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艺术性
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1 历史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历史教学设计是一门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系统性知识形成及以后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学设计涉及到不同学科课程,在组织授课、安排作业和评价学生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效果。
因此,历史教学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学语言也一样,它能够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历史,熟悉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更好的学习历史。
2 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在完成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精心运用专业的知识、教学技巧和艺术手段,将历史课程细节和整体紧密结合起来,把课程内容讲授富有趣味性,并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无限的生机活力,从而凝聚学生的艺术灵感,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乐趣与收获。
此外,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也不容忽视,它是个很重要的重要的细节,它可以在每个历史课文中找到趣味和洞察力,帮助让学生对历史课程获得更多的深入理解。
3 教学设计的关键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把握历史教学的历史性,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然后注重教学有机结合,重视文化内涵与背景,把握教学方法,既要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又要合理组织教学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保证教学的质量。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多种表达方式,灵活地运用讲解文常规以及诗词、说唱、脚本等形式的文字,帮助学生比较熟悉历史的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总结如何有效地组织历史教学设计,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掌握历史,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时刻注重语言和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让学生提高历史素养,理清历史时空关系,进一步推进原来初中教学氛围的改良。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素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析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人物、事件的理解和认知的过程。
它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演变和人类的发展。
然而,单纯的课堂讲解和书本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这时,艺术素养的运用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艺术素养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来传达历史教育的内容。
比如,可以通过欣赏历史题材的音乐、电影、绘画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所带来的情感和冲击力。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写历史题材的诗歌、绘制历史人物的肖像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艺术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思维。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递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和评价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分析历史电影中的情节安排和角色表演,从而加深对历史时代背景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此外,艺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而艺术作品所展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工具。
比如,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欣赏历史展览和文物,使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舞台剧、历史体验营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增加他们对历史的实际体验和感悟。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的结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艺术素养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培养其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素养的作用,设计富有创意和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质。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用语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用语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说明语言就是教师强有力的武器。
即使在现在多媒体手段大量运用于教学领域,也没有根本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此要求更严格、严密。
马卡连科也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事例:同样的教材和学生,由不同的教师教,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有的教师讲课深入浅出,丝丝入扣,使学生在受业时得到某种享受和启迪;有的教师,虽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讲起课来却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传情。
其间虽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恐怕还是教师是否积极钻研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语言的艺术性教师艺术性的语音、语调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音量的控制要适当,声音太高,会让学生产生聒噪的感觉;声音太低,学生听起来十分费力,会成为催眠曲。
其次,语速要适中,语速过快,学生接受不了,从而感到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语速过慢,学生容易走神,逐渐脱离教师的课堂教学步伐与节奏。
语句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则给教师留下一点思考的缓冲时间;二则留给学生一点反应和接受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消化;三则有提示作用,引领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究的潜意识。
语调是指句子音量高低强弱的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
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事业的发展。
”教师课堂语言的语调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节奏感,使其与知识深度和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相适应。
教师对语调的应用很影响课堂氛围,同样一句话,因其声音的抑扬顿挫就会有大不相同的效果。
二、语言的形象性形象就是要善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艺术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学习;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标签: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艺术性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
它具有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历史的教育意义,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通过学生的文化素养,特别是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史为鉴,可通古今”,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一个伟大民族前进的符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历史也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知识宝库中活生生的人类活动符号,也是人们认识自己,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
中学历史课作为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历史教学,把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热爱祖国,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人才。
可见,中学历史是一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的课程,是其它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一、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学习历史是指所有已发生了的事物,全都是难以复制的,不能被观察到的,不能体验的。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事物,由近及远,转向到历史的年代,并且选择代表性的资料,创设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下压力,放下负担,在充满情趣的学习环境里学习历史知识,为较好开展历史教学铺开一条寬敞的大道。
初中历史是一个特殊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应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注重学生的积极思维,积极的态度,从而使其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例如,通过阅读、示范、辩论、竞赛,采取生动活泼的事迹介绍历史人物等,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并积极配合老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更重要的是,这种学生的参与,是所有学生的参与,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参与。
中学历史教学艺术性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艺术性探讨历史是我们中学学习的一门文综课,但由于在教学中,部分老师和学生一样受到考试因素的影响,不爱去探讨历史教学的艺术性,还长期处在原有的教学之位。
我想这是不科学的。
其实我们作为历史老师,应该,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授业解惑和探究者的统一,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指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它决定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同时也决定教育效果和目标达成,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和谐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驾驭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新知。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原有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也不能用原来的评判方式去评价学生。
要改用全新的评别方式,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如(1)重视学习过程的成绩评价。
中学历史教材较之于以前具有“精”、“简”的特点,内容精于而少了,许多细节的内容都不见踪影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应该多引导学生,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书本知识与我们补充的容为一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其具有自学的能力。
(2)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做到因村施教。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有些学生的基础较为欠缺,常让人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科学的认识与分析,对学生要有科学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要全面的肯定,对其不对的地方要给予否定和纠正,发扬其优点,抛去其不足之处。
(3)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现在的历史学科在中考中是开卷考试,故而许多学生认为在考前随便复习一下,考场上翻一下书就可以了,平时是不花太多的时间在历史学科上的。
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端正其学习态度。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是学习者对学生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科学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建设具有助推性,反之具有阻碍性。
浅谈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历史教学的艺术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历史教学艺术性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门基础课程,它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当前我们提倡主体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础。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倡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发展的根基,是他们求知、探索的原动力。
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创造性。
那么,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体现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一、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必备素质之一。
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
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当代社会正走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成人感特别强,逆反心理也强。
一旦假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
那样我们将失去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将失去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培养和引导的最佳时期。
那么该如何处理和把握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对于历史的表述,有再现历史事实和价值评论两种类型。
再现历史事实应尽量真实,不附加主观色彩。
如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关于南京国民政府30年代的经济建设、对日抗战等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对领袖人物高大全的阐释,又要避免对国民党的全盘否定。
要坦诚地、不割裂地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学生,只有真实才能养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则属于价值评论的范畴,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论,尽量做到客观与公正。
初中历史艺术化教育策略与研究
初中历史艺术化教育策略与研究历史是一门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的过去和知识的演变。
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然而,由于历史课程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们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和感受历史的内涵。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艺术教育可以用来提供一个更具有情感共鸣和视觉感受的历史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艺术化教育策略与研究。
首先,艺术化教育可以通过艺术品和文物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艺术品和文物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直观了解历史的方式。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文物的魅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艺术品和文物的形式、细节和特征,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艺术背景,从而增长历史知识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演讲,讲述艺术品和文物的历史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和思考。
其次,艺术化教育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的内涵。
学生可以以历史事件、人物或场景为灵感,进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海报,展示一些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或者通过绘画描绘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
此外,艺术化教育还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剧场表演和影视制作。
学生可以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情境。
学生可以参与历史剧或纪录片的制作,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等多种角色参与其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和情感。
通过剧场表演和影视制作,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而深入理解历史,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历史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艺术素养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艺术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艺术素养是指个体对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和艺术现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和表达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三、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的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历史教育与艺术素养相融合:1. 利用艺术作品进行历史教育教师可以选取与历史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电影等,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解读艺术作品,了解历史时代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
通过艺术作品的鉴赏,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感知历史,提高历史教育的趣味性和深度。
2. 历史故事的艺术演绎教师可以通过叙事方式,将历史事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借助艺术手段进行讲述和演绎。
例如,通过配乐、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历史体验。
3. 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让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如创作历史漫画、历史剧本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艺术方式进行表达,并通过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以此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4. 创设历史情境的艺术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历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决策环境,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思考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doc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门基础课程,它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当前我们提倡主体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础。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倡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发展的根基,是他们求知、探索的原动力。
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创造性。
那么,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体现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一、组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1)充分利用与教材相关的地图、表格、画面、电化教学,进行直观的形象教学。
这种教学艺术表现与效果是图文并茂、声形俱在、情景交融,把历史上的一切内容由抽象变直观、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拉近其距离对学生有较强的历史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2)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活跃教学课堂。
这一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若能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为课堂教学艺术增添色彩。
这既活跃了课堂,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
(3)巧妙设问、置疑、变换角色,展开讨论,这也是课堂教学艺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化。
一堂精彩成功的历史课,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设问置疑,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开拓性的历史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层反应。
通过设问置疑,可激发学生对历史内涵、奥秘的探索、钻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领域,学生思维达到飞跃。
比如讲“戊戌变法”时,学生对袁世凯的做法非常愤慨。
讲到这里,教师可问:假如袁世凯没有这样做,戊戌变法能成功吗?这时教师抓住机,让学生唱主角,各抒己见。
而后教师总结,其结果极佳。
这样可使学生感到设问有趣、有度,同时学生又能积极参与。
通过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
得到重视。
当我们面对着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历史课程时,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阐述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以及其作用。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是极具艺术性的。
每当我们在教学上遇到困难时,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思考,找到一种让学生接受、学习更快更有趣的方法。
这种想法就是通过灵活的设计思路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来充分展示历史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背景。
此外,初中历史教学也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模拟深入到几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原因和后果。
其次,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也不容忽视。
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教师所使用的语言,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决定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程度。
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的方法来呈现历史,如表演一些历史人物的历史场景来展示历史,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最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对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至关重要。
在现今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初中历史课程中,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历史参与度,从而增强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当今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视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为重要的工具,利用它们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理解历史,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与学习。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听课 ,有效 引导 学生集 中思维 ,从 而为整 堂课 的进 行打
好基础 。精心设计初 中历史 教学 的导语是教 学过程 中不
可 忽 视 的 一 个 重 要环 节 。
因 此 , 教 师 要 匠 心 独 具 、 巧 妙 地 创 设 能 唤 起 学 生 好
生 动 的画面 再现 “ 实” 史 ,让学 生 身临其 境地 体会 某个
历史 时期 的背景或事 件 ,能激发 学生 的情 感体验 ,引发 他们 的情绪 ,还 能很 好地加 强学生对新 知识 的了解。如
奇心和 求知欲望 的情 境 ,使学 生迅速地 把注意 力集 中到 学 习上来 。课堂 弓人 时 ,教 师联 系教材和学 生实际 ,用 1 丰富 多彩 的形式来缩 短学生 与教材 之间的距离 ,使学 生 顺利进人 课堂的学 习。那么在初 中历史课堂 教学过程 中,
中,放 在联 系中 ,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就 是一 些孤立 的碎 片 ,任何 问题 也不能说 明。 ”在导入环节 中,如果能够利 用史 料把 旧的 知识和 即将要学 习的知识 之间 的联 系和线 索找 出来 ,将
有 助 于 完 善 课 堂 教 学 。历 史 知 识 一 般 由 时 间 、 空 间 、 人
商、周历史时 ,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 人效 果会更好。
它是根据知识 之间的逻辑 关系 ,找准新 旭知识 的联结点 , 以旧引新或温 故而知新 ,具有承上 启下 的作 用。虽 然这
种导 人法往往缺 少趣味性 ,但 是历 史课 是 时间连贯性 很 强 的课程 ,根据具体 的教学 内容精 心设计 ,利 用复 习旧 课而 引人新课 ,有利 于知识 间 的衔 接 ,使学 生理 解历史
注意力 ,激起他 们 的兴趣 ,如 同徐徐拉开 的帷 幕 ,让 同 学们一眼看 到精 美 的置景 ;又 如乐章 的序 曲,使学 生一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的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的教学艺术作者:王武军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10期教师教学的艺术是在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前提的基础上,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中形成的,这样的课堂丝丝入扣,让人魂牵梦绕,充满了美的享受,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变得乐学、想学、爱学。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实施教学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少年期。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利用声、光、电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丰富的材料中提炼、归纳出结论。
讲到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难点是南北战争的原因,关键是奴隶制的存废。
在突破这一难点的时候我便运用了如下材料:材料一:“美国独立后南部保留和发展了大种植园经济。
这些种植园主要种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主要劳动力是黑人奴隶。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对棉花的需求量猛增,这更加刺激了美国南部棉业的发展。
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把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并换取廉价的工业品;美国南部的奴隶人数随之增加。
”材料二:西部领土的扩张。
材料三:狄更斯笔下的黑人奴隶。
“黑人亨利逃跑了。
他的左眼已被挖掉,左臂和左肋上有几处匕首刺的伤疤,鞭痕满身。
”“安东尼逃跑了。
他的一只耳朵被割掉,左手被斧头砍伤。
”“悬赏五十美元捉拿黑人杰姆·布莱克。
他的两耳都被割去一块,左手中指第二个关节已被砍掉。
”“悬赏二十五美元捉拿我的奴隶约翰。
他的鼻尖已被割掉。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的情境阅读,学生经过亲身体验、感受,最后上升到理性,总结归纳出:1.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严重阻碍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南北双方的矛盾随着西部领土的扩张越来越激化。
3.奴隶制度是一种不人道、不合理、落后野蛮的制度。
最终美国南北方由经济上的矛盾演变成了政治上的冲突。
这样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双方的经济斗争上升到北方维护国家统一,再到人性的解放,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一步。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导入艺术初中历史课对很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枯燥乏味的课,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如何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个势在必行的举措。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好的导语犹如磁石一般,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给学生以启迪,并形成促使学生深究的动力。
所以一个好的历史课“导入”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创设出热烈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因此,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就要求教师导入时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
导入语没有固定模式。
选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文本内容给予适合的导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一、散射式导入法散射式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以一点的引入来引出全局,继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在历史的教学中散射式导入法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例如我们在讲两宋交替这段历史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岳飞的详细讲述来引出对靖康之变、南宋建立、南宋抗金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讲述,以此一点的引入来辐射这段历史。
这种散射式的导入法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人物说历史,让学生像在听故事似的同时增加了对这段历史的掌握和了解,增强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生动性和立体性,也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历史的主动求知性。
二、连锁式导入法连锁式导入法即由一个事件引出另一个事件,使两个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切合历史的延续性。
由于历史课本的编写比较章节化,很多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往往断章取义,缺乏对历史延续性的了解,传统的章节式历史教学只注重了章节的掌握而破坏了历史的完整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历史课堂的教学艺术通过这三节课堂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更是历史课堂的教学艺术的体现。
首先,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
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
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
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
如刘老师的这节复习课《历史活动课筑梦路上》,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大胆新颖。
她从两个环节展开教学,通过历史歌曲串联相关历史知识点,听歌学历史,学生特别的感兴趣,也善于学生在歌词中捕捉历史信息,歌曲视频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受,比起平铺直叙的讲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每一乐章还穿插这个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让学生讨论或者回答,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这种形式的复习,学生也是乐在其中,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也比较深。
学历史不仅要学历史知识点,还要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她从历史伟人对中国的发展崛起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一切都是因为伟大的祖国和党的领导,所以,我们要高歌,我们要称颂,对学生要有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
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
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
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
如王老师的这节《昌盛的秦汉文化》上的就非常成功,确实文化史部分,讲解起来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也有困难。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艺术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艺术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放思想,探索适应教改新思想,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这是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在通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 告诉” 的手法推进教学的过程。
老师只是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把教师灌注的知识听清楚、记牢。
历史中一个个栩栩如生、胆见卓识的人物形象不见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发人省醒的社会大变革没影了;一曲曲悲壮宏伟、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无声了,一幅幅波澜壮、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消失了;一本本蕴藏哲理,充满智慧结晶的篇章失真了。
课堂上,字里行间少了情感的交流,言谈举止没了心灵的沟通,圈点勾画不再是心智的交融。
学生就象学习的机器,在枯燥、呆板、陈旧的教学环境中听啊、记啊、写啊、背啊,一张张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变得神情茫然,一双双本该闪烁智慧光芒的眸子暗淡无光。
对学习完全是种强忍和无耐,渐渐对学习少了兴趣,多了厌恶,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刻不容缓。
素质教育的大目标驱动我们去追求教育的完美境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迫使我们去寻找教学的最佳方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爱美的天性帮助我拓开了思路。
教育需要美,美就象块磁铁,吸引住了学生,牵动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美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健康成长。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选择了“美”为突破口,注意挖掘教材中各种美感资源,同时以其他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美的情景打动学生,让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让美的创意吸引学生,让美的教育启迪学生,师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学生愿学、爱学、学得好。
学生从美的教学中感到了学习生活的充实、乐趣---- 学习是幸福的,以此实现了“以善引美,以美启真”的教育目的。
二、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创造美以“美”为突破口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呢?具体有下列做法:1.创造美的环境。
新课改下如何增强初中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新课改下如何增强初中历史教学的艺术性摘要: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需要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历史课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
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新的、吸引学生的环节,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将历史和社会实际相连,在学生心中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艺术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是让学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去理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的基本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对学生的历史教育做到基础性的普及。
一、历史教学的任务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不仅需要对某一学科精通的人才,更需要能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寻找历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局限性,使学科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历史教学的特点1.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通过学习历史,向古人借鉴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不断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历史问题,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
2.学生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活动中多了解学生,毕竟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历史学习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借鉴古人的教训,更好地迎接明天的到来。
历史课是一个总的知识体系,所以确定教学的重点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学活动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并纠正他们在思维方面的偏差,让学生自己构建出一个知识体系。
三、历史课改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适应不了课改之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新课改有心无力,只有用旧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十分不利于课程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婪 ! ! 垒 鱼 垒
堕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姚海英
摘 ( 西责港 市港 南区港 南中学 广 西 贵港 57 0 ) 广 3 1 o 要 : 良好 的开 端是 成 功的 一半” “ 。在 新课 程 背景 下的历 史课 堂教 学中 . 精心 设计 “ 导入 ” 新课 . 以创 设 出出热烈 而有趣 可
一
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 , 是课堂成功 的关键一步 , 直接 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其方式多种 多样 , 没有 固定 的模式 , 在具体的 教学实践 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 、 教材 、 境等因素 , 环 精心设计 , 而达 从
到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的 目的。 导入 , 顾名思义 , 就是老 师引导学生进入 良好学 习状态的意思. 所 以导 入一开始就要做到“ 抢耳 ” “ 眼” 、抢 、”抢心 ”, 用最短快 的形 式, 达到破解 主题 , 打动学生 , 吸引学生的效果.因此 。 在设计 导入 法 时, 我们应当思考好这样三个 问题 : 一是我们准备围绕学习主题或者 相 关主题导入什么 , 而确定导入 内容 的覆盖面 、深度和可能涉及 从 度; 二是如何 去“ 导人” 这个要探讨 的话题 , 定导人 方式方法 , 确 明确 导入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 三是 为何而导 , 确定导入预 期质量和效果 的 侧重标准 , 即导入 的主旨是什么 , 我们不能泛泛而导 , 不能为导而 也
动, 使其学 习的内部动机从 好奇 逐步升华为兴趣 、 志趣 、 理想 以及 自 我价值的实现。教 师就教学内容设计 出富有趣 味性 、 索性 、 探 适应性
上 一旦遭 遇“ 节外生枝” 便千方百计地把 学生拉到 自己既定 的教学 , 思路上。现在 。 我们知道 了不能这样做 。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 立个性的人 , 而没有个性的教学, 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没 “ 有个性 , 也就没有创新。” 师必须坚持教学 目的 、 、 教 课程 方法、 教学组 织等 的多样化、 灵活化 、 别化 ; 个 有效 的实施 因材施教 , 发掘每个 学生 的特点 、 优点、 闪光点 , 为每个 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 学生经常把课 堂上 的作业视 为负担 , 这与作业缺少情趣、 离学 脱 生实际生活、 忽视活学活用有 关。而数学是“ 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 . 它的这一性质给 其课 堂作 业的设计提供 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 引导 学生将书本知识应 用到实际问题 的解决 中,另外也可 以帮助他们建 构知识体 系的系统性、 综合性 , 形成知识 的网络系统。 数学课 堂作业还 可 以让 学生在动手 操作的过 程中提高 整体 素 质, 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 如六年级学生 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 识, 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 的实际问题。教师可 以提 供一定的资料 , 设计一个厨房 , 让学生 自由组合学 习小组 , 立设计 成 公司 , 为客户设计。 要求 : ) ( 用合适 的比例尺将效果 图画在设计纸上 , 1 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 2 计合理 , ( 股 经济实用。合作 设计后 , 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 信息 中选出需要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艺术性
摘要: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教师应在充分掌握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使学生自觉的、多方面捕获历史信息,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历史信息,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33-02
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当前我们提倡主体性教授教养,让学生在教授教养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础.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倡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发展的根基,是他们求知、探索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创造性.那么,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体现历史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教师应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性,应采取多种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注重学生的思想活跃,态度积极,从而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例如通过阅读、演示、辩论、竞赛、用第一人称介绍历史人物事迹等方式,使学生投入其中,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与教师配合与呼应,通过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生的参与,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只有个别学得好的学生参与。
要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状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活跃而和谐的气氛。
其次,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熟悉教材,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是最基本的。
但是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仪仅停留在兴趣上。
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这种客观存在要产生既有形又无形的一种力量、一种威势、一种信心,这就是一种人格魅力。
要有人格魅力,在智力素质方面,要有深厚的业务功底,对教材有驾轻就熟的水平,对知识有旁征博引的能力及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才气,这最重要的是展现在课堂上。
教无定法,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其精彩度、影响力绝对不一样。
2.教学模式进行思辨,创造课堂教学美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潮流把广大第一线教师推到了潮头。
对此,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改革,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要冷静思辨,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通过综合编排处理,不仅扩大了学习容量,节省了时间,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历史课堂教学应追求德、智、美三大目标功能,创造课堂教学美。
首先,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情绪,进入教学状态。
由于每个教师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难免有各种喜怒哀乐的事情,但我们应按职业的要求,抛弃各种杂念,以一种健康、饱满的工作热情走进教室,开好一节课的头。
其次,应仪态端正,服饰得体,语言亲切随和,并具有一定的张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创造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强教师的影响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3.勇于创新,积极培养教育教师的新理念
既然是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不
同的教授教养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授教养方式和方法.如:讨论、问答的方法、模拟、竞赛、游戏、角色扮演、历史课本剧编演等方法教授教养活动,还可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石器、竹简、泥制活字等.此外,课堂上可以运用直观性、动态性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科学的、适当的教授教养方法,是新的教育教授教养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教师应在充分掌握本学科现象的基础上,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等,使学生自觉的、多方面捕获历史信息,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进步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xx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强历史与实际的联系
加强历史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习历史知识和剖析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很多人看来,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实则不然,要搞好历史教学,必须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
很多历史教师在自己的历史教学中,在讲授历史问题时注重联系现实问题,包括联系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现实社会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等,
力图为历史课本注入新的活力。
如联系当前国内国外的发展形势,联系本地区的具体实际等.例如,要讲我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剖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我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因此,历史教授教养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人生,贴近学生,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总之,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师要切实把握初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针对初中生的好动、好乐、好奇、好胜的现象,加强兴趣诱导,培养学生特长.在教授教养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朱煜.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3]彭景华,高鹏飞.中学历史教法研究.成都:四川
大学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