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文化价值观
![中西文化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b21a953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a.png)
中西文化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1. 个人主义 vs. 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东方文化则注重团体和共同体的利益。
2. 独立思考 vs. 接受权威
西方文化重视个人独立思考和质疑权威,而东方文化更注重传统、长辈和权威的意见。
3. 面子文化 vs. 实质文化
东方文化往往注重“面子”,即表面上的尊重和礼貌;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实质结果。
4. 感情表达 vs. 理性思考
东方文化注重感情的表达,而西方文化偏向于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5. 重视家庭 vs. 重视个人
东方文化重视家庭和亲情,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我实现。
6. 尊重传统 vs. 创新进取
东方文化更强调尊重传统和守旧,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创新和进取。
7. 超自然 vs. 科学理性
东方文化注重超自然、灵性和宗教信仰,而西方文化强调科学、理性和实证。
8. 勤奋节俭 vs. 纵享福祉
东方文化注重勤奋节俭,而西方文化更倾向于享受生活和纵容自我。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f8d275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3.png)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事例:
1. 婚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结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和传承家族的财富和财产。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之间互相爱和支持,婚姻是两个人的个人选择,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个人关系。
2. 教育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追求成功和提高身份的主要手段。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的教育观念更注重自主、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西方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3. 人际关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和尊重,往往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在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更注重平等和自由,个人利益和观点也更被重视。
4.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资源,从而时间的利用和浪费也显得非常重要,迟到和浪费时间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一种相对而言更为自由的资源,也更被看作是有限的,而延迟和拖延有时被视为事情无法避免的结果。
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2364b3ccc7931b765ce1579.png)
1.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1)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天人合一,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
西方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乃上帝凭借“自由意志”,花了六天时间创造出来的,“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神圣而绝对的真理,只能由“先知”按照上帝启示,被“先验发现”出来,而不是“经验发明”出来。
西方人生观认为,所谓的人生意义,不过完成上帝赋予人的神圣使命。
2)人对“变化”的态度东方人求变,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
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
“求稳思维”指的是在面对危机或者该出击的情况下犹豫不决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开拓精神不够或者错失良机。
干事创业需要积极稳妥、周密审慎、老成谋国。
3)动与静中西文化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区别,在于中国文化的“心”与西方文化的“行”。
正如牟先生所说,中国文化重视内在修养而西方文化重视外在知识。
修身必要养心,而知与行需并驾齐驱,从而构成了中西文化对于世界的不同相处方式。
西方人把人与自然看做是分离的两个世界,他们有别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于中国文化中“道”与“仁”从天而降,贯注下来,与万物同一的境界,而抽象出概念、逻辑、上帝等形而上的悬空体,纵使人们奋力的跳跃也无法真正的触碰高高在上之物。
4)人之天性观人之初,性本善抑或性本恶?这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价值观
![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0d50c75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d.png)
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差异,就像中餐和西餐的调料说到价值观,这东西可真是个大杂烩。
就像中餐和西餐的调料,虽然都是为了给食物增味,但用法和味道却大相径庭。
外国人讲究个人主义,就像他们喜欢的汉堡,一人一份,简单直接。
中国人呢,更讲究集体主义,就像那锅热气腾腾的火锅,大家围坐一圈,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热闹非凡。
二、家庭观念,是中西方价值观的调味瓶说到家庭,这可是个全球通用的话题。
但中外家庭观念的差异,就像老北京炸酱面和意大利面的酱料,虽然都是酱,但味道截然不同。
外国人成年了就独立,就像他们那酱料,简单明了。
中国人讲究几代同堂,就像那炸酱面,酱多料足,味道浓郁。
三、工作态度,中外价值观的“辣”与“甜”工作态度上,中外的差异就像辣与甜的对比。
外国人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就像他们喜欢的甜点,甜而不腻。
中国人呢,工作起来那叫一个“辣”,加班加点,就像四川火锅,辣得你直冒汗,但又让人欲罢不能。
四、教育观念,中外价值观的“硬菜”与“小炒”教育观念上,中外的差异就像一道硬菜和一道小炒。
外国人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就像一道精致的小炒,色香味俱全,但分量不多。
中国人则更看重基础教育和考试成绩,就像一道硬菜,分量足,吃得饱,但可能味道就比较传统。
五、时间观念,中外价值观的“快”与“慢”时间观念上,中外的差异就像快餐和慢炖。
外国人约会,迟到个几分钟,可能就直接被划入“不靠谱”名单了。
就像快餐,讲究效率,快进快出。
中国人呢,迟到半小时可能还在“路上”,就像那慢炖的汤,慢慢熬,味道才更醇厚。
六、总结:价值观的融合,就像中西合璧的美食总之,中外价值观的差异就像中西合璧的美食,各有千秋。
虽然味道不同,但融合起来,却能创造出新的美味。
就像那道著名的“左宗棠鸡”,既有中式的辣味,又有西式的烹饪手法,让人回味无穷。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妨多了解彼此的价值观,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彩多姿。
嘿,这不就是生活嘛,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叫一个精彩!。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51d1ad4852458fb760b5661.png)
中美价值观念对比分析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 vs. Dividednessbetween Man and Nature)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是指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实际上,自古代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无论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如此。
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美国人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西方的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二分对立。
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并不是天命,顺从命运的人会遭到唾弃。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的原子的缘故。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的言语观。
总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构造东西方人色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东方宇宙观: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具象思维重分析、逻辑、客观重直觉、综合、主观演绎式归纳式线性圆周式言语观:法制语言人制语言重形合重意合写作:开门见山(演绎式思维)往往不开门见山(归纳式思维)2.群体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Group vs. IndividualismOrientation)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交际价值观上的差异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交际价值观上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e2ac8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c.png)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交际价值观上的差异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交际价值观上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区别:
1. 面子与个人主义:中国文化中,面子很重要,个人主义相对较弱。
个人的行为常常被看作是代表整个家族、社会或国家的形象,因此要避免破坏他人面子。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更为突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面子的概念相对较弱。
2. 沟通方式:中国人普遍倾向于含蓄和间接的沟通方式。
他们可能会使用暗示、隐喻和非语言信号来传递信息,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免得罪他人。
而西方文化中的沟通方式更加直接和明确,人们更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3. 社交场合:在中国文化中,社交常常以团体为单位进行,比如家庭、朋友圈、同学组织等。
人们更趋向于与熟悉和信任的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愿意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与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4. 尊重和礼貌: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级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通常会表现出敬重和客气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威。
而在西方文化中,重视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更为突出,人们更倾向于平等对待他人,更注重个人权利。
总的来说,虽然存在一些交际价值观上的差异,但中国人和西
方人在交际中都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这些差异可以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调和和借鉴。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6ec5b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9.png)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1.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个人主义较弱,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解决方式可以是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并找到平衡点。
例如,强调家庭观念的东方人可以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尝试更多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2.通信方式差异:东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让人尴尬,所以往往更加注重非言语形式的沟通,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灵活调整沟通方式,理解并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直接沟通方式,而西方人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非言语信号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人的意图。
3.社交礼仪差异:东方文化中注重尊敬和遵守长辈和权威人士的规则和礼仪,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平等和个人尊重。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相互理解,尊重对方的习俗和礼仪。
例如,东方人可以适当尊重西方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尊重东方人的长辈和权威人士,并遵守一些基本礼仪规则。
4.教育理念差异:东方文化中,教育注重纪律、刻苦和传统知识的学习,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双方的优点,结合两种教育理念,培养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
东方人可以鼓励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西方人可以尊重和借鉴传统知识和价值观。
5.思维方式差异:东方文化倾向于综合思考、间接推理和含蓄表达,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直接推理和清晰表达。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学习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对方的思考习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逻辑思维,西方人可以学习东方人的综合思考和含蓄表达的方式。
总的来说,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通过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并且在沟通和交流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双方可以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df3f6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7.png)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平等和竞争。这种价值观差 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与保守
西方文化鼓励创新和冒险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和社会进步;而中国传统文 化较为保守,注重稳定和传统。这种价值观差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一定影响。
自尊
在西方文化中,自尊心被强调。人们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力和成就, 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家庭观念与职业观念
家庭观念
在中华文化中,家庭观念深厚。家庭 成员之间的关系、亲情和孝道被视为 极为重要。家庭幸福和和谐是许多人 的首要目标。
职业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职业观念更为突出。 许多人更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功, 并将其视为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的 重要途径。
传统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强调传统的价值和意 义。西方文化则更注重创新和变革,鼓励个人突破传统束缚,追 求个人发展和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传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该得到保护和传 承。西方文化则认为传统是一种限制,应该被打破和创新所取代。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认为传统与现代并不是 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现代与传 统的区别,认为现代与传统应该有所区分和界限。
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方面,西方价值观强调个 人自由和权利,重视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而中 国价值观则更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精神,强调个 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在自由与纪律方面,西方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和 选择的权利,重视个体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而中 国价值观则更注重纪律和秩序,强调规矩和传统 。
对未来的展望
谢谢
THANKS
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小作文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6be39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c.png)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小作文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些价值观。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都会对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其实中西方的价值观并没有太大差异。
老实说,我们都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对中国人来说,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讲究"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体谅对方。
西方人也一样,他们追求自由平等,但同时也重视宽容、尊重他人。
大家都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安安稳稳地生活。
家庭观念上也有共同之处。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家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都渴望家人之间的关爱与团结,互相扶持、照应。
虽然中西方在家庭结构、子女数量等方面有些区别,但对于家庭的重视是一致的。
工作上我们也有共同点。
中国人讲究"吃苦耐劳"、勤恳努力;而西方人也很看重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
大家都认为通过辛勤工作,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生活哲学上,中国人推崇"中庸之道"、顺其自然;而西方人则更强调个人主义、主动追求。
其实这只是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质上都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看,其实中西方的价值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我们都是人,都有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价值追求。
只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就一定能够和谐
相处。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包容的胸怀拥抱这个多元的世界。
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差异有多大?
![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差异有多大?](https://img.taocdn.com/s3/m/9e6b14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c.png)
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差异有多大?社会价值观是指一群人对于各种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等等的看法和态度,这是社会高度统一的思想文化现象。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种族文化等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中国与另一个国家在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一、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对于个人的道德约束非常严格,但并不涉及到宗教信仰这一方面。
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宗教信仰无疑是制约着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非常广泛,这种信仰对于西方国家的道德准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家庭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观念的差异也是中国与另一个国家社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重心,尽管现代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但家庭观念的传承依然非常稳定。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许多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因此,家庭观念相对较弱,很少有人把家庭视为人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对待时间的态度时间观念也是不同国家社会价值观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国人一向重视时间,也有谚语说“时间就是金钱”。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忙碌的生活压力和竞争压力让中国人也逐渐变得急躁而匆忙。
相比之下,许多西方国家更加注重休闲生活,尤其是周末时间,这是他们一个人或者一家人享受生活的重要时刻。
时间观念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深入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四、人际关系观念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重要的,不同国家人际关系的观念也是有所不同。
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关系网作用非常明显。
人们看重人际关系,注重亲情、友情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有人说,“中国在任何领域都是靠人际关系发展的”。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人际关系虽然也重要,但强调个人能力和努力的作用,与他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紧密。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7dfbbb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7.png)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中西方社会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而且也是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主要从社会结构、个人权利、家庭和婚姻、宗教、人际关系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对于西方社会来说,个人自由是最关键的价值观念之一,西方社会是以平等、自由、民主等公民权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而中国的社会则注重集体利益,因此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有“天下为公”的观念,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更为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非常重视“礼”,通过“礼”的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
而在西方社会,由于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因此很少看到类似于“礼”的规范约束,但是也会有必要的规范。
其次,西方社会注重个人权利,个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享有很高的自由,这与中国传统的家长制度比较相反。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子女即使已经成年,他们的行为和生活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允许和指导,这种家庭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个体的自由。
然而,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自由更受重视,关注的是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对于父母的控制就会有所减弱。
西方社会更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传统的父权制度已经逐渐被打破。
第三,家庭和婚姻也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表现。
中国婚姻家庭主要是以传承家业、发扬家风和维护家族利益为主,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的利益至上,个人情感在其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而在西方家庭中,个人的感情和独立性更受重视,婚姻成为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联盟,更多强调感情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第四,宗教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社会中天主教教会和新教教会对社会的影响力非常大,因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基础。
在西方文化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更是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而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广义的宗教、哲学、道德和人文精神的传承,更强调的是灵魂的成长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中西方社会中人际关系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差别
![中西方价值观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dd548c09b9d528ea81c779a9.png)
哲学角度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价值观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的标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从而产生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
认识和掌握跨文化差异对世界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哲学角度先介绍了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根源,然后论述了这种差异在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不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流中产生误解和冲突的根源,是导致中西思想沟通困难的主要因素。
因此说,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不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
同时研究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中国人文化修养和塑造中国人良好形象的需要。
一、价值观的内涵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
价值观念是任何社会或文化中的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指令,是人们的行为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
在中国,虽然传统的价值观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然而一种严密的、不可抗拒的价值取向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交际习得价值系统,它变成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他们的信仰、心态、行为、生活等诸方面可评价系统,变成他们民族性格的基石。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它与文化一样是一种抽象和概括,用肉眼无法看见,但是通过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持有什么价值观。
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产生的根源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哲学基础和历史发展。
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们的行为。
哲学基础对中国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哲学:儒家、道家和中国的佛教。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f39da0eb52acfc788ebc908.png)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1.价值主流。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
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
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
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价值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
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现世的作为之中,一个人在社会越有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义。
在专制社会中权力就是一切,因此,人的作为最大者莫过于实现从政的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千百万中国文人碌碌无为的一生。
受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的影响,多数人不愿问津自然科学,致使科学被困于萌芽状态。
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权术上,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变幻莫测而实质又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
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中,产生了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当官不成求当圣人;报国不得则退做隐士,或吟诗饮酒自得风浪。
于是道教、佛教随之兴起,贪生的自去修道,厌世的不妨念佛。
而西方文化中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3.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
西方文化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即主张个人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个人行为与个人兴趣,勇于进取,珍视个人权利。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个人主义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寻求自我表达,强调个人尊严,注重个人隐私,个人的权利不可剥夺;人的力量无限,崇尚竞争,适者生存。
在西方社会,人们普遍将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个人主义”作为这一精神的概括,被赋予积极意义。
中西方价值观体系的差别
![中西方价值观体系的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188c5d2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f.png)
中西方价值观体系的差别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人对于个人与集体的思维是侧重于从个人来看集体,他们认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因此关注重点在个人向上,强调个人的作用、能力、奋斗、拼搏等,因此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只要有机会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美国人就会第一个去争取,冠军与破记录几乎是美国人的词。
而中国的思维体系强调的是集体主义,习惯从集体来分析个人,个人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我是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的思想长期指导着中国人的管理行为,从而形成了一种“低调、务实”的文化倾向。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西方人关心的是自己怎么看,而中国人关心的是别人怎么看。
2、物质主义与精神主义西方人对于物质需求一直都是认为天经地义的,追求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因此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是社会认同的标准。
因此富人在社会得到尊重,没有必须进行掩盖。
而中国人向来认为商人“重利轻义”,因此不提倡强调物质利益而提倡以文化人,强调人的追求是通常自我修身从而达到无我境界,因此禁欲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
“知足常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富既安”的思想使得中国企业长期缺乏发展的思想动力。
3、科学主义与德化主义西方人提倡科学与理性,对于事物的分析都是建立在科学的、逻辑的、分析的思维基础上,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分辨很清楚,没有太多模糊不定的说法,对他们而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容易分辨,提倡结果导向,就事论事。
但中国人却强调“天人合一”,期望通过自身的内化修炼而达到价值的目标,“独善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这种价值观的代表。
所以中国人很感性,什么事情却是“不一定”,“对”有时候不一定对,“错”也不完全就是“错”,因为还要考虑时间、地点、背景等,特别是要讲究面子问题,所以管理思维的“度”很难把握。
但德化教育的境界太崇高了,以至没有太多操作性。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27ade1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1.png)
中美价值观旳差别一、核心价值观旳差别(一) 个人隐私西方人强调尊重个人隐私, 即一种人如何生活在不导致对别人危害、没有干扰别人旳状况下,谁也管不着。
如私人信件不能随便拆阅, 私人旳事情不能随意打听, 更不能随意传播。
在中国,朋友可以不敲门就“登堂入室”,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旳事。
虽然是一件小事要问, 他们也需要先打个电话, 问主人与否以便。
(二) 个人自立即个人旳生活自己负责, 不依赖父母和别人。
子女年满18 岁,多数开始自立生活, 虽然家里很富有,也要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
尚有一种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旳例子就是无论吃饭、购物,甚至是买票, 也都各自付款。
美国人并不觉得这是人情淡漠, 而觉得是尊重个人作用和价值以及不坐享其成旳体现。
他们从小就受到独立自主精神旳熏陶。
这正是西方人独立自主、白手起家、个人奋斗精神旳体现。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卑微却为美国人民旳自由平等作出了奉献, 因此备受美国人民旳爱戴和尊敬, 这正是美国梦这一思想旳具体体现。
(三)个人体现美国人具有爱冒险、爱新颖旳特点。
中国古语中有这样旳说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行高于众, 人必非之。
”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对旳是中国老式中旳集体主义, 也有人称之为家族主义和放大了旳家族主义价值观。
在个人与集体旳关系上,强调集体旳利益总是高于个人旳利益。
个人利益要融入到集体利益中去, 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强调人对社会旳义务和责任。
个人旳荣辱和成功紧密地与集体联系在一起。
固然, 中国文化老式也觉得个人应有个性, 有个人信念, 个人利益和追求,但不把其至于社会之上。
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是统一旳,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旳重要因素。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 过于强调“集体”旳确容易导致忽视个人权利、自由, 影响个性发展及个人自主性、发明性旳发挥, 从前面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几种方面旳对比中便可清晰地发现这一点。
而过于强调“个性”, 有时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冷漠, 亲情淡漠, 甚至以酗酒、吸毒来发泄心灵压抑和孤单寂寞。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cde291014791711cc7917d7.png)
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二班年级09级姓名谢俊俊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浅谈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一定的价值观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价值观念因其环境适应性、历史背景等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般来说,语言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并不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观方面的分歧。
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的主要障碍。
一、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和思维方式。
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一)历史发展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
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
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
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
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二)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受民族哲学基础支配,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这三种哲学思想都很重视悟性,因此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都比较含蓄和委婉,要让人经过思考后才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
在这一点上西方人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
欧美国家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注重形式论证,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因此西方人的行为较外露而且逻辑性强,重视表达的确切性,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含蓄。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一)思维模式西方价值观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和中心,也就是有突出的“利己”思想。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9a534988852458fb760b564b.png)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摘要:中西方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表现在思维方式、交际风格、风尚习惯、家庭观念上也有很大不同。
关键词: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有序发展和保持稳定,除了要建立各种组织制度来确保社会成员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外,还必须要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积淀和浓缩了人们对该社会本质与基本利益关系的认知成果,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特有的精神标志。
受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形成不同的核心价值观。
以欧美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大致相同的过程,具有大体相同的文化渊源、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因此决定了它们在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一些共同性。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共同性,形成了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明显差异。
一、价值观与文化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文化无所不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
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
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
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
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
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
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
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
第三层是礼仪。
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
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表现(一)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指的是人对大自然的顺从和崇拜,并与大自然和谐统一。
中国自古就有“以类合之,天人合一也”,而西方哲学观自古倾向于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即天人相分,强调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
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探讨
![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3c0ff2aed630b1c59eeb536.png)
2.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体现
比较内容 思维模式 家庭观念 交际风格 行为模式 语言表达 比较对象
中国
倡导“利他”精神 家是“避风港” 重感情 三思而后行 谦虚且谨慎(口语) 模糊性和多样性(写作)
西方
突出“利己”思想 家是“城堡” 重实际 做事干净利落 简单而直接(口语) 重结构和形式(写作)
(1)思维模式
Thank you!
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探讨
大纲
1.价值观定义 2.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表现
比较对象 比较方面 思维模式 家庭观念
中国 倡导“利他”精神 家是“避风港”
西方 突出“利己”思想 家是“城堡”
交际风格
行为模式 语言表达
重感情
三思而后行
重实际
做事干净利落
谦虚且谨慎(口语) 简单而直接(口语) 模糊性和多样性(写作) 重结构和形式(写作)
2.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形成的原因
(1) 历史原因
●中国:悠久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形 成的意识。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的形 成,现代中国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 人身份,强调安分己。
●西方:17C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 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现代西方人崇尚个体, 向往自由平等。
4. 总结
价值观是蕴涵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因此不同国 家和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取向,且这种取向一旦形成 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 总体来说: (1)中国的价值观更注重群体意识,讲求“利他”精 神。 (2)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意识,偏向“利己”的思想。 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 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 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2b32f1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d.png)
中西方文化中旳价值观差别在这个社会里,总能发现一种有趣旳现象,就是在人们发现对方旳做法和我们旳迥异时,都会觉得这是价值观不同导致旳。
就像人们在西方社会对中国旳指责时总是喜欢说:这就是中西方价值观旳差别呀。
我想这句话差不多每个人都听过。
一句可以解释一切疑问旳话,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中西方在价值观上究竟差别在哪儿?其实光举例也有一箩筐,今天旳话就简朴从几种方面加以论述论述吧。
一、显与隐旳差别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特别为个人获得旳成就自豪,历来不掩饰自己旳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旳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倡导谦虚。
这就是显与隐旳差别,西方人喜欢显露出来让别人懂得,然后让别人肯定自己,并觉得这是理所固然,存在就是被感知,默默无闻历来不是他们旳风格。
而中国人崇尚内敛含蓄,稍稍出头就会被觉得狂傲不羁,谦虚,等待着自己做旳事情或者才华被发现,在这个竞争剧烈旳社会里,老式旳中国人,真旳很不适合生存。
二、环境适应和适应环境旳差别龙这个意象中西方均有,可是代表旳却是截然不同旳意思,从这里我们看出一种差别,就是变化我们去适应环境,还是变化环境让它来适应我们旳差别,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下面:龙是什么?在中国人旳眼里,龙是一种神物,固然政治在其中起了一种非常旳作用,它拥有强大旳法力,可以腾云驾雾,可以呼风唤雨。
对于这样旳强势者,中国人选择膜拜它,但愿它可以少做恶,多行善,但愿龙能运用它旳法力带来风调雨顺。
由此中国人将龙赋予了吉祥旳含义,我们会说龙凤呈祥,会说龙马精神。
而西方人世界里旳龙也是一种拥有法力旳强势者,但布满了邪恶,只会运用能力干坏事,让人恐惊旳东西。
由此就不难看出:同样旳对于拥有法力旳强势者,中国人选择“妥协”,寄但愿于它可觉得我所用;而西方人则是选择排斥,有时甚至是不能共存。
因此可以推断出中国人比西方人突出旳一种特性:中国人更“现实”。
中国人喜欢调节自己以适应环境,西方人则喜欢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诸多事情都映证了中国人旳“现实”:例如中国人旳友善包容,例如中国人旳吃苦耐劳,例如中国人旳天人合一理论,例如中国人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
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
![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26fb6bf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b.png)
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中西方价值观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理念体系,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观念、人际关系、教育和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带给读者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了解。
首先,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是中西方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之一。
中西方价值观在这一方面存在对立。
西方国家普遍看重个人权利与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而中方注重集体共同利益与团队合作,强调个人责任与义务,将个体的发展融入到集体发展中。
这种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也很明显,如在家庭中,西方重视独立性,更注重个人的自主意识,而中方更注重亲情和集体责任。
其次,权力观念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强调民主、自由、平等,对权力持怀疑态度,主张权力应该受到限制和制衡,以保障人民的权益。
相反,中方注重权力的集中与稳定,认为权力来自于合法的统治者,相信领导层的决策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进步和稳定。
这也可以从两种文化的政治体制中得以体现,西方国家普遍采取民主制度,而中方则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权制度。
人际关系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西方,人际关系注重平等和个体间的互动,重视个人的私人空间和独立思考。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更加注重尊重长辈和权威,强调家庭和社会等级的重要性,关系更加注重礼节和面子。
这种差异也可以看出两种文化对于个人与群体关系的不同理解。
教育是中西方价值观领域中又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西方国家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多元化,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中国注重集体教育和统一的教育方式,强调孝道、纪律和对权威的尊重。
这些差异影响着两种文化对待教育的态度和教育目标的不同。
最后,道德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一方面。
西方文化强调自主的道德判断和个人责任,注重人权、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
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道德价值观,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注重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一定的价值观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价值观念因其环境适应性、历史背景等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般来说,语言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并不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观方面的分歧。
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的主要障碍。
一、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和思维方式。
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一)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
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
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
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
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二)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受民族哲学基础支配,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这三种哲学思想都很重视悟性,因此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都比较含蓄和委婉,要让人经过思考后才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
在这一点上西方人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
欧美国家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注重形式论证,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因此西方人的行为较外露而且逻辑性强,重视表达的确切性,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含蓄。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思维模式
西方价值观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和中心,也就是有突出的“利己”思想。
这种思维方式以实现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等作为出发点,支配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进行价值评价,并产生出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西方许多上流社会的人捐赠财产给社会,最初的原因就是觉得多余的钱对自己利他的行为,只是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自己也没用,也就是说,从利己的角度看待。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已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价值观,尤以儒家文化为典型,倡导的是“利他”精神,强调民族内的统一性,并在很大程度上以此来判定人的行为的好与坏。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这种价值观念更得到强化和固化。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经济上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和飞速发展,文化价值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强调集体和社会是价值的主体,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必须服从集体和社会,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行为模式
思维模式的不同,使得中西方人的行为模式也有其相应的特色。
强调个人至上的西方国家表现出直接、果断和有野心。
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做事干净利落,缺乏自信心或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
中国人向来推崇的是做事“三思而后行”,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尤其是将有野心视为不良的行为。
交际时要替对方着想,选择恰当而委婉的言语表述观点。
(三)时间观念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霍尔提出人类时间观念有两种文化模式:单向性时间模式和多样性时间模式。
他认为欧美等西方国家是属于的一向性时间模式,而亚非拉等国家是属于多样性时间模式。
单向性时间习惯是一种强调日程、阶段性和准时性的时间习惯,要求人们做任何事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一次只干一件事,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不论完成与否必须停止,不影响下一项安排或让下一个人等候,对美国人来说,约定就是信誉,就是承诺。
在美国,预约和守时是一种社会风尚。
时间对单向时间习惯的人来说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美国人奉行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人们非常珍惜时间,他们不喜欢那些不知趣地“浪费”别人时间的人。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对时间都作了精心安排和精密计
算并养成了必须准时赴约的好习惯。
西方国家的人在服从时间安排的观念上有着严格的、不成文的规矩和行为模式:一旦与别人有了约定,就得严格遵守;如因故不能准时到达,需要电话通知对方,表示抱歉,并告知对方大约晚到多长时间。
由于日常生活的安排相当紧凑,为了充分尊重个人的私生活,美国人在去看朋友或有事登门拜访之前,事先会打个电话联系一下,约好见面时间。
突然的造访被认为是打扰别人的私生活,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
中国是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
多向时间习惯对计时、用时更具随意性。
对中国人来说,守时虽然重要,但并不严格,该干什么的时候可能没有按时去干,该结束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按时结束。
持多样性时间观念的人却常常同时与几个人谈话或同时办几件事。
中国人也有约定的习惯,但对约定的理解并非象西方国家的人那样“雷打不动”,其随意性很大,有时会受到其他人或事情的干扰。
(四)人际关系
在交际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
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较重感情,而西方人则偏向于实际。
西方人也受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外露、直率、独立、自由、有冒险精神、崇尚平等的民族性格。
在人际关系中,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得到机会,即是父母和子女都可以直呼其名,相互竞争。
西方人很少考虑感情方面的因素,他们常常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
在物质分配方面他们也坚持利己、平等、公平交易的原则,不会为了“落人情”、“建立关系”而偏向某一方。
他们按法则办事,即是亲朋好友也要“人”和“事”两清,公私分明。
但这并不是说西方人一点不讲人情,他们也广交朋,对人热情周到,但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感情用事,常常把人情当作交易的手段。
受孔子思想影响,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注重仁礼一体。
“仁”是做人的标准,讲的是人我关系,意在告诉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礼”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它规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行为,从而使社会达到和谐。
“仁”主张的人际关系既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亲近,也有不同等级之间的尊敬,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带有宗法性质的亲亲尊尊的人际关系。
同时中国社会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际关系上注重社会地位和感情因素,和对方交往时要考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处理问题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上,公私不分、个人情感关系和公共关系混淆。
这种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关系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满足,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需求。
(五)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
西方文化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即主张个人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个人行为与个人兴趣,勇于进取,珍视个人权利。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个人主义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寻求自我表达,强调个人尊严,注重个人隐私,个人的权利不可剥夺;人的力量无限,崇尚竞争,适者生存。
在西方社会,人们普遍将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个人主义”作为这一精神的概括,被赋予积极意义。
每个人都尽量体现个性化的自我:个人自信,自我肯定,自由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公开发表不同见解。
中国社会的三大基本结构即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绝对君主制和宗法制,都是从本质上和个人主义水火不兼容的,形成群体本位的集体主义。
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
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
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是为家庭而生存的,个人的生死荣辱和家庭息息相关。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人主义”便自然地成为与“集体主义”相对的贬义词,如自以为是、自负都带有贬义色彩,“个人主义”被认为是“利己主义”。
价值观是蕴涵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因此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取向,且这种取向一旦形成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
中西价值观是性质和来源不同的两种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差异性较大,互补性也较强。
总体来说,中国的价值观更注重群体意识,讲求“利他”的精神;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意识,偏向“利己”的思想。
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