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分析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毒品实践报告范文(六篇)

毒品实践报告范文(六篇)

毒品实践报告范文(六篇)毒品实践报告1防范毒品滥用实践报告近年来,毒品问题成为全球性难题,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起相关法律和管理机制,加强毒品管控和预防工作,但毒品依旧有很大的危害性和破坏力。

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毒品预防工作中来,防止毒品滥用的发生。

本文以“防范毒品滥用”为主题,阐述我个人在参与毒品预防工作中的实践和感悟。

一、我们应该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和成瘾性毒品是指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功能损害的物质。

毒品的危害性和成瘾性极大,一旦被吸食,会对身体和精神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长期吸食毒品会导致原本健康的身体产生众多的疾病,如记忆力下降、肝脏受损、心脏病、肺部感染等等。

同时,吸食毒品会导致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产生错觉和幻觉等等。

长期吸食毒品还会导致人陷入瘾症,变得欲罢不能,时时刻刻需要毒品的刺激,变得越来越虚弱和无助,最终导致失去控制和自我毁灭。

二、我们应该了解毒品的分类毒品常见的分类有麻醉剂、兴奋剂、大麻类、精神类和芬太尼类等。

这些毒品的危害性都不同,吸食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千差万别。

所以,我们要逐一了解毒品的基本分类,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容地认识和处理毒品相关的事宜。

三、我们应该加强毒品的预防和教育工作为了更加全面防范毒品滥用的发生,需要积极开展毒品预防和相关教育工作。

这种工作需要广泛地开展在中学和大学校园、社区和媒体,以便尽可能地令广大人群深入了解毒品危害和分类等基础知识,一旦发现险情能够及时制止和遏制危险蔓延。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组织的联系和协作,组成社会预防和救助体系,让毒品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控制和存疑。

四、我们要培养自身坚强的心理素质在进行毒品防范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抵御压力的能力。

毒品的危害性能让我们害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和放弃。

我们应该意识到,毒品预防工作需要我们担当社会责任和照顾家庭,需要我们与时间赛跑,在潜在危险的日常环境下,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红外光谱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红外光谱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红外光谱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贺岚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3期摘要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毒品检测,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不用其他试剂、不污染检材、样品量小、结果准确等特点。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灯光谱检测技术及红外谱图数据库,用于毒品检测和分析的最新进展。

可以预计,红外光谱技术在毒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红外光谱毒品检验红外光谱库中图分类号:D918.2 文献标识码:A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广泛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则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毒品进行检测,具有所需检材量小,无损;操作简便、快捷等特点。

根据检测仪器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将红外光区分为近红外光区,中红外光区,远红外光区等三个光区,其中以近红外区和中红外区的光谱分析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1 近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光区(在0.75 -2.5 m范围)对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峰较为敏感,常用于分析含氢基团的毒品的定量分析。

吴国萍等①提出了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测定缴获白粉中海洛因、乙酰吗啡、乙酰可卡因的含量方法。

该研究结果表明近红-漫反射光谱技术用于分析毒品,具有快速无损和结果可靠的优点。

吴国萍等采用GC-MS分析了缴获88份白粉中这3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以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为指标,确定各组分用于建模的最优近红外波段和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这三组分GC-MS分析值之间的校正模型,并以此预测了35个白粉样本。

吴国萍等②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无损测定摇头丸中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甲基苯丙胺(MA)含量的新技术。

该技术可对摇头丸裸片中MDMA和MA进行快速无损分析,且结果可靠,为刑事案件中毒品成分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手段。

吴国萍等收集含MDMA摇头丸56份和含MA摇头丸58份,采用GC-MS确定其中MDMA和MA 质量的含量,在12000~4000 cm-1光区扫描样品,以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为指标,通过筛选,对各组分确定了用于建模的最优近红外波段和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这2组分GC-MS分析值之间的校正模型,并以此分别预测21个样本含量。

甲基安非它明定量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甲基安非它明定量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甲基安非它明定量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王峰;张武;宋联焕;朱建华【摘要】Methamphetamine ( MA ) abuse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health concern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ly.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methamphetamine is becoming an urged to be resolved project in area involving of forensic , sports , clinic. The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of gas chromatograph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electrode sensor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described. The different detection mechanisms, detection conditions ,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samples were compared. The electrode sensor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can be developed to a real time , intelligent , simple , micro-scale technology among these analysis techniques.%近年来,甲基安非它明滥用越来越明显,在法医、竞技体育、临床相关领域,检测人类机体中甲基安非它明的含量成为越来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相应的定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研究和优化.现综述人体甲基安非它明的定量检测技术进展,主要介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与质谱结合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电极传感器电化学检测甲基安非它明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机制基础上,还对其在不同样品中的检测条件、检测的精确性和灵敏度进行详细介绍.在各种检测甲基安非它明的方法中,电极传感器检测方法将会发展为实时、简便、微型化和智能化的定量检测分析技术.【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17【总页数】4页(P2677-2680)【关键词】甲基安非它明;定量检测;分析技术【作者】王峰;张武;宋联焕;朱建华【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医学三系法医毒理和毒化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皖南医学院,医学三系法医毒理和毒化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皖南医学院,医学三系法医毒理和毒化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皖南医学院,医学三系法医毒理和毒化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9;R991甲基安非它明(methamphetamine,MA)是世界上最普通的滥用兴奋性毒品之一,由于重复使用会成瘾,大剂量或中毒剂量会对身心造成危害,所以受到国家管制,也是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

大麻二酚在毒品依赖中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麻二酚在毒品依赖中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会危机;据统计,全球约有 275亿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 其中近3100万人 为 吸 毒 成 瘾 者,我 国 吸 毒 人 数 增 速 虽 有 所 减缓,但其规模依然较大;冰毒已取代海洛因成为我国滥用 的头号毒品[1]。因此,针对毒品依赖机制的研究对寻找治疗 毒品依赖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价值。 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提取自雌性大麻植株的 一种非精神依赖性成分,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如抗 焦虑、抗抑郁、抗癫痫、抗精神病、抗炎、神经保护等)受到人 们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者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证明了 CBD 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阿尔茨海 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相关症状[2]。此外,CBD还 能有效改善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是大麻中 主要的精神活性成分)诱导的致幻作用和精神病症状,因此 被称为“反毒 品 化 合 物 ”[3]。 最 近 有 研 究 表 明 [4-8],CBD在 甲基 苯 丙 胺 (methamphetamine,METH)、苯 丙 胺 (ampheta mine,AMPH)、可卡 因 (cocaine)、酒 精 (alcohol)、吗 啡 (mo phine)等精神依赖中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可以显著减少上 述毒品诱导的觅药行为、精神运动活性以及复吸的发生。因 此,CBD在治疗毒品依赖方面具有重要的药理学价值,但目 前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对 CBD在干预毒品依赖中的 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研究大麻二酚在治 疗毒品依赖中的潜在价值和相关机制,发现新的防治毒品依 赖的机制靶点提供重要参考。 1 毒品依赖的相关机制 目前普遍公认的成瘾学说是 Gaetano的奖赏替代学说, 成瘾者从最开始为躲避某种痛苦而尝试到最后因喜欢摄入 后的欣快感而渴求觅药。 1.1 多巴胺系统与毒品依赖 多巴胺(dopamine,DA)是中 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之一,参与生物体多种生理功能(如 记忆、认知、情绪 等 )的 调 节,DA水 平 的 失 衡 与 多 种 疾 病 的 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报道,多种毒品(如甲基苯丙胺、可卡 因、吗啡)依赖与多巴胺的释放和再摄取密切相关,一方面, 与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transportor,DAT)结合促进 DA释 放,另 一 方 面,通 过 与 DAT和 囊 泡 单 胺 转 运 体 (vesicular monoaminetransporter,VMAT)结合,抑制 DA的再摄取,使大 脑 DA水平上升,从而产生奖赏和依赖效应 。 [9-10] 此外,多 巴胺 1型、2型、3型受体(D1R、D2R、D3R)在毒品诱导的奖 赏和依赖效应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有研究证明,降低 D1R 和 D2R的表达可以阻止 AMPH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 (conditionalpositionpreference,CPP)[11]。Sigma1(σ1R)是 一种涉及多种生理功能的内质网膜蛋白,METH可激活 σ1R 诱导活性氧(reactiveoxygen,ROS)生成,从而促进 DA的释

巴氯芬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巴氯芬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巴氯芬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世?界?临?床?药?物WRLDCLINICALDRUGS巴氯芬临床应用酮究进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神经内科'.__????一.谢瑞满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在降低肌张力的神经康复治疗和减轻疼痛的治疗方面有独特效果,特别是在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的中枢性痉挛性瘫痪等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巴氯芬;脑卒中;疼痛10年来,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的临床应用得到很大进展,特别是在降低肌张力的神经康复治疗和减轻疼痛的治疗方面获得很多经验,例如在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的中枢性痉挛性瘫痪等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近来有研究还发现,巴氯芬能够明显减少胃食管反流并改善其症状,有效缓解儿童肌张力障碍的症状,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和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障碍.另外,巴氯芬鞘内注射疗法的临床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随时调整药物用量,稳定治疗效果.本文对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在临床上的各种应用研究作一回顾3_.概述巴氯芬(baclofen,氯苯氨丁酸)为解痉药,是y-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骨骼肌松弛剂,镇静剂.本品通过激动GABA~B受体而使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门冬氨酸的释放受到抑制,从而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传递,从而起作者简介谢瑞满:神经科博士,教授,1999年作为NIH课题成员在哈佛医学院神经科任客座教授,博士后导师.从事神经眼耳科,行为神经科及人脑功能损伤研究.参加国家七五一十五脑卒中防治和康复攻关等课题.2001年获上海市老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基金.世?界?临-床?药?物WIRLDCLINICALDRUGS到解痉作用.巴氯芬在胃肠道中吸收迅速而完全,脑脊液中活性物质浓度约为血浆中的1/8,血浆消除半衰期(f1,)平均为3~4小时,大部分巴氯芬以原型排出,在72小时内,摄入量中约75%经肾脏排出.与三环类抗抑郁药联用.巴氯芬作用增加,有可能引起肌张力过低.巴氯芬和降压药联用,可使降压作用加强,因此降压药的剂量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帕金森病患者,同时接受较大剂量巴氯芬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有个别报告引起精神错乱,幻想和激动不安. 作用机制巴氯芬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GABA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中含量很高,比脑内单胺类如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高出1000多倍,其中以中脑黑质和苍白球中含量最高, 脑内约有20%一40%的突触以GABA 为递质.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递质,但它不能透过血脑屏障.GABA通过B碳原子接上对位氯苯基(B-chloropheny1) 即变为巴氯芬,从亲水性物质变为亲脂性,从而能透过血脑屏障.巴氯芬的主要作用是激动GABA的B受体,通过突触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释放,并使神经元内K,Ca离子外流,产生超极化作用,降低单突触性与多突触性反射的传递,促使中间神经元活动的正常,减少oc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缓解锥体束受损引起的骨骼肌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脑卒中患者早期产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有害的.因此应用巴氯芬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脑卒中后的肌张力异常增高,并且可以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对神经元细胞的毒性.脊髓损伤患者经巴氯芬治疗后,肌电图检查显示F波振幅,时程,F/M显着减小,提示巴氯芬治疗能够降低oc 运动神经元活性,改变中间神经元的活性,对y运动神经元,Renshaw细胞活性影响不大.临床应用巴氯芬主要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的中枢性痉挛性瘫痪等的临床治疗.也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症状,有效缓解儿童肌张力障碍,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和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偏瘫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征,脑卒中后一般过程是:发病初出现肌张力丧失,无随意运动,而后联合反应运动,肌张力,反射及随意共同运动出现,之后随意共同运动为主,肌张力增加并至高峰,接着是共同运动减少,随意分离运动出现,肌张力开始下降,随后随意分离运动为主,肌张力下降至正常,最后随意分离运动充分,肌张力正常.肌张力过高不能及时降低,随意分离运动不能恢复,使精细技巧运动不能完成,引起挛缩,关节脱位及畸形,脑卒中后这种现象在我国极为常见,临床上一般要等到脑卒中后肌张力很高,如达到Ashworth评价的…,lV级时才给予降低肌张力的药物,并且剂量偏大.往往使正常药物作用难以发挥且不良反应明显.因此,正确合理应用降低肌张力的药物,防止肌张力异常增高.促使肌张力由低一高一正常顺序进行恢复.是临床治疗中实用和有效的方法.作者报道的脑卒中急性期巴氯芬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选择急性单侧半球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按双盲法给药,用药前,用药2周,4周观察肌力,肌张力,运动机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统计分析后揭盲.结果显示,巴氯芬治疗组在肌张力,运动机能障碍评定方面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表明巴氯芬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而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未见差异.可能与巴氯芬药理作用机制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等因素有关.研究提示,巴氯芬治疗确能防止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异常增高,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揭盲后显示,巴氯芬的世?界?临?床?药?物WRLDCLINICALDRUGS2006V01.27No.3用药剂量为每次2.5mg,一日2次起始,逐步增加剂量.至每次5~10mg.一日3次较为合适[.许多文献报道和我们的临床研究还发现.有些脑卒中患者应用巴氯芬后还有助于腱反射亢进的缓解和病理征的消失.临床上3~6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应用巴氯芬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长期神经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最终改善预后,防止肌肉挛缩,关节脱位及畸形发生[2I. )))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后的中枢痉挛性瘫痪Hattab[】对欧洲发表的关于巴氯芬治疗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后肌痉挛的280篇文献作了综述,并针对其中1531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用药后显着进步的为66%,中等进步的为12%,两者合计总有效率为78%.一项针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5】发现,与地西泮比较,巴氯芬疗效更好,并且镇静作用较少见.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巴氯芬组的有效率为77.39%,显效率为29.57%,和国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研究表明,巴氯芬能够减少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餐后第一个3/J\ 时内的反流发生.短期研究选择28例伴或不伴轻度内镜下食管炎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为治疗组,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食管胃48小时pH值监测,期间采用双盲的方式给予巴氯芬或安慰剂1天,结果发现,短期给予巴氯芬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尸之O.003)反流发生次数和pH值小于4的时间明显减少,给予巴氯芬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P<O.001)胃pH值明显升高. 长期研究选择16例胄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给予巴氯芬每次10mg,一日4次或安慰剂共4周,在治疗前,后进行24小时食道pH值监测和反流症状积分计算.研究发现,巴氯芬给药4周,所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反流发生次数(P<O.OO3)和pH值小于4的时问(P<O.02)明显减少.巴氯芬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O.0007).提示巴氯芬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可能有效[.)))中枢性顽固性呃逆和神经性疼痛由于巴氯芬为神经传导抑制性递质的相似物,能同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可能使传人端高度极化,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因此可用于解除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的痉挛状态.特别是屈肌痉挛及并发的疼痛,肌阵挛和肌肉震颤.有多组报道采用巴氯芬治疗各种中枢性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显着,其可能因上述抑制机制而达到止呃逆效果,具有起效快,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引.自1980年巴氯芬首先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以来,有许多研究表明巴氯芬能够治疗各种神经性疼痛,包括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反复发作的丛集性头痛的治疗,安全且耐受性好[们.)))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障碍临床上.发生脊髓损伤患者,其膀胱尿道功能经常受到损害,所出现的排尿功能障碍主要类型是逼尿肌反射亢进,急迫性尿失禁,或逼尿肌无反射及低顺应性,溢出性尿失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有研究采用巴氯芬等治疗脊髓损伤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选择主诉尿失禁,排尿困难或遗尿的脊髓损伤患者,以美国Life-TechJanusV型尿动力学检查仪检查其排尿功能障碍,对尿道横纹肌括约肌功能亢进者予以巴氯芬每次1Omg,一日3 次.表现为尿道横纹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或痉挛,伴逼尿肌反射亢进属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者,辅以托特罗定;伴逼尿肌无反射属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者,辅以坦洛新及吡啶斯的明.多数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恢复排尿,尿失禁及遗尿消失,尿线增粗和排尿次数减少等.巴氯芬是GABA的B受体激动剂,该受体兴奋在骶髓水平导致阴部神经核抑制,尿道横纹肌括约肌松弛,对尿道横纹肌括约肌功能亢进者有治疗作用.在桥脑,排尿中枢和贮尿中枢是分离而无神经联系的,而逼尿肌括约肌的协调在骶髓水平,对脊髓损伤患者无论是上或下运动神经元病变,保证逼尿肌压力处于安全水2006V o1.27No.3世?界?临?床-药?物WRLDCLINICALDRUGS平如小于40cmH.O,减少剩余尿极为重要.应适当采用辅助药物,减少出口阻力.巴氯芬的适应证包括失调性排尿,逼尿肌无力,导尿管依赖状态,神经性膀胱中有神经性梗阻存在和膀胱过动症合并出口过紧者【131.)))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腰椎问盘突出症以男性青壮年为最多,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由于腰骶部活动度大,故L4/5及L5/$1椎间盘突出发病率最高,一般发病时间短,急性期时症状,体征较严重,通常有腰肌痉挛,可发生一例甚至两侧腰肌痉挛,大部分伴脊柱侧弯畸形,脊柱侧弯的方向一般取决于髓核突出位置与神经根的关系.腰肌痉挛和脊柱畸形均属继发性,适应性改变,属痛性反应.在椎问盘突出治愈后,这些畸形会随之消失.传统治疗对本病有良好的效果,但对伴随的肌张力增高未予足够的重视.腰椎的稳定性依靠脊柱本身结构和与之相关联的肌肉系统维持,如果肌肉痉挛始终存在,必然引起肌力下降,致使腰椎间盘突出症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研究发现,巴氯芬对痛性痉挛有明显缓解作用,患者应用后2,4,6周肌张力分别下降57.39%,71.30%和77.39%,大部分病例经2周治疗后可取得显着效果.巴氯芬是目前国内外首选的抗肌痉挛药物, 能缓解肌肉痉挛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本品口服吸收良好,服药1周左右疗效最佳.有研究显示,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伴明显肌肉痉挛且行动障碍的患者,在进行传统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巴氯芬治疗,不但改善了肌痉挛,还促进了肌力平衡的恢复,显着提高了康复疗效.有患者服用较大剂量巴氯芬后出现嗜睡不良反应.但这恰恰对因疼痛而造成的夜不能寐有帮助.至今尚无本品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I.>))可卡因成瘾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hoptaw博士进行的一项纳入70例吸毒者的研究显示,巴氯芬能够降低长期,大量吸毒者的毒瘾.研究中有半数吸毒者连续使用巴氯芬16周,并接受行为咨询;其余半数则服用安慰剂,也接受行为咨询.研究结束时的尿液毒品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巴氯芬的患者,其毒品使用量比安慰剂组要低.且长期,大量吸毒者功效尤为明显【].)))酒精成瘾性酒精能够促进大脑释放GABA,引起愉悦感,但过量的GABA会损害对肌肉的控制并降低反应速度,所以大脑会释放谷氨酸盐对其进行抑制.当谷氨酸盐水平很高却没有酒精存在的时候,人会出现易怒或其他不适症状.为了减轻这些感觉,大脑就会产生饮酒的冲动.随着更多的GABA和谷氨酸盐的释放,为了与之相适应,大脑细胞就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当人戒酒时就会出现心理和身体上的各种痛苦. GABA也许是人想喝酒的原因.而谷氨酸盐则是人无法戒酒的原因. 这种物质在人脑学习中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过量会对饮酒过程造成深刻的记忆,使人即使戒酒多年以后也会因为遇到某人,回到某地或者闻到酒精味而再次产生饮酒的欲望.这种诱导是戒酒者复饮的主要原因.有许多报道表明,巴氯芬有助于戒酒成功.巴黎的奥利维尔?阿梅森医生也是一个酗酒者,在1997—2004 年问.阿梅森因酗酒和心脏病发作多次被送进医院抢救.巴氯芬可以通过干预大脑中的神经回路来抑制对饮酒的欲望,阿梅森接受了9个月的巴氯芬治疗后,第一次没有了对酒精的渴望,即使与朋友在餐馆里,也不受别人饮酒的影1~[16,17].鞘内注射治疗鞘内巴氯芬注射法(1TBT)的优点是可使巴氯芬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高于口服给药的30倍,其药效相对明显,例如能够长期减低脑卒中后的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显着改善闭锁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对成人脑外伤性或缺氧性痉挛患者有明显疗效,也可明显缓解中枢性疼痛.ITBT可以根据患者需求,通过电脑向植入腹部皮下的泵输入信息而随时调整每日用药量,必要时还可终止用药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也可使巴氯芬随脑脊液流至脊髓和脑.因此能使全身紧张状态松弛,包括颈,上肢,躯干和腿,从而减少患者痛苦,更好地改善功能[18,伯】. ITBT的缺点是患者有嗜睡,恶心,呕吐,头痛,肌肉无力等不良反应,也可出现视物模糊,语言不清等表现,绝大多数症状是暂时的或能通过改变用药剂量而改善,但剂量过大可致昏迷甚至死亡.Penn对7年中接受ITBT的6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ITBT的手术过程并不复杂,术后泵植入部位感染或泵固定不好是可能造成手术失败或不得不将泵取出的主要原因.另外泵的电池使用年限,也是造成再次手术的原因.且泵的体积偏大[2o】. 随着技术的改进,ITBT将在临床逐步推广.总之,随着中枢性肌松剂巴氧芬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降低脑和脊髓疾病引起的肌张力增高的神经康复治疗,以及减轻各种原因尤其是神经性病变所致的疼痛治疗方面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另外,巴氯芬对有些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的疾病或症状,也显示出很好的效果.随着ITBT的逐步推广应用,以及医患对其药物特性的不断认识,我们相信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将会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参考文献1MilanovIG.Mechanismsofbaclofenactionon spasticity.ActaNeuroScand,1992,85(5):305-3102.谢瑞满,姚景莉.方定华,等.中风急性期巴氯芬治疗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1,2(1):9-113.MeythalerJM.Guin?RenfroeS,BrunnerRC,eta1.Intrathecalbaolofenforspastichypertonia fromstroke.Stroke,2001,32(9):2099?21094.HattabJR.ReviewofEuropeanclinicaltrials withbaclofenIn:FeldmanRG,YoungRR,Kiella WP,eds.Spasticity:DisorderedMotorContro1. Chicago:YearBookMedicalPublishers,19805.FromA,HeltbergAAdouble?blindtrialwith baclofen(Lioresa1)anddiazepaminspasticity duetomultiplesclerosisActaNeurolScand,1975,51(2):158-1666.汪宗琼,刘根林.梁蔚珉,等Baclofen治疗脊髓损伤性痉挛的初步报道中国康复杂志,1996,11(1): 287.AzouviP,ManeM,ThiebautJB,eta1.Intrathecal baclofenadministrationforcontrolofsevere spinalspasticity:functionalimprovementand long?termfollow?up.ArchPhysMedRehabil,1996, 77(11:35.398.LinWC.Potentiationbybaclofenofgastricacid secretionstimulatedbysecretagoguesinvago—tomizedratsunderanesthesia.ResCommun MolPatholPharmacol,1996,91(2):211-2249.BozC.VeliogluS,BulbulI,0fa1.Baclofenis effectiveinintractablehiccupsinducedby brainstemlesions.NeurolSci,2001,22(5):40910.TairaT,KawamuraH,TanikawaT,eta1.Anew approachtocontrolcentraldeafferentationpain: spinalintrathecalbaclofen.StereotactFunct Neurosurg,1995,65(1?4):101?10511.Hering?HanitR.GadothNTheuseofbaclofen inclusterheadache.CurrPainHeadacheRep, 2001,5(1):79?8212.FreitagFG.Preventativetreatmentformigraine andtension?typeheadaches:dodrugshaving effectsonmusclespasmandtonehavearole? CNSDrugs.2003,17(6):373?38113.BeckerR,BenesL,SureU,etaLIntrathecal baclofenalleviatesautonomicdysfunctionin severebraininjury.JClinNeurosci,2000,7(4):14.施问民.巴氯芬对腰椎问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抗痉挛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王见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 22(7):662~66415.ShoptawS,YangX,Rotheram?FullerEJ.etaL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ofbaclofen forcocainedependence:preliminaryeffectsfor individualswithchronicpa~ernsofcocaineuse JClinPsychiatry,2003,64(12):1440-1448pleteandprolongedsuppres? sionofsymptomsandconsequencesofalto-hol?dependenceusinghigh-dosebaclofen:aself? casereportofaphysicianAlcoholAlcohol,2005,4O(2):147?15017.AddoloratoG,CaputoF,CapristoE,eta1. Baclofenefficacyinreducingalcoholcraving andintake:apreliminarydouble?blindrandom- izedcontrolledstudy.AlcoholAlcohol,2002,37(5):504?50818CairnsK,SteinJ.Motorfunctionimprovement followingintrathecalbaclofenpumpplacementin apatientwithlocked?insyndrome.AmJPhys MedRehabil,2002,81(4):307?30919BeckerR,AlbertiO,BauerBL.Continuous intrathecalbaclofeninfusioninseverespastic? ityaftertraumaticorhypoxicbraininjury.JNeurol,1997.244(3):16O-16620.AvellinoAM,LoeserJD.Intrathecalbaclofen forthetreatmentofintractablespasticityofspine orbrainetiology.Neuromodulation,2000,3(2):I收稿日期:2005-12-301 广告索引。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以及推动医学和生物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毒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高效地模拟体内环境,研究化学物质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例如,利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细胞在组织中的真实状态,提高了毒性评估的准确性。

此外,组学技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应用为毒理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通过对生物体在接触毒物后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变化和代谢产物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和毒性效应。

计算毒理学的发展也不容忽视。

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毒性预测模型,能够在实验之前对化学物质的潜在毒性进行初步评估,大大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和成本。

二、在环境毒理学领域的进展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备受关注。

在大气污染方面,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细颗粒物(PM25)和各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毒性机制。

发现 PM25 不仅能够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水污染,新型污染物(如药物残留、内分泌干扰物等)的毒性研究成为热点。

研究表明,这些污染物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的潜在影响。

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机制也逐渐被揭示。

了解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修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药物毒理学方面的突破药物研发过程中,毒理学研究是确保药物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对于新开发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更加注重早期的毒性筛选和风险评估。

生物样品中毒品检测的研究进展

生物样品中毒品检测的研究进展

摘 要 : 品 滥用 已经 成为 当今 日益严 峻 的全球 问题 , 给人 们和 社会 带 来 了各种 各样 的严 重危 害 , 毒 它 因此对 生 物样 品 中毒 品物 质 的检 测就 变 成 当务之 急 本文 主要介 绍 了几种 较 为新 颖的毒 品检 测技 术, 以及 它们 的研 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 : 1 R9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6 0 3— 1 10— 3 12 1 1— 16 0
测 系统 , 有 液相 色谱 一 谱联 用技 术 。 还 质 0 引 言 生 物样 品 中 的 药 物 检 测 主 要 包 括 样 品 的 前 处理 和 药 物 检 测 两 21用 G / S法 的创 新 之 处 孟 品 佳 采 用 手 性 衍 生 化 试 剂 : — . CM S 一 1脯 T C) 十甲 三 大部 分。 样 品 的 前 处理 比 较 常 见 的 方 法 可 分 为 液 液 提 取 LJ 固相 N 三 氟 乙酰 一 一 胺 酰 氯 ( P 和 R 一 氧 仅基一 氟 甲 基 苯 乙酸 I E, 提 取 S E, 相 微 量 提 取 S ME, 临 界 流体 提 取 S E和 免疫 亲 和 ( P 与 A S对映体反应生成 非对映体衍生化产 物, P 固 P 超 F MT A) T 通过常规的 G/ l离 mp M 提取 A ME等 。而 药 物检 测则 常用 气 相 色 谱 法 ( C) 联 用法 ( C G / G 气质 G / CMS方 法 将 其 分 离 , CMS采 用 E + 子 源 。 实 现 了 A 、 A、 MA、 A、 D A、 D 等 几 种 毒 品 对 映 体 之 间 的 良好 分 离 。 MD M E MB B MS ,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 L , SM /M 测 定 法 , 放 射 免 疫 法 MD )高 HP C)G / SS 和 Et ivg 等 人在 碱 性 条 件 下 , l H d6i i d 以叔 丁 基 甲醚 对样 品进 行液 一 萃 液 ( I 等 作 为 检测 手段 , 分别 介 绍 如 下 : R A) 现 取 ,O 6 ℃真 空 蒸 发 有 机 溶 剂 , 过 联 机 操 作 注 入 MB F 甲 基 双 苯 通 T A( 1 毒品前处理的创新之处 氟 醋 酰胺 ) 行 三 氟 乙酰 化 。 以 氘 化 的 A — 5, — 5, A d 进 P d MA d MD — 5作 样 品 的前 处 理 可 分 为 液 液 提 取 ( L , L E)固相 提 取 (P , S E)固相 微 检 甲 MD MD , E 量 提取 ( P E, 临界 流 体 提 取 (F 和 免 疫 亲 和 提取 ( M 等 。 SM 超 S E) A E) 为 内标 , 测 苯 丙 胺 , 基 苯 丙 胺 , MA, AMD A 的 检 测 限可 . 6 gm ,这 四种 物质 在 浓度 5 10 g L的 线 性 关 系 良 5 9 - 0 n/ m 11固相 萃 取 技 术 的发 展 固 相微 萃 取 方 法 是 一 种 简 便 , 速 , 达 到 2 — .n/ L . 快 >. 。 9 需很少溶剂的预备方法。@ S ME固相微萃取是在 S E的基础 上结 好 ( O99) P P 22毛 细 管 电泳 分 离 ( E) 孟 品 佳 等 系统 研 究 了 C - C E分 析 中各 合 顶 空分 析 建 立 起来 的~ 种 无 溶 剂 的萃 取 技 术 。 空 微 萃取 技 术 可 顶 设 以更好地应用于生物 医学检验中。 膜式固相萃取。 ② 建立尿 中 O 6一 因素 对 常见 毒 品 混 合 物 分析 的影 响 , 计 确定 了适 用 几 类毒 品 分离 对 吗 单 乙 酞吗 啡 的膜 式 固相 萃 取 以及 G / /I 定 量 测 定 的方 法 . 固相 分 析 的最 佳 电泳 条 件 , 血 和 尿 生 物检 材 中 的 甲基 苯 丙 胺 、 啡 、 CMS M S 用 乙酰 吗 啡 、 待 因 、 洛 因 等 毒 品 进 行 了测 定 。 V rs 可 海 aei 用 该 法 同 o等 萃取 柱 萃 取 , 以含 2 v ) 水 的氯 仿 : 醇 ( :) %(/ 氨 v 丙 41 为洗 脱 液 , 尿 中 对 甲 M A、 D E潘 的0 6一 乙酞 吗 啡 进 行 提 取 , B T A 衍 生 化 后 再 用 G / /I 测 时 分 析 了尿样 中 的苯 丙 胺 、 基 苯 丙胺 、 D M MA 和 MD 。 爱 经 SF CMSSM 华 , 新 尧 等 建 立 了 尿样 中 MD 伍 MA 及 其 代 谢 物 M A 的 毛细 管 电泳 D 定 ,6一 乙酞 吗 啡检 出 限 可达 00 4 g ;同 一 根 萃取 柱 可连 续 使 O . u/ 0 mL 高 频 电导 法检 测 分 析 方 法 , 免 了传 统 电导 检 测 中 电极 与 溶液 直 接 避 用。 ③超临界 流体提取。 临界流体色谱(F 是 常用 C 超 S E) O作 为流动 接 触 而 引 起 的 电极 中毒 问题 。 相 的一 种 新 型 色 谱 , 用 于 多 种 化 合 物 的 提 取 。特 别 是对 组 织 样 品 可 23毒 品 滥用 的现 代 分 析技 术 G / / . CMSMS和 L / / CMSMS方 法通 中毒物 的提取净化 , 有 良好的应用前景。@S e g M n n 开 具 hn — e gWag 常用于检测血液 , 头发和唾液 , 后者 要求较 少浓度 的样品制备 , 不用 发 了一 种 新 奇 的一 步 固相 微 萃 取 基 础 上 的 方法 。对 于 甲 基 安 非他 分 析 物 的衍 生物 来 提 高 挥 发性 和 分 离 药 物 的 能 力。 明, 吸收和衍 生化作用一步完成。用二氟 乙酰 脯氧酰 氯化物作 为手 24太赫 兹 波 在毒 品检 测 方 面 的 应 用 目前 , 际 上 关 于 太赫 兹 . 国 性衍 生试 剂 采 用 , 直 接 添 加 到样 品基 质 中。 并 波在毒品检 测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2 0 0 5年 1月, i hr等人报 B Fs e c 12衍 生 化 孟 品 佳 考 查 了 N 甲基 双 三 氟 乙酰 胺 MB F衍 生 化 - T 道 了 吗 啡 和 可 卡 因 的 太 赫 兹 吸 收 光 谱 。 2 0 年 8 月 , h 05 J nF o 试剂对苯丙胺类毒品的衍 生化效果与衍生化条件 , 建立该 类毒 品三 F dr i eei 等人对 T z成像在炸 药、 c H 武器 、 品的安全检测 上的应用 毒 氟 乙酰 化后 的定 性 定 量 分 析 条件 。 王 皓 玉 , 娟 等 采 用 气 相 色谱 / 进 行 了综 述 。 贾 质 谱 法 同 时检 测 甲基 苯 丙胺 、 啡 因和 氯 胺 酮 。韩 胜 强 , 霞 等 建 立 了 咖 刘 25免 疫磁 珠 技 术 的应 用研 究 免 疫 分 析 法 是 目前 国 际 上通 用 . 尿 中 34亚 甲二 氧 基 甲 基 苯 丙胺 MD , MA 的五 氟苯 甲 酰 衍 生 化 一 氨 的一 种 毒 品 筛 选 方 法 , 原 理 是 利 用 抗 原 抗 体 反 应 来 检 测 标 本 中 的 其 磷检测气相色谱 分析 方法 , 此法较 非衍生化、 乙酰 化、 三氟 乙酰化、 微量物质。 磁珠同被检 测物质相复合 , 在一个磁性场 中起作用。 磁性 五氟丙酰化和七氟丁酰衍 生化等分析法灵敏 。 i si ui Hr h F j等使用一 颗 粒 的磁 化 因 此 导致 了震 荡 以偶 极 的 形 式频 繁 激 发 , o 创造 了他 们 自 种 细 内径 毛 细 管 柱 (m ̄ .m .., 用 SM 方 式 对 各 种 苯 丙 胺 己 的场 。这 些场 被 诱 导 到梯 度

免疫分析方法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免疫分析方法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免疫分析方法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与进展摘要:文章综述了免疫分析方法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并分别对放射免疫法、酶标免疫分析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毒品检测;免疫分析方法毒品问题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常见的毒品包括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吗啡、盐海洛因、蒂芭因、那可汀、罂粟碱和可待因。

有关于毒品检测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在毒品分析的过程中,相应分析检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为吸毒者的认定、戒毒治疗过程的监测以及以后的监督提供了严格的科学依据。

而国内外陆续报道关于毒品的多种检测方法,多是需要依赖一些价格昂贵的检测仪,这就限制了毒品犯罪案件的现场快速检验。

而免疫学检测方法恰能在这方面实现对毒品的检测。

本文对免疫分析方法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与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免疫分析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发展免疫分析技术按其在毒品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第一代免疫检测方法。

它采用聚苯乙烯微孔板作为包被抗原或抗体的介质。

检测时步骤冗长,试剂繁多(包括抗原母液、稀释液、洗涤母液、底物液、显色液等),洗涤时微孔板须经反复甩打方可除去孔内液体,且操作不方便,容易污染周围环境且实验的重复性较差。

第二代是免疫诊断技术(渗滤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以斑点免疫印渍为原理,用印渍纸代替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固定抗原或抗体,用叠放于印渍纸下打的吸水纸吸引洗涤液。

其法灵敏度和特异性与酶联免疫法相似,但抗体用量少,且操作较简便、快速。

但由于免疫诊断的试剂仍存在着需附加几种试剂的不足,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将免疫亲和技术、印渍术和薄层层析技术结合运用,用胶体金法研制的一种更加简便的免疫层析诊断试纸条。

使用时,只需把试纸条下端直接插入样本溶液中,2~5 min即可判断结果。

此法是目前检测毒品的最先进的免疫学方法,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试剂稳定等优点,在毒品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治疗毒品成瘾的研究进展

治疗毒品成瘾的研究进展

治疗毒品成瘾的研究进展乐凯;陈琳;马宝苗;李超英【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重新面对毒品的威胁,至2011年我国政府对外正式公布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154.5万。

海洛因滥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卫生问题,尤其是造成了51.2%的艾滋病传播。

目前,在中国针对海洛因依赖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美沙酮维持疗法、传统中医药疗法、心理干预疗法以及免疫戒毒法,针对以上几种方法,阐述海洛因成瘾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The drug abuse problem in China reappeared in the late 1980s.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addicts in 2011 was 1.54 million. Heroin abuse leads to serious social and health prob- lems, especially to the spread of 51.2% of HIV/AIDS in China. Currently, the main treatments for heroin dependence in China include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 treatment of tra- 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 and immunotherapy. The paper demonstrates researching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reating heroin addiction concerning the above-mentioned treatments.【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0)003【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毒品成瘾;美沙酮维持;中草药;针刺;戒毒疫苗;心理康复【作者】乐凯;陈琳;马宝苗;李超英【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6;江汉大学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6;江汉大学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6;江汉大学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96毒品成瘾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毒品成瘾的研究综述

毒品成瘾的研究综述

毒品和药物成瘾的研究综述[内容提要]从毒品出现的那天起,毒品就像是一个纠缠不清的顽疾,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扭曲和痛苦。

毒品药物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的状况依然极其严峻,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本文试图从分析药物成瘾的机制入手,希望从中可以找到一些克服药物成瘾的方法,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关键词] 成瘾、成瘾机制、奖赏回路、多巴胺、遗传1、引言毒品的滥用和成瘾已经成为了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并且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成瘾者一旦毒瘾发作,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得到毒品,从而又引发出了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

而作为成瘾者的亲人,很多人并不理解上瘾者的行为,也并不理解这种成瘾的生理学机制,因此很难帮助成瘾者度过难关,也使得家庭生活混乱不堪。

研究成瘾的生理学机制,是解决毒品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神经生物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不同种类的毒品成瘾的机理有所不同,成瘾的速度也不同,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分子生物学方法上,认为吸毒者由于体内缺乏多巴胺或内啡肽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通过毒品补充,刺激体内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引起机体的欣快感而形成了“补偿理论”学说。

而近几年应用现代功能影像学手段来研究毒品成瘾机制,也取得了一些证据。

功能影像学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或功能代谢CT(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SPECT)等,可将毒品成瘾的过程转变为可视化的影像学表现出来。

目前主要集中对吸毒者局部脑血流和代谢显像,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转运的显像,以及针对吸毒环境刺激任务的脑区反应的定位,进一步将研究其反应的神经回路等。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奖赏系统,所有成瘾药物都能够兴奋脑内奖赏系统,产生奖赏效应而造成心瘾。

成瘾者也可在相关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在脑部产生一定的兴奋。

目前,有证据表明:长期吸食毒品者与正常人大脑PET成像对照,显示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和可卡因成瘾者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

投毒案件现场毒物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投毒案件现场毒物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投毒案件现场毒物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楠,刘满祥来源:《中国司法鉴定》 2018年第5期摘要:投毒案件现场检验具有毒物种类多、含量低、变化大的特点,实现现场毒物快速检验将会为案件侦办工作的开展赢得宝贵时间。

目前,利用商品化试剂盒、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气质联用仪进行检测是投毒案件现场对毒物进行快速检验的三种主要方法。

通过论述这三种毒物现场快速检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建议以无损和高效为目标,建立适合刑事快检使用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便携式气质联用数据库和样品前处理方法,以确保现场快检规范、有序、高效进行,并提出建设毒物快速检验移动实验室的构想,以期探索提高现场快速检验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投毒案件现场;毒物;快速检验;移动实验室中图分类号: DF795.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18.05.007文章编号: 1671-2072-(2018)05-0064-04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apid On-site Detection of Toxicants in Poisoning CasesWang Nan, Liu Man-xiang(Chongqing Police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China)Abstract: Chemical analysis of toxic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oisoning crime scene, which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SI. At present, the kit,portable Raman spectrometer and portable GC-MS are the three main methods for rapid chemical analysis of toxic in the poisoning crime scene. In this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on-site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a portable Raman spectrometer database, portable GC/MS database and sample pre-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purpose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high efficiency, so as to ensure the on-site rapid detection is standardized, orderly and efficient. The idea of building a mobile laboratory in crime scene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on-site rapid detection.Keywords: poisoning crime scene; toxic; on-site rapid detection; mobile laboratory投放危险物质案件中“毒害性物质”指能对肌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因而损害肌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合成大麻素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合成大麻素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刑事技术·综 述·2021年 第46卷 第2期第一作者简介:孙雪,女,辽宁鞍山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微量物证与毒品毒物检验。

E -mail:****************DOI :10.16467/j.1008-3650.2021.0046合成大麻素检验方法研究进展孙 雪1,徐恩宇2(1.辽宁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辽宁 大连 116036;2.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沈阳 110122)摘 要:近年合成大麻素类物质(synthetic cannabinoids, SCs )的危害及滥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它们不仅具有类似天然大麻的致幻性,还有更强的副作用,包括潜在的神经精神毒性,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

因此,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合成大麻素及其代谢物的检验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SCs 的生理药理作用、主要分类等,对其检验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探讨了各检验方法的应用范围与选择依据,以期为SCs 相关案件的检验鉴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成大麻素;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方法中图分类号:DF7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50(2021)02-0187-04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CannabinoidsSUN Xue 1, XU Enyu 2(1.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 Dalian 116036, Liaoning , China ; 2.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 Shenyang 110122, China )ABSTRACT: Synthetic cannabinoids (SCs) have recently been increasingly emerging into presence, having imperiled human lives and public security with their abuse, thereby arousing wide social concern. SCs have hallucinogenic properties similar to those of natural cannabis, bringing forth even larger and stronger side effects including the potential neuropsychotoxicity that enables serious affections of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us, researches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continuously being conducted on the eligible determination of SC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this paper, an introduction was made of SCs about their pharmacology, categori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with the expatiation being focused on SCs’ pretreatment and extraction from blood, urine, saliva and hair - those commonly-handled biological materials. At present, various methods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for analysis of SCs and their metabolites. Furthermore, recommendations were here provided for identifi cation of SCs based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methods, together with the prospect being illustrat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termination approaches.KEY WORDS: synthetic cannabinoids;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 determination methods1 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简介合成大麻素类物质(synthetic cannabinoids , SCs )是指人工合成的内源性大麻素CB 1和CB 2受体的激动剂,它与大麻素受体结合,产生比天然大麻素更强的生理药理作用。

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研究进展

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研究进展

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研究进展作者:严素来源:《中外医疗》 2013年第1期严素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昆山 215300[摘要] 目的总结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及其研究进展。

方法采用综述的方法从药理学特性、联合用药的戒毒临床治疗、维持门诊治疗研究、展望等多方面对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就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果应该尽快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的方案,提高治疗质量。

结论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具有重要意义且前景广阔。

[关键词] 美沙酮;海洛因;成瘾[中图分类号] R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a)-0185-02滥用毒品对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及其免疫功能造成严重破坏,直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此外,吸毒成瘾者往往出现精神颓废、精神系统错乱等,对吸毒成瘾者的体力和智力造成极大地损坏,严重影响吸毒成瘾者的生存质量[1-2]。

目前,随着吸毒成瘾者人数逐年上升,如何有效治疗海洛因成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毒瘾戒断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尽管目前治疗海洛因成瘾的方法呈现多样化,但是如何成功进行毒瘾戒断,有效降低复吸率仍然没有有效解决[3-5]。

目前应用美沙酮代替毒品,对海洛因依赖者疗效显著。

该文就美沙酮的药理学特性、联合用药的戒毒临床治疗、维持美沙酮的门诊治疗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药理学特性美沙酮是1类合成的阿片类药物,最初临床上用于镇痛,目前广泛用其治疗海洛因成瘾。

美沙酮的药理作用具有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耐受性较稳定,镇痛效力较强,口服有效等特点,能够大大减少吸毒成瘾者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加之美沙酮与同类药物间具有交叉耐受性,能有效消除随后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因此,在服用美沙酮期间可大大减少成瘾者成瘾者再使用海洛因的几率。

另外美沙酮耐受性较稳定,一旦剂量调整为合适后,剂量一般可以始终使用相同剂量。

吸毒的研究报告

吸毒的研究报告

吸毒的研究报告1. 引言吸毒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和社交功能带来严重的破坏。

本报告旨在对吸毒进行研究,探讨吸毒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2. 吸毒的定义与分类吸毒是指人们通过吸入、注射或口服毒品来获得愉快感、放松感或疼痛缓解等效果的行为。

根据毒品的性质和用途,吸毒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严重毒品:如海洛因、冰毒等。

- 中度毒品:如大麻、可卡因等。

- 轻度毒品:如咖啡因、尼古丁等。

3. 吸毒的原因吸毒行为的出现通常有多个原因的综合作用: - 社会因素:例如生活环境、社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 精神因素:例如寻求快乐、逃避现实、缓解精神压力等。

- 个人因素:例如好奇心、自卑感、性格特点等。

4. 吸毒的影响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4.1 对个人的影响 - 生理影响:吸毒可导致身体器官受损、免疫力下降、成瘾等。

- 心理影响:吸毒可引发焦虑、抑郁、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

- 社会影响:吸毒影响个人工作、学习能力,危及个人的社交关系。

4.2 对家庭的影响•家庭关系破裂:吸毒成员可能会因为吸毒问题与家人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或破裂。

•经济负担:吸毒者会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毒品,给家庭经济带来不小的负担。

•心理和情感问题:吸毒的家庭成员可能经历焦虑、担忧、痛苦等问题,给家庭成员带来心理负担。

4.3 对社会的影响•犯罪率上升:吸毒往往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毒品犯罪成为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

•危害社会稳定:吸毒行为可能导致个体能力下降,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对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

5. 吸毒的预防措施预防吸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吸毒预防措施: - 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毒品教育,提高对毒品的认识和风险意识。

- 学校教育:在学校开展毒品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 社会宣传:通过大众媒体、社区组织等途径,普及毒品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J近年来我国的毒品犯罪日趋严重。毒品分析研究的蓬勃开展, 在毒品的认定和戒毒过程监控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毒品分析的物理化学方法有化学显色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显微拉曼 技术、 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发光分析法、 毛细管电泳分析、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 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等。 关键词J 毒品; 分析方法; 进展
中图分类号: K(5?F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33E=I3LE( 2334) 32=33IF=32
!"#"$% &’()$#" *$ %+" &$),-.*. /0 1234 5678 9*:23; < =>&78 ?+)/:-3@ < AB7 C+)$4:D3)$E M>7)GNO:OPO8 6Q ,R8H:NO9S T C;O89:;<NU (PV:;G %69H;< #G:W89N:OSU (PXR6P 4F3335 , ,R:G;; 27(PV:;G *PY<:Z -;Q8OS ,6<<8[8U (PXR6P 4F3335U ,R:G; ; 47*PY<:Z -8ZP9:OS K8\;9OH8GO 6Q (PV:;G *96W:GZ8U(PXR6P 4F3332 U ,R:G;] &F.%2)#%G &YPN8 6Q ^9P[ :G ,R:G; R;N :GZ98;N8^ 9;\:^<S OR8N8 S8;9N7 &G;<SN:N 6Q ^9P[ \<;SN ;G :H\69_ O;GO 96<8 :G ^9P[ Z6GO96<7 /R8 98Z8GO \96[98NN 6G ^9P[ ;G;<SN:N YS ZR8H:Z;< Z6<69 O8NOU #‘ a ‘:N N\8ZO96H8_ O9SU :<<PH:G;O:6G H8OR6^U H;Z96<;<<8H;G O8ZRG:bP8U ()$/U ZR8H:Z;< <PH:G8NZ8GO H8OR6^U Z;\:<<;9S 8<8Z_ O96\R69N8NU [;N ZR96H;O6[9;\RSU [;N ZR96H;O6[9;\RS=H;NN N\8ZO96H8O9SU R:[R \89Q69H;GZ8 <:bP:^ ZR96H;O6[_ 9;\RS ;G^ R:[R \89Q69H;GZ8 <:bP:^ ZR96H;O6[9;\RS=H;NN N\8ZO96H8O9S c;N 98W:8c8^ c:OR 8H\R;N:N 6G OR8:9 \9:GZ:\<8N ;G^ ;\\<:Z;O:6G7 /R8 ;^W;GO;[86PN ;G^ ^:N;^W;GO;[86PN 6Q OR8N8 H8OR6^N c898 ^:NZPNN8^7 H"- I/2’J ^9P[d ;G;<SN:N H8OR6^Nd 98W:8c
收稿日期: 2334=32=3> 作者简介:彭亦如( , 女, 汉族, 福建古田人,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讲师, 博士, 研究方向: 功能材料。 >?5>= )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 233>@>42)
IF
毒品分析研究进展
借此可以测定这些化合物。用 !"#$% 的紫外光激发吗 吗啡在 ()*+ 啡和可待因产生荧光的特征峰在 &#’$% 。 而在 ()*! 的溶液中荧光几 & 的溶液中荧光强度最大, 乎完全消失。可待因在 ’,#%-. / 0 )!123 中荧光强度与 相同浓度的吗啡差别不大,但是在碱性溶液中并不减 弱,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同时测定它们的含量。 具体方法 是 分 别 测 定 ()* 和 ()*! 的 混 合 物 的 荧 光 强 度 , 由 再由可待 ()*! 溶液的荧光强度测定出可待因的含量, 因的含量计算它在 ()* 溶液中的荧光强度, 从而差减 从标准曲 线 求 得 吗 出吗啡在 ()* 溶液中的荧光强度, 啡的含量 435。 显微拉曼技术 3、 利用显微拉曼技术对安非他明硫酸盐、甲基安非 他明盐酸盐、 盐酸吗啡、 盐酸海洛因、 盐酸蒂芭因、 盐酸 那可汀、盐酸罂粟碱和盐酸可待因等常见毒品进行分 析 6得到拉曼散射谱。取代支链上甲基的数目和位置对 拉曼谱线均有明显的影响。 在激发光 #*3,#$% 下, 几种 常见的毒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荧光。此外实验中发现 那可汀和蒂巴因对强光照射比较敏感,因此控制样品 表面的激光功率约 *%7 左右。4#5 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485 #、 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分析 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毒品分析。 该方法不仅能确定物证 材料的各种化学成分,在分析测试工作中还可结合扫 描电镜等其他仪器分析法以及经典的化学分析法, 对 公安司法送检的有关毒品的物证样品进行分析鉴定, 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结论。 化学发光分析法 8、 化学发光是一种化学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现象。实 验证明化学发光检测一般比紫外分光法和荧光分析法 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研究发现, 吗啡在酸性多 聚磷酸溶液中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聚体伪吗啡的 过程中产生化学发光,其它结构与其相似的毒品也有 类似反应, 这个反应可以作为它们检测的基础 495。加入 甲 氧 基 +" + 三 氟 甲 苯 乙 酸 ( 与安非他明类对映体 <?@) 反应生成非对映体衍生化产物, 通过 :; / <1 实现了安 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 &, 3+ 亚甲二氧基安非他明、 &,
目前我国毒品犯罪日趋严重。国内外对毒品的检 测,大多是对各种样品中药物原体及生物样品中的毒 品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 常见的生物样品有体液( 如血 液、 尿液) 、 组织( 如头发) 等。毒品分析对毒品的认定、 戒毒治疗过程的监测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A>=2B。由于所 检测的药物含量低、 可供分析的样品量少, 因此如何提 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成为研究的热点。 根据分析物的理化性质,目前已经有一些成熟的 分析方法, 如化 学 显 色 法 、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 法、 显微拉曼技术、 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发光法、 气相色谱( 、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 、 高效液 1, ) 1,=C-) 相色谱( 、 高 效 液 相 色 谱=质 谱 联 用 ( D*’, ) D*’,=C-) 和毛细管电泳等等。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方法的研究进 展。 化学显色法 A4B >、 这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通常利用毒品与某些化 学试剂作用, 产生特征的颜色来确定其存在。例如: 吗 啡的甲醛 =硫酸试验, 其原理是利用吗啡与甲醛在硫酸 存在下发生 缩 合 反 应 , 产物首先呈红色, 渐变紫色, 最 终为蓝色。 这种方法简单、 直观、 容易操作, 但是需要的 检材比较多, 特异性比较差。 紫外分光光度法 A4B 2、 利用毒品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来鉴定毒品。例 如,吗啡的特征吸收峰在 2EFGH,而且 2I>GH 有一低 谷,因而可以从鸦片中分离鉴定吗啡、那可汀和可待 因。但是, 作为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 容易受到溶剂或 含其他相似基团化合物的干扰。测试前要对样品进行 纯化。 荧光分析法 4、 有些毒品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射特征荧光,
参考文献:
北 京 大 学 化 学 系 , 技 术 鉴 定 材 料 4D5 , 4*5 昆 明 医 学 院 依 赖 性 研 究 室 , *==!, : 4!5 常 文 保 等 , 某 些 滥 用 药 物 分 析 的 进 展 4E5, 分 析 实 验 室 , *==3 , *& ( 3) "&+"", 人民卫生出版社, 4&5 刘志明 , 现代实用毒物分析 4<5, 北京: *="3,&’3,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435 陈国珍等 , 荧光分析法( 4<5, 北京: *==’,#39, 4#5 赵金涛等 , 显微拉 曼 技 术 对 毒 品 检 测 分 析 的 研 究 4E5,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析, : *=== , *= ( 8) "&9+"3’, 485 朱卫 , 应用红外光 谱 分 析 技 术 为 司 法 鉴 定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4E5, 实 验 技 术与管理, : !’’! , *= ( #) #’+#*, 495 綦玉芹 , 电化学发 光 免 疫 分 析 法 测 定 血 清 胰 岛 素 效 果 评 价 4E5, 青 岛 大学医学院学报, : !’’! , &" ( 3) &33+&3#, 4"5 姚丽娟等 , 常见毒 品 的 胶 束 电 动 毛 细 管 电 泳 分 析 方 法 4E5, 广 东 公 安 科技, : !’’! , #" ( !) 8+", 4=5 朱 里 等 ,:;+<; 法 在 体 内 毒 品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4E5, 检 验 技 术 , !’’! , 3*+3&, 气相色谱 + 质谱系统分 4*’5 霍秀敏等 , 二十六种滥用药物的气相色谱、 析方法研究 4E5, 色谱, : *==3 , *! ( *) #3+##, 4**5 孟品佳 , 安非他明类对映体反应气相色谱 + 质谱 4E5, 分析化学, : !’’* , != ( !) *"!+*"#, 4*!5 滴勤等 , 生物检材中毒品的 )@0; 分析 4E5, 广东公安科技, *==" , #! ( : !) #’+#&,
2334 年第 2 期 ( 总第 52 期)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 (#!)&% *#+’),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