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学与养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针灸学自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问世后, 逐步走上了系统化、专门化的道路,到了 隋唐时期,针灸已经发展为一个单独的学 科。在唐“太医署”之内,针科被当做一 门独立的专科而传授,将《甲乙经》规定 为学生必修之功课,并配备有专门的针博 士、针助教、针师等,成为中国历史上专 门培养针灸医师之开端。唐代绘制的彩色 人体经络图也是针灸学史上一大创举。
• 唐代炼丹术又有进展,已能炼制轻粉、 红升丹、白降丹,为皮科、疮科用药。
17
• 至于本草学的发展,更是中国医药学的 重要部分。
• 《神农本草经》以后,有南北朝著名医 药学家、养生学家陶弘景以《神农本草 经》为基础,加入《名医别录》,进行 注述整理,编成《本草经集注》三卷。 唐《新修本草》即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补充、修订完成的。北宋有《开宝本 草》、《嘉佑补注神农本草》等。
2
中医理论的发展
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医食同源”时期。 夏朝:人工酿酒,用语治病。 西周:出现专职医生,有食医、疾医、疡
医、兽医四种,并且将药物分成五类, 即草、木、虫、石、谷。认识到气候能 导致疾病的流行,流行病因传染所致。
3
• 春秋:创“六气致病说”,认为六气(阴、 阳、风、雨、晦、明)失调是造成疾病的原 因。
18
• 《本草图经》是我国第一部刻版印刷的药 物图谱。
•明代李时珍把本草学发展 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本 草纲目》中,详述每种药 的性味、产地、形态、采 集方法、炮制过程、药理 研究、方剂配合。在世界 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李时珍
19
中医养生
5
•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完成了 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过渡。
《伤寒杂病论》共16卷,包括《伤寒》和 《杂病》两部分。再由北宋人校正后分成 两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 要略》主要论述内科杂病,也涉及妇、儿、 外、五官等科疾病。书中用药精炼合理, 配伍精当,疗效确切,称为“经方”,被 后世赞为“众方之宗,万方之祖”。
7
• 隋:《诸病源侯论》。它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步系统论述病因、症候的专著。
• 唐: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 秘要》。
• 宋:《太平圣惠方》和《圣 济总录》 是宋政府组织集体编著的大型方书, 对疾病的论述比较系统而简洁,对许 多疾病的归类也较为合理,很有临床 实用价值。
8
• 明:内科杂病学家薛己的《内科摘要》是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 明清时代内科的特点,主要围绕医学理论 及古代医家学说及其医疗经验展开的不同 学术流派的论争。
• 战国至西汉:医学经典《内经》,完成了中 医药学和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内经》包括 《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 《素问》的内容偏重中医人体生理、病理学、 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灵枢》主要论述 针灸理论、经络学说和人体解剖等。
4
• 《神农本草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人们用 药的经验。全书共3卷,收载药物365种, 根据毒性和药效,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无毒,为补药。中品120种有毒 或无毒,能遏病补虚。下品125种,能除邪, 多具毒,专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这是中 国最早、最原始的分类法。
6
西晋:王叔和精通中医经典方书,又洞识 修养之道,他的贡献是整理了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编著《脉经》一卷。 《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论脉专著,它 深入地阐明脉理,结合生理病理及症候进 行研究,把脉象归为24种,使脉学理论和 方法趋于系统化并便于临床应用,将脉证 治统一起来,它在中医诊断方法上具有很 重要的地位。
9
外科学及骨科学理论
• 被称为外科先祖的华佗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 家,他的外科手术水平很高,并创造性地使用 麻沸散作为临床麻醉剂,成为医学上的创举。
• 晋代刘涓子著《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内容是治疗有关金疮、 痈疽方面的艺术。
• 宋元时期,李迅《集验背疽方》、齐德之《外 科精仪》等,都是当时较有影响的著作。
14
15
药物学的发展
• 先秦“方士”为迎合统治者“长生不 死”的欲望,吸取了冶金技术,用于 专门炼制“仙丹灵药”,从此出现了 炼丹术。东汉时已经出现了有关“炉 火”的书,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 是世界炼丹史上现存最古的文献。现 在公认炼丹术起源于中国,是对人类 化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16
• 晋代,炼丹术盛行,葛洪著《抱朴 子》,其中内篇中有关《金丹》、 《仙药》、《黄白》部分是专门讨论 炼丹的。记载了不少烧丹炼汞的实践, 以及炼丹设备和丹方。
10
• 元代危京林的《世医药方》是现存记述骨 科最详细的书。
• 明代汪机,总结自己对外科学研究心得, 写成《外科理例》艺术,为外科理论继往 开来之巨著。王肯堂的《外科准绳》、陈 实功的《外科正宗》都在外科学的理论和 实践方面富有成就。
11
针灸——中医学的瑰宝
针灸铜人(左侧为乾隆铜人, 乾隆七年(1742)铸造,是清 政府用以鼓励《医宗金鉴》的 主编者吴谦等人的奖品。系女 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现 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 馆。右侧为光绪铜人,清光绪 年间依照《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仿造,有穴位357名、664个, 阴刻有经络线及穴名,现藏中 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医药学与养生
• 周代:医学已经分成营养科(食医)、内科 (痰医)、外伤科(疡医)和兽医四科。
• 唐代:内科(体疗)、外伤科(疮肿)、儿 科(少小)、五官科(耳目口齿)、外治法 (角法)、针灸科(针科)、推拿科(按摩 科)、咒禁科。
• 宋、元、明、清:内科(体疗)、外伤科 (疮肿)、儿科(少小)、五官科(耳目口 齿)、外治法(角法)、针灸科(针科)、 推拿科(按摩科)、咒禁科、风科、眼科、 产科等。
12
wk.baidu.com
• 针灸学在两宋时期有了
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针
灸理论的发展尤为迅速。
而在此期间出现闻名中
外的宋天圣针灸铜人和
及之配套的《铜人腧穴
针灸图经》,则是在针
灸学发展史上继《针灸
甲乙经》之后的又一座
新的里程碑。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碑拓片 (原碑1972年于北京出土,此拓片 现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