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原文对照翻译)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吏,脱然有怀,求之 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
靡途。会有四方之事, 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
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 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
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 (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
邑惮。远于役时。风彭波泽未去静家,百心里,小平县城息距的,离官心家吏里乡。害只怕在有远那一地时百的,里差战路使乱程。还,彭没公泽有田
生之志。犹望一稔,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
当敛裳宵逝。
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
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
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 武昌,情在骏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
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
奔,自免去职。 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仲秋至冬,在 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
官八十余日。 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 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
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 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 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 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 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 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 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 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 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 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 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 过自己的一生。
文体简介
辞 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
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 诗体,也称楚辞。
①句式散化,一般押韵。
②两句一组,四句一节。
③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
文体简介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 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 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 ,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 排;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 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 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 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 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 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 多悲愤慷慨之音。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 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 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 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 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 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 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 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 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 力。
因事顺心,命 篇曰《归去来 兮》。乙巳岁
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 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 十一月。
十一月也。
正音:
惆怅 chóuchàng 飏 yáng 熹微 xī 樽 zūn 觞 shāng 眄 miǎn 庭柯 kē 矫 jiǎo 岫 xiù 翳 yì 盘桓 huán 棹 zhào 窈窕 yǎotiǎo 遑遑 huáng 皋gāo
题解
回去吧
归去来兮辞
回去
语气助词
助词,无实义
《归去来兮辞》序文 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够
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家中孩子
余家贫,耕植不足 很多,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
以自给。幼稚盈室,瓶 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
无储粟,生生所资,未 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
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 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 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 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 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 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 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 于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 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晋书·陶潜传》: “素简贵,不私
事上官。郡遣督邮 至县,吏白应束带 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拳拳事乡里 小人邪!’ 义熙二 年,解印去县,乃 赋《归去来》。”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 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家族中, 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 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 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 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 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 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 不定。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
故便求之。
请命要了下来。
(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
及少日,眷然有归 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
欤之情。何则?质 (因辞为官我的的)根本本性原坦因率自然,
性自然,非矫厉所 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
得;饥冻虽切,违 饥冻之事虽然是急迫,但违背 己皆交 口病 腹。自尝役从;人 于事 是,自重情己的,本痛(心苦但(。)更 我 都会 曾 是) 经 为使 做 了我 过 口受 一 腹到 些 的双 事 需 怅然慷慨,深愧平 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
归
去
来
陶兮
渊 明
辞
Baidu Nhomakorabea
No Image
作品回顾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柳先生传》节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 此自终。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 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 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 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 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 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 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 然是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