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的异同论【摘要】爱情被称作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表现出爱情婚姻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其后的汉乐府民歌中,爱情这一主题显得别具光辉,有其各自的特色,如内容题材的异同、艺术特色的异同、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等。它们所表现出的爱情主题,直接影响了华夏文学创作的主流和文学创作的精神。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汉乐府爱情诗;爱情;婚姻;婚爱观爱情婚姻被视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能例。司马迁说:“《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竞争。……可不慎与?”司马迁已意识到婚姻爱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在《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的问题上,余冠英先生说:“《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汉以后的《诗经》,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里巷歌谣,同是有现实性的文学珠玉。”但是,它们中的爱情诗的发展,由于时代的不同,就必然会产生差异。

现将《诗经》和汉乐府的爱情诗比较如下:

一、内容题材方面

(1)《诗经》和汉乐府中都有谈情说爱的诗。《诗经》中有幽期密会的《郑风·静女》;赠物定情的《卫风·木瓜》;打情骂俏的《郑风·溱洧》;真思挚想的《郑风·狡童》;坚贞不渝的《王风·大车》等,共14小类,有20多首。汉乐府中有欢乐愉快的《江南》和坚贞

不渝的《上邪》等。《诗经》时代,礼教禁锢未占统治地位,男女的婚姻爱情还很开放和自由,可以不受结婚六礼等的约束,在这种社

会风尚下,各地都有青年男女聚会择偶的民俗。而到了汉代,因为当时宗法礼教制度的原因,此举被视为不耻,就再不能出现了。

(2)《诗经》与汉乐府中都有思妇诗:《诗经》中有《周南·卷耳》《卫风·柏兮》等;汉乐府中有《饮马长城窟行》《伤歌行》等。战争频繁,兵役和徭役繁重,“内有怨妇,外有旷夫”是产生思妇诗的共同原因。

(3)《诗经》和汉乐府都有弃妇诗。弃妇诗有:《诗经》中的《邶风·谷风》、《卫风·氓》等和汉乐府中的《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等。

(4)《诗经》中有贺婚诗和“悼亡诗”,如悼“亡妻”和“亡夫”的诗。贺婚的诗如《周南·桃夭》、《唐风·绸缪》、《椒聊》等。悼亡妻的诗如《邶风·绿衣》,悼亡夫的诗如《唐风·葛生》等,而汉乐府中则无。

(5)《诗经》中有反抗礼教的诗,《鄘风·柏舟》乃是一首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坚决反抗“父母之命”包办婚姻的诗。汉乐府中只有《上邪》有点与《柏舟》相似。

(6)汉乐府中有一首反对逼婚的诗《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据理斥责使君,并用巧夸夫婿权势之大,吓退强梁的使君。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制度的变化,婚姻爱情诗也在变化。这从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婚姻诗的内容题材比较中,就可见其一斑。

二、写作的艺术特色方面

(一)《诗经》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真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首先,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爱情诗《氓》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其次,抒发情感色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碾转反侧。”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赋”,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于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比”的修辞手法,是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以此起彼伏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形式上,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字词随便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二)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叙事成分相对增多。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陌百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起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2)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了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如《上邪》。总之,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三、《诗经》与汉乐府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1)《诗经》中一些爱情诗表白男女的悦慕情感,表达直率,大胆而浪漫,描写男女恋爱明朗、爽快、泼辣、态度鲜明,绝无遮掩, 如《召南·镖有梅》,这首诗是一位待嫁的女子的咏唱。描写了随着梅子的不断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愈来愈急迫,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地展露出来。

(2)《诗经》中有的爱情诗与上述的大胆率直不同,有另一种风格,呈现出温文而雅。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爱情的娴雅美好。

(3)汉乐府中的一些情爱诗表达情感含蓄而柔美。如《江南》,在这首诗优美的小诗中,以“莲叶”之“莲”谐音哀怜的“怜”,以鱼戏莲叶隐喻男女之间的求爱。

(4)与柔美含蓄的《江南》不同的是《有所思》和《上邪》,这两首诗抒发爱情浓烈而直接。如《上邪》一连举出五种不可能发

生的自然现象,表明她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坚贞爱情,情感表达直接、坚贞、爽直而热烈。

《诗经》和汉乐府同为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古语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云:“诗乐舞一体。”诗可以咏诵、演奏、歌唱、伴舞。而作为《诗经》的重中之重——爱情诗,更是熠熠生辉,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后人更是言必称“诗”。汉乐府又被称为“汉以后的《诗经》。”它“感与哀乐,缘事而发”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诗经》是汉乐府的渊源和基础,汉乐府是《诗经》的传承和发展。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不同的历史环境对文化的积淀不同,它所孕育出的华夏文明更需后人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才会日新月异、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