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探查治疗肠梗阻7例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探查治疗肠梗阻7例报告
表l两组治疗前后FP G、2hP G、B M I、H bA l c及胰岛紊用量的比较
2.4不良反应以血糖低于2.8m m oV L为低血糖标准,优泌林70/30组有3例严重低血糖,其中l例发生1次,2例各发生2次,3例轻微低血糖发生;优泌乐25组仅2例轻微低血糖,无严重低血糖发生。

3讨论
优泌乐25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类似物预计混制剂,由25%赖脯胰岛素与75%鱼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组成。

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改变其药代动力学曲线,使其更加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优泌乐25的结构和内源性人胰岛素的不同之处在于B链末端28、29位上的2个氨基酸一脯氨酸和赖氨酸的位置发生了交换,减弱了胰岛索单体问的交换,于餐前15m i n或进餐后皮下注射使用,用药后1h胰岛素浓度可达峰值,作用时间持续10一14h,而预混胰岛素70/30需餐前30m i n注射,用药2—3h可达胰岛素浓度峰值。

B oehm等"o的研究表明,优泌乐25可使血清胰岛素浓度保持稳定,与人胰岛素70/30相比,其胰岛素活性更高、更迅速,餐后2h的血糖波动更小。

此外,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低血糖的发生,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相胰岛素峰值,在迅速降低餐后血糖的同时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使血糖迅速恢复至基线水平,使H bA l c下降更显著。

总之。

优泌乐25是一种更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凭.对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胰岛素治疗的思考[J].国
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8(1):70—72.
[2]B o e hm B O,V∞J A,B m ndst ed L,“a1.Lo ng t er m ef fi cac y and
a afe t y0f biph∞ic i n s uli n l i s pm i n p al i e n t8w i th t y
p e2dia bet∞
[J].Eur I nt er M ed,2004,13(10):412—415.
(收稿日期:2010旬126)
腹腔镜探查治疗肠梗阻7例报告
棒卫国,詹国清。

张水发,洪建普.王琦,胡斌,袁小丽(解放军第啦墨院外一科,安徽黄山245041)
关t词:肠梗阻;腹腔镜;治疗
中圈分类号:R574.2
2007年1月_2009年4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探查治疗肠梗岛7洌,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0—74岁,平均62.5岁。

其中阑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胃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结肠癌伴不全性梗阻1例,小肠异物性肠梗阻2例。

腹部平片可见数目不等的液平。

术前诊断肠梗阻。

1.2手术方法一般选用全麻,第一个孔一般以脐为中心,偏离原手术切口或距肠型较远侧切开1-1.5cm切口,
研究摘手艮
逐层切开腹壁诸层,置入10m m Troc a r,建立气腹,压力设定在8~12m m l t g,置入30。

腹腔镜,行初步探查,找出病变部位及可操作空间,再置人2个5m m Troc盯,分别置人无损伤抓钳或肠钳,依上至下探查寻找梗阻部位。

4例粘连性肠梗阻均见到以粘连带嵌压、牵拉肠管为主,以电凝钩电凝切断,梗阻迅速缓解。

2例小肠异物性肠梗阻在梗阻部位相应的腹壁作3~4cm小切口,行肠管切开异物取出。

1例结肠癌伴不全性梗阻患者见腹腔有大量腹水,量约2500m l,黄色混浊,大网膜呈肿块样,质硬,充血、水肿压迫横结肠,肝脏轻度萎缩,呈灰红色,肝脏表面、小肠、结肠、腹膜等处可见大量粟粒大小白色结节,大小约0.2—0.5C m,取腹膜白色结节4枚,送快速病理,结果提示浸润性腺癌,考虑为结肠癌晚期广泛转移,给予腹腔灌注5,氟尿嘧啶化疗。

1.3结果除晚期肿瘤病人外,其余6例病人术后腹痛及其他肠梗阻症状迅速消失,术后12—48h胃肠功能恢复,胃管24~72h拔除。

经过0.5~2年随访,6例病人无再次出现肠梗阻,生命质量良好。

晚期结肠癌病人半年后死亡。

2讨论【下转856页)
2结果
I PT.G干预组的治疗前后SD S标准分普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干预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1。

表l两组治疗前后SD S标准分比较(i土j)
与对照组比较,①P<0.O l
3讨论
本研究着重解决存在抑郁状态的M H D患者的角色转换、悲伤及人际缺陷,促进并改善个体的人际交流技巧,预防和矫正社会退缩,并在团体中引导彼此合作以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支持系统,经随访3个月,结果证实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且能得到一定保持。

M H D患者的家庭功能常常是受损的,也就难以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社会支持【6J,这与他们的抑郁状态和人际失调不无关系。

心理干预的期待应该促使患者主动重回家庭和社会,这也是在研G过程中要反复提醒成员治疗即将结束的原因。

I PT技术问世仅有30多年,起初只用来治疗重性抑郁,现在已应用于多种心理障碍¨1,但相关报道仍然不多。

由于该疗法基于共同的生活事件,也许对临床上相同或相近
的躯体疾病患者群的共发性心理障碍有特异效果。

在本研究中,参与治疗的团体中同为M H D患者,在心理上地位相近,有共情基础,故选择了这一干预手段,取得了一定效果。

N I H D患者往往治疗周期长,对H D有很强的依赖性又无法摆脱,并发症多,经济上相对拮据,可能是这一群体抑郁状态较重的原因。

但也正因为M H D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来访率稳定,容易与医疗工作者形成彼此熟稔和信任的治疗关系,应该比较适合I PT这一干预手段的开展和贯彻始终,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效率,与
健康教育结合的效果应当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岑琼,王君俏,王永芬,等.2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厦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加
(3):186.
[2】李忠心,彭立人.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精神抑郁及治疗[J】.中华实用医用杂志。

2004.3(3):7—24.
[3】K i m m el PL.Ps ychos ocial f aet om i n ad ul t end—s t age r enal di seas e pat i e nt s t re a te d w it h hem odial y s i s:co r r el at es and out com es[J】.
A m J K i dney D is,2000,35:4.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5.
[5】W i l f l e y D E,M ack enzi e K R,W el ch R R,矗a1.I nter per sonal Ps y
chot h er apy for G roup[M].N ew Y ork:Per s eus B o oks,2000.[6】侯永梅,胡佩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固临床康复,2005,9(44):23.
[7】许海燕.黄希庭.人际心理治疗的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923—929.
(收稿日期:2010-07-29)
【上接747页)
传统认为肠梗阻病人因有腹胀和肠管扩张,行腹腔镜手术时易出现肠管损伤和影响视野,故曾被认为是腹腔镜的手术禁忌证。

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改进,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及诊断肠梗阻的报道日益增多¨-2]。

腹腔镜技术已为肠梗阻早期诊断与治疗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对于病因不明的肠梗阻腹腔镜手术更是一种可同时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的新型手术方法po。

l例术前诊断不全性肠梗阻,术中腹腔镜探查诊断为肿瘤晚期广泛转移,避免了开腹手术。

一些因粘连性肠梗阻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已是一种吸引人的选择"J,腹部手术
后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是常见并发症,用非手术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松解粘连造成的机械梗阻。

再次开腹手术会造成新的更为广泛的粘连,且复发率较高。

腹腔镜手术具有切121小,疼痛轻,异物刺激少,加之密闭腹腔对浆膜的保护减少了促成粘连形成的因素,有助于预防手术后再粘连的发生。

但对于腹胀严重、反复多次腹部手术后,估计腹内广泛粘连或怀疑绞窄性肠梗阻、有J圾膜炎症状者应视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禁忌证”1。

操作中我们认为第1个穿刺点切口选择十分重要。

无手术史者可选择脐上缘、下缘、盲插、切开直视插入均可;有手术病史者选择脐上、下缘时,可直接切121直视插入腹腔镜套管,注意第1枚穿刺套管位置要远离前次手术操作区,且最好直视进入。

避免损伤肠管及血管,造成穿孔及大出血等。

其余各孔位置应根据腹腔内情况及术中需要来决定。

先分离脏器与腹壁的粘连,为下一步手术造就一个广阔的空问。

根据粘连多在腹壁瘢痕原病灶处的特点,重点观察和处理瘢痕处的粘连,同时要注意全面探查,以免遗漏病变。

分离肠管腹壁粘连时,应遵循“宁伤腹壁,勿伤肠管”的原则,尽可能保留肠管肠壁的完整性。

若遇到多处致密粘连性梗阻存在,应中转开腹,以免损伤肠管。

若发现恶性肿瘤,也应中转开腹。

参考文献:
[1】曲维恺,王宇.肠梗阻的诊断与活疗现状[J】.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1999,2:121—123.
[2】孙小林.电视腹腔镜小肠扭转复住术[J】.中国内镜杂志,1998.4:21—22.
[3】卢崇亮.肠梗阻的临床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33.[4】张阳德,刘慰东.微创外科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J】.中固内镜杂志.1998。

4:l一5.
[5]龚学军.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9例治疗g'6L J].中圈内镜杂
志,2001,7(5):37.(收稿日期:2010-01一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