协调、双赢。

1. 引言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结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当前的抗震设计标准与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相适应,需要加强标准的修订和更新。

结构设计不合理,抗震性能不足。

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易受损,需要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抗震性能。

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不当也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确保符合抗震要求。

监理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格也是问题之一,需要加强监理力度,确保施工质量。

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协调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实现双赢。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全面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稳固地屹立不倒。

2. 正文2.1 问题一: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设计标准滞后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抗震设计标准的滞后,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抗震性能不足的情况。

设计标准的滞后意味着设计中所采用的抗震参数和计算方法可能已经过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地震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原有的设计标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抗震需求。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隔震设计是通过柔性的支撑系统来减少地震对建筑产生的影响,有效保护人员生命和建筑物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探讨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方案。

1. 地震力的作用地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它会给高层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

地震作用会直接作用于建筑物的结构系统,引起建筑物的振动和破坏,严重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地震力的作用成为高层建筑隔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隔震设计必须考虑地震力的大小、频率和方向,合理设计支撑系统的刚度和弹性,以在地震发生时减少建筑物的振动幅度,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内部设施的完好性和人员的安全。

2. 隔震系统的设计和选择隔震系统是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核心。

目前,常见的隔震系统包括摩擦隔震、液体隔震、弹簧隔震等。

隔震系统的设计和选择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隔震效果,因此是高层建筑隔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设计者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地震力的大小和频率,选择合适的隔震系统并进行适当部署,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减震并降低破坏程度。

隔震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隔震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性和隔震系统的特殊性,现实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如何建立起科学的隔震系统维护和管理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确保隔震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起到应有的隔震效果。

4. 材料与结构的优化高层建筑结构的材料和结构优化是隔震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隔震系统所采用的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弹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承受地震力的作用;建筑结构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隔震系统的布置和要求,从而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

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材料和技术,设计出满足隔震要求的高强度、轻质、耐震的结构体系,成为当前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一直是建筑工程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背景下,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其抗震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目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地震动参数不准确:地震动参数是进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地震动参数的获取和预测存在不确定性和误差。

地震动参数的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导致设计不达标或者过度消耗资源。

2. 结构抗震性能验证困难: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和试验来验证其抗震性能,但是目前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验证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还比较不成熟,导致验证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3. 结构设计参数不合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结构设计参数不合理的情况,如梁柱剪力配筋率过小、柱子截面尺寸过小等,这些不合理的设计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

4. 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脱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导致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存在偏差,从而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对策:1. 完善地震动参数的获取和预测:需要通过大量的地震动监测数据和先进的地震动预测技术手段,来完善地震动参数的获取和预测,以提高地震动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探索新的结构抗震性能验证技术手段:需要加快推进新的结构抗震性能验证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构抗震性能模拟和验证方法。

5. 加强抗震意识与培训:需要加强高层建筑从业人员的抗震意识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协助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抗震设计工作。

6. 建立完善的抗震设计标准体系:需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制定工作,建立完善的抗震设计标准体系,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

王兵1332793多高层钢结构抗震需要注意的问题

王兵1332793多高层钢结构抗震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设计需注意哪些问题王 兵(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摘 要: 本文探讨了目前钢结构抗震设计中各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是钢结构的地震作用, 由于多高层钢结构房屋被列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存在不妥的地方;其二是抗震设计与钢结构体系之间的关系;其三重点介绍了屈强比对钢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并就高强钢材的应用给出了设计建议;其四探讨了钢节点脆性破坏的原因及钢节点设计的建议,最后给出了钢结构抗震对钢材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钢结构 抗震设计 梁柱连接 屈强比 结构体系0 引 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建筑技术的逐渐进步, 钢结构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当中,其中在建筑结构中,钢结构具有良好抗震性, 并且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钢结构施工周期较短,并且具体节能环保、延展性好等优点,特别对于钢结构建筑具有的延性可以对地震波产生衰减作用,减少地震对钢结构建筑的破坏。

针对钢结构建筑的如此突出的优点, 美国等等国家的钢结构建筑已占到所在国内建筑总量的一半以上。

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钢结构建筑在日本建筑当中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65%左右。

根据日本阪神地震后资料的显示, 在地震中钢结构建筑的受损程度和受损概率要远低于混凝土结构。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 作为钢结构建筑的绵阳体育馆也没有受到损坏, 成为安置地震灾民的主要地点。

但是根据日本阪神地震显示,钢结构连接节点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脆性破坏,所以在进行钢结构的抗震设计的时候, 设计者应从历次震害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除了在强度、刚度上提高结构的抗力和增大钢结构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外, 还应该从减小地震作用方面考虑,以及钢材的屈强比,梁柱连接构造方面考虑,做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

1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1]我国多高层钢结构抗震纳入了抗震规范GB50011,但是现行抗震规范主要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对于控制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也不能充分的利用钢结构的延性。

高层建筑地震力学分析与减震措施

高层建筑地震力学分析与减震措施

高层建筑地震力学分析与减震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地震是一个可能威胁到高层建筑安全的自然灾害因素。

因此,高层建筑的地震力学分析和减震措施成为了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高层建筑地震力学分析的重要性。

地震力学是研究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及其对结构物产生的影响的科学。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地震力学分析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了解建筑物的地震行为和力学特性,工程师可以确定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的指导。

高层建筑地震力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地震响应谱。

地震响应谱描述了结构物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通过使用地震响应谱,工程师可以评估建筑物的地震性能,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减震措施。

在高层建筑的地震力学分析过程中,减震措施无疑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减震措施旨在减轻地震作用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一种常见的减震措施是使用隔震装置,例如基础隔震装置和结构隔震装置。

这些装置能够减少地震能量传输到建筑物的效果,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

此外,混凝土结构的柔性设计也是一种常见的减震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混凝土的延性和塑性行为,可以在地震中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还使建筑物在地震中更加可靠和稳定。

不仅如此,高层建筑的结构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也对抗震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如剪力墙、框架结构和钢结构等,可以提供更好的抗震性能。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设计要求,也是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

要注意的是,高层建筑的地震力学分析和减震措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这些分析和措施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因此,工程师和设计师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_吕西林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_吕西林

$ " # #$% $&’ ( , $ " %$! , ! " ##$% $ " ( -)
限值可从规范中取消。 在抗震构造措施方面,应加强顶部 + F ( 层及 屋面突出物中的竖向构件的延性,适当加强其配 要适当降低其轴压 筋。对底部 + F ( 层的竖向构件, 比, 并同时增加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 @ 包括箍筋 A 的数中一种较主要的超 C (! ) 楼板开凹口深度太大 B !( 图 限型式, 其主要表现为: (+ ) (图 +, 示) , 楼板之间连接较弱 , +$ 示) % " ##&G (; B+C ( ’! H ’+ ) (( ) 楼板突出幅度太大 $ " %J ! ; * #$&G I; (") 楼板 +# $ " %J ! 且 $ " !#&’ ( 时为不规则建筑 B ! C ; (图 +- 示) 开洞太大 , 还有平面长宽 % " ##&G (。此外, 比超限的情况。图 ( 为典型的平面布置超限工程实 例。
+ 高度和高宽比超限工程的抗震设计
!" # 高度和高宽比超限程度的控制及概念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A C994C?4! B 。 作者简介:吕西林 A !@CC = 士, 教授。 收稿日期:4994 年 ! 月。 B, 男 A 汉族 B , 陕西岐山人, 工学博

高层建筑消能减震

高层建筑消能减震
五、高层建筑结构NES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
一、组合消能减震支撑相关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
本体系的特点是: 作为梁柱间的支撑使用,
增加体系的刚度和阻尼。 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 组合消能;分级减震, 小震时以橡胶支座为主, 大震时以粘滞阻尼器为 主;平面内外双向稳定。 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振动台模型试验照片 与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
Steel frame model on shaking table in testing
带阻尼支撑的钢框架 模型的振动台试验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of R.C. frames with or without dampers 混凝土框架
结构的对比试验
F ( x, x) cd x kd x
-150
α=1.5
-200
-250
Damping force - α value
1.2 使用位移型阻尼器时
δy1 —— Initial yielding deformation δmax—— Deformation at ultimate capacity
δy2 —— Allowable deformation under frequent earthquake δy3 —— Allowable deformation under design basis earthquake δu —— Allowable ultimate deformation (inter-story drift angle)
新型组合式消能减震体系的工程应用 (2)
上海港汇广场18层商办楼抗震加固,全国面积最大的加固 改建工程—30万平方米,经过1年多的方案比较,采用了阻 尼器+支撑的方案,使用了88个阻尼器。(同济减震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在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成为了当前工程结构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隔震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震力的作用。

地震力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荷载,必须通过合理的分析方法来进行计算。

传统的地震分析方法通常基于等效静力法,但随着结构力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应用动力方法进行地震分析成为了目前的主要趋势。

动力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地震过程,得到更真实的响应结果,因此在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中应用动力方法进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

隔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震时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隔震设计的核心目标是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减少位移和变形。

选择合适的隔震设备和配置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隔震设备包括天然橡胶隔震器、钢球隔震器和液体阻尼器等。

这些隔震设备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响应。

需要注意的是,隔震设备的设计和配置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特点和地震动力学特性,以达到最佳的隔震效果。

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隔震设备的加入会改变结构的刚度和动力特性,可能会导致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进行必要的措施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加强节点和连接部位的方法,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结构的承载能力应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并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不失效。

隔震设备的使用寿命也需要考虑。

隔震设备通常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和有效的隔震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并制定相应的维护和管理计划。

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震力的作用、结构的位移和变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

同济大学设计院笔试题

同济大学设计院笔试题

同济大学设计院笔试题72同济大学设计院笔试题同济院2010笔试题;1、在抗震设防区高层建筑结构应把握哪些结构设计概;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2、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并简单;a)建筑抗震静力理论阶段;静力理论是指估计地震作用时,不考虑地震和结构的动;b)反应谱理论阶段;反应谱是指将地震作用在单质点体系上,求得位移、速;c)动力理论阶段;动力法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同济院2010笔试题1、在抗震设防区高层建筑结构应把握哪些结构设计概念?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加强构造措施,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在抗震设计时,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体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2、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并简单阐述各阶段的基本方法?a)建筑抗震静力理论阶段。

静力理论是指估计地震作用时,不考虑地震和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性质(变形和阻尼)假定结构为刚性,地震水平作用于结构或构件的质量中心处,其大小相当于结构的重量乘以一个比例常数b)反应谱理论阶段。

反应谱是指将地震作用在单质点体系上,求得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响应的最大值与单质点体系自振周期间的关系。

c)动力理论阶段动力法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计算得到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完成抗震设计工作。

d)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阶段确定设防水准,划分结构的性态水平,选择合适的性态目标,确定抗震设计的性态准则,研究抗震性态的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制定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规范。

它们构成了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

3、简述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处于饱和状态的砂土或粉土,在重复或突变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上升,土粒间有效应力降低,在土中排水条件不畅的情况下,可能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这时土体的抗剪强度丧失,这现象称为砂土的液化。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动力响应减震研究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动力响应减震研究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动力响应减震研究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动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减震研究对于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剪力墙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高层建筑中起到了关键的减震作用。

本文将探讨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动力响应的减震研究。

1. 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剪力墙是由混凝土或钢材构成的垂直墙体,通常设置在建筑结构的外围或内部,用于承担水平荷载和地震力。

剪力墙通过其自身的刚度和强度,能够限制建筑结构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从而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剪力墙的减震机理剪力墙的减震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摩擦减震和剪切变形减震。

2.1 摩擦减震剪力墙与结构周围的构件之间的摩擦力是实现减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墙体与结构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这时摩擦力开始发挥作用。

摩擦力可以吸收地震动力的能量,并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

因此,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调整墙体与结构之间的摩擦力是非常重要的。

2.2 剪切变形减震剪力墙在地震动力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剪切变形。

这个剪切变形可以通过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来限制。

通过合理设计剪力墙的截面形状和布置方式,可以增加其刚度和强度,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

3.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剪力墙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其优点包括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高效等。

同时,剪力墙的减震性能也是其在高层建筑中得以应用的重要原因。

3.1 剪力墙的布置和设计高层建筑中的剪力墙布置需要考虑楼板的布置和剪力墙的最优位置。

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等因素,保证其在地震动力作用下能够起到充分的减震效果。

3.2 剪力墙的优化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剪力墙的减震性能,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设计工作。

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构造和新技术,可以提高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增强其减震能力。

同济讲稿(高层建筑风荷载,风振响应,等效静风荷载_)

同济讲稿(高层建筑风荷载,风振响应,等效静风荷载_)

七、高层建筑(高耸结构)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I. 概述顺风向和横风向顺风向---抖振机制横风向---机制复杂(高层建筑:紊流+ 尾流+ 气动弹性)研究方法顺风向:(1) 平均风压(整体型系数)----准定常风力----随机振动方法计算---振动响应(2) 同步测压----脉动风力分布---随机振动方法计算---振动响应(不能应用于格构式高耸结构)(3) 高频动态测力天平---一阶广义风荷载---振动响应计算(4) 气动弹性模型试验----直接获得振动响应横风向:(1) 同步测压----脉动风力分布---随机振动方法计算---振动响应(不能应用于格构式高耸结构)(2) 高频动态测力天平---一阶广义风荷载---振动响应计算(3) 气动弹性模型试验----直接获得和振动响应II、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2.1 概述表面脉动风压测量试验是高层建筑抗风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和另一常用方法---高频动态测力方法相比,该方法虽然复杂些,但可获得建筑物风荷载的时空分布特征,而认识风荷载的时空分布特性对建筑抗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10个典型超高层建筑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分析建筑物的风压分布特性2.2 风洞试验概况(1)风场模拟采用尖塔+粗糙元来模拟B、D类风场。

图1给出了两类风场平均风速和紊流度剖面。

平均风速剖面与规范中的B、D类风场结果吻合。

在模型顶部高度(0.6m),B、D类风场纵向紊流度分别为7.5%和14%,也符合要求。

一般认为横风向紊流度是顺风向紊流度的75%~88%,本试验模拟结果基本与此吻合。

顺风向风谱与Davenport 谱吻合很好。

横风向脉动风功率谱目前缺乏公认的理论表达式,只能据测量结果来分析。

图2给出了60cm 高度处,B 类风场中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速谱。

模拟得到的0.4m 处的B 、D 类风场紊流积分尺度分别0.41和0.49m ,相当于实际中200m 高度处的205、245m ,与经验公式[9] 的计算结果(270m, 210m)相近。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 抗震设计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相对较低,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

2. 设计方法不合理: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有些设计者在计算和考虑地震作用
时采取了较为简化的方法,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视为普通住宅,没有充分考虑到高层建
筑特有的抗震需求。

3. 结构刚性差: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自重较大,
容易产生较大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而且结构的刚性相对较差,抗震能力较弱。

4. 非线性效应忽视: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存在非线性效应的问题,即结构在
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方式是非线性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但实际上很多设计
者忽视了这一点。

对策如下:
2. 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应该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对地
震作用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 加强结构刚性:应该进一步加强高层建筑的结构刚性,采用更为牢固和刚性的材
料和结构形式,提高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标准不完善、设计方法不合理、结构刚性差、非线性效应忽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制定和技术研究,提高抗震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东方明珠塔振动测试的力学问题(力学与科学技术-同济大学)

东方明珠塔振动测试的力学问题(力学与科学技术-同济大学)

主体有三个斜筒体,三个直筒体和11个球体组成,形成巨大空 间框架结构。筒体内有6部电梯,其中一部是可载50人的双层电 梯,还有一部在上球体和太空舱间运行。塔体可供游览之处有: 下球体、中间球体及环廊、上球体及太空仓等。下球顶高118米, 设有观光环廊和梦幻太空城等;上球顶高295米,有旋转茶室、 餐厅和可容纳 1600人观光平台。上下球之间有5个小球,是5套 高空豪华宾馆;太空仓供外宾观光。灯光在电脑操纵下可以根 据天气变化自动调节,产生1000多种变化。电视塔的灯光效果 也令人叹为观止。乘上东方珠塔的电梯,只需四十秒钟, 便可到达263米高的观光球上, 在这里,极目远眺,上海景色尽 收眼底,原来的高楼大厦,现在 都显得矮小了许多,蜿蜒的黄浦江 上,巨轮如梭,连绵入海。分列两 边的两座大桥,如两条巨龙,腾飞 于黄浦江上,与中间的东方明珠一 起,巧妙的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
受有关单位的 委托同济大学 对东方明珠塔 做结构模型的 抗震试验。
东方明珠电视塔测试
模拟八级地震
高速摄影
东方明珠电视塔测试
静测点
动测点
绝缘片基 敏感栅
静态应变测试
丝式片
引出线
箔式片
电阻应变片
DH3816多测点静态应变仪
动力响应试验
动态测试
加速度传感器
功率谱/m/s2/Hz 加速度/m/s2
东方明珠塔的抗震试验
力学与科学技术
编著:韦 林,2008.9.1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 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 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 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隔江相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高塔,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11个大 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 天空中串联至如茵的绿色草地上, 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 体被高高托起浑然一体,创造了"大 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她犹如一串 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 这块尚待雕琢的玉盘之上,在阳光 的照射下,闪烁着耀人的光芒,成 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多个问题,如抗震设计不足导致地震灾害风险增加、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存在隐患、地基设计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增加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抗震设计规范和监管、提高建筑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的质量、合理设计地基结构以提高抗震性能、加强抗震设计人员培训与考核。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对策、地震灾害、风险、材料、连接方式、地基设计、抗震性能、计算方法、建筑设计人员、规范、监管、培训、考核1. 引言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固地承受地震作用,减少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建筑实践中,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也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潜在的危险。

抗震设计不足造成的地震灾害风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一些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影响,导致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倒塌或结构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存在隐患也是影响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如果建筑物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连接方式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建筑结构在地震时容易发生破坏,增加地震灾害的危险性。

地基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抗震性能不佳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建筑物的地基设计不符合地震要求,那么在地震发生时地基将无法承受住建筑物的荷载,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倒塌或结构破坏。

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或假设不准确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不准确的计算方法或者假设,那么建筑物在地震时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增加地震灾害的风险。

加强抗震设计规范和监管、提高建筑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的质量、合理设计地基结构以提高抗震性能、加强抗震设计人员培训与考核是解决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问题的关键对策。

探讨减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方面的应用

探讨减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方面的应用

探讨减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方面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筑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数量越来越多。

而在高层建筑的基础建设方面,减震效果以及抗震效果被人们广泛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减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减震技术;隔震技术;高层建筑;应用在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传统的施工工艺会通过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变形能力来保证地震能量的消耗,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

但是这种抗震工艺相对被动,忽略了地震灾害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很容易造成高层建筑设计结构的误差,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所以,必须要加强减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方面的应用。

一、减震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方面的应用近几年来,结构减震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高层建筑基础方面。

将非承重构建作为能耗元件,通过能耗元件之间的摩擦和剪切变形来实现地震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地震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以及减震性能,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一)建筑结构的阻尼参数的提升针对弹性地震,结构阻尼和周期函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地震反应与结构阻尼、与周期函数都是反比例关系。

基于此,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材料的阻尼比。

而材料阻尼受到材料结构类型、地基土质以及振动性质的影响,只有选择阻尼系数较高的材料才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

或者在高层建筑中利用阻尼器来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避免高层建筑的变形[1]。

(二)高延性建筑结构构件的引进在建立高层建筑管理机制以及材料管控体系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必须要详细分析建筑结构的能量吸收水平以及能量耗散水平。

而建筑结构对能量的吸收以及耗散主要取决于建筑结构的基础延性。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设置建筑的承载力参数以及变形能力,才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简述高层建筑隔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

简述高层建筑隔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

简述高层建筑隔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层建筑隔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及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同济大学建筑结构抗震期末考试试题真题

同济大学建筑结构抗震期末考试试题真题

填空题16.场地类别根据 _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 _四_ 类。

(4分)17.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是 _________ 三__水准、___两___阶段设计法。

(4分)18.一般来讲,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应高于_ 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

(2分)名词解释19.强柱弱梁(2分)参考答案: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20.多遇烈度(2分)参考答案: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内岀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当设计基准期为50年时,则50年内多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 <21.等效剪切波速:(2分)参考答案: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22.地震波(2分)参考答案:-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

问答题23.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 ,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II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15分)(15分)参考答案:1)查表得Tg=0.35s 以 (4)Tg=0.35s<T=0.5s<5g=1.75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j =^^J B xO.24 = 0.174结构水平地震作用F弐—caG= 0 1^4x 200 = 34.SJLV24.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判别结构薄弱层位置?(4分)(4分)参考答案:楼层屈服承载力系数是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它反映了结构中楼层的承载力与该楼层所受弹性地震剪力的相对关系。

薄弱层位置的确定:楼层屈服承载力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为薄弱层;楼层屈服承载力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为薄弱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单层厂房,可取上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的减振应用
力学与科学技术
编著:韦林,
2008.9.1
随着建筑新材料日益应用与高科技的发展,高层
(高耸)建筑的高度不断被突破,但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结构振动的弊病更为明显但因必将造成周边社区的恐慌如为明显,一但因振动造成某超高层结构破坏,必将造成周边社区的恐慌,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改善超高层结构的振动影响,通常可有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方法,但对不同的超高层结构采取何种控制方法,达到最佳效果却是要慎重研究的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人们对建筑物的抗振动的能力的提高已经做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一成果中最引以为自豪的是“结构的是要慎重研究的。

保护系统”。

人们跳出了传统增强梁、柱、墙提高抗振动的能力的观念,结合结构的动力性能,巧妙的避免或减少了地震,风力的破坏。

基础隔震(Base
Isolation ),各种利用
(Damper) 高层建筑屋顶上的,各种利用阻尼器(p )吸能,耗能系统,高层建筑屋顶的质量共振阻尼系统(TMD )和主动控制( Active Control)减震体系都是已经走向了工程实际。

有的已经成为减少振动不可少的保护措施。

特别是对于难于预料的地震,破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的多维振动,这些结构的保护系统就显得更加重要。

结构用阻尼器的关键是持久耐用时间和温度变阻尼器的关键是持久耐用,时间和温度变化下稳定。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高达一千四百八十三英尺的目前世界最高大厦佩特罗纳斯双体大厦
花旗集团中心是纽约市最雄伟的摩天大楼之米的高度天大楼之一。

它以279米的高度、
独特的45度屋顶,耸立于城市天际线。

中心包含59 层,3百万平方英
的办公室主要尺(120,000 m.) 的办公室。

主要工
程师没有预防风力同时在大厦悬墙的两面活动。

如果如同飓风速度的
风击中大厦45度角的部份,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悲剧发生。

在风洞实验中可使花旗集团中心大厦的强劲
风速在纽约约16年形成一次。

为了解决由联接造成的问题,日以继夜的闩上合金板材焊接所有的联接的闩上合金板材焊接所有的联接。

安置于大厦上面的谐调质量阻尼器(tuned damper mass)有助于大厦的稳定这台谐调质量阻尼器重的稳定。

这台谐调质量阻尼器重
400公顿和体积255立方英尺(7立方米)。

这将减少由风所造成的移动的
50%。

花旗集团中心摩天大楼
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风荷载是主要控制荷载之一,所以现对高层建筑物在风作用下的状态给予研究,当忽略结构的扭转运动时,并以团聚质量法描写高柔的高层建筑结构时,21i t F u K u C t u M ==++ 可以将其视为团聚的n 个质量楼层,每个楼层可以被顺风向、横风向作用下产生位移的振动响应,整个主体结构的体系运动方程是:
,)}({}]{[}]{[)}(]{[i i i i 方程中[M],[C],[K]分别是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F 1(t )是由顺风向相对速
度与空气质量的惯性力引起非线性随机风力,F 2(t )是横风向力,它除了与风的相对速度有关还与流产生的涡流振动有关该方程应按非线性振动方程给予求解由于两个= 有关,还与风流产生的涡流振动有关。

该方程应按非线性振动方程给予求解。

由于两个风向力是正交的,故可分别考虑某单风向力的平面响应。

如x 平面风向力响应的运动方程是:
)}t (F {}x ]{K [}x ]{C [)}t (x
]{M [++现将减弱振动响应TMD 可调谐质量阻尼器安
(2)
置着高层主体结构的每层楼面上,将第i 层每层楼面TMD 阻尼器分离成图示的计算简图,整个结构单向的体系运动方程矩阵式是:
{}{}{}⎥⎦
⎤⎢⎣⎡=⎥⎦⎤
⎢⎣⎡-+⎥⎦⎤
⎢⎣⎡-+⎥⎦⎤⎢⎣
⎡0)t (F x K 0
K K x C 0
C C
x M M 0M D D D D D D
上述运动方程可写成结构运动的控制状态方程:
i
i **i *)}t (F ˆ]{B [})t (q ){]K ][D []A ([})t (q {+-= 求解此状态控制方程就可以获取控制下的动态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

优化设计TMD
可调谐质量阻尼器来消除高层建筑物的运动量,故设计该单元的自身参数是优化消振的关键,因此可优化设计的变量的刚度系数:K 与阻尼系数:C ,可使每层平台减振达到最佳状态
状态。

的受风状态对高层建筑物作用后,如各层TMD 的受风状态对高层建筑物作用后如各层可调谐质量阻尼器是固定在建筑物的结构上,通过计算后,建筑物最上层平台的水平方向位移位移的最大峰值为:0.2m , 同样最上层平台的水平方向加加速度的最大峰值为:4.8m/s 2,如将各层各层TMD 可调谐5m m/s
2 -50t t
23x 104
0123
x 104
24图 4 图 5
m/s
2 -4
-20t
t
2
3
x 10
4
01
2
3
x 10
4
图 6
图 7
)x x (C i 1i 1i --++x
AB i ρ层海洋平台上的调谐液升降坐标,ρ是海水质量
是流柱整个长度,ξ是横管道中孔控制损失压力的常数。

上述第二方程的第二项是非线性项,但并不太强·所以可转化为线性项[2],则如果将振动控制阻尼器,该平台结构的一般运动方程是:
[][][]
[]⎭⎬⎫⎩⎨⎧+⎥⎦⎤⎢⎣⎡+⎭⎬⎫⎩⎨⎧+⎥⎦⎤⎢⎣⎡x C 000C x M 000M L L []
[]⎭⎬⎫⎩⎨⎧=⎭
⎬⎫⎩⎨⎧+⎥⎦⎤⎢⎣⎡+0)t (F x K 00
0K i L i 形成新的优化状态控制方程后,在此不同的控制状态方程
下可求得平台各层不同的动态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台北101是位于台北市的一栋摩天大楼,为了减弱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大楼内设置了“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
谐质块阻尼器”,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这是全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

这是全
世界唯一开放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巨大的“黄色大球”它由巨大的“黄色大球”。

它由
41层
12.5厘米厚的实心钢板堆迭焊接而成,直径约5.4米,重达770吨大钢球,用钢层楼高度它的作缆从92层吊到约88层楼高度。

它的作
用是减轻飓风、地震等自然现象给大厦带来的震动,调制阻尼器工程技术
太可怕了,770吨对一栋大楼而言实在不算什么,但在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就成为至关重要的设备了。

就成为至关重要的设备了
大楼中的调质阻尼器
最简单情况,取一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吊挂一个质量摆,减振体系模型如图所示。

减振体系的运动方程:
0)()(212111=-+-+x x mg x x c x m l
)()()(2122222x x l
mg x x k x x c x M s s -=-+-+ 图.
sin =l k al k x 22若阻尼忽略不计,设基底输入:t
a x s ωsin =)sin(πωω+-=∴t a t 可见,悬挂质量摆的响应与基底输入相比,频率一致,相位差π。

因此,当体系受到基悬臂直梁结构本要发生的共振被质量摆的振动给吸收了转变成了质量摆的底干扰时,悬臂直梁结构本要发生的共振被质量摆的振动给吸收了,转变成了质量摆的
减振实验装置设计
设计0246-6-4-202468101214161820
end
回答问题!
高层建筑的减振应用
1、从网上资料查阅,目前有那些减振装置已题从网上资料查阅目前有那些减振装置已被安装在高层建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