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

一、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

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使用了如下几种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1.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

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班级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不利于因材施教,照顾个别差异。小组教学以“组”的方式教学,这样既可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可以保持“班级教学”的规模效益。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则也解决了我们在新课改第一年面临的班容量大的难题。小组组建方式为男女同学搭配。男同学普遍动手能力强,女同学比较细心,在小组活动时,可以进行互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选取小组长的方式,首先是采用自愿的方式,老师与每个小组同学交谈;其次再是老师指定。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围绕”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为主题展开教学。从制定教学计划到上网实施资料的查找、整理、发布,整个过程始

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行评价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每次小组活动中,老师一再强调要注意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协作,在每次交作业时,一定要明确小组同学所作的贡献。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比起以往的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学习让每个个体有了集体归属感,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献计献策。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教学新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情境创设可以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敲门砖。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情境创设强调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制定了“设计一个旅行计划”的主题。在这个教学情境下,学生很容易进入课堂。学生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因此,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很愿意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经验数字化、系统化。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有了主人翁的感觉,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又比如在讲解第五章“认识信息资源管理”这一节中,对于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理论知识他们没有概念。但对于生活中一些资源如何管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有个感性的认识。因此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超市如何摆放商品、图书馆如何放置图书和网上音乐网站如何管理音乐;回归到课堂上时,他们俨然一个个小小管理家,积极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在这些感性基础之上,再给学生讲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一些方式,他们就很容易接受,这节课上课效果很好。

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

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知识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这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不是确定的结论。

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以上只是我们在两年的时间里的一些探索。有积极成果,但也有一些困惑。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评价是我们还需要研究的内容;情境创设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也要积极努力地关注学生的实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