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合集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商业广告的目的在于促销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翻译商业广告时,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宣传目的,把握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通过翻译手段和策略,准确、生动地展现出广告的宣传效果。

首先来看英汉商业广告翻译中的策略。

一、在商业广告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要准确传达广告的信息。

翻译者需要仔细分析和理解源语言广告所要传达的内容和信息,确保目标语言广告能够传达相同的信息,不失原本的宣传价值和效果。

还需要注意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差异,保证翻译出的广告在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下也能够产生相同的宣传效果。

二、商业广告的情感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广告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态度,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手法,将源语言广告中所包含的情感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中,使得目标语言广告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三、广告的创意和个性化也是商业广告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广告语言通常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原文广告中的创意和个性,使得广告在目标语言环境下也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吸引力。

除了以上的翻译策略,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英汉商业广告翻译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语言特点:一、简洁明了:商业广告的语言通常都是简洁明了的,翻译时需要尽量保持简练、明确的特点。

二、生动形象:广告语言通常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翻译时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吸引目标语言观众的注意力。

三、语言风格多样:商业广告的语言风格多样,有时候是幽默、夸张,有时候是动人、温馨,翻译者需要针对不同的广告特点选择相应的语言风格进行翻译。

四、口号和口语化语言:商业广告中经常出现口号和口语化语言,翻译时需要理解口号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根据目标语言文化语境恰当地表达出来。

商业广告的翻译需要翻译者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兼顾情感、创意、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广告的魅力和效果。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商业广告语篇翻译研究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商业广告语篇翻译研究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商业广告语篇翻译研究张倩【摘要】广告语篇是典型的信息型和号召型/祈使型文本,兼具信息传递和劝说消费者的功能,因此广告翻译要兼顾这两大功能,以实现广告译文的预期目的。

功能目的论为广告译文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行途径。

译者在广告翻译中通过补充说明、删节、改写和文化意象转换等手段,可实现广告在译语环境中推销产品或服务、劝说消费者购买的最终目的。

故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在理论上了解商业广告翻译的运作机制,对广告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Advertising discourse aims to distribute messages and persuade customers into purchasing products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ing discourse should realize the two aim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Vermeer’s Skopostheorie ,this paper presents how advertising discourse translation can achieve the goals of message -distribution and persuasion through various translating techniques .Typi-cal cases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mote people ’s understanding of Skopostheorie and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功能目的论;广告语篇功能;广告翻译【作者】张倩【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一、引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商品经济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_目的论_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_目的论_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1971 年出版的 #翻译 批评的 可能性 与限定 ∃ 一书 被看作 是赖斯对德国翻译的综合分析的一个起点 , 她在 这一书中提 出了功能派 理论思想 的雏 形 。 赖斯 以对等 为基 础提 出了一 个基于源语文本与目的 语文本 之间 的功能 关系 的翻 译批评 模式 , 她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目的语 文本的目 的与源语文 本中的概念内容 、 语 言形式 和交 际功 能方面 是对 等的 , 但是 在实践中有些等值根本不可能实现 , 有 些甚至是 不被期望实 现的 。 因此 , 译 文的 功 能性 特 征应 该比 对 等原 则更 优 先考 虑 。 赖斯的学生弗米尔继承并发展了赖斯 的理论 , 并更进一 步地拉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 弗米 尔指出 , 翻译是人 类的一种 行为 , 而一 切人类 行为都是 有意图 、 有 目的的 。 因 此 , 翻译行为的实施 也是为 达到 某种 目标或 目的 , 甚 至会在 目标语境中 产生结果 和影 响 。 他以 行为理 论为 基础 发展了 翻译目的论 , 这 一理 论 逐渐 成为 功 能翻 译学 派 的主 流理 论 。在这种 理论框架中 , 决定翻译目的 的最重要 因素之一是 受众 ∀ ∀ ∀ 具备特定文化环境 下的 社会 知识 的目 的文 本的 接受者 。 弗 米尔指 出 , 所 有的翻 译都指 向其预 定的对 象 , 因 为翻译的意义就是 为目的语目的和目 的语环境 中的目的语 受众创造出目的语背景中的文本 。 受 众对文本 的期望以及
66
HUNANGUANGB ODIANS HIDAXUEXUEBAO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规则 服从于 连贯规则 , 而这二者最终统一于 目的规则 。 于购买 。 而 它 的 英 文 翻 译 如 果 用 传 统 的 翻 译 方 法 译 成 Dar kman , 不但会失去原有 的意义 , 而 且会被 扣上 种 族歧 视 的帽子 。 而用 Darlie , 在 英文 中有 心爱 的 , 可爱 的 意 思 , 很容易让国外的 消费者 产生 亲近的 感觉 , 自 然就能 达到 吸引 消 费者 的 目 的 。 还 有 很 多 翻 译 得 很 好 的 品 牌 , 比 如 spr ite 译成 雪碧 , 联想 译成 Lenove 等 。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产品广告汉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产品广告汉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产品广告汉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产品广告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各种新型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产品层出不穷,广告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而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广告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科技产品广告的翻译不仅关乎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的推广,更关系到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传播。

科技产品广告翻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

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较为抽象和复杂,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广告文化的差异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

科技产品广告翻译需要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受众进行精准而巧妙的处理。

鉴于以上情况,本研究旨在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科技产品广告翻译的原则、策略、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科技产品广告翻译的深入研究,旨在为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科技产品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有效传达和推广。

1.2 文献综述在科技产品广告的翻译领域,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其中以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研究为主要方向。

研究发现,科技产品广告翻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传播特点,以确保广告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传播。

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比如信达雅、基本一致、接受程度和保持意义等,以指导科技产品广告翻译的实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科技产品广告翻译中的困难和挑战,比如文化差异、语言难度、词汇选择等问题。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翻译策略和方法,如文化调整、意译、增译、删译等,以解决这些问题。

研究者们也从实际案例出发,对已有的科技产品广告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其翻译效果和传播效果。

他们发现,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语言、文化、信息和美学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广告的有效传播。

1.3 研究目的科技产品广告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而其翻译在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的影响下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及广告翻译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日益重要。

本文在阐释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 的基础上,针对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从目的论视角就“译文的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商标和口号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功能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扩大。

伴随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的同时,中国的商品也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所有的厂商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广告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策略。

一则优秀的广告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大的效益。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告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死存亡。

因此,企业广告的翻译就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以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探究企业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目的论目的论是德国的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功能为导向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是在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71年,赖斯提出了理想的译文应该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交际功能上对等的思想。

但是在她后来的翻译实践中,这种理想化的对等有时难以达到,甚至是不希望达到的。

因而,赖斯又提出了译文的功能特征应优先于对等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赖斯的学生费米尔进一步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功能派的主导理论――目的论,并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

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原文的目的为翻译准则,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

费米尔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略,“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客户和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从原文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

目的论视角下产品广告口号语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

目的论视角下产品广告口号语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

目的论视角下产品广告口号语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扩大。

伴随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的同时,中国的商品也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所有的厂商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无疑广告是其中最有效率的方式。

一则优秀的广告不仅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能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大的效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死存亡。

因此,企业广告的翻译就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以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视角,探究企业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德国的汉斯·费米尔迎合消费者心理。

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任何一则产品广告语设计都是在营销策略指导下实现的,都必须考虑该产品的消费群体的认知和接受心理。

目的论指出,广告翻译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

例:一则食品广告:藕粉,富含营养,科学精制而成。

译文:Lotusrootstarch,itisverynutritious,ascientificallyandhighlyfinishedproduct.当这种产品向国外销售时,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原因就是译文没有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在汉语中,粉指“成细小状的粉末”,而译文中的“starch”一词则表示“awhitsub-stancethatisfoundinquitelargeamountinbread,potatoes,etc.”暗示藕粉是一种含糖多的食物,吃了会使人长胖。

这样,自然就不会受到“视胖而畏”的西方人的欢迎了。

另外,“科学精制而成”可能造成“人工合成”的误解,对于早已是高科技的英美等国的消费者来说,不会有什幺吸引力,相反,他们更加渴望纯自然的食品。

所以,当把译文中的starch改为powder以后,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真正实现广告的促销功能。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探讨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探讨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探讨一、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化妆品行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地域性市场,而是逐渐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化妆品广告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化妆品广告翻译不仅要求语言准确、流畅,更要在文化层面上实现有效沟通,以吸引目标市场的消费者。

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化妆品广告翻译的原则、策略及其实践应用,以期为提高化妆品广告翻译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的论是一种强调翻译目的和功能的翻译理论,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应服务于翻译目的的实现。

在化妆品广告翻译中,翻译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吸引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传递产品的功效、特点和品牌形象。

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和审美观念,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保持原广告信息的基础上,更符合目标市场的接受习惯,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通过对化妆品广告翻译的目的论视角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妆品广告翻译的本质和要求,为提升化妆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启示。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翻译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 化妆品广告翻译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化妆品广告翻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化妆品行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其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往往需要通过翻译来实现跨文化的传播。

化妆品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文化、审美和消费心理等多个层面的交流与融合。

化妆品广告翻译对于品牌的国际化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本土品牌也在积极寻求海外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广告翻译成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优秀的翻译能够准确传达品牌理念,展现产品特色,帮助品牌在目标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升竞争力。

化妆品广告翻译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消费习惯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对广告的效果产生影响。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中的隐喻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中的隐喻翻译

·教学探讨·143目的论视角下广告中的隐喻翻译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徐 进一、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创立的、极富影响力的重要理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凯瑟林娜· 赖斯在其与费米尔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首次提出“目的论”、“译文功能论”的概念,即译文的预期功能应由翻译目的或要求决定。

目的论使译文解放了原文本,允许译者拥有更大自由。

与其它传统理论相比,更加适用于像广告翻译这样的应用文体的翻译。

决定翻译过程的是由目的文本的预期功能或目的所决定的,而不是原文本或原文本对原语接受者产生的作用。

翻译目的论主张翻译是一种转换,也是一种人类行为,它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原语文本并不是处于中心地位,而是一种具有无限可能的开发实体,是译者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之一。

译者之所以选择某些信息而放弃另外某些信息,这是由信息在目标文化中能否满足某种目的所决定的。

二、广告翻译的目的及隐喻的运用不同类别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对翻译的要求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各不相同。

广告文体的风格和其主要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应遵循与文学翻译和其它应用文体翻译不同的翻译标准,应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著名的AIDCA原则归纳总结了成功的广告所必须达到的四大目的:1.传递信息 2.吸引注意力3. 激发兴趣。

4.促成购买欲望。

也就是说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把产品介绍给消费者,使消费者接受并购买产品。

广告语言为了达到自身的宣传推广目的,常常广泛地运用隐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例如:天上彩虹,人间长虹。

-----长虹牌电视机。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德芙巧克力。

Poetry in motion, dancing close to me.等等。

在广告中使用隐喻虽有增加文本吸引力等诸多优点,但是因广告隐喻往往承载了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如果翻译不慎,常无法很好地被目标语言的消费者所理解,也就无法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2512020年32期总第524期ENGLISH ON CAMPUS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研究文/马梦晨究,其中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的对等理论在当时影响较大。

随着翻译的发展,单靠语言学已不足以指导实践。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诞生了,打破了之前对等理论强调以原文为中心的局面。

2. 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目的论 (Skopostheory)为核心,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年凯瑟琳娜·莱思(Katharina Reiss)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 )中首次提出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

这本书的出版揭开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序幕;第二阶段:莱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目的论为功能派翻译理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打破对等理论中以原语为中心的局面。

第三阶段: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Justa Holz Manari)继续发展了费米尔的目的论并对“翻译 (translation)”和“翻译行为 ( translational action) ”加以区别。

“翻译行为 ( translational action) ”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译者为翻译所做的一切,包括在翻译过程中给予文化或技术上的参考意见(周觉知,2006:193);第四阶段:1997年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在《目的性行为 ——析功能翻译理论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一书中,对以往的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梳理,并在原有基础上提出“功能加忠诚”原则(function plus loyalty),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文本翻译策略研究I. 前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广告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作为广告传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广告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目的论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广告文本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传递不准确、文化差异未得到充分考虑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目的论在广告文本翻译策略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告翻译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首先本文将对目的论的概念进行梳理和阐述,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其次本文将从广告文本的特点出发,分析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及其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运用目的论指导广告文本翻译策略,以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本文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传播手段,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文本翻译作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告的有效传播效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目的论的指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广告文本翻译策略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目的论在广告文本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以期为广告文本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首先本研究有助于揭示目的论在广告文本翻译中的重要性,目的论是一种关注行为目的的理论体系,它强调个体在行动过程中的目标导向作用。

在广告文本翻译中,目的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广告主的意图,从而实现广告信息的准确传达。

同时通过对目的论的研究,可以为广告文本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使其更加符合跨文化交流的需求。

其次本研究对于提高广告文本翻译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广告文本翻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语言差异、文化冲突、信息失真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广告传播的效果,通过运用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文本翻译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广告文本翻译的质量,从而提升广告传播的有效性。

功能派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功能派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功能派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作者:李济来源:《对外经贸》2011年第05期[摘要]功能派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该理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以翻译目的论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出发,提出遵循译语广告的语言特征、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迎合译语消费者心理,从而实现广告的功能,以达到商品的营销目的。

[关键词]功能派;目的论;广告;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5-0074-03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的凯瑟琳娜·莱斯。

1971年她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次提出翻译功能理论(Functional Approach),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形成了功能主义理论的雏形。

此后,赖斯的学生弗米尔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提出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ie)。

其核心概念是“任何翻译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或者说都是要实现一定的功能的,而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往往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而作为第二代目的论的代表人物诺德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目的论者的理论,提出“功能加忠诚”(function plus loyalty),完善并拓展了目的论应用领域。

目的论共有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忠实性原则服从于连贯性原则,而二者均服从于目的性原则。

也就是说在为达到翻译目的必须改变原文文本时,忠实性原则不再适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规则。

由此可以看出,功能派目的论对原文的地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贬低。

二、广告翻译的特征和目的性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的定义,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即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服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个人推介行为(Advertisng is the non-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usually paid for and usually persuasive in nature about products,services or ideas by identified sponsors through the various media)。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摘要】在目的论视角下,商业广告翻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从商业广告的定义与特点、目的论视角对商业广告的解读、商业广告的英汉互译问题、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原则、商业广告翻译的困难与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商业广告翻译面临着词汇、语法、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强调了商业广告翻译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商业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定义、特点、解读、翻译问题、翻译原则、困难、挑战、翻译策略、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商业广告是商家为了宣传促销而制作的广告,是企业宣传和推广产品与服务的一种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商业广告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旨在通过翻译将广告内容传达到不同的受众群体中,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目的论视角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要求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商业广告的翻译工作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语言特点、文化差异、营销策略等。

商业广告的英汉互译问题也备受关注,因为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导致翻译难度较大。

在翻译商业广告时,译者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确保广告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原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商业广告翻译的本质和要求。

未来,商业广告翻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推动商业传播与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商业广告的定义与特点商业广告是指企业或组织利用各种媒体向公众传达商品信息、服务信息或品牌形象的一种宣传活动。

商业广告的特点包括:目的明确,即通过广告传播特定的信息或促进特定的行为;有针对性,即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广告创意和媒体策略;创意突出,即通过各种形式和技巧吸引受众注意并提升品牌形象;信息丰富,即传达产品特点、价值和优势等信息;追求效果,即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销售、提高品牌知名度或影响受众行为等。

目的论视角下的汽车广告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汽车广告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汽车广告翻译研究作者:王凤娟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

汽车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广告在汽车销售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目的论为指导思想,对汽车广告语的语言特色的研究可以探究一些合适翻译方法和技巧,帮助译者掌握汽车广告语的語言特色,并运用于实际翻译工作中。

正确的汽车广告翻译不仅能打开国外市场,而且能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在国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目的论;汽车广告;翻译;广告语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088-02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应用,人类的交通工具开始有了汽车。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2009年我国汽车的年销售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汽车销售第一大国。

汽车广告在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汽车广告对汽车销售商和代理商来说是最需要关注和在意的一个元素。

不同地Ix,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文化、传统习俗、政治背景、宗教信仰,所以译者翻译广告时应根据双语的不同采取适切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

一、汽车广告语的语言特征(一)汽车广告语的词语特征为了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并让他们记住你的产品,广告语言应当遵循简洁的原则,使读者容易识别和记忆。

简洁的广告语言,能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传达同样多的信息,以减少广告费用。

汽车广告的词汇特点多为简单生动,汽车广告语的翻译在词语的运用方面与普通的英语翻译有着很大的区别。

为了想要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广告语一般要突出重点,句子要简明扼要。

在汽车广告语中,我们常用的词一般为简单的名词、短小的动词、生动的形容词、亲切的人称代词以及吸引眼球的新颖词或者最近流行的词来使用,以达到简单生动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效果。

例如:“Think.Feel.Drive”(Subaru)用三个大众熟识、简简单单的动词作为一则广告,精确地传达了该品牌希望给消费者的感受。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翻译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翻译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翻译探析作者:贾硕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0期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形形色色的广告愈发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交流相比以往更为频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贸易欣欣向荣,伴随而来的是对高质量广告翻译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广告翻译对于开拓国际市场,打造良好国际品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德国翻译理论家家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应当视译文目的而定,这一理论对广告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探讨其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关键词:广告翻译;目的论;文化差异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贸易的不断开展,跨国界的广告语应运而生并显现出日益繁荣的趋势。

在广告输出的过程当中,想要将企业或商品的良好形象传递到国外,好的翻译便如“画龙点睛之笔”,能为品牌形象的构建乃至商品的销售带来不容小觑的效果。

广告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推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所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便可以应用到广告翻译上来,因为这一理论非常重视译文的翻译目的。

目的论将译者从传统翻译理念中解脱出来,给予译者以充分的自由,并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这对于广告文本的翻译很有指导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合格的广告译者在考虑到不同国家语言层面的差异因素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因素。

然而,广告源语受众与译出语受众文化背景往往有着很大差异,这也使得广告翻译更具挑战性。

对此,本文拟从广告语本身内涵及特点出发,依托翻译目的论这一理论原则,对现下知名广告语的译例进行探析,以期能够对跨文化广告语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二、广告的内涵及特点广告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管身在何处,行行色色的广告总是铺天盖地,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作者:毛慧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6期摘要: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视角来探讨广告翻译,提出广告翻译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语言交换活动,在广告翻译中应以目的论为指导,不拘泥于语言形式,而要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征、文化习惯和读者期待,以达到广告预期的商业目的。

关键词: 目的论广告广告翻译翻译作为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应该符合语言的目的性特征。

德国功能主义学派把“译文目的”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首要原则,为译者灵活处理实用文体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以功能主义学派弗米尔的“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广告翻译的特点和策略。

一、目的论的内容和意义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德国,其中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是该翻译理论中最核心的理论。

翻译目的论有三条基本规则:第一是目的规则(skopos rule)。

该规则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skopos)。

第二是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 or intratextual coherence)。

该原则指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达到语际连贯,与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境连贯一致,让译语接受者接受理解。

第三是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or intertextual rule),即译文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程度和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1]传统译论主要强调原作与原作者,而目的论则将目光转向了对翻译活动中其他相关因素的研究,从而给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其次,目的论的另一大贡献在于它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

在传统的翻译批评里,评判一部译作优劣的标准是它同原文的接近程度。

这种“等值”(equivalence)的标准是静态的,因为它的参照物是原文,而原文一旦产生便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双重视角:接受美学和目的论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双重视角:接受美学和目的论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生活中的一个 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 。随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中国产品进入 国际市场 的机会与 日俱增 , 国商 品也不 断地 融 外 人中国的市场。在 这种情况下 , 广告在产品促销 和繁荣 市场等 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 广告翻译的地位也随之显得越来越
重要 。
Fl” aI含有碰撞 的意思 , fn” T 而“ag 指毒蛇的尖牙 。试 想有谁敢 买
推动文化进步。
学和 目的论这两种理论的精髓不谋而合。鉴于此 , 结合一些实
例, 本文 以接受美学和 目的论这两种理论 为支撑 , 对广告 翻译
进行研究 。
1接 受 美学视角 下 以读 者 为中心 的广 告翻译
作为对传 统翻译理论 的一个重大突破 和翻译理论研 究的 有益补充 , Jus I r 由 as 和 s 所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无疑 为广告翻 e 译的理论研究 提供 了一个新视角。接受美学诞 生于 2 0世纪 6 0 年代 的联 邦德 国 ,作 为该学派最 主要的理论代表之 一姚 斯认 为, 在作家 、 品和读者 的三者关系之中 , 作 读者是历史 的一个能 动 的构成 , 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读者 的“ 期待视野” 。在具体 阅读 中, 表现为一种“ 潜在 的审美期待” 。它决定着读者接受能 否实
乱碰 撞 的 自行 车 、 毒 的唇 膏 呢 ?由于 翻译 中 出现 的 这 一 败 笔 , 有 产 品 的销 路 大 概 是 不 难 想 象 的 。
翻译 本非 易事 , 广告的翻译尤为困难 。广告 翻译 过程 潜在
读者的“ 期待视野” 以及翻译 的不 同 目的 , 会影响译者对广告翻
译策略的选择。事实上 , 进行广告翻译的译者必须关 注广告 中 涉及到政 治观点 、 生活方式 、 宗教观 念以及风俗 习惯 等各个方 面, 要遵循 社会文化 习惯 和迎合大众 的审 美心理 , 这和接受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越来越流行。

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看跨文化交际中的广告翻译,主要从广告翻译、目的论、目的论在广告翻译的应用及广告翻译策略的应用这四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广告翻译、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产品出口到国外的也越来越多。

如何使国外的消费者认可中国的产品呢?这时候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就应运而生了。

本文将以广告翻译为切入点,论述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一、广告翻译
在我国,广告的定义是: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国际广告涉及到了跨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广告的翻译就变得重要。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习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等,不能够直接按照本国的表达方式翻译过去。

所以在广告翻译时,必须考虑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冲突。

如果没能处理好跨文化因素就会导致广告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失败。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广告翻译中,如何来解决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矛盾。

在翻译的过程中,是选择目的语文化还是选择翻译的忠实性而保留源语文化,这时目的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二、目的论
目的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在考虑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活动者选择一种他自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当然翻译也属于一种活动,对于广告翻译,译者也会在广告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考虑尽可能多的相关因素而来选择决定用哪种方式。

换句话说,译文应对预定的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

20世纪70-80年代,以 nord等为代表的德国学者,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在目的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翻译作为人类在某种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有目的的行动,应该遵循的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首位。

“目的法则”指每个翻译的产生都服从某一特定目的,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文应当产生于源语言环境,但是要达到源语言环境所要达到的目的。

同时,“目的法则”把翻译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分为三种:译者目的(如获取经济收入)、译文交际目的(如沟通信息),和某些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般说来,这里的目的是指第二种,即译文的交际目的。

三、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1 目的论对译者的要求
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促进产品的销售,产品主要被消费者所购买,所以消费者是商业广告的中心。

广告要换位思考,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吸引消费者的兴趣,打动消费者,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
要。

对商业广告的翻译,也要求以消费者为中心。

一般情况下,客户会告知译者有关产品的详细资料,如受众、地点、场合等。

作为商业广告的译者,除了了解以上详细资料外,还应该:
1.1译者要了解广告商品的特性。

可以从有形商品特性和无形商品特性这两方面来分析。

有形商品特性是指本商品除了具有同类产品所具有的的功能外,还有自己其他特性,如外观、材质、性能、配件等方面。

无形商品特性是指给客户感知和氛围上的体验,如服务性质的商品,一场电影更多关注的是电影给消费者带来感知上的享受。

只有这样才能从各个方位充分了解商品的信息。

文下载中心htt1.2译者要了解广告翻译的具体目的。

译者可以从主要受众群体、传播媒介等方面来入手。

从受众群体来说,要了解受众群体的人数、性别、学历、层次、工作情况、生活情况等方面出发。

从传播媒介来说,译者要根据商家预先选定的媒体的特征、性质、种类等。

根据以上具体情况,从原作中找出对实现广告翻译有用的信息。

1.3译者还应了解该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免触犯禁忌。

译者要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下,与本国相比,外国文化会有很大差异。

译者在做广告翻译时,要尊重广告受众国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否则会影响广告翻译的效果,商品的销售肯定会受到影响。

从另外一方面讲,这种就属于帮倒忙,对商品的形象有很大的损害,商业广告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总的来说,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要求进行广告翻译的译者储备丰富的语言、专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具有高度的责
任感,这样才能翻译出好的商业广告,才能达到商业广告的目的。

2译文的交际目的
“目的法则”也强调译文的交际目的,这就要求商业广告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从商业广告的交际目的出发,进行翻译。

不同文化背景经常会使同一广告的效果产生明显的差异,这时译者要根据中西文化差异作出必要调整或再创造,以目的语文化为主。

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译后广告语言最终和原文所达到的效果一样,实现交际功能上的对等。

广告翻译是把广告由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转化的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处理好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广告的交际功能,又体现目的语的文化特点。

四、翻译广告策略的应用
目的论观点: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息息相关,即商业广告翻译策略的选择由源语言的目的来决定。

译者在广告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译文语体、读者感受及译语文化。

本文主要探讨商品广告中口号的翻译策略。

口号语(slogan)主要是指用简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具有鼓励、加深印象作用的一种文字形式。

在翻译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1 符合广告受众国广告语的语言风格。

如汉语中的广告:出手不凡,钻石手表。

英文中应采用异译的手法翻译成:ask for a diamond brand,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 尽管字面意思与汉语中的不一样,但是它向受众传达每一秒钟都是很宝贵的。

也进一步表明了此款钻石手表的精确性高,达到了原文所要求的效果。

2 尊重受众国的译语文化。

如汉语中的广告:西凤酒是“凤型酒”的典型代表,清而不淡,浓而不艳。

从英文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来看,此广告语翻译成xifeng, china’s cognac, perfectly mellow. 此翻译从心理上引起外国受众的共鸣,“cognac”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上等白酒,“mellow”可译为“香醇”,把“清而不淡,浓而不艳”的意思诠释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徐向晖.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广告英译中的应用[j].孝感学院
学报,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