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一

合集下载

盛宣怀与上海交通大学

盛宣怀与上海交通大学

30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盛宣怀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陈先元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创办于1896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南洋公学的创办宗旨,是在当时列强入侵,国势衰颓的严峻历史关头,顺应潮流,求新求变,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大力创建各类实业,以担负起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代实业巨子盛宣怀,正是怀抱着这样的意愿,开一代风气之先,殚精竭虑,运筹布画,荜路蓝缕,亲行实践,为南洋公学的创办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使后来的交通大学成为我国近代历史上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一面旗帜。

一、弃旧图新仿用西法兴办工矿实业盛宣怀,江苏武进人,1844年11月4日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祖父盛隆,是清朝嘉庆庚午年间的举人,当过浙江海宁知州;父亲盛康,是清朝道光甲辰年间的进士,当过湖北武昌道台。

盛宣怀祖父及父亲两代仕官在任之日,正是西风东渐、国门初开的中国社会行将巨变之时。

如果说祖父盛隆尚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尊孔读经、崇尚儒学的正统知识分子,那么,父亲盛康已经是一个封建社会末期经世致用,注重现实的新式务实之人了。

盛宣怀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一方面受其祖父影响,接受正统的封建伦理教育,承继几千年以来的中国固有文化历史传统,具有较深的中学根底;另一方面又受其父亲影响,比较注意正在变革中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对于国门洞开以后自西方传入的各种新鲜事物,予以仔细的审察。

这对于后来盛宣怀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形成,应该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19世纪60年代,年方十六七岁的盛宣怀离开家乡武进来到苏北盐城。

后来又转至南通,由南通乘船至宁波,再经浙江、安徽、江西三省,辗转半年到达湖北武昌,和在那里做官的父亲盛康会面。

盛宣怀在湖北一住就是十余年,在此期间他深入社会,接触实际,掌握情况,了解问题,基本上形成了事事研求、注重实务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使盛宣怀清醒地认识到,中上31国之所以贫穷孱弱,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凌辱,其原因就在于中国没有像欧美诸国那样的可以作为国家命脉的近代实业。

西安交通大学校史手册

西安交通大学校史手册

主要历史节点南洋初创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派大臣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和对旧式教育机构进行改革的建议,并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筹款议建新式学堂,定名曰“南洋公学”。

1897年1月26日(光绪22年12月24日),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的奏折,得到清廷正式批准。

盛宣怀亲自担任公学督办,何嗣焜担任总理。

南洋公学初建时,分为四院: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与以后逐步设立的特班、政治班、商务班和东文学堂构成了完整的新式教育体系。

开办工科南洋公学于1905年划归商部,改名为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改隶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划归交通部管理,遂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在这个过程中,唐文治老校长增设铁路专科(后更名为土木科)、电机专科(后更名为电气机械科)、航海专科,学校就由培养商务为主的人才转而为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

定名交大1920年8月,叶恭绰出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同年12月,叶以“交通要政,亟需专材”为由,将交通部所属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改名为交通大学,由叶恭绰兼任交通大学校长。

1921年8月1日,本校正式改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英文名字是:Chiao Tung University, Shanghai Branch。

1922年6月,交通大学奉令改设两校。

上海——校名曰“交通部南洋大学”;唐山——校名曰“交通部唐山大学”,各设校长,均直辖于本部。

其北京学校各科,分别编入沪、唐两校。

1927年3月,本校开始第三次改组,交通部属的三所学校,上海的南洋大学改称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改称为第二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改称为第三交通大学。

[1928年11月,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由铁道部长孙科兼任校长。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18所百年名校盘点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18所百年名校盘点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18所百年名校盘点作者:凤凰网教…文章来源:凤凰网教育点击数:1031 更新时间:2011/6/28 13:38:16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图片来源:资料图)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

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图片来源:资料图)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图片来源:资料图)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图片来源:资料图)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

全国名牌大学简介111

全国名牌大学简介111


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3浙江大学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作为中国高等
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
7南京大学历经多次变迁。

民国早年转变为现代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离南京后由“国立中央大学”易为现名,沿用至今。

现为中华人民共
大学简介
国家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如今,着新的历史使命。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她将通
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

中华民国政府撤名,沿用至今。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最顶尖的著。

西安交通大学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行走在西交的岁月里西安交通大学——梅河口大米这个一处令莘莘学子无限向往的学术殿堂,是一方有着百年历史,桃李满天下、声名播四海的治学之地,是一棵历经风吹雨打却依然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从钟灵毓秀的黄浦江畔到中华民族发祥地的古都西安,从昔日的南洋公学到今天的西安交大,百年的沧桑岁月筑起了一座世纪的丰碑。

在举世闻名的古都西安,在盛唐皇家园林遗址复建的美丽的兴庆湖潘,坐落着我国近代工科高校的著名学府——西安交通大学。

公元八百年,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居住在长安长乐坊,写出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千古绝唱,而包括长乐坊在内的乐游园一带,正是当今西安交通大学的坐落之地。

漫步于翠柏苍松、四季花香的西安交大校园,沿校园中轴线向前行进,从交通大学的标志——饮水思源纪念碑到著名校友画廊,西迁纪念碑、腾飞广场,从校史长廊、钱学森业绩展览馆、溯源馆到四大发明广场、教学主楼,从白居易养竹吟诗的东亭到思源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标准公寓、设施完备的体育场还有康桥苑、文管大楼……这一切都让人陶醉于文化的魅力和创新的喜悦中。

宏伟壮丽的教学主楼,气势磅礴的钱学森图书馆,风景宜人的东西花园……来往穿梭着一批满腹才华,诲人不倦的老师和一群壮志凌云的学子。

拥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师长,这样的同窗,跨入西交大,一定会让你经历一段魂牵梦萦的黄金岁月。

西交大的学生在西安的高校中有衣着朴素、性格纯朴的名声。

黄昏时分,常会看见林荫道上很多同学背着包匆匆地感到教室上自习,有些人还带些简单的食物,边走边吃,仿佛生怕浪费了学习的时间。

要知道在西交大,绝大多数人是早早起来占位子的,就连周末和假期,教室里都坐满了人。

由于上自习的人太多,甚至出现了教室座椅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是西交大校园独特的风景。

每当看到此景,你都会有种莫名的庆幸和感动,在这样一个喧嚣而浮躁的时代,还有一处净土,能够让你潜心沉醉在知识的海洋中,忘记时间的流逝。

作为一所“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交大具有非常开放与多元的校园文化,特别是今年来学校强调人文氛围的建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和人格的完善。

交通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之二

交通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之二


1913年11月12日,交通部来函称本校留美实习生 郎国桢“实习期满拟绕道赴欧考察英法德电气工厂。 查该生在场实习成绩颇优。,现拟回国时顺道考察 欧美各电厂,为自制电机收回权力作准备。来自
七月,唐文治选印七年来举办国文大会的菁华文章240 篇,“无题不新,有美必录”,附有校门、校舍及校长 照片,共四册,定名曰《南洋公学新国文》。该书由苏 州振新书社出版,118页、32开、环筒页装;由商务印 书馆代售,成为风行一时的语文课本。 ●土木科毕业生徐佩琨、杨培琫、陈昌骥,由洋教 员桑福介绍,入美国铁路公司实习。电气机械科毕业生 郑维藩、张行恒由科长谢而屯介绍,分别入美国西方电 气公司与美国机械公司实习。 ●建设材料试验厂,向美国订购机器。并征集中国 各路材料,以资研究。本校有材料试验,自此始。 十月,技击部选送学生搏击照片六张,陈列巴拿马博 览会。得巴拿马博览会第一等奖章。


4月26~28日 举行校庆20周年纪念活动。总统、副总 统、交通部、教育部等派代表来校祝贺。来宾1 000余 人。唐文治校长主持大会并致祝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 培在祝词中盛赞本校“成绩之优美,为举国学校所仰 慕”。校友邹韬奋发表“论本校学风”的纪念文章。学 生作业展览受到来宾的一致赞誉。 4月 唐文治校长呈请黎元洪总统及交通部批准筹建图 书馆,并成立“建筑图书馆筹备会”,除部分经费由交 通部拨给外,不足部分向各界募集。黎元洪总统捐洋1 000元,段祺瑞执政及交通总长等也有捐款

1912年9月3日,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按这 个系统将整个教育期限定为17~18年,共分三段四 级;小学一段二级,中学、大学各一段均一级。初 小 4年毕业,为义务教育,毕业后入高等小学校或 师范学校或实业学校。中学 4年,毕业后入大学或 专门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大学本科3年或4年毕业, 预科3 年。高等师范学校本科3年毕业,预料1年。 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各 3年毕业。专门学校本科 3年或4年毕业,预科1年。 这个学校系统称“壬子学制”。

我眼中的交大校训

我眼中的交大校训

至于对校训的选择,我们比较倾向于恢复老校 训——1910年唐文治老校长制定的四字校训:“勤、 俭、敬、信”。作为国学大师,唐文治博古通今, 中西兼取,在管理交通大学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扩充 学校、发展教育、实业救国、育人育德的办学思想, 提出的校训也是引经据典:勤,陶侃运甓,千载传 为美谈,惟其勤也;俭,俭以养廉,立品之始基也; 敬,敬者,历圣相传之心法也,敬之敬之,神明鉴 之;信,交际之道,信用为第一义,信用一失,此 身不可立于社会,即不可立于天地之间。这四字校 训,言简意赅,深明大义,仅从文字意义上看,可 谓校训中的精品。
Class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交大的历史与文化
和厚 、肃静、勤奋、整洁
——源自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院歌《四勉歌》 唐文治所制校训(1910)
பைடு நூலகம்
勤,俭,敬,信
——源自中华民族育人传统及西方有益的处世观念
早期的校训之二,言简意赅
勤、信、慎、忠、恒
黎照寰所制校训(1930)
精勤,敦笃,果毅,忠恕
为了时刻提醒交大学子牢记校训,当时的国立交 通大学将这一校训悬挂于文治堂的讲坛上,甚至还 篆刻在当时的校徽上。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高等 学校一般都以原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风“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为校训,张贴、悬挂,号令师生。只 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各类学校的个性化校训重又陆续出现。
潜移默化,滴水穿石。交大的校训曾一度教育并 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他们中涌现出许多杰 出的人物,也激励着现在的交大人 “饮水思源”,开拓进取。校训的不断变更,正是 尊重历史、继往开来的表现,在校训的不断更进中, 我们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老交大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 传统,而且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不断地为校训乃至 整个学校注入全新的血液,使交通大学在历史的长 河中风雨兼程、生生不息。

从抗战时期的内迁到交大西迁

从抗战时期的内迁到交大西迁

从抗战时期的内迁到交大西迁——兼论中国大学精神陈立珍(福建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0)摘要:上个世纪50年代,交大为了适应中国发展西部工业的需要,使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更为合理,从上海举校西迁至西安,自此成为了西安的一所重点高校,从上海交大变为了西安交大,这一事件中,形成了较多极具时代意义的西迁精神,如无私奉献以及艰苦创业等。

现如今,该精神得以大力弘扬,已是我国高校师生学习并践行的大学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而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史上也曾有过一次西迁。

本文拟从历史背景和精神实质入手,分析两次高校西迁所体现的中国大学精神,并探讨其对当下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交通大学;西迁;大学精神1955年至1959年,发生了一个较为著名的历史事件——交大西迁,此次西迁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新中国将高校教育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积极进行改办工科工作,但实力较强的工科大学仅有三所,交大就是其中的一所,与其他两所相比,交大教授最多,因此最终选择了交大。

这次西迁事件其实并不是我国唯一的一次高校迁移事件[1],早在30年代时,我国大学也发生了一次西迁,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国家元气以及教育文化命脉,并且通过这一次的西迁,我国大学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对于这两次西迁而言,虽然存在不同的目的,但同样具备深远的时代意义,在不同的时空里体现出了我国高校的家国情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民族精神。

1 抗战时期的内迁1.1 抗战时期内迁的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部分国土相继沦陷的情况下为保存“读书种子”,当时战区大学纷纷内迁。

七七事变发生后,南开、清华、北大向湖南常常进行转移,在长沙地区组成了临时性的大学,开展临时教学活动。

随后在第二年的四月份,该临时学校进行了再次转移,最终达到昆明,命名为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发挥着育人功能。

在一九三六年的六月一号,中共中央为对将要发生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在瓦窑堡地区创办了红军大学[2],次年的一月份,这所大学被迁至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又被迁至北京,其总共经历了三次命名,第一次是成立时的红军大学,第二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次是国防大学,这一命名沿用至今。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山海关建校1877年,洋务派官僚鸿章在直隶省(今省)创办开平矿务局,这是我国最早用机器开采的一个大型煤矿,它是现在开滦煤矿前身的一部分。

为了将开平矿务局生产的煤由矿区运往XX,经清政府批准,开平矿务局在1881年修建了唐胥铁路,并逐渐延伸。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

1896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创始人之一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校舍坐北朝南。

房舍为砖瓦建筑,建造对称整齐。

大门门楣上悬一横匾,锩刻“北洋山海关”五个小字,“铁路学堂”四个大字。

山海关铁路学堂的课程设置为:中文:散文伦理算学:算术代数求积法三角解析几何及微积分原理物理:普通物理力学:静力学动力学及流体静力学工程及材料力学机械及结构设计制图:徒手画几何及透视机械图及土木工程图测量:定(放)线及土方计算铁路曲线道岔道口普通测量及水平测量机械:机械原理工程机械设备铁路工程:路基桥梁涵洞体操:操练器械运动路矿学堂时期(1905-1911)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

山海关铁路学堂为俄军强占,学堂教学被迫中辍,师生离散。

这对中国铁路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损失。

1902年8月,八国联军从山海关撤军,1903年督办关外铁路大臣和关外铁路总局总办曾经积极筹划,力图恢复山海关铁路学堂,终因经费支绌,未能实现。

1905年10月15日,路局总办亲自前往探伤火车站以西,谈山铁路机器厂以北择定校址,旋即购地192.85亩,建校工作从此开始。

1905年,在筹备恢复建校时,学堂仍按山海关铁路学堂旧制设立铁路工程科,学堂名称以铁路学堂命名。

1906年3月27日,确定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外路矿学堂”,但因为校址已在,后称“路矿学堂”。

2017考研择校:历史悠久的王牌院校简介和院校发展概况——上海交通大学

2017考研择校:历史悠久的王牌院校简介和院校发展概况——上海交通大学

2017考研择校:历史悠久的王牌院校简介和院校发展概况——上海交通大学一、院校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创办于1896年、以南洋公学为前身的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

一个世纪以来,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科学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校友有江泽民,以及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邹韬奋、茅以升、蔡锷、黄炎培、邵力子、王安等。

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大的校友有200多名。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较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交通大学在解放前已成为一所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大学。

建国以来,虽然经过了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西迁”等重大变动,上海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寸心不移。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使古老学府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经过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现已成为一所以坚实的理科为基础,强大的工科为主干,管、农、文、法等学科具有特色,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并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

通信与电子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控制、复合材料、金属塑性加工等若干个学科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纤技术、系统工程等一批新兴学科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

学校建有研究生院。

现设有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机械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生命科学技术、人文、化学化工、管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外国语、农业与生物、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医学、法学、媒体与设计、微电子、信息安全工程、软件等20个学院,塑性成形工程,体育等2个直属系,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4个非专业分类学院。

西安交大历史学研究生

西安交大历史学研究生

西安交大历史学研究生
我是一名西安交通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自初入校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历史学研究,并
深入学习历史学的各个方面,以期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学者。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历史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每一个事件都会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
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在西安交通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学习中,我着重学习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化史、
经济史、政治史等学科。

我相信只有系统地学习这些课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的
要领,并在历史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我也非常重视实践经验,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几次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

例如,我曾经
去过河南省访问了当地的博物馆和古建筑,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

这些实践
活动为我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真谛。

近年来,在我所研究的历史事例中,我最关注信仰和文化的变迁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性。

例如,我正在研究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教活动,探究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和
影响。

此外,我还在研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简史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简史

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开创性的高等学府,它与上海、西安、西南交通大学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四所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同创于清朝末年,先后创建南洋公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4月8日),山海关铁路学堂(西南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和铁路管理传习所(我校前身创建于1909年9月10日)。

1917年,交通部因培养管理业务人才和邮电业务人才的需要,将我校划分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

1921年,交通总长叶恭绰将部属四校联合组建交通大学,共同前身是1896年4月8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

叶恭绰将交通大学校庆日定为4月8日。

一百一十多年来四所交大时分时合,但渊源关系密切,改革开放后四校和台湾新竹交大联合更加密切,经共同协商将每年4月8日定为五所交大校庆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3月28日接见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时讲话指出:“交通大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在一个世纪中,交大为祖国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学子遍神州”。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交大师生员工的奋发努力,百年学府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年,诞生在黄浦江畔、只有几十人的南洋公学,如今已发展成为屹立于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大地的四所交通大学,成为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从建校到2010年我校共有13位党委书记、37位校长:现任校长宁滨,现任党委书记曹国永;我校第一任校长章梫;第一任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第一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张福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北京交通大学自1909年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首批启动“211工程”建设的61所高校之一,获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首批通过本科教学优秀评价的高校之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发展历史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前身为铁路管理传习所资料室,随着历史的变迁,馆舍已有三代。 1917年,第一代馆舍位于市内李阁老胡同,面积小存书少,称图书室,即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图书室。 1922年,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改名为唐山大学分校,图书室更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分校图书室。 1923年,交通部将唐山大学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学校在校门东侧盖了一座两层小楼,书籍有所增加, 图书室随学校改称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1929—1938年,改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图书馆,至1937年抗战前,藏书增至三万余册。 1938—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南迁,图书馆藏书有较大散失。 抗战胜利后,1946年,学校迁回北平,图书馆也相继恢复,更名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教务处图书馆。 1949年解放后,铁道部调拨平津铁路局、华北交通公司交通学院及关庚麟办私立铁路大学藏书若干册,图书 馆规模有所扩大。 1950年,随校名易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图书馆。 1951年,学校迁至现址,在明湖西侧建成第二代馆舍,面积为0.24万平方米。
研究开发
期刊成果
研究成果
机构荣誉
2012年11月23日,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 国图书馆展览会”,在该次学术年会的征文中,学校图书馆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一等奖和二等奖。 邓要武和裴劲松合作的论文《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文献信息能力综合评价的探讨——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获中国 图书馆学会论文一等奖;邓要武研究馆员撰写的论文《高校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评估办法——以北京交通大学为 例》获中国图书馆学会论文二等奖。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为全国102所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可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 引、定题检索等服务。自2003年起,图书馆分别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 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中国国内近60余家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提供馆际 互借服务。读者通过馆际互借服务均可免费获取上述图书馆的资料。

西安交通大学ppt模板

西安交通大学ppt模板









01
西安交通大学创立背景
创建时间与地点;
创建时间
西安交通大学 1896年 中国
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中国
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创建地点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悠久历史
文化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 学术氛围 创新精神
创立原因和目标;
历史与文化创立原因 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与文化创立源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底 蕴。 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 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THANK YOU
汇报人:XXX 20XX.XX.XX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历史与文化学科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与文化学科建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拥有一 支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人才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毕业生就业率高 达95%以上,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的高管和专家。
Learn more
国际化办学方向。
国际化办学 西安交通大学在1956年就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至今已经培养了超过 2万名留学生。 文化多元化 西安交通大学拥有多个学院和研究中心,涵盖了工、理、管、文、法、 经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05
西安交通大学的未来展望
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历史传承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 学校在历史上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交通运输人才,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创新 西安交通大学注重文化创新,拥有丰富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实力。近年来, 学校在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展 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 未来发展战略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西安交通大学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服 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交通运输事 业的创新发展。同时,学校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人才。

交通大学的历史

交通大学的历史

西迁精神——西交大与上交大的渊源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

同时文件规定交通大学迁校过程中,凡是有家属的教职工阖家迁往西安的,按该职工月工资的比例随工资发给一定数量的安家费,帮助职工解决迁往西安安家的实际困难(具体比例数已记不清)。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学校研究决定迁校的大体步骤是分成两批搬往西安。

1956年暑假期间,基础课程和基础技术课程的全体教师、暑假后升为二年级的学生和校机关党、政、教务、后勤的部分干部和职工为第一批西迁,1956年交通大学招收的新生到西安报到。

根据上述规定,第一批西迁的教职工凡有家属的都发了安家费。

记忆中,大家拿到安家费后,都极为兴奋和高兴,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迁教职工的深切关怀使大家深受感动。

有的西迁教职工用安家费购买了书架,衣橱、沙发、书桌,饮食用具等等。

虽然这些安家费的数量不是很大,但确实是帮助职工解决了一些迁校安家中的大问题。

从1957年暑假开始,各系专业课程教研室、实验室、全体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技工、在校高年级学生和校系两级党、政、教务、后勤等全体职工第二批迁往西安。

第二批迁校任务最重,人员最多,可以说对完成全部迁校任务具有关键性、决定性。

但是1956年后由于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压缩开支,保证社会主义重点经济建设,中央、国务院决定从第二批迁校的教职工开始不再发放安家费。

之后搬迁争议名热化,部分不愿意去西安的教授留在了上海。

1996年底,教育部再次发布59年关于建立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批复。

全文如下:同意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部分专业在西安,小部分专业在上海,由西安交大帮助上海建立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史馆中有存档),所以这时有一部分教师回上海。

交大西迁史1954年,由于台湾海峡形势紧张,中央作出了关于沿海工厂学校内迁的战略决策。

1955年4月初,高教部根据中央决策,形成部务会议文件——《1955 年到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新建学校计划(草案)》,明确提出:“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于1955年在西安开始基本建设,自1956年起分批内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人。

参观上海交大和浙大的高级文案

参观上海交大和浙大的高级文案

参观上海交大和浙大的高级文案【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上海交通大学的简介和特色1.学校历史和背景2.学科设置和优势专业3.校园风光和文化活动三、浙江大学的简介和特色1.学校历史和背景2.学科设置和优势专业3.校园风光和文化活动四、参观感受和启示1.对比两所学校的异同2.思考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五、结论正文【引言】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我国两所顶级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

这次参观让我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这两所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上海交通大学的简介和特色】1.学校历史和背景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 1896 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工科学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以工程技术为主,兼有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2.学科设置和优势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专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此外,学校在管理学、经济学等人文社科领域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3.校园风光和文化活动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古建筑与现代教学楼相映成趣。

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和休闲娱乐空间。

【浙江大学的简介和特色】1.学校历史和背景浙江大学创建于 1897 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学校以工为主,兼有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

2.学科设置和优势专业浙江大学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在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化学等专业方面享有盛誉。

同时,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3.校园风光和文化活动浙江大学的校园风光秀丽,湖泊、绿树、古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和休闲娱乐空间。

【参观感受和启示】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三.学校概况
四.院系设置
五.未来展望
兰州交通大学校徽
[编辑本段]一.学校介绍
学校全称:兰州交通大学
学校简称:兰州交大
英文名称: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英文简称:LZJTU
[编辑本段]二.历史沿革
兰州交通大学创立于1958年,是由久负盛名的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部分系科分划组建而成的我国第三所铁路高校,时名兰州铁道学院,由铁道部教育局局长孟华兼任学院院长。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学校隶属铁道部领导,实行行业办学管理体制。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当初,铁道部选定兰州市郊北山之麓的一片荒滩为永久性校址。学校初建恰又遭遇三年困难时期,面对风沙、寒冷和饥饿的挑战,亲历延安生活的老院长贾冰岩、老书记周道远,带领师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平整土地,修盖校舍,建造家园,走过了树木树人的艰辛创业之路。昔日的荒滩而今已变成树木葱茏、绿草成茵的美丽校园,学校背靠的北山也不再黄土秃裸而绿树成片。来自京、唐两校的一批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甘于淡泊,勤勉敬业,矢志不渝,身体力行,使百年交大“起点高、基础厚、重实践、要求严”的优良办学传统传承至今。学校始终坚持贯彻铁道部“严字当头、铁的纪律、团结协作、优质服务”的路风建设方针,坚持从严治校,规范管理,培养出一批批胜任行业工作的工程师。在沧桑励洗的五十几年办学历程中,延安精神、交大传统、铁路路风相互交融,反复涤荡,凝炼成“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校风,铸就了体现时代特征的“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大学精神。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i贴吧

北京交通大学校史(同名36143)

北京交通大学校史(同名36143)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立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人金士宣,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2000年4月,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中国“硅谷〞中关村,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6.7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和美丽的校园环境,全面推行“一卡通〞使用。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另有两所职业技术学院和在职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形成了特色突出与优势鲜明的学科体系。

百余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学校成为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开展、信息、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开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

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协调开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面对新形势,学校提出通过凝炼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会聚学科团队,构筑学科基地等措施,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开展前沿,依托所效劳的行业优势或区域经济建设强势学科,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使优势学科开展壮大,特色学科与时俱进,新兴学科异峰突起。

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

交大校歌
交通大学自1896年创办以来,受形势变化与隶属关系的影响,学校多次更名,因而历史上也创作和吟唱过多 首校歌。譬如,1897年有南洋公学师范院院歌——《警醒歌》,1909年有《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校歌》,1915年 有《南洋大学堂校歌》,1926年有《交通部南洋大学校歌》,抗日战争时期又创作了新的《国立交通大学校歌》。 以上校歌,除1915年的校歌是对1909年的校歌歌词稍作修改之外,还未出现过完全采用、传唱前校歌的先例。
而在南洋大学时期,学校的人文气氛在中国大学界可谓是空前强盛。因为时任校长的唐文治是前清翰林进士, 当时国内鼎鼎有名的国学大师。并且,唐文治校长在任期间,为日后交大的飞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唐文治校长 的“发展工科和管理科”的治校理念,直接影响到后来交大的发展趋势。
交大唐校
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一脉,则以唐山交通大学之名蜚声中外。
1895年,洋务官员盛宣怀秉持着“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息,在天津创办了北洋西学学堂, 1896年又到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1897年4月,委任何嗣焜为南洋公学总理(即校长)。
南洋公学是一所官办民助的新式公立学校,学校经费半由商民(即招商局、电报局)所捐,半由官助,是为 公学,清末称今上海地区为南洋,故学校取名为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在历经多年历史变迁后衍生出五所: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2005年先后合并上海农学院、上海第 二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合并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曾用唐山交通大学 等名,位于四川成都)、北京交通大学(曾用北京铁道学院等名,2000年合并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阳明交 通大学(2021年由台湾交通大学与阳明大学合并,位于新竹和台北),堪称中国高等教育的 “加州大学系统 (UC)”。这五所交大分布五地,各有千秋,为中国培育近百万工程、科学、管理、医学等方面的人才,成为中 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皇帝11月5日批复:“盛宣怀条陈自强大计暨 设立达成馆并开设银行各折片,著军机大臣、总理 各国事务衙门、户部妥议具奏。”12月6日,光绪 皇帝批准盛宣怀设立学堂。谕令如下:“育才为当 今务急,节经谕令各直省,添设学堂,实力举办” ,“京师、上海折片,既准设立大学堂,则是国家 陶冶人材之重地,与各省集捐设立之书院不同,着 由户部筹定的款,按年拨给,毋庸由盛宣怀所管招 商、电报两局集款解济,以崇体制。”盛宣怀就任 南洋公学督办。




从历史、文化视野对交大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审视, 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学科,即融合科学、历史、文 化交叉的学科。 思考 大学何为? 大学之道? 大学精神?


中国大学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与人 文精神相得益彰的发展史,跨越三个世纪的交通大学在 自己的长期建设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主特点的大 学文化,这些都是交大留存的宝贵财富和遗产。通过对 以交通大学为中心的等著名大学的历史变迁、经营之道、 校长名师、著名校友、文化积淀、现状未来等相关知识 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交大等大学在近代国家、社会变迁 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大学的历史、大学的理念、 大学精神、大学的文化、大学的管理等大学之道,培养 与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拓宽知识结构,弘扬校 园文化,增强我是交大人的文化认同感、历史使命感与 社会责任感,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

北洋:培养实业人才 南洋:商务行政法律

开班:师范学院开班授课 地点:徐家汇通合公司丝厂厂房授课 督办:盛宣怀 总理:何嗣焜 监院:美国传教士 福开森 总教习:张焕纶 伍光建 李维格 蔡元培 薛来西 乐提摩




1897-1903 师范学院停办 外院(附属小学)1897年入学120名 算术地理历 史 图画 中院(附属中学)1898年 上(条件所,无法设立)两次招收学生42人,张 元济筹建办特班 政治班 盛宣怀“但望学成之后, 能如曾李二星使。” 总教习 蔡元培 自由选学 按期质疑 中西兼顾、 西学为主。


由于经费拮据,蔡氏决定亲赴南京向好友蒯若木借 款救急。正当他登船准备启程的时候,家人奔来告 之其长子阿根已然病故的噩耗。蔡强忍悲痛,托付 朋友代为料理后事,还是毅然离沪,因为时不我待, 退学生们正翘首以盼学社早日建成。最终他筹措到 了六千元,解了燃眉之急。 1902年11月21日,爱国学社在南京路泥城桥福源 里正式成立。蔡元培亲任总理,原南洋公学教习吴 稚晖任学监,教员多是中国教育会会员(如章太炎、 蒋维乔)及南洋公学特班生(如黄炎培),而原特 班生贝寿同、穆湘瑶等则被公推为学生管理。

参考书目: 王宗光等 《上海交通大学纪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年。 盛懿等《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 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上海西安交大合编《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 教育出版社 1986年。 《上海交通大学志》上海交通大学版社 1996年。 王宗光等《上海交通大学史》(1-4卷) 上海交通大学出 版社. 2011年 王宗光等《老交大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毛杏云等主编《春风桃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四月份,唐文治奏请下拨四万银两扩建校舍的愿望终于 如愿以偿,而筹建吴淞商船学校校舍的工作也随之启动, 此举也可以看作是唐文治以实际行动执行和大清邮传部 之间达成的“君子协定”。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下, 一九○九年邮传部为挽回航权以发展远洋航运贸 易,拟开设一所商船学校培养航海专业人才。当时邮传 部下专门学校有三所: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唐山路矿学 堂和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因上海频临海滨,当然是办 校首选之地。于是邮传部于一九○九年夏提出将上海高 等实业学堂改为商船学校,专事培养航海驾驶人才,学 堂新设的铁路、电机两个专科全部北移并入唐山路矿学 堂。

1896年10月31日,盛宣怀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 》与《请设学堂片》,陈述陈兵、理财、育才三大 政,提出创办南洋公学的设想。其要点为:论述育 才之要,“西国人才之盛,皆出于学堂,然考其所 为,学堂之等,入学之年,课程之序,与夫农工商 兵之莫不有学。”二、认为应采纳刑部侍郎李端棻 推广学校一折,广设学堂,“窃谓各府州县,骤难 遍设学堂,宜令各省先设省学堂一所,教以天算、 舆地、格致、制造汽机、矿冶诸学,而以法律、政 治、商税为要”。

一九○八年刚任监督不久的唐文治,针对当时学堂教育 中只重视外语和科学等“西学”而轻视国文的教育现状, 在设置铁路和电机科的同时,增设了一个国文科,它不 招收专业学生,只通过组织开展课外的国文教学活动, 加强国文教学。教师自编教材,每星期日上午组织课外 的国文教学,分甲乙两个班,甲班由唐文治亲自授课, 另设国文研究会在孔子诞辰前一周举行由大中学生参加 的国文大会(作文比赛),时称“会考”。此举是中国 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进行学工与相结合的首次尝试,星期 日国文课和年度国文大会自一九○八年至一九二○年从 未中断,即便唐文治主持学校后期,在双目已近失明的 情况下依然坚持授课。当年听过唐文治国文课的交大校 友忆及其背诵经文一字不差、讲解精微透彻的情况,莫 不津津乐道。

一九一○年三月,他听到刚刚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 胡栋朝关于“美国大学都设有比较完备的管理章程并可 免费获取”的汇报信息之后,立即向清政府呈文《咨出 使美国大臣请检寄各大学章程》,恳请出使的清廷大臣 搜集美国各大学章程寄送回学校,以资参考,现在上海 交通大学的档案馆中依然留存有欧美部分大学的章程。 唐文治曾在致交通部的公函中说“本校所有路科课程, 从前教务长胡栋朝支配,并由本校长商之前邮传部所派 会考员詹天佑参酌。电机科课程由该科前主任洋教员海 腾编订,复经现任科长美国韦斯康新大学科长谢尔顿修 改尽善。该两员均系美国电学专家,教授极有经验,为 大部所嘉许。”这些课程的设置远远突破了当时学部章 程的规定,体现了求实学的特征

1902年轮电两局新主袁世凯已墨水瓶事件为欲借 口停办学经费停办公学。



1905年商部高等实业学堂培养工商工程技术人才 1906 年商务专科 铁路工程班 1907年铁路专科正式建成 交大历史上第一个工程 专科 1908年电机专科 中国电机工程教育之开端

一九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一 日)已经是旧历的年底了,担任邮传部上海高等事 业学堂监督的唐文治把自己整理好国文讲义四卷排 印后送邮传部并转学部审定。


离校的学生们一时间了无着落,为避免星散,大家想成 立一所带有民主性质的学校以便聚在一起继续求学,无 奈缺乏资金,危急关头,由追随学生离校的公学特班总 教习蔡元培主持的中国教育会及时伸出了援手。 中国教育会是是目前已知的国内最早的革命团体,于 1902年4月由蔡元培、乌目山僧等人发起成立,蔡元培 为会长。。蔡元培认为欲造就共和的国民,必须先有共 和的教育;要有共和的教育,一定得先成立具有共和性 质的教育会。因而中国教育会表面上是兴学办教,其实 暗中鼓吹反清革命,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反清革命的 中坚。

春夏之交江淮地区发生水灾,似乎是一九一一这个多事 之秋的先兆。就在全校师生减膳助赈的同时,一场轰轰 烈烈的革命已经在广州揭开序幕,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 七日下午,黄兴率一百二十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 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 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众多烈士死难,其中七十二人 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 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 起义”。就读于该校船政科的唐榕炳也参加了广州起义, 他不幸被捕病逝于狱中,虽未与七十二烈士同时就义, 然壮举同在,他们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苟延残喘的清 王朝的腐朽统治抗争,为社会的变革而英勇献身。

深明时势的学堂监督唐文治也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变革 已是大势所趋,教育领域里面也是如此,如果虚与委蛇, 有变革之名而无变革之实,国家的振兴发展就只是一句 空话。同年五月,唐文治在向邮传部和学部的呈文中就 曾开宗明义地指出“立国之要,以教育为命根,必学术 日新,乃有国家振兴之望,此必然之理。”然而当时清 政府虽早在一九○五年就下诏停科举兴学校,但仍按科 举制度给学校毕业生、留学生授予官职。唐文治一针见 血地指出:科学尚实,不应诱之以虚荣。如果这种制度 不废除,不仅会导致全国出现官满为患的恶果,还会导 致学生“艳得官之虚荣”疲于奔命赴省、赴京应付各种 考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一九一一年初,创办南洋公学的盛宣怀在政治角逐 中重新崛起,被授予邮传部尚书,春节刚过, 二月 十二日(宣统三年正月十四日)唐文治借机致电邮 传部请求拨款银四万余元以扩建校舍。是月,修订 后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章程》也正式颁布, 其中第二章关于铁路、电机、航海专科的课程设置, 可以说凝聚了唐文治先生的心血,颇具匠心。课程 设置是体现培养目标实现教育宗旨的重要一环,唐 文治就任监督不久,就尝试学习国外办学经验探索 学校教育培养管理的方法。

就在唐文治忙于筹建商船学校的同时,学校又收到了邮 传部的公函:罗马都灵赛会年内开幕,我国北京及各省 应赛货品均已由沪宁分别起运。但陈列展品要求“未便 简陋、以贻国羞。”一九一○年十一月,学校就收到了 江南提学司的函告:“意大利将于都灵省开赛万国工艺 会,各学堂于远赴南洋物品外尚有校图成绩等项愿负意 陈列者克期备办。” 唐文治亲自主持筹办展品,学堂 精心准备了学生科学成绩一册,各种画图十幅按期运送 参赛。结果,本校学生作业和成绩展品获得优等奖。在 世界博览会展示学生的成绩册可以说显得非常另类,但 这也许正是包括唐文治在内的一些清朝有识之士的孤诣 苦心:为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做宣传,向世界展示中 国未来的希望

顾问:交大档案馆 盛懿 、范巨山副馆长 成员:董煜宇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副教授 王延锋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讲师




盛宣怀(1844-1916年) 近代洋务运动后期的代表人 物,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的开拓者。 甲午战败后,盛宣怀深刻反 思中国惨败于日本的原因, 努力 探求改变国家困境的出路, 认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 必先兴学”, 即兴办新式教育、培养强国 人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首要 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