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线性编辑(Premiere )》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策划与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非线性编辑(Premiere )》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
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
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Adobe
Premiere Pro,实现后期制作,毕业后可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广告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非线性编辑(Premiere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兼顾技术与艺术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视音频编辑的理论知识,掌握节目后期制作这一重要环节中的非线性编辑方式的技术原理、艺术原则及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并能够利用Adobe Premiere Pro软件制作各种影像视频文件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专业影视剪切、音视频合成、非线性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影视后期后期制作人才市场需;二是为“视频特效合成”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基础;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将课程划分为六个学习情境。
把电视台精彩的节目片头、广告公司的视频广告作为课堂教学项目引入课程,
加强岗位综合技能
和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操作熟练、举一反三。
1.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与现实密切相关
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型的知识点,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
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能够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提供的编辑技术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制作宣传片、电子相册、MTV 等有动感的适合在光盘/网络传播、展示的各类视频作品。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视频非线性编辑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一般工作流程;
(2)了解Premiere 的用途、特点及安装要求;
(3)了解视频非线性编辑的常用术语;
(4)了解视频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5)了解Premiere 中可以编辑的素材格式及特点;(6)掌握素材组织的方法;
(7)掌握Premiere 的下载和安装方法;
(8)掌握Premiere 的工作界面、菜单、工具面板以及各种控制面板的布局方式和使用方法;
(9)掌握在Premiere 中导入素材的方法;
(10)掌握在Premiere 中创建蒙板的方法;
(11)掌握Premiere 字幕设计器的使用;
(12 )掌握视频基本编辑方法;
(13)掌握向素材片断添加转场效果、在效果控制面板中转场参数设置的方法;
(14)掌握视频运动的设置方法;(15)掌握向视频片断添加特效的方法;
(16 )掌握视频叠加和抠像的方法;
(17)掌握在Premiere中音频的处理方法;
(18)掌握DVD光盘的制作方法;
(19)掌握视频压缩与视频输出方法。
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
(1)领会客户意图,撰写文稿和分镜头稿本;
(2)熟练进行素材采集,并对素材进行处理;
(3)能为影片添加转场、特技、字幕和音乐;
(4)根据作品的使用要求输出适当的视频格式;
(5)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出用户满意的各类作品。
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热爱影视制作艺术,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善于交流沟通;
(3)自学能力强,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对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不畏惧,能够主动寻求解决总是的方法;
(4)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
(5)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6)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7)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8)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9)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10)评估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四、教学实施
(一)师资要求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1 )具备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在影视企业实际参与开发产品的经历。
3)具备Photoshop图形处理与脚本写作能力方面的相关知识。
4)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资质:
1)应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教育相关知识,在进行示范性教学时,能充分表达所教学的内容。
2)在影视企业从事3年以上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实践工作。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1.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2.校企联合编写教材,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用人影视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非线性编辑人才。
3.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能力标准,引入高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力口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供大量的实际示例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技术
的理解与掌握。
5•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自学。
(四)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
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而是在校内学生创新设计中心,边讲授、边训练。
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
本课程授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和项目实做部分。
教师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后,就将学生分为若干项目组,每一组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
学生以团队设计的方式参与到项目的实做部分,通过项目实做的方式学习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每一个项目设计完毕后,每个项目团队都要给其他人展示设计,并接受其他团队的问询。
项目团队的最终成绩由教师和其他项目团队共同打分决定,以此来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乐趣。
(五)教学评价
为适应我院确立的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的目标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影视后期制作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知识和素养,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视频非线性的一般概念、视频编辑的基本方法和高级应用和视频输出和压缩等方面的知识,为日后从事广告与影视后期制作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的非线性编辑技术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地把知识运用到实地的视频制作与处理过程中去。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二形成性评价X 20%+项目评价X50%+综合评
价X30%
5.1形成性评价(20%)
主要包括:课堂到课、参与课堂教学情况(包括现场演示、课堂发言等)。
项目评分标准分数说明
考勤旷课一次扣2分,无
故迟到一次扣110 分
考勤计入个人成
绩。
提问成绩计入整个
小组成员的成
提问分,直到全部扣完。
优(8〜10分):主动
起来回答且回答正
确。
良(5〜8分):主动
起来回答且回答一10 分
般,被点名起来回答且
回答正确。
中下(0〜5分):被点
名起来回答且回答一
般或不正确。
绩。
5.2项目评价(50% )
学习情境1---制作旅游宣传片课时:4
学习情境2---制作MTV 课时:4
学习情境3---制作儿童生日相册课时:4
学习情境6---DV短片的剪辑和合成课时:4
5.3综合评价(30% )
采用交作品方式考试,内容主要以Adobe影视后期制作认证应知部分内容作参考,考试时间2-3周(课外时间)。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五、课程管理
(一)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吴智勇
主讲教师:赵明友、陈言
(二)责任
1.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发展方向。
2 .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
3.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授课过程,主讲教师与实训教师负责课程的实训教学。
4.课程负责人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六、其它说明
1.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艺术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