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热分析法(DTA)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3 )
参比物总热流率 C RddRT tKT WTR (64)
dTW dTR
dt dt
03.08.2020
Ta
CR CS K
.
14
C Rd dRT tC Sd dRT tK T a (65)
C Sd dRT tK T W T R K T a (6 6 )
式3-式6,得:
C Sd d T td d H tK T T a (6 7 )
03.08.2020
.
7
设Tw为金属块温度,即炉温
程序升温速率 : dT w
dt
当t=0时,TS=TR=Tw
03.08.2020
.
8
03.08.2020
.
9
❖ 差热分析时,炉温Tw以φ开始升温,由于 存在热阻,TS、TR均滞后于Tw,经过一 段时间以后,两者才以φ升温。
❖ 升温过程中,由于试样与参比物的热容
03.08.2020
.
6
假 设:
❖试样S和参比物R放在同一加热的金属块 W中,使之处于同样的热力学条件之下。
➢1. 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分布均匀(无温 度梯度),且与各自的坩埚温度相同。
➢2. 试样、参比物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 度变化。
➢3. 试样、参比物与金属块之间的热传导 和温差成正比,比例常数(传热系数)K 与温度无关。
.
19
根据式(6-12)可得出下述结论:
❖1.差热曲线的峰面积S和反应热效应ΔH成 正比;
❖2.传热系数K值越小,对于相同的反应热 效应ΔH来讲,峰面积S值越大,灵敏度 越高。
(6-12)式中没有涉及程序升温速率φ,即 升温速率φ不管怎样,S值总是一定的。 由于ΔT和φ成正比,所以φ值越大峰形越 窄越高。
03.08.2020
.
1
✓ 差热曲线是由差热分析得到的记录曲线。纵坐标 是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差ΔT,向上表示放热反应, 向下表示吸热反应,横坐标为T(或t)。
03.08.20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
DTA曲线术语
03.08.2020
典型的D. TA曲线
3
03.08.2020
❖ 基 线 : ΔT 近 似 于 0 的 区 段 (AB,DE段)。
03.08.2020
.
15
(一) 在峰顶b点处, dT 0
dt
d dHt KTbTa T b T aK 1d dH t (68)
➢ 峰高(ΔTb-ΔTa)与导热系数K成反比,K越 小,峰越高、尖,(峰面积几乎不变,因 反应焓变化量为定值)。因此可通过降低 K值来提高差热分析的灵敏度。
03.08.2020
✓ 3)升温过程中,若试样的比热有变化, ΔTa也发生变化,因此DTA曲线可以反映 出试样比热变化;
✓ 4)升温速率Φ值越小,ΔTa也越小。
03.08.2020
.
13
基线形成后继续升温,如果试样发生了吸热 变化,此时试样总的热流率为:
C Sd d S T tK T W T S d d H t
ΔH:试样全部熔化的总吸热量
用量、粒度
03.08.2020
.
22
一、仪器因素的影响
. 长线的交点(G)。
4
6.3.1 基本原理
03.08.2020
.
5
6.3.2 差热曲线方程
➢为了对差热曲线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 6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分析探讨,但由于 考虑的影响因素太多,以致于所建立的 理论模型十分复杂,难以使用。
➢1975年,神户博太郎对差热曲线提出了 一个理论解析的数学方程式,该方程能 够十分简便的阐述差热曲线所反映的热 力学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
.
16
(二) 在反应终点C,
dH 0 dt
CSd dTtKTTa
lnTcTaCKS t
TcexpC K StTa (69)
✓ 反应终点C以后,ΔT将按指数函数衰减直至
03.08Δ.20T20a(基线)
.
17
03.08.2020
.
18
(三) 将(6-7)式积分整理后得到
c
H
Cs[Tc Ta ] K
.
11
此过程中ΔT的变化可用下列方程描述:
Δ T C RK C S 1ex p c K st
(61 )
当t足够大时,可得基线的位置:
TaC RK C S
(62)
03.08.2020
.
12
TaC RK C S
(62)
✓ 1)程序升温速率Φ恒定才能获得稳定的 基线;
✓ 2)CR与CS越相近,ΔTa越小,因此试样 和参比物应选用化学上相似的物质;
[T
a
Ta ]dt
(6 10)
由于差热曲线从反应终 点c返回到基线的积分
表达式可表示为 :
Cs[Tc Ta ] K c [T Ta ]dt
(6 11)
c
H
K
[T
a
Ta ]dt K
c
[T
Ta ]dt
K a [T Ta ]dt KS
(6 12)
S:差热曲线和基线之间的面积
03.08.2020
03.08.2020
.
20
6.3.3 差热分析仪
差热分析仪的组成
加热炉
温差检测器
温度程序控制仪
信号放大器
记录仪
气氛控制设备
03.08.2020
.
21
6.3.4 差热分析的影响因素
1. 仪器因素: 炉子的形状结构与尺寸,坩埚材料与
形状,热电偶位置与性能 2. 实验条件因素:
升温速率、气氛 3. 试样因素:
❖ 峰:离开基线后又返回基线 的区段(如BCD)。
❖ 吸热峰、放热峰
❖ 峰宽:离开基线后又返回基 线之间的温度间隔(或时间 间隔)(B’D’)。
❖ 峰高:垂直于温度(或时间) 轴的峰顶到内切基线之距离 (CF)。
❖ 峰面积:峰与内切基线所围 之面积(BCDB)。
❖ 外推起始点(出峰点):峰前
沿最大斜率点切线与基线延
6.3 差热分析法(DTA)
(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定义: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 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
技术。
❖当试样发生任何物理(如相转变、熔化、 结晶、升华等)或化学变化时,所释放 或吸收的热量使试样温度高于或低于参 比物的温度,从而相应地在DTA曲线上 得到放热或吸收峰。
量不同(Cs≠CR)它们对Tw的温度滞后并 不同(热容大的滞后时间长),这样试
样和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T。当它们的 热容量差被热传导自动补偿以后,试样
和参比物才按照程序升温速度φ升温。此 时△T成为定值△Ta,从而形成了差热曲 线的基线。
03.08.2020
.
10
o-a之间是DTA基线形成过程
03.08.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