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降低失业率、改善个人职业生涯的人力资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但在我国,尤其是我国的高职院校中还名声不显。目前尚未有高职院校将其应用于就业教育过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将精力集中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这样的功利化手段虽然容易见效并创造短期利益,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日后发展的。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

变化,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中,高职学生由于其所受教育层次与自身素质等原因所限,较之本科毕业生有着更加强烈的就业需求,其就业目标也更为实际,就业动机更加明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虽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达到88.1%,但就业后半年内离职率却达到44%,远远超过本科24%(“211”院校为16%,非“211”本科院校为26%)的毕业后半年离职率。且毕业半年内离职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超过96%属于自动离职,原因也大多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或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等。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目前各高校都将精力集中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以致无论是在日常教学、

实习还是就业教育的过程中,都倾向于向学生兜售“求职秘籍”“应聘宝典”而非真正重视培养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这样的功利化手段虽然容易见效并创造短期利益,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日后发展的。在这样功利思想指导下的就业教育,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只有高校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将高校就业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出发点,从学生在校起便引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不断增强其职场竞争力,方能扭转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很显然,这种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其自我认知,促使其不断的弥补自身缺点,并针对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需求制定出未来的发展轨迹与可行的职业生涯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降低失业率、改善个人职业生涯的人力资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但在我国,尤其是我国的高职院校中还名声不显。目前尚未有高职院校将其应用于就业教育过程中。笔者将在下文中详细分析目前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问题及成因

1、当前我国高校片面强调就业率、轻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造成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状况的根本成因。

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率实际上是初次就业率,其基本公式为初次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其中待就业毕业生人数包括截止到该年度6月1日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和已申请不参加本年度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反映高等学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办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部明确要求这一指标应与高校的招生计划安排和领导班子考核相挂钩。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重头戏。很明显,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更会影响上级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这时就业率在学校眼中就成为了可以用来换取巨大利益的资源,相比之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长期的职业素质培养,不仅周期长、投入大,更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所以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也就成了意料中事了。

2、我国学籍管理制度死板、缺乏个性化培养是造成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董泽芳在《大学的理念与追求》一书中毫不犹豫的指出:“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有五:’专’……强调按计划与要求培养人才,培养目标过专:‘窄’,即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 ……”这些话语恰到好处的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长久以来对学生天性的

压制。在这种僵硬死板的人才培养思路下,必然导致学籍管理僵化,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恰恰强调通过正确的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与个人兴趣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使其不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选择自己所适合的职业。

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与高考制度的存在,决定了学生在上大学前往往不会过多的思考其未来的职业发展问题。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所报的志愿只是一知半解,或是望文生意。而当学生入校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有了初步的想法时,却受限于我国严格的学籍异动制度,难以改变初衷。这无疑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直接打击,试想若是一个人所学的知识与其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之间有着巨大的

差异,那么他要怎样将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下去?

3、相关服务力量的薄弱是造成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的重要因素

如前文所述,在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学生初次就业率、忽视职业生涯教育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机构设置还是师资条件、保障资源方面都几乎是一张白纸。许多院校根本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观念及条件。同时,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也是方兴未艾,许多就业指导教师对其一无所知,专业人才奇缺,也造成了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缺失。

二、加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对策加以解决。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高校必须意识到,在学生缴纳学费上学的今天,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主、从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高校有义务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理想,并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出谋划策。各高职院校应当将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积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保障条件。

2、加强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建设,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构建培养模式,不断帮助学生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我国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采取“边学习边规划”的培养模式,即入校之初暂时不分专业,而是进行统一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同时进行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当学生完成大一的学业后进入专业大类选择,并在指导老师协助下不断明确其职业发展目标,最后选择具体学习方向并进行实习。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建设

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与组织机构,更需要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条件,不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建设,增加就业指导人员的投入,进行全员化的专业教育培训或进行人才的引进,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改正,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环境。

4、延长教育周期,将就业教育贯穿高职教育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