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_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_以甘肃省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1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5No.1 2011年1月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an.2011文章编号:1003-7578(2011)01-074-06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的

相关关系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王海鸿,马琼,付士波,韩娜娜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00)

提要:基于甘肃省1997-2006年耕地十年变化的数据,研究了甘肃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面积变化的过程,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十年来耕地变化与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

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与人口呈相反趋势,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呈正"U"型三次曲线相

关,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它们的提高对耕地面积

减少的影响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甘肃省;耕地面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数量呈现不断减少态势。鉴于耕地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角色,国内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大部分研究者的成果表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耕地减少的首要驱动因素[1]。因此,一些学者对全国以及某些典型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过程与人口增长、城市化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曲福田(2004)通过对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6个典型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损失的分析,认为经济增长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型关系。杨桂山(2005)对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研究,选择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1978 1998年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显著的指数型减少,表明经济发展与耕地占用之间的拟合趋势线形式上仍表现为"倒U"型。张正栋(2005)采用1970-2004年的统计资料,用统计方法,研究了近35年来海南岛耕地变化过程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动态变化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呈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耕地减少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以上研究成果,都是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所作的研究[2-8]。

甘肃省地处西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是还没有达到经济集约型增长的水平;而近十年里耕地资源连年减少,十年间耕地数量净减了36.77万hm2。作为西部不发达省份,甘肃省耕地资源的减少与人口、经济发展究竟有无显著性关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将是文中研究的主要目的。

1研究区与数据

1.1研究区概况

*收稿日期:2009-10-22。

作者简介:王海鸿(1971-),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区域经济研究。

E-mail:mq08@lzu.cn

通讯作者:马琼(1984-),女,甘肃陇南人,兰州大学在读研究生,土地资源管理方向。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土地总面积为45.48万km 2。全省共14个市(州)、

86个县(市、区)。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省土地总面积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占用土地量居全国第五位。

1.2数据来源

文中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

《甘肃年鉴》(1997-2006);甘肃省土地变更调查数据(1997-2006)以及甘肃经济信息网等。

2甘肃省耕地资源的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

2.1甘肃省耕地变化过程

图1耕地与人均耕地年变化Fig.1The changes of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that per capita

1997 2006年,甘肃省耕地资源从1997年的499.

48万hm 2到2006年的462.71万hm 2,十年间耕地数

量净减了36.77万hm 2,年均减少3.68万hm 2,年均递

减率为0.74%。由图1可知,耕地面积的减少呈明显

阶段性特征。总体上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1997 2001年,在这段时间里,耕地面积虽在减少,

但处于低速减少阶段,共减少5.27万hm 2,年均减少量

为1.1万hm 2。第二阶段是2002 2004年,

这阶段处于急剧减少期,这三年时间,耕地减少了21.89万hm 2,年均减少量为7.3万hm 2。年均减少量为第一阶段的6.6倍。其中2002-2003年一年时间,耕地就减少了19.49万hm 2。第三阶段为2005年 2006年缓慢减少

期,随着前一阶段耕地数量的急速减少,引起了中央与地方的高度关注,国家和地方也纷纷出台政策,扭转

耕地急速减少的局面,因此,从2005-2006年耕地仅减少0.55万hm 2。耕地减少的速度有所下降,但耕

地减少的趋势亦未得到扭转

图2甘肃省各地区耕地动态度(%)Fig.2Dynamic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in Gansu 2.2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2.2.1耕地数量变化

耕地数量变化不仅在时间方面表现出阶段性,而

且在空间上表现出差异性。甘肃省由于各地区的经济

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率不同,

使得省内各地区耕地数量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为了揭示甘肃省耕地数量

变化的空间差异性,特根据耕地变化动态度和耕地减

少量来测算[9]。耕地变化动态度的计算公式为:

K =u 2-u 1u 1ˑ1T ˑ100%式中:u 1、

u 2分别为考察时段的期初和期末的耕地数量,

T 为研究时段长,K 为耕地变化动态度。耕地动态度表达了研究区一定时间范围内耕地的数量变化情况,即研究区域内耕地在检测期间的年平均变化速率。当K >0时,表明这种类型的数量在增加,当K <

0时,说明这种类型的数量在减少[9]。

由图2看出,河西地区(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的耕地变化量最少,且金昌市和酒泉地区耕地面积还有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开垦绿洲边缘的荒漠过渡带。而黄土高原地区(兰州、白银、庆阳、平凉、

临夏、天水、定西)是耕地减少最多的地区,其包括的七个地区,K 值均小于0,其中平凉、白银、定西的耕地

减少量最大,K 值都大于负1。这一地区拥有的耕地面积最多,人口最多,且经济发展也较快,再加上在这

一地区近几年大力度的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使黄土高原地区成为甘肃省耕地减少最多的地区。甘南地区也是耕地减少量较多的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土地荒漠化引起的耕地减少。最后为陇南地区。

2.2.2耕地区域差异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可用耕地相对变化率来表示[10]。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的表达式为:

·

57·第1期王海鸿等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