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探索

由于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的不同、古汉语常识等方面的制约,高中文言文被学生视其为第二外语。学生也往往将学习重点放在背和默写上,难道是那些传诵千古的文章魅力不及现代作品吗?当然并非如此。“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缺少阅读,对语文学习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从而导致文化积淀太少,这样不但学不好语文,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和语文素养的缺乏,进而造成人生与社会经验的缺乏。”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1、文言文和现实生活“脱节”,使文本与生活相隔甚远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语言形式,其中有许多特殊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尤其是文言文常使用单字,甚至在不同地方,不同情况,每个单字的用法,意义不同。如:“之”的用法有很多,但现在有的基本上就不用,造成与现实生活“脱节”,给学生理解造成障碍。

2、“师讲生记”的传统模式,破坏了古文的“美”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常规教学采用教师按部就班逐字逐句满堂讲,教师觉得不讲学生“学不懂”,学生觉得离开老师“啃不动”。这种“师讲生记”的传统模式使文质兼美的文章

灵魂顿失,浑然天成的精美结构被“肢解”的支离破碎,破坏了古文的美。一篇文章毫无美可言,久而久之,学生就望“古文”而生厌。

3、学生主动学习习惯欠缺,使古文学习难上加难

现在很多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主动学习习惯欠缺,常常是被动学习。而古文靠得是平时多记忆,勤积累。而学生主动学习习惯欠缺,使本来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文言文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我国当代教育家钱梦龙先生认为:“语文课上的‘教’,无非就是教学生读文章,把自己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因而,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教学生怎样读文章,读文章有怎样的思路和方法尤为重要。

二、培养兴趣和习惯,注重方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学。

1、在诵读中培养兴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并不是说读背就全是枯燥的、不必要的、不会培养学生兴趣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雨;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多好的诗句啊!怎能培养不起来学习的兴趣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56篇文言文近三分之二要求全文背诵,其余三分之一也要求背诵其中部分段落。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能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能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能培养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然,

背诵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诵读方式可分为自读、范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等。教学中以学生自读为主,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训练面广而直接,便于整体提高。其它的方式各有优点,如教师范读,通过声音的叩击,表情的感染,动作的辅助,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他们诵读文言文的兴趣;个别读有助于纠错,齐读有助于渲染气氛,分组读有助于激励竞争。因此,一篇文言文,灵活多变地使用读的方式和技巧读准字音,读准句子的节奏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更是为理解文意,分析情感奠定基础的。

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这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音字、破读字等,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才谈得上诵读。

其次,要读准句子的节奏,读清句读,要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比如:“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由于学生不理解“地”是“土地”,紧承“齐”,“方”是“方圆”的意思,紧接“千里”,而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读成“今齐\地方千里”,这直接影响到对句子的理解和文章内容的把握。

第三,要读懂词义、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懂词义、句意的关键,是学生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新课文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和词的活用现

象,如果不理顺倒装句正确的语序,不能补出省略句省略的成分,不知道固定句式的结构,不理解词的活用现象的类型,就不明白句子的含义,不理解文意,背诵的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影响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读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读出文章的感情,就是要根据具体的感情基调读出表示喜悦、感慨、悲伤、愤怒等语气,就是要读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就是要读出那些结构齐整、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气势。这样也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2、突出重点,切忌贪多求全。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只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常用词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语活用;二是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三是古代文化常识。“讲”主要是促使学生知识的类化,积累常用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万万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学生把握不了重点,无所适从。要适当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处理,逐渐培养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教师一味包办代替,只会培养出“一味接受”的学生,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去读懂。即使开始学生有些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得地方会越来越多。

3、要讲透难点,注意迁移,切忌点到为止。

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以引导学生掌握规律。如对

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要通过比较差异,根据古文翻译“信、达、雅”的要求,一定要理解准确,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是如何理解的”,如何才能做到准确、通顺、有文采,找出活用的词语,并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词语知识的疏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词语活用的条理化、系统化,并由此产生联想和领悟,提高自学能力,并实现文言文阅读迁移。

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成为不可忽略的一环。迁移的方式主要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课外文言文迁移,比如学了《烛之武退秦师》,就可以选《重耳之亡》等篇目加以对比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文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把握相关历史事件。

4、对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要选取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加以赏析。

每一篇古文都有它典型的地方,我们要精讲细讲,力争学生篇篇有收获。例如《触龙说赵太后》,就要抓住劝谏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赏析;《琵琶行》就需抓住优美的语言或者人物的情感加以赏析。

5、养成良好的习惯,忌动口不动手。

一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学习文言文尤为重要。要指导学生常制作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文言名言佳句。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