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地球探测-专业课-简答
长大-地球探测-专业课-综述

1、固体矿产勘探主要地球物理方法及可能解决的地质问题(重、磁、电、震、测井、放射性)?重力勘探:(1)盐岩是一种沉积矿床, 主要产于古内陆盆地的不泻湖或滨海半封闭的海湾。
由于盐岩的密度比围岩低,因此当盐矿有一定规模时,应用重力勘探的效果很好。
(2)应用重力法勘探金属矿床有两个途径,一是在有利条件下直接寻找矿体;另一个是研究金属矿床赋存的岩体或构造以推断矿体的位置。
磁法勘探:磁测在固体矿产勘探的作用主要是直接找矿与间接找矿。
(1)磁测是作为找磁铁矿床的方法而产生并长期发展的,随着精度的提高和理论发展,不仅能发现磁铁矿床,而且可以解决勘探方面的问题:确定矿体的深度、产状要素、磁化强度和估算磁铁矿石的储量。
(2)在间接找矿中,主要是用磁测查找在空间上或成因上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岩石、矿化带等控矿因素。
此外,利用所寻找矿种与磁性矿物的共生关系找矿,也属于间接找矿。
电法勘探:激发极化法:寻找含铜磁黄铁矿、寻找铅锌银多金属矿、斑岩型铜钼矿等。
自然电场法:自然电场法是进行硫化金属矿和石墨矿快速普查和详查的有效方法,还常常利用自然电场法的面积性普查观测成果,对石墨化或黄铁矿化地层和构造破碎带进行地质填图,提供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段。
甚低频法:寻找低阻金属矿。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新疆阿舍勒铜矿的应用。
地震勘探:这种地震勘查技术对于矿区的深、浅目标的探测非常详细。
在复杂的条件下,可以完成对多种地震波的分析。
对于金属矿区,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产区域,可以对多类型地震波展开数学和物理模拟分析,并进行研究,则可以得到地震勘查波的最佳的组合类型。
完整的诠释系统基于此便形成了,大大提高了找矿效率。
测井:电阻率测井:寻找光卤石矿,钾盐矿。
泥岩具有低电阻率,石膏、硬石膏具有高电阻率。
光卤石矿、钾盐矿、泥岩和粘土的视电阻率较小;石盐岩、石膏的视电阻率较大。
井径测井:寻找石膏矿。
泥岩段的井径都大于钻头直径;石膏段井径近似等于钻头直径;砂岩段使井径小于钻头直径。
大二地理专业知识点

大二地理专业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大二地理专业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地理学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
一、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外壳,主要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
地壳运动是地壳中的板块随着地球内部的热流而移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板块的推动和碰撞,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工具。
通过GIS,我们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以帮助解决地理问题和制定科学决策。
GIS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气候与气象学气候是指地球大气系统长期统计的天气状况。
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我们预测天气、灾害防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研究的是短期的天气现象,通过气象观测和模拟,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供给人们更准确的天气信息。
四、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地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地理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研究环境变化和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五、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
包括城市发展、人口分布、文化景观等方面。
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情况,为地球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六、地理教育与传媒地理教育与传媒是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地理教育,可以普及地理知识,提高公众对地理环境和地球问题的认识。
而地理传媒则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如地理纪录片、地理杂志等,向公众传播地理信息,增加人们对地理的兴趣和了解。
以上只是大二地理专业的一部分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广阔的领域和深入的研究。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2020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2020一、介绍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学院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地球探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地球探测设备和软件的研发能力,以及在地质勘探、资源环境调查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地球探测及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设置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设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等教育层次的学位授予。
本科阶段为4年制,硕士阶段为2-3年制,博士阶段为3-4年制。
专业课程设置涵盖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测量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球探测技术等多个方向,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科研与实践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沉淀深厚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多位著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
学院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参与实验室和工程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就业与发展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他们可以选择从事地质勘探、能源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领域从事科研或管理工作。
此外,随着地球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五、招生要求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要求严格,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
考生需要参加全国高考,并综合考察考生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科目成绩。
此外,学院还会根据考生的面试表现和综合素质进行选拔。
招生名额有限,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录取学生往往是高中阶段数理基础扎实且自学能力强的学生。
六、总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地质学、物理学、化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还会进行科研和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长大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一章_绪论

绪论 >大地测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大地测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大地测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 几何大地测量学 • 物理大地测量学 • 卫星大地测量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学院
§1.4大地测量学发展与展望 大地测量学发展与展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学院
绪论 >大地测量学发展与展望 大地测量学发展与展望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大地测量学基础
隋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学院
问题? 问题?
•测量外业的基准面与基准线是什么?测量内 测量外业的基准面与基准线是什么? 测量外业的基准面与基准线是什么 业计算的基准面与基准线是什么? 业计算的基准面与基准线是什么? •我们通常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示空间点的位 我们通常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示空间点的位 测量的坐标系有哪些? 置?测量的坐标系有哪些?我国目前所采用的 坐标系统有哪些?各坐标系统如何进行转换? 坐标系统有哪些?各坐标系统如何进行转换? •我们所测的高程属于哪一高程系统?高程系 我们所测的高程属于哪一高程系统? 我们所测的高程属于哪一高程系统 统有哪些? 统有哪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学院
绪论 >大地测量学发展与展望 大地测量学发展与展望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续)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
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 年代, 从19世纪下半叶至 世纪 年代,人们将对椭球的认识发 世纪下半叶至 世纪40年代 展到是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大地体。 展到是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大地体。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学院
课程主要内容
•掌握大地测量的任务和内容,地球形状和坐标系等 掌握大地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掌握大地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掌握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布设原则 掌握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 掌握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 •了解我国天文大地网的布设概况 了解我国天文大地网的布设概况 •了解国家水准网的布设 了解国家水准网的布设 •了解 •了解GPS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了解GPS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掌握精密水准测量及外业计算、三角高程测量 掌握精密水准测量及外业计算、 掌握精密水准测量及外业计算 •了解高程系统概念 了解高程系统概念 •了解地球椭球的基本元素,坐标及相互关系 了解地球椭球的基本元素, 了解地球椭球的基本元素 •掌握椭球面上的各种曲率半径及弧长计算 掌握椭球面上的各种曲率半径及弧长计算 •了解相对法截线和大地线的概念 了解相对法截线和大地线的概念
【大学考试资料】-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重点

《大地测量学基础》1.大地测量学是通过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
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空间、物理和几何大地测量学2.现代大地测量的三个分支是几何: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物理: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空间:以人造地球卫星及格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3.大地测量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
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
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
4.人类认识地球阶段地球圆球阶段,首次用子午圈弧长测量法来估算地球半径。
这是人类应用弧度测量概念对地球大小的第一次估算。
地球椭球阶段,在这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在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证实地球为椭球学说之后,开始走向成熟发展的道路,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长度单位的建立2)最小二乘法的提出3)椭球大地测量学的形成4)弧度测量大规模展开5)推算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
这个阶段为物理大地测量学奠定了基础理论。
大地水准面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发展:1)天文大地网的布设有了重大发展,2)因瓦基线尺出现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1)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理论的提出2)提出了新的椭球参数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以地磁波测距、人造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其长基线干涉测量等为代表的新的测量技术的出现,使大地测量定位、确定地球参数及重力场,构筑数字地球等基本测绘任务都以崭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
由于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和相对重力仪的研究成功和使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高精度重力网,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最小二乘法的配置法的提出和应用。
5.现代大地测量技术传统方法:几何法和物理法。
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又产生了卫星法。
6.大地测量基本任务是技术任务: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它的运动速度场,建立精密的大地控制网,作为测图的控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科学任务: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提供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地球及其相关科学服务。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物理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地下的磁性物质?A. 重力勘探B. 磁法勘探C. 地震勘探D. 电法勘探2. 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通常与地下的哪种物理属性相关?A. 密度B. 磁化率C. 电阻率D. 弹性模量3. 在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的哪种物理量?A. 力学性质B. 热学性质C. 电学性质D. 光学性质4. 以下哪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不依赖于地下岩石的电导率?A. 电磁法勘探B. 电阻率法勘探C. 地震勘探D. 重力勘探5. 重力勘探的原理是什么?A. 利用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差异B. 利用地下岩石的密度差异C. 利用地下岩石的电阻率差异D. 利用地下岩石的弹性模量差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球物理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下岩石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7. 磁法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
8. 电法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下岩石的电导率。
9. 重力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下岩石的密度。
10. 地震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12. 描述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类型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已知某地区重力异常值为-20mGal,试计算该地区地下岩石的密度异常。
14. 假设在电法勘探中,某点的电阻率测量值为100Ω·m,试计算该点的电导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C4. C5. B二、填空题6. 地震波速度7. 磁化率8. 电导率9. 密度10. 反射波和折射波三、简答题11. 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对磁场的影响,通过测量地表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和分布。
在磁法勘探中,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差异会导致地表磁场的局部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被磁力计测量并用于解释地下岩石的磁性结构。
2019年年长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课复习资料.doc

名词解释1、完全弹性介质:介质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介质立刻恢复到受力前的形状,称为完全弹性介质。
2、黏弹性介质:岩土固体既有弹性,又表现出像粘性流体那样的粘性,称这样物体为粘弹性体,实际的岩土固体接近于粘弹性体。
3、各向异性介质:介质沿各个方向上的弹性性质存在差别。
4、双向介质:岩石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构成岩体的骨架、称为基质,另一部分是由各种流体充填的孔隙。
由于波经过岩石基质和流体孔隙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从波传播来说,这种岩石实际上是由两种相态构成的,我们称这种岩石为双相介质。
5、球面扩散:在均匀各相同性的完全弹性介质中,某点激发的地震波以球面的方式向外传播,球面波中波的振幅与波的传播距离成反比,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波前面越大单位面积上的能量越小,这就是波的球面扩散。
6、频散:是指面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是频率的函数,即速度随频率而变。
7、地震子波:震源激发出来的脉冲,经过一定的传播距离,形成具有几个相位,一定延续时间,相对稳定的波形。
8、地震波的能量: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的强度9、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的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10、视速度:地震波在空间介质内是沿射线方向以真速度V传播的,但地震勘探的观测大多是在地表沿测线进行,因测线的方向与波的射线方向常常不同,沿测线“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于真速度,称为视速度V*。
(简答回答就是沿测线方向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11、叠加速度:根据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求得的速度叫做叠加速度。
12、层速度:指在均匀层状地层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
它直接反映地层的岩性,能用来划分地层13、动校正:用来消除地震波到达各检波点的正常时差,故亦称为正常时差校正。
14、静校正:用来消除由于地形起伏、激发井深,低降速带的影响造成的时距曲线畸变的影响的校正。
15、正常时差: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测井名词解释简答、计算

1.自然电位测井:进行自然电位测井时,将电极N 放在地面,电极M 用电缆送至井下,沿井轴提升电极M 测量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所记录的自然电位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叫自然电位测井曲线1.扩散电动势: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
2.扩散吸附电动势:泥岩薄膜离子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吸附扩散电动势,记为Eda 。
3.自然电位负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
4.自然电位正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5、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单电极到相邻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即AM MN <6、泥浆低侵: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比渗入地层的泥浆滤液电阻率高时,泥浆滤液侵入后,浸入带岩石电阻率降低。
它一般出现在地层水矿化度不很高的油层7、泥浆高侵: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较低,电阻率较高的泥浆滤液侵入后,使侵入带岩石电阻率升高。
它多出现在水层8、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大于单一电极最近的一个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的电极系。
9、理想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距离趋向无穷大的电极系叫~10、地层因素:含水岩石的电阻率与所含地层水电阻率的比值总是一个常数,它只与岩样的孔隙度,胶结情况和孔隙形状有关,而与饱和含在岩样孔隙中的地层水电阻率无关。
这个比值定义为~。
11、理想梯度电极:成对电极之间距离趋近于零的电极系叫~。
12、成对电极:在电极系中A 与B (或M 与N )叫~。
大学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广袤宇宙空间中承载了我们生活的土壤,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而地球概论这门课程则是一门探索地球的多样性和奥秘的课程,它涉及了地球形成、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气候与环境、地貌和陆地利用、城乡规划等众多知识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
一、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行星,它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的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太阳系形成、地球原始状态、地球形成、地球凝固。
太阳系形成是地球形成的前提。
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太阳系的原始星云逐渐凝聚成各种天体,其中包括地球。
地球原始状态是指地球的初始物质状态,这个初始物质状态是由太阳系形成时的星云物质构成的。
地球形成是指地球物质的凝聚过程,这个过程中地球的物质逐渐凝聚成为一个行星。
地球凝固则是指地球表面温度的降低,地球的表面凝固成固体地壳。
二、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水文和土壤,这些因素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人文环境包括人类的居住地、城市、交通和资源分布等。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它包括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
地球的陆地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类型。
地球的海洋地形包括大洋地形和海洋地形。
这些地表形态的差异给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气候是指地球上的天气现象,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等。
地球的气候因子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水文和土壤是地球上的两种重要自然资源。
水文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雪。
水文资源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是地球上的土地资源,它包括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土壤和草原土壤等。
土壤资源对地球上的生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物探考试题及答案

物探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法勘探D. 化学勘探2.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以下哪种波的传播速度最快?A. P波B. S波C. 面波D. 体波3. 以下哪种设备通常用于测量地下电阻率?A. 地震仪B. 重力仪C. 磁力仪D. 电阻率仪4.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地下空洞?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法勘探D. 电法勘探5. 以下哪种现象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地下矿体会产生异常的地球物理信号?A. 重力异常B. 磁异常C. 电阻率异常D. 所有以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7. 解释重力勘探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8. 描述电法勘探中常用的几种测量方法。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9. 假设在一个均匀介质中,P波的速度为2500米/秒,计算P波在该介质中传播500米所需的时间。
10. 给定一个地下电阻率剖面,如果使用电阻率仪测量得到地表电阻率值为50欧姆米,地下某点的电阻率值为200欧姆米,请计算该点的电阻率异常值。
答案一、选择题1. D(化学勘探不是地球物理方法)2. A(P波传播速度最快)3. D(电阻率仪用于测量电阻率)4. D(电法勘探用于探测地下空洞)5. D(所有现象都可以解释异常信号)二、简答题6.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效应,通过记录这些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等信息,反演地下结构。
7. 重力勘探在地质调查中应用广泛,通过测量地表的重力异常,可以推断地下密度分布,进而识别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8. 电法勘探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流电阻率法、电磁法、大地电磁法等,它们通过测量地下介质的电阻率或电导率来探测地下结构。
三、计算题9. P波传播500米所需的时间 = 500米 / 2500米/秒 = 0.2秒10. 电阻率异常值 = 地下某点电阻率 - 地表电阻率 = 200欧姆米 - 50欧姆米 = 150欧姆米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考试题目和答案会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而有所不同。
长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课复习资料doc

名词解释1、完全弹性介质:介质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介质立刻恢复到受力前的形状,称为完全弹性介质。
2、黏弹性介质:岩土固体既有弹性,又表现出像粘性流体那样的粘性,称这样物体为粘弹性体,实际的岩土固体接近于粘弹性体。
3、各向异性介质:介质沿各个方向上的弹性性质存在差别。
4、双向介质:岩石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构成岩体的骨架、称为基质,另一部分是由各种流体充填的孔隙。
由于波经过岩石基质和流体孔隙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从波传播来说,这种岩石实际上是由两种相态构成的,我们称这种岩石为双相介质。
5、球面扩散:在均匀各相同性的完全弹性介质中,某点激发的地震波以球面的方式向外传播,球面波中波的振幅与波的传播距离成反比,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波前面越大单位面积上的能量越小,这就是波的球面扩散。
6、频散:是指面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是频率的函数,即速度随频率而变。
7、地震子波:震源激发出来的脉冲,经过一定的传播距离,形成具有几个相位,一定延续时间,相对稳定的波形。
8、地震波的能量: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的强度9、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的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10、视速度:地震波在空间介质内是沿射线方向以真速度V传播的,但地震勘探的观测大多是在地表沿测线进行,因测线的方向与波的射线方向常常不同,沿测线“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于真速度,称为视速度V*。
(简答回答就是沿测线方向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11、叠加速度:根据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求得的速度叫做叠加速度。
12、层速度:指在均匀层状地层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
它直接反映地层的岩性,能用来划分地层13、动校正:用来消除地震波到达各检波点的正常时差,故亦称为正常时差校正。
14、静校正:用来消除由于地形起伏、激发井深,低降速带的影响造成的时距曲线畸变的影响的校正。
15、正常时差: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介绍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介绍智能地球探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它是应用现代先进技术,通过对地表、大气、水文等地球各要素进行监测、探测和分析,获得真实、准确的地球环境信息,从而实现对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智能地球探测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利用航空、卫星等遥感平台采集到的电磁波辐射能,通过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手段获取地形地貌、植被生态、资源能源等方面的信息。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成为现代地球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2.地球物理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观测、测量地球的物理参数,例如地球重力、地电、海洋流体等物理场,建立地球模型,预测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探明水文地质、矿产资源等地质体。
地球物理探测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和资源勘探等领域,为现代工程、农业、渔业、水利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智能地球探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它主要关注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监测对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生态、噪声振动等环境要素,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地评估环境风险和承载能力,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智能地球探测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它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将现代城市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集成,形成空间数据库,实现城市在线更新和智能决策支持。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公安防范等领域,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总之,智能地球探测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地球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高端的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智慧、可持续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长大-地球探测-专业课-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莫斯面: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
2、地磁日变:太阳日变化是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称为地磁日变,它的变化是依赖于地方太阳时,其基本特点:各个地磁要素的周日变化是逐日不停的进行,其中振幅易变,相位几乎不变,白天变化大,夜间较平静。
3、含氢指数:是表示物质中含氢量多少的参数,一种物质的含氢指数等于该物质所含的氢原子核数与同体积淡水中所含氢原子核数之比。
4、低侵剖面:冲洗带电阻率Rxo明显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称为泥浆低侵,低侵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称为低侵剖面。
5、高侵剖面:冲洗带电阻率Rxo明显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称为泥浆高侵,高侵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称为高侵剖面。
6、放射性涨落: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射线的强度进行反复测量,每次记录的数值不相同,而且总是在某一数值附近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涨落。
7、相对渗透率:是岩石有效渗透率和其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8、周波跳跃:在声波测井中有时初至的强度只能触发最拓近发射器的接收器而不能触发最远的接收器,要等下一周来的信号将它触发,以致错误地得出较大的传播时间,这种情况称作周波跳跃。
9、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又称剩余油饱和度。
残余油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10、测井相:将测井曲线划分若干个不同特点的小单元,经与岩心资料详细对比,明确各单元所反映的岩相,即是测井相。
11、电阻增大系数:含油岩石的电阻率Rt与该岩石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R0之比。
12、中梯剖面:采用中间梯度装置和电剖面法测得的地电断面称为中梯剖面。
13、椭圆极化:地中二次电、磁场的频率与激发它们的一次电、磁场的频率相同, 且它们之间有相位移。
相位移的出现是与地下介质的电阻性和电感性发生联系的。
由于一次场和二次场在观测点上的空间取向不同,所以这两种场的合成结果必然形成椭圆。
大一地理测绘知识点

大一地理测绘知识点地理测绘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地形、地貌和地理要素的测量与刻画。
作为大一地理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地理测绘知识点对于掌握地理学基础知识、增强地理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地理测绘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大地测量大地测量是测量地球形状和大小及其各种要素的科学。
它包含了大地测量的基本概念、地球形状的测量、测量方法、基准面和基准点等内容。
在大地测量中,经度、纬度、高程等是常用的测量要素。
二、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上的经纬线等曲线投影到平面上形成地图的方法。
地图投影包括等经纬度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等多种形式。
在地理测绘学中,选择适合的投影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呈现地球表面的形状和要素。
三、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长度与实际地面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通常以分母的形式表示,例如1:50000,表示地图上的一单位长度相当于实际地面上的50000单位长度。
地图比例尺在地理测绘中起到了量化和准确表示地图信息的作用。
四、地图制图地图制图是将实地测量得到的数据通过绘图方法转化为地图的过程。
地图制图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地图符号的使用、标注的规范、色彩搭配等。
一个优秀的地图制图作品可以准确地向人们展示地理信息。
五、GPS技术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它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
GPS技术在地理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可以用于定位测量,还可以用于导航、地形分析等。
了解GPS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地理测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感测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测绘数据的大范围覆盖和连续性观测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测绘地理信息、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掌握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七、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地理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主要用于储存、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大学测绘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测绘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测绘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大小、( ) 以及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的科学。
A. 地貌B. 海拔C. 重力场D. 大气压力答案:C2.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或减小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多次测量求平均B. 正倒镜法C. 单次测量D. 目测估计答案:B3. GPS测量中,卫星到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基线B. 视线C. 距离双差D. 伪距答案:D二、填空题4. 测量学中,将地球视为一个规则的椭球体,通常使用两个参数来描述,这两个参数是地球的长半轴和______。
答案:短半轴(或扁率)5.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______。
答案:比例尺6. 地形图上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表示的是______。
答案:地形的坡度三、简答题7. 简述全站仪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
答案:全站仪是一种集电子测角、电子测距、数据自动记录与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
其主要功能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
在测绘中,全站仪广泛应用于地形图的绘制、工程建设的放样、土地测绘、管线测量等领域,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8. 描述三角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答案: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进行测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根据三角函数计算出未知的边长和角度。
在大地测量中,三角测量法用于确定地面上各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三角形网络,可以测量出大范围内的地形图和地图,对于控制测量和高精度的地形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计算题9. 假设某点A的高程为500米,点B的高程为520米,两点间的距离为100米。
如果从点A向点B进行水准测量,求点B相对于点A的高差。
答案:点B相对于点A的高差为20米。
10. 已知两点坐标分别为:点P(300, 400),点Q(500, 600)。
2022中国地质大学890(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基础)

初试科目
2022中国地质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913《勘查地球物理》
一.简答(总共11题,每题25分,11选6,地震测井重磁电法四选2),今年只有简答题
1.简述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原理特点,主要区别及应用,简述沉积岩的放射性特征及泥质含量对放射性的影响原因
2.试从三个观点叙述为什么要对地震水平叠加时间剖面进行偏移归位处理?
3.绘图说明声波在井中介质界面上的传播特征,测井主要记录什么波,简述有哪些声波测井方式及其特点,并说明各自的应用?
4.简述磁异常地质解释的主要步骤?
5.在石油勘探中,通常应用哪些测井方法进行常规测井数据采集?利用哪些测井资料可以识别渗透性地层?对于原地层说出4个利用测井曲线半幅值点分层的测井方法?
6.部署重力勘探工作时,要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研究工区需要满足哪些地质条件?
7.阐述瞬变电磁法的主要工作装置形式及装置特点并给出相应的图示
8.阐述叠加速度分析的依据及制作叠加速度谱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9.详细论述影响岩石和矿石的导电性主要因素有哪些?
10.阐述数字滤波产生Gibbs现象和伪门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如何克服
11.野外高精度磁测为什么要设置日变观测站?如何要求?
考研专业课使用的教材《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和《电法勘探原理及方法》。
大一地理测绘知识点归纳

大一地理测绘知识点归纳地理测绘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特征的一门科学。
大一地理测绘课程涉及广泛,包括地理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大一地理测绘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地理测量1. 测量基本概念:测量的定义、基本原理和作用;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与应用;3. 测量仪器:测量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如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4. 测量误差:测量中常见的误差类型和产生原因,如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5. 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平差、数据管理和处理软件的应用。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1. GIS基本原理:GIS的定义、组成和功能;2. 空间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的特点与应用;3. 空间数据采集:地理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4. 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的存储格式、数据库设计和管理;5. 空间数据分析:GIS在地理分析中的应用,如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等;6. 空间数据可视化: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和技术,如地图制作和3D模型。
三、遥感技术1. 遥感基础知识:遥感的定义、分类和遥感数据的来源;2.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卫星、航空器和无人机等遥感平台,以及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3. 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的解译技术,如目视解译和数字图像处理;4. 遥感数据应用:遥感数据在地理测绘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分类和环境监测;5. 遥感与GIS的集成:遥感与GIS技术的结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以上是大一地理测绘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地理空间信息,并能够运用相应的测绘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地理研究和空间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地理测绘的发展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索。
地球探测知识点总结

地球探测知识点总结地球探测的基本原理地球探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仪器和设备对地球和其周围环境进行观测和记录,以获取地球及其环境的各种信息。
通过对地球物理、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和观测,人们可以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形貌、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大气和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地球探测的手段地球探测的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等。
其中,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船舶等载体携带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和大气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技术,可获取地球表面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多种信息。
卫星定位技术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卫星系统对地球上的物体进行精确定位。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地震、地磁、电磁等方法对地下结构和资源进行观测和研究的技术,常用于矿产勘探、地质构造研究等领域。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是通过对矿物、水、土壤、岩石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测试,以获取地球环境和资源分布的信息。
地球探测的应用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地质勘探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寻找矿产资源、油气田、地下水等自然资源,以支持资源勘探和开发。
在环境监测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可以监测大气和水体污染、土壤侵蚀、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以提供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的科学依据。
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监测土壤养分、植被生长、水资源利用等情况,以支持农业生产和森林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地球探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息,以支持城市规划和建设。
地球探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探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地球探测技术将继续向多波段、高分辨率、全球覆盖、动态监测等方向发展,以获取更加精确、真实的地球信息。
同时,地球探测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地球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和应用。
大一地理测绘知识点总结

大一地理测绘知识点总结地理测绘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测量、记录、分析地球表面的各种空间数据,为地理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地理测绘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上的三维地球体投射到平面上的一种方法。
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因此无法完全保持地球上各地区的形状、面积和方位关系。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在测绘学中,我们常用的地图投影包括墨卡托投影、兰伯特投影和正轴等角投影等。
二、大地测量大地测量是测绘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尺寸。
测量地球形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观测和计算地球上的各种地球测量数据,如地球半径、地球周长等。
常用的大地测量方法包括经纬度测量、大地水准测量和重力测量等。
三、测量仪器地理测绘中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和GPS等。
全站仪是一种多功能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线勘测、道路施工和土地测量等领域。
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地球上某个点的经度和纬度。
水准仪用于测量地球上不同位置之间的高程差。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定位出测量点的准确位置。
四、地图制图地图制图是将测量的地理空间数据绘制到纸上或电子屏幕上的过程。
地图的制作需要根据测绘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的综合处理和表达。
在地图制图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符号和颜色来展示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此外,地图制图还需要注意布局美观、标注清晰以及地图的准确性。
五、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它可以将地理测绘数据与其他信息数据相结合,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对于地理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总结:大一地理测绘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大地测量、测量仪器、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1、决定岩石密度、磁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决定密度的主要因素:(1)岩石中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的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的多少;(3)岩石所受压力的大小。
决定磁性的主要因素:岩石的磁性是由所含磁性矿物的类型、含量、颗粒大小、结构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决定的2、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密度的变化规律?(1)火成岩的密度主要由矿物成分及含量多少来决定。
边缘相的密度要比过渡相和内相的密度大些。
侵入岩与喷出岩之间密度有较大差异。
(2)时代较老的沉积岩要比时代新的同类岩石的密度要大些。
对于同一时代同类岩性的沉积岩来说,在盆地边缘的密度增大,而向盆地中心密度逐渐减小。
(3)一般讲区域变质作用的结果,将使变质岩的密度比原岩的要大。
动力变质作用的岩石其密度自然要比原岩密度低。
但有时动力变质作用若使原岩发生了硅化、碳酸盐化以及重结晶时,则变质后岩石的密度会比原岩要大些。
同一时代的变质岩密度相差不大, 但时代越老则密度往往越大。
3、试述复杂形体重、磁异常正演的基本思想及每种方法及其特点?基本思想:把不规则复杂形体分解为许多小的几何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单元。
对于不规则的单元, 每个单元的异常值可以预先给出, 或者易于用解析式计算; 对于规则的单元, 每个单元的异常值可以用解析式计算。
空间域正演:(1)基于体积分与面积分公式用数值方法计算不规则形体重力场、磁场;(2)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求微分方程边值解导出复杂条件下的重力场、磁场,方法较复杂,计算量大。
频率域正演:(1)多边形面多面体近似法、三角形面多面体近似法、组合体近似法、多边形截面法、谱正演法。
4、试分别叙述正常地磁场水平强度、垂直强度随空间变化规律?世界地磁场水平强度(H )等值线大致是沿着维度线排列的曲线簇,在磁赤道附近最大,约为40000nT ,随着维度向两极增高,H 值逐渐减小趋于零,在磁南北两极处H=0,除了两磁极区之外,全球各点的H 都指向北。
世界地磁场垂直强度,其大致与等倾线分布近似,近乎与纬度线平行,在磁赤道上Z=0,由此向两极其绝对值逐渐增大,在磁极处达到60000~70000nT ,约为磁赤道附近水平强度值的两倍,在磁赤道以北Z>0,表示垂直分量向下;在磁赤道以南Z<0,表示垂直分量向上。
5、选择法重磁异常反演的基本步骤?6、正常重力计算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其随空间的变化规律?假设:假定正常椭球体的表面是光滑的,内部的密度分布是均匀的,或者呈层分布,而各层的密度是均匀的,且各层界面都是共焦点的旋转椭球面。
规律:正常重力值只与计算点的纬度有关, 沿经度方向没有变化。
正常重力值在赤道处最小, 在两极处数值最大, 相差约4510..g u ⨯正常重力值沿经度方向的变化率与纬度有关, 在纬度45︒处的变化率最大。
一般表达式(赫尔默特公式):)2sin 000007.0sin 005302.01(9780300g 22ϕϕϕ-+=7、等轴状重力异常对应的规则几何体是什么形态,其可能反应哪些地质因素?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均匀球体,铅直圆柱体,水平截面接近正多边形的铅直棱柱体等。
可能反应哪些地质因素:重力异常高:囊状、巢状、透镜体状的致密金属矿体,如铬铁矿、铁矿、铜矿等;中基性岩浆(密度较高)的侵入体,形成岩株状,穿插在较低密度的岩体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穹窿、短轴背斜等;松散沉积物下面的基岩(密度较高)的局部隆起;低密度岩层形成的向斜或凹陷内充填了高密度的岩体,如砾石等。
重力异常低:盐丘构造或盐盆地中盐层加厚的地段;酸性岩浆(密度较低)侵入体,侵入在密度较高的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短轴向斜;古老岩系地层中存在巨大的溶洞;新生界松散沉积物的局部加厚地段。
8、叙述地磁场的结构并用公式说明?按照地磁场的来源和变化规律的不同,可将地磁场分为两部分:一是主要来源于固体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s T ;而是主要起因于固体地球外部的变化磁场T δ。
因而,地磁场T 可以表示为s T T T δ=+。
后来,又将稳定磁场和变化磁场分解为起源于地球内、外的两部分s si sc T T T =+、i c T T T δδδ=+,其中,si T 是起因于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占稳定磁场总量的99%以上;sc T 是起源于外部的稳定磁场,仅占1%以下。
c T δ是变化磁场的外源场,约占变化磁场总量的23;i T δ为内源场约占其总量的13。
通常情况下,变化场为稳定场的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偶尔能达到百分之几。
故通常所指的地球稳定磁场主要为内源稳定场,由三部分构成0si m a T T T T =++其中,0T 为中心偶极子磁场,m T 为非偶极子磁场,a T 为异常场。
9、解释说明布格重力异常地质地球物理含义。
这是勘探部门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重力异常,它是对观测值进行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与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的,因而布格异常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局部场源体剩余质量)的影响, 也包括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山区)或盈余(海洋)的影响。
所以,布格重力异常除有局部的起伏变化外,从大范围来说,在陆地,特别在山区,是大面积的负值区;山越高, 异常负得越大;在海洋区,则属大面积的正值区。
全国布格重力异常图是研究我国的地球结构、地质构造及寻找矿产资源的基础图件。
10、简述频率域异常转换与空间域异常转换有何优点?频率域异常转换优点: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空间域内的褶积关系变为频率域内的乘积关系,同时还可以把各种换算统一到一个通用表达式中,从而使磁异常的换算变得简单。
另一个优点则是可以从频谱特征出发,形象地讨论各种换算的滤波作用。
空间域异常转换优点:在空间域进行讨论有助于对方法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解。
11、简述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地质地球物理含义?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就是对观测重力值仅作高度校正和正常场校正而得,由于只作了高度校正,在重力观测值中,地表面到大地水准面间物质的影响仍然存在,因而相当于好像把这层物质都“压缩”到大地水准面上,没有改变地球的实际质量。
作正常场校正就相当于从观测重力值中消除密度为正常分布的大地椭球体的正常重力值。
因此,自由空气异常反映了实际的地球形状和物质分布与大地椭球体的偏差。
大范围内负的自由空气异常,说明该区域下方物质的相对亏损,而正的自由空气异常则表明有物质的相对盈余。
此种重力异常还包含地形的影响在内。
去掉了这一影响,得到了经地形校正的第二种自由空气重力异常。
12、地磁偏角全球有几处为不定值?为什么?四个。
等偏线是从一点出发会聚于另一点的曲线簇,明显的分别会聚在南、北两磁极区,在这两点上磁北方向可以从0︒变到360︒,即没有固定的磁偏角。
同样的,在地理两极也是如此,因此,在南北两半球上磁偏角共有四个会聚点。
13、在野外施工前,为确保取得合格数据,需对重、磁仪器进行哪些试验及其意义?重力仪器:1静态试验:了解仪器静态零点漂移是否呈线性变化,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小或在抽气前后读数的变化和稳定性等;2动态试验:了解仪器混合零点漂移的速率,动态观测下可能达到的精度,最佳工作时间范围,确定最大线性零点漂移时间间隔;3 一致性试验:需要多台仪器同时施工时,为减少各仪器观测结果间的系统误差;磁力仪器:1噪声实验:消除噪声产生的随机误差;2 若有多台仪器在同一个工区施工,必须对仪器做一致性检查,为减少各仪器观测结果间的系统误差。
14、何为重磁异常的定性和定量解释?重磁异常定性解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初步解释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原因,二是根据实测磁异常的特点,结合地质特征,运用磁性体与磁场的对应规律,大体判断磁性体的形状、产状及其分布。
重磁异常定量解释:定量解释通常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其结果常能补充初步解释的结果。
定性和定量解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定量解释的目的在于:根据磁性地质体的几何参数和磁性参数的可能数值,结合地质规律,进一步判断场源的性质:提供磁性地层或基底的几何参数,在平面或沿剖面的变化关系,以便于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提供磁性地质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埋深与倾向等,以便合理布置探矿工程。
15、微电阻率测井系列主要包含哪几种方法,其目的是什么?①微电极系测井(Minilog):确定岩层界面、确定井径扩大井段、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划分岩性和渗透性地层;②微侧向测井(Microlaterolog):划分薄层、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③邻近侧向测井(Proximity laterolog):邻近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与微侧向相同;④微球形聚焦测井(Microspherically focused log):划分薄层、确定RXO、参加测井组合提供Rxo资料;微电阻率测井系列主要是探测储集层冲洗带、侵入带的电阻率。
16、试分析比较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电位测井的优缺点?自然伽马测井:(1)优点:裸眼井和套管井中均可以进行;油基泥浆、高矿化度以及干井中均可以进行碳酸盐岩剖面和水化学沉积剖面不可缺少。
(2)缺点:测速慢,成本高;如果岩石本身组成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火山碎屑等,就无法正确判定泥质含量。
自然电位测井:(1)优点:测量井内自然电场的测井方法就是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测井方法简单、容易实现且效果良好,能提供大量的地层岩石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测井方法之一。
(2)缺点:地层岩石电阻率很高时,地层界面难以确定。
在渗透性很好的砂岩下部,会见到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减小的现象。
17、简述测井中的储层四性关系?四性关系为: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
它们是深入认识油层特性和含油状况的基础。
这些关系既是建立各种方法的前提,也是解决问题的依据。
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之间既存在内在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岩性起主导作用,岩石颗粒的粗细、分选的好坏、泥质含量和胶结类型等都直接影响储层物性特征。
而地层的电性主要是指储层的自然电位、电阻率等的响应特征,是矿物类型、颗粒粗细等岩性特征和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以及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等含油性的综合反映,反过来又可以用它确定前三者。
通过四性关系研究,解决如下问题:①定性地划分储层有效厚度、隔层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岩层;②建立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图版;③综合判断产油、产气、产水层。
18、试叙述油气水层在碎屑岩储集层上测井曲线特征?(1)油层: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气层:在自然电位、微电极、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