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专题八 科教兴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科教兴国

一.中外科技知识概述

(一)中国古代科技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1)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术的一大革新。

(3)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 指南针: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后来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作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炸毁了骑士阶层,促进欧洲采矿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总之,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2、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特点:

①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促进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表现。

②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③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④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

3、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领先世界的原因:

①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②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科技发达的根本基础。

③交通:交通的发达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④文教: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知识分子。

⑤对外关系:民族间交流,以及开放的和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精神与中华民族勤奋、严谨的态度和品质,都是我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原因。

4. 归纳比较:

(1)正确的认识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①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③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16—17世纪西方科技发展差异的原因。

①经济上: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并有了较大发展。

②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没有产生新的阶级力量;而西方的君主专制有所削弱,已经产生了资产阶级且力量不断增强,展开反封建斗争。

③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思想界万马齐喑;而西方

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1.表现

(1)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 “文革”时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至2013年的“神舟十号”我国实施航天工程。2003年“神舟五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②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⑤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三)世界科技发展

1.三个阶段

(1)兴起阶段: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实观了科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开创性地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意大利的伽利略自制了天文望远镜,进一步证明了太阳中心说;牛顿力学的创立则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突破性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爱迪生发明一系列电器,电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否定了神创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光的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描绘了一个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出现了电脑与网络、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整体性、综合化的程度更高。

2.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厂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①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

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3 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

(1)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于是对科技革命的态度由排斥到只引进技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

(2)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1945~1949年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维护独立、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对待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的态度,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于是中国政府重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创新,重视科学体系的建设,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后由于“左”倾思想泛滥,“文革”十年使中国失去了一个科技发展的好机会;改革开放后,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二.中外的教育

1、古代教育特点:

规模和范围小;服务于统治阶级,带有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

2、知识梳理

(1)春秋时期: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出现办私塾、“学在民间”的现象;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贡献。

(2)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它既是选官制度,也是一种教育和考试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4)宋代教育:宋代无力发展官学,书院兴起,与科举紧密联系在一起。

(5)元朝以后:在理学的影响下,元朝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至明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凸显出封建专制下的学术流弊和道德沦丧。明清时期,科举下的八股取士与程朱理学成为专制工具,阻碍了社会转型。

(6)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智者就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而出现的专职教师。苏格拉底重视教育,提出“美德即知识”。

3.教育转型与教育的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