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ADN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用最经济的方式接入DG 是研究配电网 中DG优化规划的主要方向。要提高DG接入 配电网的经济效益,须重点研究 DG的选址 和定容问题 。
电压管理
随着配电网中DG的渗透率越来越大,利用 DG来提供无功功率并控制配电网电压成为 研究热点。
电动汽车主动管理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电 动汽车接入配电网中,大量的电动汽车充电 会发生明显的功率缺额和电压跌落。如果能 够用合适的策略对电动汽车充电进行主动管 理,可避免发生这些问题。
《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期刊是由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国电 机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综合类专业技术月刊,是中文 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全国发电厂、电网、供用电等有关 电力生产运行、设计施工、科学研究以及电力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的成果,加强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刊登 电力工业技术政策、技术规程、标准及电力统计数据; 适当介绍动力机械、电机电器制造部门在产品改造和改 型方面的经验以及国外电力生产、科技及经营管理方面 的动态。
配电网保护
DG接入后,会对故障条件下的短路电流产生影响,从 而有可能使保护误动。现有中压配电网的故障清除过 程一般是在没有 DG 接入的情况下设计的,主要涉及 自动重合闸、负荷转移、以及故障段自动隔离等 3 个 基本操作。DG接入后会对这些操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馈线故障且具有 DG 的情况下,非同步的自动重合 闸可能会对 DG 产生损害。在瞬时故障后 DG 未断开 的情况下,重合闸操作有可能导致大电流以及逆变器跳 闸。在负荷转移时, DG 的接入有可能使转供馈线的 短路电流水平超过限值。
储能技术
对于未来新型配电网而言,将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发电侧和用电侧均有重要作用。提高配电网供电的 可靠性;延缓配电网升级投资;提高配电网所允许的 DG渗透率;改善电能质量等。
智能用电
智能用电技术是智能电网一个重要环节,与传统用电相 比 ,智能用电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强调电网与用户 的互动,包括信息互动 、电能和业务互动。智能用电 技术通过对可控负荷 、柔性负荷的调节控制,将用电 需求从峰荷期切换至谷荷期,能有效降低峰谷差。
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规模化发展 ,其 具有分散性、不稳定性、间歇性的特点,将 给传统配电网带来诸如电压越限 、双向潮 流等问题 ,配电网由被动控制过渡到主动 控制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之一 , 将成为智能配电网发展的核心。
主动配电网
配电网,指的是在电力网中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
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 区别于传统配电网,即是通过使用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 来管理潮流,以便对局部的分布式能源进行主动控制和 主动管理的配电系统。有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形成分布 式电源和配电网相互备用格局,为用电客户节约电费。
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DSM)是指电力供需双方共同对用电市 场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能源消耗及 供需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费用支出的目的;其内容包括负荷控制和管理 与远方抄表和计费自动化两方面;需求侧管理能够让用 户主动参与到配电网的管理中来,通过分时电价引导和 双向的信息通信技术使用户将部分负荷的工作时间从用 电高峰转移至用电低谷,从而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谢谢大家
主动配电网研究的方向
当前主动配电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主动配 电网的控制方式、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规划 、 电压管理 、电动汽车的主动管理 、需求侧 管理 、主动配电网的保护和故障定位等 。
主动配电网控制方式
集中式
主动配电网控制方式
分散式
主动配电网控制方式
混合分层式
配电网中DG优化规划
用户互动
用户互动是实现ADN中需求侧管理的关键,用户通过 智能终端实时了解电网信息 ,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用电 方式,转移部分高峰负荷至低谷时段,响应电网企业的 电价调整或激励措施。由于中国相关政策或措施还比较 缺乏,用户互动的研究与实施都还不很深入,尤其是居 民用户参与用户互动还很少。但是,随着 DG的快速发 展,尤其是居民户用光伏的推广,加之智能手机的普 及 ,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手段 ,将会加快 居民参与互动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