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第一章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菌落的形态 二、放线菌 三、蓝细菌
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 有的有固氮作用 。
四、古生菌(古菌)
多生活在极端生境中,营自养和异养生活。具 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化学组成,酶的作用方式 。
(一)产甲烷菌的分类
亚群I 用H2/CO2、HCOO¯、CH3OH产生CH4,细 胞壁含假胞壁酸。
亚群Ⅱ 用H2/CO2、HCOO¯ 、CH3OH/CO2产生 CH ,细胞壁不含假胞壁酸。
社会环境:
环境质量要素 大气、水体、土壤、生态
环境的组成、结构和运行规律。
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质量的变化问题。
环境科学 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科学。
宏观: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微观: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污染物质在 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和蓄积规律。
重点:研究与人们健康直接相关的生活环境和 生产环境,因污染所致的环境质量变化规 律及其综合整治技术与方法。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
一、细菌 (一)形态和大小
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 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 水生性较强,大多形体微小。
(二芽)孢细:胞某结些构细菌在不利的环境条
一般构件造下细能胞在壁细、胞细内胞形膜成、一核个物圆质形、细胞质、 卵圆内形含或物圆等柱。形的休眠体。
特殊构造 荚膜、鞭毛、间体、载色体、芽孢等
第四节 原生动物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与构造
形态多样,大小多为几十-300μm。不具细胞壁 细胞质膜软而薄,或硬而厚。细胞膜虽柔软, 但能保持其形状;真核,一或多个。 可形成不同的“胞器”,用其进行摄 食、呼吸、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
二、原生动物的营养与繁殖 营养 —— 异养
多严格好氧,但也有严格厌氧。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
毒、朊病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菌 绝大多数是真细菌
古生菌
放线菌
微生物学
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蓝细菌
(三菌三体)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多寄生.致病
支原体(独立)
真菌
真核微生物 藻类
植物学
原生动物 微型后生动物
动物学
第一节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
(一)形体极其微小
(二)专性细胞内寄生
第一章 绪 论
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生物净化等概念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微生物的起源及进化
重点 1.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2.主要概念。
第一节 微生物学与环境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
环境 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自然环境:大气、水体、土壤
人类环境
生态。
第三节 真 菌
一、一般特征
(一)形态大小
酵母菌、霉菌和蘑菇都是 某一类真菌的俗称。
(二)菌落特征
(三)代谢与繁殖
好氧呼吸和发酵,异养,只吸收溶解状态的 营养物。孢子(有性、无性)繁殖。
二、真菌的利用
分解有机物质非常活跃,能只利用无机氮,能 降解难于降解的碳源(芳香族),在形成土壤和腐殖 质、自然界净化过程和废水生物处理、发酵工业、 食品加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些可直接食用或是 贵重药剂或滋补品。
因素? 6.简述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主要内容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病毒研究的意义。 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的利用。 原生动物、藻类的主要类群。 藻类和蓝细菌的环境生态 。
重点 1.微生物各主要类群的的种类、一般特
征 2.产甲烷菌的生理特性。 3.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在废水处理
(三)是非细胞大分子生物
二、病毒研究的意义
● 防病治病 ● 发酵工业中防止噬菌体的污染 ● 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虫害 ● 类病毒和病毒是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
的理想材料。
三、病毒存活的影响因素
物理因素 温度、紫外线、射线、沉淀、吸附等
化学因素 pH、氧化剂和抗生素、少数细菌产生 的分解病毒的酶类。
二、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并将其应用于污 染防治的科学。
●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背景
是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生物处理 微生物参与下去除污染物的 工艺过程。
◆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微生物监测 利用微生物个体、种群或 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 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微生物 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 依据。 微生物评价 用微生物学的方法评价环 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3.产甲烷反应 4H2+ HCO3¯ + H+ → CH4 + 3H2O
4CH3OH → 3CH4 + CO2 + 2H2O 4HCOO¯+ 4H+ → CH4 + 3CO2 + 2H2O CH3COO¯+ H+ → CH4 + CO2 4CH3NH3+ + 3H2O → 3CH4+H2CO3+4NH4+
摄食方式
渗透型营养:吸收溶解性物质。 吞噬型营养:吞噬颗粒型食物。
营养类型
全动性营养 以其他生物和有机颗粒为食 植物性营养 利用光、CO2和水合成有机物 腐生性营养 以体表吸收环境或寄主中的
亚群Ⅲ 能生长于-N(CH3)+3或CH3COO¯培养基中
(二)产甲烷菌的特性
1.形态结构特性
细胞壁 G+为一、二或三层,G¯为一层,不含 肽聚糖。对青霉素和溶菌酶不敏感。
细胞膜 主要由植烷甘油醚或二植烷甘油醚组 成,不易水解,耐热性强。
2.生理特性
碳源 碳源较窄,只能利用乙酸和一碳化合物。 需生长因子 尤其是B族维生素。 需微量元素 如镍、钴和钼等。 需独特的辅酶 如辅酶F420、辅酶M、CO2还原因子
第二节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一、Oparin-Haldane生命起源假说
小分子无机物
能量
小分子有机物
大分子有机物
大气圈 厌氧状态
光化学合成 化学进化
酶 细胞膜 原始生命
厌氧发酵
单细胞生物
原核 真核
放氧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低等多细胞生物
生化进化
好氧 状态 高等多细胞生物
形态进化
二、微生物与植物和动物
三、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1. 体积小,面积大 2. 吸收多,转化快 3. 生长旺,繁殖快 4. 适应强,易变异 5. 分布广,种类多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生物降解、生物转化、生物净化、微
生物污染、微生物监测 2.图解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 3.人类环境的组成?环境问题的实质。 4.大气环境发生转折的原因? 5.决定微生物对人类和生物危害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