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专题制图课程设计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图制作”设计报告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班级09031学号2009302590123姓名吴煜晖日期2012-2-13日至2月19日指导教师宋蔚林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这门课旨在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有关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传感器的成像机理、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专题信息提取以及遥感综合应用技术;锻炼熟练运用遥感软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素养,为今后参加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方案和流程1、实验数据介绍1)地点:宜昌地区;2)传感器类型:TM1、3、4、5、7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30米;TM6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120米;SPOT影像,空间分辨率:10米;3)格式:TIF;4)说明文件:Readme.txt,SPOT影像投影信息、大地坐标、分辨率。
2、硬软件介绍本次实验使用软件ERDAS。
ERDAS IMAGINE是美国ERDAS 公司开发的专业遥感图像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它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应用程序的要求、资金情况合理地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及其不同组合,对系统进行剪裁,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专业应用要求。
在图像处理方面,直观的操作步骤使用户操作起来非常灵活方便。
本次实验主要应用到ERDAS软件主菜单中Viewer、Import、DataPrep、Interpreter、Classifier及Composer等模块。
3、总体方案首先利用ERDAS软件将宜昌地区左右TM影像的1、3、4、5、6、7波段TIF格式单波段影像分别合成left.img和right.img多波段TM影像(不少同学先将TIF格式转换为img格式,再分别合成left.img和right.img多波段TM影像,其实这是没必要的)。
再根据宜昌地区的SPOT影像sp_yc.img以及说明文件Readme.txt,分别对left.img和right.img进行几何纠正,并将纠正后的两幅影像进行拼接,再将拼接后的TM影像进行裁剪。
遥感综合性课程设计报告

遥感综合性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信息工程专业:海洋技术班级: 10海洋1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3)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 ENVI系统介绍 (3)3. 文件的存取与显示 (4)4. 图像分析 (7)4.1 影像统计分析 (7)4.2 图像增强 (Image:Enhance) (9)4.3 专题信息提取 (11)5. 定义感兴趣区(ROI)及分类 (13)5.1监督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13)5.2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18)6. 分类后处理(Post Classification) (19)7.制图输出 (22)7.1图形的整饰 (22)7.2图形输出 (24)8图像存取的举例说明 (24)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加深理解和巩固遥感的相关知识。
培养运用ENVI软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2)学会统计选定区域影像的光谱特征,并用直方图表示出来,提取主成分信息,并进行图像色彩变换突出专题信息比较典型的地物。
(3)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素养,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1.2. 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航天活动的展开,对地球观测和研究已由单一的、互不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发展成为空间多层次、多学科和多种参数的综合研究。
在空间遥感信息的获取技术方面正日趋完善,一个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全天候的对地观测网正在形成。
全世界正在开发、发射和运行几千颗轨道卫星以及相应的地面应用设施,其应用领域包括遥感、科学研究、全球研究、航海和定位、环境监测、灾害监测及网络化通讯等。
在今后巧年左右,约有 100颗新地球观测卫星发射升空。
地球观测卫星和3S(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将组成一个集成化的技术系统,它们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们对人类的贡献将是无法估量的。
遥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遥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遥感课程设计的实验目的和意义1、加深理解和巩固《遥感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主要理解遥感图像解译的原理,加深对遥感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
2、熟练掌握运用遥感软件如ERDAS IMAGINE 、ENVI、PCI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利用了老师提供的图像数据,使用遥感软件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完成了图像预处理,几何纠正,图像镶嵌,图像增强、图像裁剪、图像分类等的内容。
三、课程设计主要运用到了原理1、辐射定标是指传感器的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2、几何纠正通过计算机对离散结构的数字图像中的每一个像元逐个校正。
基本原理:利用图像坐标与地面之间的数学关系,即输入图像和输出图像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实现。
3、图像镶嵌因研究范围的要求,需要在几何上将左右两幅图像连接在一起,并且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色调相近,没有明显的接缝。
遥感影像在镶嵌之前,必须包含投影信息、地理坐标信息,还要有相同的波段数。
在挑选遥感图像数据时要选择时间和成像条件相似的遥感图像。
4、图像分类运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波段比值等方法来分类地物,提取相关感兴趣的地物特征。
如冰川面积、湖泊等水体,植被等。
在这次的课程实践中,我主要使用了5、多光谱图像的四则运算针对多源遥感图像的特点,可以利用多源遥感图像之间的四则运算来达到或增加某些信息或消除某些影响的目的。
(1)减法运算可以增加不同地物间的光谱反射率以及在两个波段上的变化趋势相反时的反差。
如果是两个不同时相同一波段图像相减时,可以地面目标的变化信息。
(2)除法运算能压抑因地形坡度和方向引起的辐射量变化,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也可以增强某些地物之间的反差。
例如提取冰川面积就可以使用波段比值阈值法(可以使用Landsat卫星TM3/TM5,TM4/TM5)。
在本次实验中我就使用了减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具体地感受了他们比值的效果。
遥感制图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室成绩评定教师签字专题一: DEM图像进行彩色制图(叙述制图过程并把自己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里)实验目的:1.实验步骤:2.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bhdemsub.img,出现由主图像窗口、滚动窗口和缩放窗口组成的ENVI 图像。
3.选择主图像窗口内的功能菜单Tools>Color Maping>Density Slice, 出现Density Slice对话框。
4.选择Clear Ranges, 清除Defined Density Slice Ranges下的内容。
5.选择Options>Add New Ranges, 其中RangeStart: 1219 ;Range End;1701;#of Ranges:10。
在Density Slice对话框中Defined Density Slice Ranges下出现十组内容。
6.逐个组将Red条依次改为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Greeen与Blue不变。
选择Apply按钮, 主图像窗口、滚动窗口和缩放窗口组成的ENVI图像的颜色改变。
选择主图像窗口内的功能菜单File>Save Image As> Image File 出现Output Dispiay to Image File对话框, Output File Type选择JPEG, Enter Output Filename选择保存位置, Compression Facter(0-1)选择0.750.实验结果:专题二: TM与SPOT数据融合(叙述该过程并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里。
注意用两种方法融合的过程)实验目的:1.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直方图执行交互式对比度拉伸和直方图匹配的操作2. 快速滤波、滤波的操作3. ENVI中变换(Transform)菜单功能的了解实验步骤:1. 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Lon.spot文件,点击No Display>new display>load band2. 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Lon.tm文件,点击No Display>new display>load band3. 选择Basic Tools>Resize Data>选择Lon.tm文件>点击OK(弹出对话框, 分别填写内容)4. 选择Basic Tools>Stretch实验结果:专题三: 航片的配准与镶嵌(叙述该过程并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1配准●图像-图像地面控制点 (Select GCPs: Image-to-Image)●图像-图像配准需要两幅图像均打开。
实习五遥感影像专题制图

3. 主题规划: 本实习的目的是建立河南某矿区的土地覆盖专题图, 本主题包括7个土地利用类型。具体如下:
农田、 植被、 水库、 公路、 铁路、 电线杆、居民地 注意:若有不属于上述地物类别,统一 标注为“未分类地物”。
4.利用GIS软件实现土地覆盖专题图。
五: 实习报告要求 1) 目标对象的特征图表。 2) 提交土地覆盖专题图。 (专题图名称为: 河南某矿区土地覆盖专题图)
本次实习采用的数据为河南某矿区的 Quickbird数据; 采用实习专用件(自己选择) ENVI ERDAS ArcGIS ArcView Photoshop等。
四、实习内容
1、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土地覆盖调查。 2、技术路线 (1) 选择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 软件 (2) 观察遥感图像 (3) 利用RS软件进行目视判读 (4) 利用GIS 软件制作专题图
目标对象的特征图表
专题 土地覆盖
对 象 居民地 植被 水库 公路 铁路 农田 电线杆
主 要 特 征 居民地在图像中呈白色,形状较规则
专题图版式要求: 专题图像放于左侧,名称位于右上角。标注位于名称下方。
实习五 遥感影像专题制图
一、实习目的
1)根据一幅融合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目标识别, 建立一个实际的遥感影像专题地图; 2)完成从设计、准备、遥感目视判读、数字化到制 图的全部过程;
二、实验要求
1)要求建立目标对象的特征图表; 2)由2-3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集体完成这次实习任 务;
三、实习数据及仪器
遥感实验报告-影像地图制图

《遥感解译与制图》实验报告
影像地图制图
班级: 620707
学号: ********
**: **
日期: 2010/4/18
要求: 对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重点说明实验步骤及相应结果(附相关的图像、图形等),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适当说明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以辽宁省葫芦岛市所在地为研究区, 利用Land sat /ETM+遥感数据, 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分幅, 进行影像地图制图, 最终提交1∶5万锦西县影像地图及实验报告。
要求:
1.掌握遥感影像制图的分幅方法
2.掌握影像地图制图要素的制作规范及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E nvi给图像添加网格线和比例尺, 在利用photo 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制作, 包括添加图框, 标题, 图例等。
三实验步骤及相应结果
1添加网格线
给图像添加网格线:
对网格线进行设置: 结果:
2添加比例尺结果:
3输出图像
4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制作
用到的主要工具有文字编辑, 画线等。
5最终结果:
遇到的问题:
一开始在photo shop中总是无法编辑文字, 和同学交流, 发现有好几个同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后来在E nvi输出图像的时候选择JPEG格式, 就可以进行文字编辑了。
收获:
通过本实验, 了解了photo shop的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功能。
理解了影像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
遥感制图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定教师签字专题一:DEM图像进行彩色制图(叙述制图过程并把自己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里)(1)ENVI彩色表的应用ENVI Color Tables选项允许对灰阶图像进行线性对比度拉伸和应用标准颜色表(密度分割)。
①在主图像窗口中,选择Tools> Color Mapping > ENVI Color Tables.出现ENVI Color Tables对话框,可以使用系统默认的IDL颜色表来调整屏幕的颜色表。
该对话框包括一个灰阶wedge(或彩色wedge,若使用颜色表)和两个滑动块来控制对比度拉伸。
它也有两个下拉菜单:File和Options。
②选择下列选项之一:●要将颜色表的任何变化自动地应用到打开的图像中,选择Options > Auto Apply: On.●要手动地将变化应用于图像:A. 选择Options > Auto Apply: Off。
B. 变化后,选择Options > Apply。
注意:Auto Apply选项自动地设置为8位颜色模式。
③分别移动标签为“Stretch Bottom”和“Stretch Top”的滑动块,来控制被显示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向右移动Stretch Bottom滑动块,导致图像亮区域变暗;而向左移动Stretch Top滑动块,导致图像暗区域变亮。
把拉伸底部设置为最大值,拉伸顶部设置为最小值,拉伸可以被“ inverted”。
若Auto Apply是打开的,新的对比度拉伸将立即应用于图像。
④通过在所需要的颜色表名上点击,把一个选定的颜色表应用到当前图像。
IDL提供许多预先保存好的颜色表。
“B-W linear”表提供一个灰阶图像。
“RAINBOW”颜色表提供一个从“冷”到“热”的密度分割。
其它颜色表选项允许你应用它们首选的颜色方案。
●要把颜色表保存为一个ASCII文件:A.选择File >Save Color Table to ASCII.B.输入一个文件名,然后点击“OK”。
“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图制作”设计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图制作”设计报告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日期2012年2月21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遥感原理与应用的有关理论知识;要求我们会运用专业遥感软件,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各种处理以及专题信息提取等综合应用,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的意义在于锻炼我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素养,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方案和流程1、实验数据介绍地点:宜昌地区传感器类型:TM1、3、4、5、6、7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30米、120米;SPOT影像,分辨率10米。
说明文件:Readme.txt,SPOT影像投影信息、大地坐标、分辨率。
2、硬软件介绍本次实习使用的软件主要为ERDAS软件。
ERDAS IMAGINE是美国ERDAS 公司开发的专业遥感图像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在图像处理方面,直观的操作步骤使用户操作起来非常灵活方便。
IMAGINE的窗口提供了卷帘、闪烁、设置透明度以及根据坐标进行窗口关联功能,方便多个相关图像的比较。
ERDAS IMAGINE 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了250多种地图投影系统,还有非常方便的坐标转换工具。
新开发的专家分类器,为高光谱、高分辨率图像的快速高精度分类提供了可能。
此工具突破了传统分类只能利用光谱信息的局限,可以利用空间信息辅助分类。
3、总体方案本次实习给定的是宜昌地区的相关波段的TM图,我想采用分类融合技术,利用各个波段的TM图像进行影像融合,分别提取该区域的水系、植被、居民地,以这三种地类的面积或周长等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制作出宜昌地区的土地利用专题图。
详细步骤如下:(1)、确定专题要素:宜昌地区水系、植被、居民地这三中地类的面积以及分布情况。
(2)、格式转换:先将源图像.tif格式的文件转换成.img格式的文件,便于软件进行处理。
(3)、图形合成:将TM 图像相应的波段进行合成, 分别将TM影像左右两图像的六个波段进行合成为left.img,right.img(4)、图像预处理:在将选取好的源图像进行拼接起来之前要先对图像进行几何纠正,将左片和右片都纠正到统一的坐标系中,去掉重叠部分,将左右两幅图像拼接起来形成一幅更大幅面的图像。
遥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遥感原理与应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地信1301 *名:***学号: 06 指导教师:***起讫日期: 2016.6.14---6.17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3)二、课程设计内容 (3)三、课程设计工具和主要流程图 (3)四、课程设计步骤 (4)五、课程设计的结果分析与评价 (17)六、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7)七、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8)八、课程设计总结 (19)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深化《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典型地物在ETM卫星影像上的构像特征,熟悉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学会运用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增强、几何纠正、自动分类和专题图制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遥感图像的格式转换、裁剪和增强;2.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3.遥感图像的自动分类与精度评定;4.遥感专题图制作。
三、课程设计工具和主要流程图1、主要工具:ERDAS IMANGE9.22、主要流程图四、课程设计步骤1.遥感图像的格式转换、裁剪和图像增强(数据预处理)(1)图像格式转换和波段组合(2)图像裁切和波段选择(3)图像增强2.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该课设的纠正方法主要根据已知坐标的矢量文件进行。
控制点的数量在20个左右并采集适量的检查点。
控制点的选择要做到清晰易辨、分布均匀、位置稳定,通常选择水体的拐角处为控制点。
纠正后控制点的残差应在一个像素之内。
(1)在两个显示窗口分别打开已知坐标的水系矢量文件(Coverage格式)和待纠正的ETM图像;(2)在图像窗口,单击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菜单,打开几何纠正模型Set Geometric Model对话框,选择几何纠正模型为多项式法(Polynomial),多项式次数为二次;(3)关闭Set Geometric Model对话框,打开几何纠正采点模式对话框,选择在已经打开的视窗中Existing Viewer(矢量文件窗口)采点,关闭对话框;(4)在矢量文件窗口中单击鼠标,关闭提示框。
基于ERDAS遥感制图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基于ERDAS遥感制图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经过一次系统的遥感图像数据的课程设计,使同学们掌握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处理技巧,通过数据的下载,融合,校正,裁剪,拼接、以及遥感专题图的制作等过程,提高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在马里兰大学地球科学数据下载数据。
第一步:打开马里兰大学网站:8080/esdi/index.jsp图1 马里兰大学卫星影像下载页面第二步:在网页上选择上图红色箭头所指MapSearch进入,选择TM数据,经纬度Lat/Long标签,初步选定山东省的经纬度区间为精度114~122,纬度34~38图2需要的图像范围第三步:点击Draw标签,画出所要的地图区域;第四步:点击Preview&Download进入下载页面图3 下载所需要的数据第五步:下载数据。
(注:下载使用的数据和姚晓玲的数据为同一数据)2、在国际科学数据平台上下载遥感数据图4 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下载方法同上面基本相同,先注册自己的用户名,让后登陆根据代号下载自己所需的影像数据即可,此处不再重复下载。
3、遥感影像数据几何校正第一步:打开要处理的影像。
第二步:启动几何校正模块,在View#视窗里选择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 打开Set Geometric Model 对话框。
选择多项式几何校正模型 Polynomial——OK程序自动打开Geo Correction Tools 对话框和Polynomial Model Properties 对话框.先选择Close 关闭Polynomial Model Properties 对话框.程序自动打开GCP Tool Reference Setup 对话框.选择Keyboard Only.OK.程序自动打开 Reference Map Information 提示框。
.选择Map Units: Meters.添加地图投影参数,如下图:选择OK 确定地图投影参数,并关闭上图。
遥感课程设计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五、课程设计的成果
1. “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制图”的总体方案 与流程框图;
2. ERDAS软件完成的“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 题制图”专题图;
3. ERDAS软件完成“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 制图”的设计报告
4. VC编程实现算法设计的程序代码; 5. VC编程实现遥感图像处理算法的设计报告。
2. 对于常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自主设计算法并 用VC编程实现。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数据说明 地点:宜昌地区
传感器类型
TM1、3、4、5像,分辨率10米
说明文件:Readme.txt,SPOT影像投影信
息、大地坐标、分辨率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七、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单元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1 学习任务书、完成方案设计和流程框图
2 教师审核课程设计方案,学生阅读指导 书、掌握遥感数据处理的相关操作
3—6 ERDAS软件实现专题信息提取 第二阶段 7— 自主编程实现遥感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11
第三阶段 12 分班级成果验收答辩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1. 针对遥感影像数据,设计从遥感影像上进行 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制图的总体方案、流程 框图以及具体步骤、方法。 ERDAS软件实现
2. 遥感图像处理的算法 VC编程实现。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四、课程设计的方法
1. 自主设计任务方案与流程框图:学生根据课程设计任务,完成 “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图制作”的总体方案设计与流程框图 设计,交给教师审核修改;
2. 实习过程中要求大家养成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后询问教师、再 归纳总结的习惯;
3. 效果评估与改进:对每一步骤的实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 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对每一步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影响效 果的因素和提高效果的方法;
遥感专题制图

遥感专题制图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制图是遥感图像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ENVI提供了两种制图方法。
第一种为ENVI快速制图(QuickMap),需要在ENVI Classic中完成;第二种为使用ArcGIS制图工具,可以直接加载ArcGIS制图模块,需要安装ArcGIS for Desktop。
本课程我们将学习使用ENVI Classic进行制图。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实验内容1.打开并显示Landsat TM 影像2.生成快速制图模板3.自定义地图版面设计中的元素4.保存为影像文件1.实验方法ENVI Classic 地图制图功能能够方便快捷、交互式地将一幅图像绘制成地图。
可以先使用ENVI快速制图(QuickMap)功能生成基本制图,然后使用ENVI的注记功能或其他图像叠加功能按需要进行交互式地制图。
快速制图可以设定地图比例、输出页的大小以及方位,能够选择图像的空间子集进行制图,还可以方便地添加基本地图要素,如地图公里图输出中的自定义注记功能允许插入图例、三北方向图表(Declination Diagrams)/箭头、图像或绘制图和附加的文本等要素。
使用ENVI Classic 注记或公里网叠合功能的交互式地制图功能,用户可以修改快速制图的默认叠合设置,合理布置所有的地图要素。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设备装有ENVI5.1的计算机2.实验材料一幅Landsat5 TM影像四、实验步骤1.打开并显示Landsat TM 影像1)在ENVI 主菜单中,选择File →Open Image File。
2)同时选择RGB Color 按钮,单击Load RGB。
图1 加载经过预处理的TM影像2.生成快速制图模板1)从主影像显示窗口菜单中,选择File →QuickMap →New QuickMap,打开QuickMap Default Layout 对话框。
这个对话框可以用来修改输出页的大小,页的方位以及地图的比例。
《遥感解译与制图》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解译与制图

《遥感解译与制图》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解译与制图班级:620707学号:姓名:日期:2010.5.25一,实验目的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利LandsatLandsat/TM/TM、LandsatLandsat/ETM+/ETM+遥感数据,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目视解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专题信息提取,并对土地覆盖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最终提交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遥感影像图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解译图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1、掌握遥感专题制图的基本程序2、掌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目视解译标志3、初步掌握土地类型专题信息的数字增强及识别方法三,实验内容1、遥感影像制图2、多时相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3、土地覆盖变化分析与遥感制图四,实验步骤及相应结果小组分两个组,我做的是01年的影像图的解译。
1 确定解译标志,进行解译。
参考图例图1,对图像进行目视解译。
图1解译结果如图2,3.图2 遥感解译线文件:图32 线工作区提取弧,拓扑重建。
保存点线区,载入工程。
A 进行线工作区提取弧,如图4所示。
图4B进行拓扑重建,如图5所示。
图53 修改属性结构。
修改区属性,颜色。
A添加乡代码,村代码,地类代码三个属性。
图5B 修改区属性。
可选中多个具有相同属性,比如选中同一个村的不同地类。
图6点击修改,跳出对话框:图7乡镇代码,村代码依据一下表格:乡镇代码乡镇名村代码村名27 哈日乌苏苏木80 毛希盖乌苏28 甘旗卡镇155 海斯156 布德恩塔拉157 嘎日哈159 未定村1(温都日呼)160 塔班呼161 米家窝堡村162 哈布哈163 哈吐塔拉164 哈日阿拉嘎164 未定村2(哈日阿拉嘎)165 甘旗卡果园166 甘旗卡砂矿168 好坦塔拉169 甘旗卡镇地类代码依据下表:C 修改颜色。
同一属性同样修改颜色。
R 区编辑菜单中点击根据属性赋参数,如图8。
图8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地类名称 一11 水田 14 旱地 二 21 果园 三 31 有林地 32 灌木林 33 疏林地 四 41 草地 五51 城镇 52 居民点 53 工矿用地 六61 铁路 62 公路 63 农村道路 七71 河流 72 湖泊 73 水库 74 坑塘 75 苇地 八84 沙地88其它未利用土地选择地类代码,表达式如图8所示,期中引号中的要修改的地类的代码。
遥感地图编制实验报告

遥感地图编制实验报告1. 引言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特征的信息,而不用直接接触物体的技术。
遥感地图编制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和多尺度的地理信息数据。
本实验旨在学习遥感地图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践掌握地图的制作过程。
2. 实验目的- 了解遥感地图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并处理地表特征的数据;- 掌握地图制作的流程及相关的软件操作。
3. 实验材料与方法3.1 材料- 计算机- 遥感数据文件-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例如ArcGIS)3.2 方法1. 准备工作:安装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并熟悉其基本操作。
2. 数据获取:下载合适的遥感数据文件,可以是卫星、航空或无人机遥感数据。
3. 数据处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打开并处理遥感数据,如镶嵌、校正、辐射矫正等。
4. 地物分类:通过遥感影像分类的方法,将图像中的地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5. 制作地图:根据分类结果,制作遥感地图,添加注记、图例等要素。
6. 地图评价:对制作的地图进行评价,检查地物分类的准确性和地图展示效果。
4. 实验过程4.1 数据获取与处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张航空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
首先,我们下载了该影像文件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打开和处理。
通过对该影像进行镶嵌、辐射矫正等操作,得到了一张清晰的遥感影像。
4.2 地物分类与地图制作在地物分类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最常见的监督分类方法,即支持向量机(SVM)。
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标注和分类,然后将该分类模型应用于整幅遥感影像,得到了地物分类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根据分类结果进行地图制作。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地图制作功能,我们添加了地理要素、注记和图例等元素。
经过适当的调整和美化,制作出了一张清晰、美观的遥感地图。
4.3 地图评价对制作的遥感地图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首先检查了地物分类的准确性,与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成像原理和图像特点;2. 学会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增强和分类等操作;3. 了解遥感图像在实际应用中的领域和作用,如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遥感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遥感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遥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地理学科知识,对遥感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遥感图像处理技术;2. 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遥感图像基本概念:包括遥感图像的来源、成像原理、图像类型及其特点;2.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介绍:介绍常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如ENVI、ArcGIS 等,及其基本功能;3. 遥感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校正、配准、裁剪等操作;4. 遥感图像增强:涉及图像滤波、拉伸、变换等增强方法;5. 遥感图像分类:介绍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分类方法及其应用;6. 遥感图像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遥感图像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实例;7. 遥感图像处理综合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遥感原理及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遥感原理及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任亮学号201101252班级地信11102班长江大学2014年01月目录一、前言 (3)(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3)(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3)(三)取得的主要进展 (5)二、TM 多波段单色图像的几何纠正 (5)(一)任务简介 (5)(二)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 (6)(三)处理步骤 (6)三、多光谱影像与全色波段的融合 (10)(一)任务简介 (10)(二)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 (10)(三)处理步骤 (11)四、武汉市城区TM 多波段单色图像的增强处理及概略目视判读 (13)(一)任务简介 (13)(二)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 (13)(三)处理步骤 (14)五、武汉市城区及其周边TM 多波段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19)(一)任务简介 (19)(二)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 (19)(三)处理步骤 (20)六、林冠状态遥感动态监测 (23)(一)任务简介 (23)(二)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 (23)(三)处理步骤 (26)附:关于动态检测的练习 (31)七、收获和建议 (33)一、前言(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遥感原理与图像处理》课程后开展的实践教学。
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遥感图像增强、遥感图像变换、遥感图像分类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一般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遥感图像几何纠正要求:用两种数据源对TM 影像做几何纠正。
一种是通过SPOT 影像对TM 做几何校正。
一种是通过矢量文件进行几何校正。
数据准备:TM 数据:bldr_tm.img,SPOT 数据:bldr_sp.img,矢量数据:bldr_rd.dlg提示:1) bldr_rd.dlg 不是ENVI 的.evf 矢量格式文件,需要对它进行格式转换。
2) 通过矢量文件的几何校正方法和实习一步骤相似,用的是Image to Map 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图制作”设计报告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日期指导教师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专题图制作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加深理解和巩固《遥感原理与应用》课上所学的有关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传感器的成像机理、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专题信息提取以及遥感综合应用技术;2、锻炼熟练运用遥感软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3、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素养,为今后参加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从卫星上获取的遥感图像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加工,纠正误差提取出专题信息,才能够制成各种专题地图。
本次实习是基于ERDAS IMAGING9.1的,它是一种视窗形式的处理系统,当打开软件时,出现各种处理功能的模块。
其处理技术覆盖了数据输入输出,数据预处理,专题地图,图像解译,图像库管理,图像分类,空间建模,雷达图像处理,矢量功能,虚拟GIS等。
用该软件对图像进行TIFF到IMG的格式转换、波段叠加、添加头文件信息、几何纠正、影像镶嵌、基于HIS变换的图像融合、图像裁剪、图像监督分类、专题信息提取和最后的专题图制作等操作,具体原理如下:1.数据预处理ERDAS默认的文件格式是*.img格式,因此先要将获得的宜昌葛洲坝地区*.tif格式的遥感影像进行格式转换。
多波段影像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为了便于后续处理,要将多个单波段影像叠加合成多波段影像。
参考影像具有地理信息,要将参考影像头文件信息添加进去。
2.几何纠正遥感所获取的数据,均存在几何畸变。
因此需要对图像进行几何纠正。
多项式校正法是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对各种类型传感器的纠正均适用。
在实习过程中,采用了二次多项式法进行几何纠正,该法可以改正图像因平移、旋转、比例尺变化、仿射变化等线性变形与扭曲等二次非线性变形。
3.图像镶嵌因研究范围的要求,需要在几何上将左右两幅图像连接在一起,并且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色调相近,没有明显的接缝。
遥感影像在镶嵌之前,必须包含投影信息、地理坐标信息,还要有相同的波段数。
当然,在挑选遥感数据时,要尽可能选择成像时间和成像条件相近的遥感图像,要求相邻影像的色调一致。
4.图像增强通过增强处理突出图像的有用信息,使图像中感兴趣的特征得以强调,便于提高遥感图像的可解译性。
基于IHS变换的图像融合使融合的图像既有TM图像的光谱信息,又有SPOT 影像高分辨率的特点。
5.图像裁剪镶嵌后的影像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图形,而一般的地图都是规则的矩形,所以要对影像进行裁剪,得到感兴趣的规则的矩形区域。
6.图像分类用监督法对图像进行分类处理。
产生七个地理类别,分别是长江,居民区与坝区,山地,植被,阴影,内河、湖泊。
7.分类后处理由于混合像元的存在以及分类算法是逐个像元进行的,在分类图像中有很多的孤立像元及小像元群,它们在分类图上表现为噪声,不能满足分类要求。
平滑处理可以消除一些噪声效应,完成类的连接。
8.专题信息提取可以分类重编码,进行类别的合并。
9.专题图制作突出反映长江,内河与湖泊这两类主体要素,其它地理要素如山地,植被根据主体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选绘。
具体处理流程:三、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步骤1.数据预处理格式转换:用Import模块将13幅TIFF格式的遥感影像转换成IMG格式的遥感影像,注意在弹出的输入输出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格式。
波段叠加:用Interpreter模块将左右各6个TM单波段影像叠加合成为多波段影像。
选择Interpreter菜单—Utilities子菜单—Layer Stack菜单,在弹出的Layer Selection Stacking对话框中添加需要合成的波段。
添加头文件信息:打开参考图像,调出Image info对话框,选择Edit菜单,对影像的左上角X、Y坐标、像元值大小、单位和地图投影信息进行添加。
2.几何纠正选择GCP:打开左影像,选择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菜单,选择多项式纠正法,设次数为2,以已打开的SPOT影像为参考,开始分别在两个影像中对应选择同名地物点的GCP。
坐标转换:选取6个GCP,有GCP工具自动生成转换模型,通过二次多项式变换,将各个控制点从地理空间投影到图像空间上去。
精度检查:在GCP Tool中,通过Edit/Set Point Type/Check来实现设置点的类型为检查点,作用是检查转换精度,若误差大于一个像元,则需要重新选择控制点。
重采样:点击Geo Correction Tools中的重采样按钮对图像进行重采样,保证校正空间中点均匀分布输出。
核实校正过程:在同一窗口打开纠正好的影像和参考影像,用视窗关联的功能进行比较检验。
3.影像镶嵌此功能在数据预处理Data Prep模块中实现。
选择菜单DataPrep-Mosaic Images-Mosaic Tool,打开Mosaic Tool窗口。
加入影像:选择Mosaic Images/Edit/Add Images,加入左右两张影像。
确定镶嵌边:利用AOI Tools工具栏,绘制出两幅影像的分界线。
定义镶嵌函数:选择Edit/Set Overlap Function打开Set Overlap Function对话框,选择函数。
边界线平滑:选择Feathering即可。
4.图像增强将多光谱影像变换到IHS空间:此功能在Interpreter模块Spacial Enhancement菜单中实现。
用SPOT影像的I分量代替多光谱影像的亮度分量:在Interpreter模块,Utilities/Layer Stack中实现,得到新的IHS影像。
将新的IHS图像逆变换到RGB空间中去,即得到融合的图像。
在Interpreter模块,Spacial Enhancement菜单中可实现HIS to RGB变换。
5.图像裁剪利用Data Prep模块中的Subset Image功能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裁剪,使之成为规则的矩形。
6.图像分类定义分类模板:用AOI工具从要分类的影像中收集,以对图像中代表已知类别的像元进行采样。
模板的评价:在signature Editor的对话框中点Evaluate-Contingency (计算混淆矩阵),观察混淆矩阵,纯度达到85%以上就能满足精度要求。
进行监督法分类:选择分类影像与模板,这里用最小距离法分类。
精度评价:比较专题栅格层的像元与类型已知的参考像元。
在classifier/accuracyassessment中实现。
当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精度达到80%以上就满足精度要求。
7.专题信息提取此功能在Interprete模块中实现,选择GIS Analysis/recode,在对话框中进行类别的合并即可。
8.专题图制作在ERDAS IMAGING的Composer模块,点击New Map Composition,设置地图版面的大小,单位,背景等。
然后在弹出的Map Composer窗口中点击Annotation/Tools调出常用的工具板。
绘制地图图框,插入公里网,符号图形,比例尺,文本框等。
四、课程设计的结果分析与评价1.数据预处理结果这一步的处理结果中不含有人为因素,大家都用的同样的数据和同样的软件,所以处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2.几何纠正结果左右两片的方位得到了纠正,和原图叠加之后发现做片的右上角和右片的所上角(内河附近)与参考影像相差较大,主要是那一片区域没有合适的明显地物来作为控制点,所以误差较大。
3.影像镶嵌结果由于在进行几何校正的时候内河部分的误差较大,所以在镶嵌过程中,那一部分的拼接痕迹较为明显,由于拼接线选取得较为合适,影像下半部分基本看不出拼接的痕迹。
4.图像增强结果融合后的影像既有TM影像的光谱信息,又有SPOT影像高分辨率的特点。
但是出现了偏色现象。
从上面两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几何校正有误差,没有进行IHS变换的融合后的图像左上角的长江明显偏离。
而基于IHS变换的融合只是在I通道进行融合,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5.图像裁剪结果裁剪操作比较简单,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无非是裁剪区域大小和范围,本图是尽量大地截取了图像。
6.图像分类结果图中浅蓝色为长江,深蓝色为内河和湖泊,粉红色是坝区与居民地,深绿和浅绿分别代表山区不同颜色的植物,黑色是阴影。
由于长江和内河还有湖泊的颜色都是蓝色,所以最后有些区域没有分开,内河有些区域被分成了长江。
7.专题图本幅专题图突出了葛洲坝附近水域的情况,长江、内河、湖泊都用青色表示,图中加入了地图的各种要素,如:指北针、图例、图名、比例尺等。
五、课程设计的总结与体会为期一周的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图制作的实习结束了,在老师的耐心的讲解和自主学习下,本次实习还算顺利,每一个步骤都未出现大的问题,一些小问题也都能够通过分析原因自己解决。
在本次实习中我收获颇多。
首先,在本次实习中,我复习了上学期《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且将本来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并付诸于实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我进一步了解了TM影像的特点,并且我学会了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G的基本使用,学习遥感难免要处理图像,正是这次实习让我全面接触了图像处理软件,了解了一些基本功能,对未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基础。
最后,由于是第一次大规模使用ERDAS软件,实习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但都通过各种办法解决了,这使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次的实习进行了对具体工作的模拟,我们第一次完成了图像预处理、几何纠正、影像镶嵌、基于HIS变换的图像融合、图像裁剪、图像监督分类、专题信息提取和最后的专题图制作等操作。
该过程让我们了解了用遥感影像制作专题图的作业流程及各步骤的方法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算是一次不错的经历。
总之,虽然遥感的实习即将结束,但是对于《遥感原理与应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仍然是我们的任务。
未来学习工作中我还会继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对专业软件进行熟悉和掌握。
最后,感谢老师在实习过程中细致的讲解和给予我们的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