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PPT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求和一名师课件

等差数列求和一名师课件

125 15

aa1145dd
25 3

ad1
113 22
___SS_奇_奇__S_S_偶偶___n_aa_nn_221_1 n 为偶数,必有
法二:相减得 5 d = -110 即 d = -22

S偶

S奇

nd 2
____S_偶___S_奇____S_n__
2
2
10 (6) 9 a1 an n
2
2
学习新课
n(a1 an ) ㈠等差数列前n 项和Sn = 2 =
n(n 1)
na1
2
d
.
=an2+bn a、b 为常数
Sn=a1+a2+a3+…+an-2+an-1+an (1) Sn=an+an-1+an-2+…+a3+a2+a1 (2)
例2、等差数列中,a 5 = 14,a 2 + a 9 = 31,
求 S 12

一:
(a1

a1 d)
4d (a1

14 8d )

31

ad1

2 3
法二: ∵ a 5 + a 6 = a 2 + a 9 ∴ a 6 = 17
公差 d = a 6 -a 5 = 3 ∴ a 7 = 20
①前100个自然数的和:1+2+3+…+100= 5050 ;
②前n个奇数的和:1+3+5+…+(2n-1)= n2 ; ③前n个偶数的和:2+4+6+…+2n= n(n+1) .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课件PPT资料(正式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课件PPT资料(正式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课 件
一、巩固与预习
1. {an}为等差数列 an+1- an=d an=a1+(n-1)d
an=an+b a、b为常数, 更一般的,an=am+(n-m)d ,d=
an am
nm .
2. a、b、c成等差数列b为a、c 的 等差中项
b ac
2
2b= a+c .
下一页
3.
若 m n p q 则 a m + a n = a p + a q
三、公式的应用:
Sn
n(a1 2
an
)
....(1)
Sn
na1
n(n 1) 2
d ...(2)
例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 的Sn
(1)a1=5,an=95,n=10
S10=500
(2)a1=100,d=-2,n=50 S50=2550
例2. 等差数列-10,-6, -2,2,…前 多少项和是54?
2.若d=S0n,an=naa,1 则nS(nn=2_1_)_nd_a__ (2)
3.推导公式的方法是用倒序相加法
思考:若Sn=an2+bn,则{an}是等差数 列吗?
作业:习题2.3. 2.
谢谢观看
练习:
(1)等差数列5,4,3,2,…前多少
项的和 是-30?
15项
(2)求等差数列13,15,17,…81的各
项和
1645
(3)在等差数列{an}中,
已知 a2a5a12a1536 求S16
(4)已知 a6=20 ,你能求出S11吗?
课堂小结:
1.会用两公式
Sn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开课)PPT课件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开课)PPT课件
数学建模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也可以用于数学建模,例如在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来建立数学模型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等差数列
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呈等差数列 分布,例如光的波长、音阶的频率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用于 计算这些物理量的总和。
物理学中的级数求和
在物理学中,有些级数的求和问题可 以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解决 ,例如在求解一些物理问题的近似解 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来 简化计算。
在经济中的应用
金融投资
在金融投资中,有些投资组合的收益 呈等差数列分布,例如定期存款、基 金定投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可以用于计算这些投资组合的总收益 。
CHAPTER 0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01
02
03
定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 从第一项到第n项的所有 项的和。
符号表示
记作Sn,其中S表示总和 ,n表示项数。
举例
对于等差数列2, 4, 6, ..., 2n,前n项和为Sn = 2 + 4 + 6 + ... + 2n。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开 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等差数列的概念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特例 •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 • 习题与解答
CHAPTER 01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 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是一个常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
推导方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PPT课件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PPT课件

有无简单的方法?
下一页
.
5
探究发现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 多少颗宝石?
借助几何图形之 直观性,使用熟悉的 几何方法:把“全等 三角形”倒置,与原 图补成平行四边形。
下一页
.
6
探究发现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 多少颗宝石?
1 2 3
21 20 19
获得算法:
s21
(121)21 2
下一页
.
17
解:将题中的等差数列记为{an},sn代表该数列
的前n项和,则有a1=-10, d=-6-(-10)=4
设该数列前n 项和为54
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na1 有10n n (n1) 4 54成 立
2 整 理 后 ,得 n 2 6 n2 70
n(n 1)d 2
解得 n1=9, n2=-3(舍去)

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 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
n
.
返回15
例1. 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 练量(单位:m)是:
7500, 8000 , 8500 , 9000 , 9500 , 10000 ,10500
这位运动员7天共跑了多少米? 解:这位长跑运动员每天的训练量成等差数列,
下一页
21
1
.
7
问题2
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 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 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 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 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 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 铅笔?
问题就是 求 “1+2+3+4+…+100=?”

等差数列求和(共24张PPT)

等差数列求和(共24张PPT)
例子二
求1+4+7+10+13的和,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3,项数为5。根据等差数 列求和公式,可以得出结果为30。
04
等差数列求和的变种
04
等差数列求和的变种
倒序相加求和
总结词
倒序相加求和是一种特殊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通过将数列倒序排列,再与原数列正序求和,最后除 以2得到结果。
详细描述
倒序相加求和的步骤包括将等差数列倒序排列,然后从第一个数开始与原数列对应项相加,直到最后 一个数。这种方法可以简化等差数列求和的计算过程,特别是对于较大的数列。
计算
使用通项公式,第5项$a_5=a_1+(5-1)d=1+(5-1)times1=5$。

03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03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方法一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将等差数列的 项进行分组求和,再利用等差数列的 通项公式进行化简,最终得到等差数 列求和公式。
公式推导方法二
利用等差数列的特性,将等差数列的 项进行倒序相加,再利用等差数列的 通项公式进行化简,最终得到等差数 列求和公式。
应用场景二
在金融领域中,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等额本息还 款法下的贷款总还款额、计算等额本金还款法下的贷款总还 款额等。
公式应用
应用场景一
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中,常常需要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如计算等差数列的各项之和、计算等差数列的和的极限等 。
应用场景二
在金融领域中,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等额本息还 款法下的贷款总还款额、计算等额本金还款法下的贷款总还 款额等。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 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是一个常 数,这个常数被称为公差。

等差数列求和PPT优秀课件

等差数列求和PPT优秀课件

113, 22
也满a足 n 2n12,
所以a数 n的列 通项 an公 2n式 1 2. 为
由此可知, an数 是列 一个首23项 ,为
公差2为 的等差数列。
例3、等差数列 { a n } 中,S 15 = 90,求 a 8 S15a1 2a151590 即 a 1 + a 15 = 12
m,n,p,q∈N★
am+an=ap+aq
5. 在等差数列{an}中a1+an = a2+ an-1 = a3+ an-2 = …
引例:1+2+3+…+100=?
10岁的高斯(德国)的算法: • 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 •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2+99=101 •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3+98=101 • ……………………………………… • 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50+51=101 • ∴101×(100/2)=505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学习
n(a1 an ) ㈠等差数列前n 项和Sn = 2 =
na1

n(n1) d
2
.
=an2+bn a、b 为常数
Sn=a1+a2+a3+…+an-2+an-1+an (1) Sn=an+an-1+an-2+…+a3+a2+a1 (2)
(1)+ (2)得 2Sn=n(a1+ an)
①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叫 倒序相加法 ; 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类同于 梯形的面积公式 ; ③{an}为等差数列 Sn=an2+bn ,这是一个关于 n 的

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公式PPT教学课件(1)

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公式PPT教学课件(1)

an
SS1n
S n 1
n n
1 2
3.在等差(比)数列中,Sn,S2n-Sn,S3n-S2n,…,Skn-S(k-1)n… 成等差(比)数列.其中Sn为前n项的和.
返回
课前热身
1.在某报《自测健康状况》的报道中,自测血压结果与相应 年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观察表中数据的特点,用适当的数 填入表中空白( )内.
S’n .
【解题回顾】
一般地,数列{an}与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Sn:当ak≥0 时,有 Sn Sn;当ak<0时,Sn Sn ( k =1,2,…,n).若在
a1,a2,…,an中,有一些项不小于零,而其余各项均小于零 ,设其和分别为S+、S-,则有Sn=S++S-,所以
Sn S S 2S Sn Sn 2S
He can play football, play table tennis, ride a bike and speak English.
What can’t Tony do?
He can’t swim . He can’t speak Chinese.
Listen and repeat
Betty can play the piano. Tony can play table tennis.
年龄(岁) 收缩压(水银柱 毫米) 舒张压(水银柱 毫米)
30 35 40 45 50 5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70 73 75 78 80 83
60 65 ( 140) 145
( 85 ) 88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4=18-a5,则S8等 于( D )
Sports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课件(共12张PPT)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课件(共12张PPT)

三、公式的应用:
Sn
n(a1 2
an
)
....(1)
Sn
na1
n(n 1) 2
d ...(2)
例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 Sn
(1)a1=5,an=95,n=10
S10=500
(2)a1=100,d=-2,n=50
S50=2550
第七页,共12页。
例2. 等差数列-10,-6, -2,2,…前
第五页,共12页。
二、学习新课
n(a1 an )
㈠等差数列前n 项和Sn =
2=
上一页 下一页
n(n 1)
na1
d 2.
Sn=a1+a2+a3+…+an-2+an-1+an (1)
Sn=an+an-1+an-2+…+a3+a2+a1 (2)
第六页,共12页。
(1)+ (2)得
2Sn=n(a1+ an)
n(a1 an ) (1) 2
2.若d=S0n,an=naa,1 则 Snn(=n2___1)__nd_a(2)
3.推导公式的方法是用倒序相加法
第十一页,共12页。
思考:若Sn=an2+bn,则{an}是等差数 列吗?
作业:习题2.3. 2.
第十二页,共12页。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课件
第一页,共12页。
一、巩固与预习
1. {an}为等差数列 an+1- an=d
an=a1+(n-1)d
an=an+b a、b为常数, 更一般的, an=am+(n-m)d ,d=

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奥数培训精品课件等差数列求和共35张PPT

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奥数培训精品课件等差数列求和共35张PPT
分析:首项=2 公差=3
解:(1)第10项: (2)第98项:
2+3 ×(10-1)=29 2+3 ×(98-1)=293
例2 已知数列2、5、8、11、14、 17,......122,这个数列有多少项。
规律:末项比首项多的公差的个数,再加上1,就得到 这个数列的项数。
等差数列的项数= 公差个数 + 1 =(末项-首项)÷公差 + 1
这个数列的项数= (122-2)÷3+1=41
小结:
等差数列项的有关规律
等差数列的某一项=首项+公差×(项数-1) 等差数列的每1项除以它的公差,余数相同。 等差数列的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练习
1、一串数:1、3、5、7、9、……49。 (1)它的第21项是多少? (2)这串数共有多少个?
解:原数列之和=(6+38)×9÷2 =44×9÷2 =198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2:计算1 + 6+ 11 + 16 + 21+ 26 +......+ 276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
等差数列的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解:等差数列的项数: (276-1)÷5+1=56(项)
原数列之和=(1+276)×56÷2 = 277×28 =7756
等差数列二
复习
1、计算
(1)7+10+13+16+...+37 (2)7+11+15+19+......+403 (3)9+19+29+39+......+99 (4)1+3+5+7+......+99

等差数列求和PPT优秀课件1

等差数列求和PPT优秀课件1

an

Sn
S1(n 1) Sn1(n 2)
“小故事”:
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 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 给大家出道题目:
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 4+6=10… 算 得 不 亦 乐 乎 时 , 高 斯 站 起 来 回 答 说 :
解得
a4d
从而这三边的长是
3d, 4d, 5d,
因此,这三条边的长的比是3:4:5
S 练习 1.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 a n 的 n
( ( (1 S 2 3 ) 5 ) )a a a S 0 1 1 1 15 0 5 1 0 1 3 2 ,1 a ,0 n a 0 ,(0 d n 5 25 0 9 ( 9 5 0 0 ,2 )5 n 2 5 2 3 0 ,1 ,n 5 )n 1 0 ( .;5 1 2 0 0 ); ;40 2S5 nSSnnn5 1ann0 ( ( n( aan211221)aadnn))
a 1 a n a 2 a n 1 a 3 a n 2 ,
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
S n a 1 a 2 a 3 a n 2 a n 1 a n ,
S n a n a n 1 a n 2 a 3 a 2 a 1 ,
(则3)在a等m+差a数n=列{aapn+}中a,q 若m+n=p+q(m,n,p,q是正整数),
(4)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A ab 2

等差数列的求和PPT课件

等差数列的求和PPT课件
3
知识新授
1、Sn

na1

n(n
1)d 2

d 2
n2

(a1

d 2
)n
当d≠0时,Sn是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
4
例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Sn

n2

1 2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
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若Sn

n2

1 2
n
1呢?
5
2、若数列{an}的前n和Sn=pn2+qn, 那么数列{an}是等差数列吗?
高一数学必修五第二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2课时
1
复习巩固
1. an=a1+(n-1)d
an=am+(n-m)d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n(a1 2
an )
n(n 1)d
Sn n个等差数列的前4项和为21, 末4项和为67,前n项和为286,求 数列的项数n.
首项为 3
2
,公差为
3 2
,
项数为8.
11
课后作业
作业:P46习题2.3 A组:5;B组2,3,4 ; 《学海》第6课时
12
2019/9/18
13
S偶 n 1
9
例3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之和 为354,且前12项中偶数项的和与奇数 项的和之比为32:27,求这个等差数 列的公差.
d 5
例4《学海》34页第4题
10
练习:已知一个等差数列共有偶数项,
其中偶数项之和为30,奇数项之和为
24,末项与首项之差为10.5,求这个

等差数列求和.ppt

等差数列求和.ppt

例1 是:
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km)
7.5 8 8.5 9 9.5 10 10.5
这位长跑运动员7天共跑了多少千米?
方法1
n(a1 an ) 公式1 Sn 2
n(n 1) S n na1 d 2
方法2 公式2
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熟悉公式和要素与结构,引导学生应该根据 信息选择适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
问题2:图案中,第6层到第20层一共有 多少颗宝石? 即求S15=6+7+……+20
6+7+8+ … +18+19+20
6+20=7+19=•••=12+14=13+

得出认识:高斯“首尾配对” 的 算法还得分奇、偶个项的情况求和。
问题2:图案中,第6层到第20层一共有 多少颗宝石?即求S15=6+7+……+20
谢 谢 大 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泰妃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 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 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 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an (an d )
[an (n 1)d ]
n(a1 an ) 公式1 Sn 2
2Sn=n(a1+an)
问题4:若已知等差数列{an}的a1,d和n求Sn
n(a1 an ) 公式1 Sn 2
an a1 (n 1)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l1:x+y+1=0和l2:x+y+6=0
为5。求直线l的方程。
l2
〖解三〗设直线l与l1、l2分别相交于 A(x1,y1)、B(x2,y2),则
截得的线段之长
l1 A
B
y P(3,1)
Ox
x1+y1+1=0,x2+y2+6=0。
θ
两式相减,得(x1-x2)+(y1-y2)=5 ①
A1
又 (x1-x2)2+(y1-y2)2=25 ②
A2 B2
时,一定要把x、y前面的系数化成相等。
课前热身
1.已知点P(1,2),直线l:2x+y-1=0,则
(1)过点P且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方程为_2__x_+_y_-4_=_0__,
(2)过点P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x_-_2_y+__3_=_0__;
3x+y-5=0或x+3y-7=0 (3)过点P且直线l夹角为45°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于直角的角,简称夹角.到角的公式是 tanθ k2 - k1 ,夹
角公式是tanθ k2 - k1
1 k1k2 ,以上公式适用于两直线斜率都
1 k1k2
存在,且k1k2≠-1,若不存在,由数形结合法处理.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点P(x0,y0),直线L:Ax+By+C=0上,则有 (1)点在直线上:Ax0+By0+C=0; (2)点不在直线上,则有Ax0+By0+C≠0 (3)点 P(x0 , y0 ) 到直线l : Ax By C 0 的距离为:
类型之二 两条直线所成的
例角2及、交已点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
直线l1:x+y+1=0和l2:x+y+6=0截得的线段之长
为5。求直线l的方程。
解: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
l2 l1 A
y P(3,1)
直线l的方程为x=3, 此时与l1、l2的交点分别是
B
Ox
A1(3,-4)和B1(3,-9), 截得的线段AB的长
①l1与l2相交于点P(m,-1); ②l1∥l2; ③l1⊥l2,且l1在y轴上的截距为-1.
【解题回顾】若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为A1x+B1y+C1=0和 A2x+B2y+C2=0 , 则 l1∥l2 的 必 要 条 件 是 A1B2-A2B1=0 , 而 l1⊥l2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解题中为避免讨论,常依 据上面结论去操作.
的夹角是____6_0_0_____
3、两平行直线 y 2x 和 y 2x 5
间的距离是 ______5____
1、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Ax+By+m=0 2、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Bx-Ay+m=0
3、过直线l1:A1x+B1y+C1=0,l2: A2x+B2y+C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A1x+B1y+C1+λ(A2x+B2y+C2)=0( λ∈R)(除l2外)。
【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P105、P106
5 x1 4 4 y1 210 22
y1 4 x1 4 5
解 x1 6, y1 8, P1(6, 8) 点得评:对称问题可化为点关于点对称,点关于
课前热 身
1、过点A(3,0),且平行于直线 2x 3y 0
的直线方程是__2_x___3__y_ 6 0
2、两直线 x 3y 2 0 与 3x 3y 4 0
【例题选讲】 例 1 、 ( 优 化 设 计 P105 例 2 ) 已 知 两 条 直 线 l1:x+m2y+6=0, l2:(m-2)x+3my+2m=0,当m为 何值时,l1与l2 (1)相交;(2)平行;(3)重合。
〖思维点拨〗 先讨论x、y系数为0的情况。
例2、(优化设计P105例1)等腰三角形一腰所
2.联想:
Sn
n(a1 a n ) 2
(补成平行四边形)
a1
an
n
an
a1
问题: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即Sn a1 a2 a3 an ,求Sn
例1: 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 求等差数列中另两个量.
a1 an n
5 95 10
d Sn
10 500
100 2
50 -2 2550
的距离为d= | 1 6 | 5 2
截得的线段之长
l1 A
B
y P(3,1)
Ox
22
θ
且直线l被直线l1、l2所截的线段AB的长为5,
A1
设直线l与l1的夹角为θ,则
s in
52 2
2
52
B1
故θ=450
由直线l1:x+y+1=0的倾斜角为1350,
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00或900,
例2、已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
的对称点是 ( D )
A(-6,8) B(-8,-6) C(6,8) D(-6,-8)
解:设点P(4, 0)
关于5x直 线4y 21 0
的 P1(x1, y1)
由对轴称对点称为概P念P1
的中点 M ( x1 4 , y1 0) 22
5x 在 4对y 2称1 轴0
上且PP1
与对称轴垂直则,有
是等腰梯形。
A D2
-1
D1
BO
C
〖思维点拨〗;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两底平行 且两腰相等”,用斜率相等及两点间距离公式。
【课堂小结】 1.要认清直线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应特 别注意x、y的系数中一个为零的情况的讨论。 2.在运用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公式 时要注意无斜率的情况及两直线垂直的情况。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一个基本公式,它涉及 绝对值、点在线上、最小值等内容。
l2:A2x+B2y+C2=0
①l1∥l2 A1B2-A2B1=0 且 B1C2-B2C1≠0
②l1⊥l2 A1A2+B1B2=0
③l1与l2相交 A1B2-A2B1≠0
④l1与l2重合 A1B2-A2B1=0且B1C2-B2C1=0。
到角与夹角:
两条直线l1,l2相交构成四个角,它们是两对对顶角,把l1 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角, l1到l2的角的范围是(0,π).l1与l2所成的角是指不大
B1
联立 ① ②,可得 x1-x2=5 或 y1-y2=0
x1-x2=0 y1-y2=5
由〖上思可维知点,拨直〗线;l的要倾求斜直角线为方00程或只900要,有:点和 又斜由率直(线可l有过倾点斜P(角3算,,1)也,可故以所先求找l的两方点程)。
对称问题
例3 、点 P(4, 0) 关于直线 5x 4 y 21 0
d Ax0 By0 C A2 B2
(4).两条平行线l1:Ax+By+C1=0,l2:Ax+By+C2=0的
距离为: d C1 C2 A2 B2
注意:
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时,要注意斜率不存在
的情况
2、注意“到角”与“夹角”的区分。
3、在运用公式求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d
C1 C2
在直线l1 的方程是x 2y 2 0 ,底边所在直线l2
的方程是 x y 1 0 ,点(-2,0)在另一腰上, 求该腰所在直线 l3 的方程。
〖 而评 后述利〗用本到题角根公据式条,件最作后出利用1 =点2斜式的求结出论l3,
的方程。
例3(优化设计P105例3)已知点P(2,-1),
求:
9k 1 k 1
9k,1)2 52
θ A1 B1

k 1 k 1
k 1 k 1
|得 解AB之|=,5 得k=0,即所求的直线方程
为综y上=1可知,所求l的方程为x=3或y=1
例2、已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
直线l1:x+y+1=0和l2:x+y+6=0
为5。求直线l的方程。
l2
〖解二〗由题意,直线l1、l2之间
引例一:1 2 3 100 5050
德国数学家高斯 (数学王子)
1+100=101
2+99=101
3+98=101
••••••
50+51=101
S100
100(1 100) 2
引例二: 如图,从上到下的钢管数分别是 多少,如何求钢管的总数?
思考:如果在这堆钢管的旁边堆放着同样 一堆钢管,如何求两堆钢管总数?
(1) 过P点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l线 的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程;
l
(2) 过P点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 的
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3) 是否存在过P点与原点距离为6的
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评述〗求直线方程时一定要注意斜
率不存在的情况
备用题:
例5、 已知A(0,3),B(-1,0),
C(3,0)求D点的坐标,使四边形ABCD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1 ) 有 斜 率 的 两 直 线 l1:y=k1x+b1;l2:
y=k2x+b2
① l1∥l2 k1=k2且b1≠b2; ②l1⊥l2 k1·k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