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考纲课标解读】1.考纲内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课标内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

【重、难、疑点解析】一、明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原因、目的、影响

材料1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2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材料3

材料4 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胡惟庸等既诛,上曰:“朕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蠹害政治,谋危社稷……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2)材料3、4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明代废丞相的原因有哪些?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讨论:胡惟庸被处死的理由是“谋危社稷”,你是如何认识的?

(表面看是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zì);实质上是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的必然结果。)

材料5 朱元璋镇压胡惟庸的谋反阴谋后,又开始对大臣有所猜忌,由此产生了系列的冤案。明

朝开国功臣蓝玉、陆钟亨、傅友德等先后遇害,功臣宿将几乎杀光.....有一天皇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第二天,太祖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上,让皇太子用手拿起来,皇太子面有难色。太祖说:有棘会扎手,我把棘给你去掉,岂不更好。

(3)太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请对此展开辩论。

观点:正方——丞相存在有利于政治清明;反方——丞相存在不利于政治清明。

材料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

(4)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

★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宰相制度的废除避免了宰相专权乱政的可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但是,废除丞相后,政令的可行与否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喜好,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同时,机制上的用人制度被打乱,文化素质低下但倚受皇帝亲信的太监参与国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大大降低,增加了政局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特点:官员互相牵制、互相制约,最后都听命于皇帝。

贤臣、清官、天使都是人们对于理想执政者的称谓。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根源:君主专制制度。你知道哪些明君、贤相?

明君有:

贤相有:

二、明朝内阁制的设立

1、材料: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

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于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诸殿

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1)材料中所说的是何种官职的产生?创立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职责?反映什么本质问题?(2)概述这一官职的发展历程。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本身并没有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职位,而是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就会一落千丈。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 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了。

3、结合世界史有关知识比较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的不同之处。

提示:从性质、特点、影响几方面比较。

三、君主专制主义的顶峰:军机处的设立

材料1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2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材料3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工作及主要特点及其本质。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

结论: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最终被英国打开大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2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

【学习探究】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2、消极影响:①政治上,容易出现失误,形成暴政和腐败;②经济上,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科技的进步;④外交上,闭关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