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3我们来造“环形山” 精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我们来造环形山”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内容分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我们来造环形山”、“推测环形山成因”三个部分。
先让学生观察月球的环形山,发现月球环形山的特点,如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等等。
为后面推测环形山的成因作铺垫。
再让学生造环形山,目的是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环形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测。
最后让学生讨论月球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有了前面两个活动,肯定能够给出很多种推测,此时,应让学生说说如此推测的理由。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
的成因;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制作“环形山”;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教学重点: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盘沙子、细石子、皮球、玻璃珠、注射器或打气筒、细胶管、水等(不一定全准备)。
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
教学过程:
一、认识环形山
1.教师:谁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叫什么?对于月球你又知道些什么呢?(PPT2)
2.PPT3:播放视频,这里还有一小段有关月球环形山的短片,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月球上的环形山有些什么特点?
3.呈现图片PPT4—7:老师这里有一组月球表面的图片,我们
一起来看看,从中你观察到了什么?(板书:环形山的特点)
二、模拟造环形山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环形山的这些特点,我们先来模拟造环形山,看一看,哪个小组造出的山跟月球上的环形山最相似?
2.分小组讨论:同学们会怎样去造“环形山”呢?你有多少种造山的方法呢?
3.模拟方法的选择PPT8:看来同学们很有方法,在这些模拟方法中,你认为哪几个方法是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的?
4.模拟材料的选择PPT8:同学们又需要哪些模拟实验材料呢?
5.指导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要使我们造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更加的符合。
你认为该模拟实验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分一分工、做好记录、镊子取、安全方面等)
6.分小组造“环形山”。
7.师生评价“环形山”。
三、交流,并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提出假说PPT9:你现在是否能推测一下环形山的成因了呢?你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板说:环形山成因)
3.如果让你到月球上去考察,你认为有哪些证据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的?
四、呈现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PPT10: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环形山成因的影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2.环形山的成因你了解了吗?
3.科学家提出假说时用了哪些证据?
4.PPT11—12:老师这里还收集到了一些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5.你需要重新修改你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6.PPT13—14:观看其他星球环形山的视频和图片。
作业:
造环形山,做好记录。
完成配套作业相关作业
附:板书设计:
3、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环形山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教学反思:
1.在本课活动中,教师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没有“精彩”的表演和讲解。
教师的责任在于和学生一起根据课堂的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研究目标,为学生建造“环形山”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准备相应的材料,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建造“环形山”的探究活动。
在建造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
的问题。
2.本课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建造“环形山”的过程中,猜测、领悟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实践证明,这样做比让学生先看“环形山”的图片,以猜测环形山的成因更为有效,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高,也更为有深度,真正体现了“做中学”教学理念。
相关资料:
环形山的相关资料
环形山(crater):
希腊文的意思是“碗”,所以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
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月面上最大的环形山为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公里。
小的月坑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甚至更小。
直径大于1000米的月坑总数达33000个以上。
其中大的直径超过100公里,占月面的7-10%。
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
环形山大多数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
概述: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月面上星罗棋布、重重叠叠的环形山酷似地球上的火山口,中央有一块圆形的平地,外围是一圈隆起的山环,内壁陡峭,外坡平缓。
环形山的中间是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围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公里之间。
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公里,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公里。
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公里,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命名:
古代天文学家在给月球上的山川起名字时,规定了月球上的山用地球上的山名,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与思想家的名字来命名。
这一规定沿用至今。
如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伊巴谷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
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实际上是旧时一种官名),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
在月球正面有一座环行山以中国现代天文学家高平子命名的,它位于月球正面东经87度、南纬6度。
所以总共有6个人。
分类:
环形山的构造十分复杂,种类也多。
但是按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来划分,基本上可分为古老型与年轻型两类。
古老的环形山很不规则,大多已经坍塌,而在它的上面重叠着圆形的小环形山及其中央峰。
这些高高在上的环形山都是比较年轻的山。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型(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
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成因:
关于环形山的形成,比较流行的解释有两种:
其一,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
其二,流星体撞击月球。
如1972年5月13日有一颗大的陨星体在月面上撞成一个有足球场那么大的陨石坑。
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
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
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