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激光发射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激光发射机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光纤通信系统中激光发射模块电路的原理与量测工作。

2.熟悉光纤通信系统中激光发射模块电路中激光器的构造、特性、偏压工作架构以及应用。

3.熟悉光纤通信系统中激光发射模块电路中自动温度控制电路、自动功率控制电路、输出

光功率限制与跳脱保护电路之工作原理与测量调校。

二、实验仪器

DYT3000-GT系列实验平台

1.数字信号源模块(D I G I T A L S O U R C E)D Y T3000-011块

2.激光收发模块(L A S E R D R I V E R)D Y T3000-551块

3.万用表1块

4.光功率表(Optical Power Meter)1块

5.20M H z通用双踪示波器1台

三、实验内容

1、学习光发射电路工作原理

2、掌握APC控制电路原理

3、掌握无光告警电路工作原理

4、掌握光器件寿命监测电路工作原理

5、测量各报警电路工作状态及关键点电压

6、观察各报警输出状态

四、工作原理与电路解析

1、光纤有线电视系统光发射模块电路架构以及激光光源特性

光发射机的设计制作,近几年来由于高速宽带光纤网络的需求与盛行,显得愈来愈形重要,其中光发射机整体设计制作之重心在于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操作和应用。由于激光二极管的结构本为一电流驱动(Current driving)主动组件,相对地对于“偏压热稳定(Biasing thermal stability)”要求必需很严格,驱动激光“偏压热稳定”指激光驱动电流受其操作温度影响之程度。不过现行大多在

图1 光发射模块电路(电压驱动)基本架构

驱动激光二极管直流偏压架构设计上,仍习惯采用旧有电压驱动(Voltage driving)方式,并在驱动回路上串联一限流用可变电阻(Current limitation variable resistor),藉以控制激光二极管工作直流电流大小,如图1 中所示,其优点虽然得以简化激光二极管

之直流驱动电路架构,但在偏压热稳定特性上之表现却不尽理想。

光纤系统光发射模块电路架构可分成以下四大部分:(1)「激光器驱动电路

(LD Driving circuit)」、(2)「自动温度控制电路(Automatic Tempture Control,ATC)」、(3)「自动功率控制(Automatic Power Control,APC)电路」以及(4)「输出光功率限制与跳脱保护(Output optical power limitation & Shut-down protection)电路」。此外激光光源组件的特性主宰光纤系统光发射模块之性能特性,一般「模拟/数字光纤通讯系统」常使用雷射光源组件计有:(a)FP LD、(b)DFBAnalog、(c)DFBDigital与(d)DBR四种。

(a)FP LD(Fabry-Perot Laser Diode)―光输出为「多纵模模态」非「单一纵模模态」

输出,光谱线宽(Spectrum linewidth)高达数百GHz,导致作为通讯激光光源时传输的频宽和距离便会大大受限;一般因无内建「热敏电阻器(Thermister)」与「热电冷却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 Cooler)」设计,多被制造为低瓦数小功率规格(1〜2mW),例如在光纤有线电视系统中常被应用于「上行信号(Up-stream)」之激光光源。

(b)DFBAnalog(Distribution FeedBack LD for Analog)、(c)DFBDigital(Distribution

FeedBack LD for Digital)、(d)DBR(Distribution Bragg Reflector LD)―以上三种雷射之光输出均为「单一纵模模态」输出,其光谱线宽(Spectrum linewidth)仅有数MHz,故可传输GHz信号达百公里距离,一般因为内部设有「热敏电阻器」与「热电冷却器」设计,可被制造成为高瓦数大功率规格(10mW 以上),在光纤有线电视系统中常被应用于「下行信号(Downstream)」的激光光源。激光二极管的直流偏压必须能使其「恒温操作」,尤其大功率输出激光,现行采用方式是在激光模块内部加入「热电冷却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 Cooler)」和「热敏电阻器(Thermister)」,另外再配合外部「自动温度控制(Automatic TemptureControl,ATC)电路」,用来测量激光二极管的工作温度的变化,并给予补偿修正,进而得到所设定的恒温操作环境,但在温度变化的测量、补偿修正过程中,激光二极管仍处于温度来回变化的操作环境中,并且在操作温度反复变化下,将会加速激光二极管老化速度,并减短其寿命和使用时间。对于内部未含热电冷却器的激光模块(Uncooling Laser module如

Fabry-Perot Laser),则无法利用前述方式来补偿修正激光二极管的工作温度变化。

2、雷射光源直流偏压架构的探讨

如前所述可以得知,光发射机之设计制作中,激光二极管的直流偏压驱动架构的设计必

须满足「激光恒温定值电流操作」的要求,因此采用可调恒流源驱动架构,是较合理的安排并且比较能够达到偏压热稳定的需求,但势必付出驱动架构电路复杂化的代价。

在考虑可牺牲以便简化激光二极管的直流驱动架构电路的前提下,一种非常稳定(但相对架构势必复杂化)且对激光输出光功率具可调功能(Adaptive function)的恒流源电路,便成为激光二极管在其偏压驱动及热稳定对策上的最佳解决方案(Optimal solution),一般恒流源电路本身亦存有偏压热稳定的困扰,导致原本应该恒定输出的电流值发生变动,且会伴随电路本身工作温度上升而加大。这种情况在大电流输出的恒流源电路中显得特别明显,而光发射机中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均不致超过350mA(以目前所知最高输出光功率约150mW 的Pumping Laser来估算),输出电流并不算很大。

另外就恒流源电路本身架构而言,无论是在偏压热稳定或是定值电流输出上,「平衡式」常较「非平衡式」易取得稳定。所谓「平衡式」系指电路架构具对称性(Symmetric):不仅包含电流源(Current source)和电流集(Current sink)功能且为同值输出。反之则为「非平衡式」。

本单元实验中采用的激光驱动电路架构如图1所示,采用了传统的激光偏压架构。

3、自动功率控制(APC)电路

本实验单元所采用的APC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自动功率控制(Automatic Power Control,APC)功能部分,利用激光模块D2内建PIN diode 检出其输出光功率强弱并转换成直流电压表示,再经差值放大后控制晶体管Q2导通程度,进而决定激光器偏压电流的增减,确保激光器的光功率维持恒定输出。

当激光器的注入电路增加时,导致激光器的光发功率增加,从而使内建的PIN diode 检出的信号强度也增加,由于U1D的12脚输入电压恒定,而13脚的电位升高后,使14脚输出的电压降低,即三极管Q2基极的电位降低,致使其导通量减小,从而使激光器的偏流减小,造成其发光功率减小,以达到功率控制目的。反之,当激光器的注入电流减小时,光发功率亦减小,造成U1D的13脚电位降低,U1D-14的输出电压增加,从而使Q2的导通量增加,使激光器的偏流增加,造成其发光功率增大,以达到功率控制目的。电路中的可调电位器R4为PIN diode 检出的信号的增益调节,即电压强度调节;可调电位器R13为人工设定偏流电流的大小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