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中得水分习题
初中生物鲁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蒸腾作用的场所是()。
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故C正确。
2.【答题】在阴雨天移栽植物幼苗,容易成活的原因是()。
A. 降低了光合作用B. 降低了蒸腾作用C. 增强了呼吸作用D. 增强了吸收作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阴雨天光照不强,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B正确。
3.【答题】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中和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
A. 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B. 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C. 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D. 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根和茎叶的作用。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增加了降雨量。
在降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据统计,丰茂的森林可截留降水量的20%~30%,草地可截留降水量的5%~13%。
植物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等器官;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空气中。
因此,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草地和大规模植树造林,对维持水分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4.【答题】移栽植物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A. 移土栽培,减去一部分枝叶,给植物覆盖遮阴B. 及时施肥,不要碰掉枝叶C. 除去多余的小根。
不带原土,出老根D. 让植株尽快光照,以制造营养【答案】A【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据此解答。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第一章引论1.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体系。
2.大气圈可分为哪些层?对流层有何重要特征?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3.什么叫露点、降水、降水量?①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
其单位与气温相同。
②降水是指从天空降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但露不属于降水)。
③降雨量是指降水落到地面后(固态降水则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边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4.写出干空气状态方程并阐明其意义。
①干空气状态方程为P=pR d T,其中第二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1.什么叫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太阳常数,用I0表示,多取I0=1370W/m2.2.什么叫太阳辐射光谱?其能量是如何分布的?①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②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在可见光区,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其次是红外区,占总能量的43%,而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能量的7%。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哪几种?为何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吸收、散射、反射三种。
②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是因为空气中杂质、水汽等凝结物少,基本上是属于分子反射,而太阳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
4.为何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是因为云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且能反射回地面,也就是大气的逆辐射,因此,当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逆辐射就更强了。
5.写出泊淞方程,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第三章 水分
水汽含量不变,e不变:温度 E r
饱和差( d )
定义: 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d = E - e
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 影响因子: 水汽含量、温度 温度不变,E不变:水汽含量 e d 水汽含量不变,e不变:温度 E d
露点温度( Td )
定义: 对于含有水汽的湿空气,在不改变气压和水汽含量的 情况下,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三、植物蒸腾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其表面(主要是叶面气孔)将体内的水分以气 态形式扩散到体外的过程,称为植物蒸腾。 影响因素 气象因子;土壤湿度;植物生理结构和类型
四、农田蒸散
农田蒸散 农田中,作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称农田蒸散。 影响因子
气象因子、植物因子、土壤因子。
第三节
一、凝结条件
凝结发生的条件
1000M<H<2000M
属 简写 Cu Cb
中云
2000M<H<6000M
高云
H>6000M
层积云 层云 雨层云 碎层云 碎雨云 高层云 高积云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Sc St Ns Fs Fn As Ac Ci Cs Cc
第四节
一、降水的形成
降水
充分的水汽供应和空气的绝热上升运动。 凝结增长 凝结过程
饱和差 d>0
D=0 D&T=Td T<Td
e<E
e=E e>E
过饱和
二、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
绝对湿度的时间变化 日变化 单波型(海洋型) 温度日变化小的潮湿地区
e
14时
影响因子:蒸发强度
日出前 时间
双波型(大陆型)
e
10时 22时
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水分条件 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节植物生产的水分条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空气湿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A. 空气温度高低B. 空气中成分含量C. 空气潮湿程度D. 空气中干洁空气含量2. 饱和水汽压表示()A. 空气的潮湿程度B. 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C. 一定温度下,空气中能含水汽的最大限度D. 空气中水汽的含量3. 若水汽含量正好达到某一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最大限度,则水汽达到()A. 不饱和B. 饱和C. 水汽压增大D. 过饱和4. 相对湿度大小随温度升高()A. 减小B. 增大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5.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称为()A. 水汽压B. 相对湿度C. 饱和差D. 露点温度6. 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有()A. 绝对湿度B. 相对湿度C. 水汽压D. 露点温度7. 内陆地区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A. 8 ~ 9 时B. 15 ~ 16时C. 14 ~ 15时D. 20 ~ 21 时8.积雪深达3 cm 则为()A.大雪B. 小雪C. 中雪D. 暴雪9. 大气中有凝结核的存在,水汽,才能促进水汽凝结。
()A. 达到饱和或过饱和B. 成分发生很大改变C. 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D. 使温度不断提高10.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温度下降后极易形成水汽凝结物,当露点温度高于0℃就凝结为露,如果露点低于0℃就凝结为()A. 雾凇B. 露C. 霜D. 雨凇11. 雾使水平方向的能见度不到m ()A. 100B. 500C. 1000D. 200012. 高云在km 以上。
()A. 1B. 2.5C. 4.5D. 1013. 云和雾的主要区别是()A. 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雾大B. 雾与地面接触而云底距地面有一定高度C. 雾与云一样,没区别D. 雾对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比云大14. 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气条件是()A. 有云的夜晚B. 有风的夜晚C. 晴朗有微风或无风的夜晚D. 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15.“深山云雾产好茶”是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中的()A. 红外线B. 可见光C. 紫外线D. 红橙光16. 下面属地面水汽凝结物的是()A. 露和霜B. 雾凇凇C. 雨凇D. 雾和云17. 某地12小时降水量为34mm,则降雨等级为()A. 中雨B. 大雨C. 暴雨D. 特大暴雨18. 某地区24h降水量为43.6mm,则此时的降水等级为()A. 暴雨B. 小雨C. 中雨D. 大雨19. 下面描述大雨的正确的是()A. 雨滴下降连续成线,落硬地雨滴四溅,屋顶有沙沙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气中水分
三、空气湿度的垂直分布
通过蒸发(蒸腾)作用,水汽进入大气,随空气的垂
直运动向上输送,高度高愈度高愈,水高汽:愈少,因此,在对流层 中水汽压和绝对湿度水随高汽度含的量升减高小而减小。
从地面上升到1实.5~际2水.0汽Km高压度减处小,e就减小到近地面 的1/2左右,5Km处约绝为近对地湿面度的减1/小10。相对湿度随高度的 分 随布高比度较 增复加杂而,减相难小对以,湿用气简温度单随?的高?规度?律增?说加明而?。降?这低是,因使为饱水和汽水压汽
土壤的坡度、坡向等有关。
4、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措施: 根据土壤水分蒸发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一阶段: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第二阶段:镇压结合中耕松土 第三阶段:考虑灌溉措施
三、植物蒸腾 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
(transpiration)。
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来实现的。
蒸腾速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小气候条 件、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生理类型。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一)水汽压(e)---- hPa(百帕)
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叫水汽压 (vapour pressure)。
水汽压的大小和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有关,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时,水汽压就相应地增大, 反之,水汽压减小。所以,用水汽压的大小可表示 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饱和水汽密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由于绝对湿度的直接测量比较困难,而水汽压 值简单易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水汽压代 替绝对湿度。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四)相对湿度(r)--天气预报湿度的指标
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百分
大气中的水
章末质量评估(三)地球上的水(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南半球某局部区域图”,图中L为河流,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对角线为一条经线。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A.从西向东B.从西南向东北C.从东向西D.从东北向西南答案:B解析:根据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可以判断出X>Y,再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就可得出河流L的流向为从西南向东北。
2.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A所在地()A.400米<A<500米B.A>600米C.500米<A<600米D.A<600米答案:C解析:闭合曲线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由此可判断500米<A<600米。
湖泊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源。
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所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答案:B解析:咸水湖是只有河水流入,没有河水流出的湖,而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所以B图表示咸水湖。
4.湖泊分布较少的地区是()A.多雨的花岗岩地区B.冲积平原区C.多雨的石灰岩山区D.青藏高原区答案:C解析:多雨的石灰岩地区,溶蚀作用强烈,会形成许多漏斗、地下暗河,地表水多由漏斗渗入地下,难以形成湖泊。
5.(2009山东日照高三期末,9)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箭头分别代表降水、蒸发、径流与水汽输送,数字表示循环量)。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着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影响()A.MB.QC.ND.S答案:D解析:图中P表示海水蒸发,Q表示内陆蒸发,M表示水汽输送,N、T表示降水,S表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地表径流即S的影响。
下图虚、实线分别代表不同地理事物的等值线。
读图完成6~7题。
6.如实线、虚线分别代表水温、盐度,L线代表洋流,且L1>L3>L5,则该海区最不可能分布在()答案:B解析:根据据水温数值L1>L3>L5,即向北越来越小,可判断水温数值越向北越小;再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等可知,L是北半球一寒流。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单元检测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检测(三)(第三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1·浙江联考)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超过饱和湿度,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
读不同气温时的饱和湿度图(图中“⚪”数量的多少示意水汽含量的高低)。
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B.随气温升高,水汽更易凝结C.随气温下降,降水概率变小D.随气温下降,水汽四散逃逸2.某冷锋过境时没有产生降水,其原因可能是( )A.冷气团温度过低B.冷气团水汽含量少C.暖气团气压偏低D.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解析】1选A,2选D。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随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随气温升高,空气湿度达到饱和需要的水汽更多,水汽更难凝结;随气温下降,空气更易达到饱和,利于水汽凝结,降水概率变大;随气温下降,空气更易达到饱和,原有水汽会凝结。
第2题,某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上升,随着气温下降,空气饱和湿度下降,但由于暖气团水汽含量少,空气仍未达到饱和,因此难以出现降水。
下图为某年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从天气的角度考虑,此日下列各地最适宜人们骑车出行的是 ( )A.乌鲁木齐B.兰州C.哈尔滨D.沈阳4.假设图中两锋面移动速度约为300千米/天,则未来两天,天气变化最接近的两个城市是( )A.兰州、广州B.广州、西安C.南昌、台北D.南昌、西安【解析】3选C,4选B。
第3题,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关系判断此日哈尔滨风力最小,故相比较最适宜骑车出行。
第4题,图中两锋面为冷锋,且锋面移动速度为300千米/天,选项各城市中,广州和西安都位于锋前,未来两天的天气变化最接近。
2019年7月27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出现“断崖式”降温,人们纷纷穿起棉袄御寒,三伏天过出了初冬的感觉;同一天,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湖北省武汉市,酷热难熬,完全处于“烧烤”状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习题(2,3,5,6)
相关知识点:
T ( P ) RCp ( P )0.288 -泊松方程
T0 P0
P0
第五章 习 题
5.5 根据对某旋风除尘器的现场测试得到:除尘器进口的气流 量为10000 mN3/h,含尘浓度为4.2g/mN3 ,除尘器出口的气体流 量为12000 mN3/h ,含尘浓度为340mg/mN3,试计算该除尘器 的处理气体流量、漏风率和除尘效率 (分别按考虑漏风和不考虑漏风两种情况计算)。 解:处理气体流量:
4~5
5~6
6~8 8~10 10~12 20~30
99.63% 99.20% 99.20% 99.33% 99.38% 99.30%
100.00% 99.00% 98.00% 97.00% 96.00% 95.00% 94.00% 93.00%
<0.60.6-0.70.7-0.8 0.8-1 1~2 2~3 3~4 4~5 5~6 6~8 8~1010~12 20~30
产生的烟气量为:
注意单位: 1、浓度单位(体积分数):ppm,% 2、烟气量一般用体积表示
2.2 普通煤的元素分析如下:C65.7%,灰分18.1%,S1.7% H3.2%,水分9.0%,O22.3%(含N量不计) (1)计算燃煤1kg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和SO2在烟气中的浓度 (以体积分数计)
(2)假定烟尘的排放因子80%,计算烟气中灰分的浓度(以 mg/m3表示) (3)假定用流化床燃烧技术加石灰石脱硫。石灰石中含Ca35%。 当Ca/S为1.7时,计算燃煤1t需加石灰石的量。
转化为标态下的体积:
(2) 根据(1)中的计算,燃烧1kg重油产生的干烟气量为:
燃料中的S完全转化为SO2时,烟气中SO2的浓度最大。因此烟气中SO2 的最大浓度(体积分数)为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8)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15)第三章测评 (24)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双基巩固学考突破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表示平流层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答案:1.B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纵坐标代表温度,横坐标代表高度,根据温度高度变化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第2题,“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第3题,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分布在对流层中。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气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大气层温度变化不同;在距地面20千米处的气压值约为80百帕,而近地面约为1 000百帕,不是一半的关系;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为20~-60 ℃。
第5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中纬度地区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更易形成逆温现象。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答案:6.B7.D解析:第6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在Ⅱ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
第3章 水分 习题
第3章水分一、填空题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状态为(),两个H-O键之间的夹角为()。
1、水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成分,其H22、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的改变自身的温度。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
3、一般的食物在冻结后解冻往往,其主要原因是。
4、按照食品中的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将食品中的水分成和。
5、就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而言,在水分活度较低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水分活度大于0.4 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分活度大于0.8 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
(食化P32)6、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的计算式为()。
7、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性质主要区别:()、()等。
8、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和。
9、食品中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
10、食品的水分活度用水分蒸汽压表示为,用相对平衡湿度表示为。
11、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另一方面影响。
12、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的水分活度,耐盐、耐高渗的微生物只需要水分活度()的环境,当水分活度(),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长。
13、一般说来,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都成形。
14、一种食物一般有两条等温吸湿线,一条是,另一条是,往往这两条曲线是,把这种现象称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5、食物的水分活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16、可以将MSI分作Ⅰ、Ⅱ、Ⅲ三个区,Ⅰ区为(),Ⅱ区为(),Ⅲ区为()。
BET值是指()。
二、名词解释1、结合水2、自由水3、毛细管水4、水分活度5、“滞后”现象6、食品的吸湿等温线#7、分子流动性8、单分子层水三、回答题1、什么是水分活度?食物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试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3、试说明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的影响规律并说明原因。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水》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水》练习题及答案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100分;2、答题时间90分钟,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辐射逆温经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热量散失较快,因而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
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三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及逆温层顶高度示意。
完成下面小题。
1.三个时段中,甲时段大气逆温层厚度最大的原因是()A.大气辐射强B.地面温度低C.地面辐射强D.大气逆辐射强2.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A.地面辐射消失B.太阳辐射减弱C.地面持续升温D.大气辐射减弱3.丙时段可能在()A.日出前后B.上午C.正午D.夜间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5.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特征是()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B.25km以下的干洁空气中含量最高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D.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模拟试验,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干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6.与无毛巾的搓衣板相比。
有手巾的搓衣板()A.水流量较大B.水流速度较快C.蒸发量较小D.盆底存水较少7.如果没有毛巾的搓衣板表示为被破坏后的山地,推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该山地与植被破坏前相比较()A.林木蒸腾量增加B.下渗量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长江入海口海域的盐度随季节变化。
不同深度盐度差异影响海水垂直运动,垂直盐度差越大,海水垂直运动越强烈。
下图是长江入海口海域不同深度海水盐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章(1)
有充足的凝结核:
1、来源:土壤微粒、风化岩石、火山微粒;工 业、失火烟尘;海水飞溅泡沫中的盐粒;流星、陨 石燃烧后的微尘。 2、作用: ①增大水滴的半径,降低饱和水汽压,快速饱和 ②增大水滴的体积,下降中不易蒸发掉 例:无核冰晶:3—5倍的饱和水汽压才能凝结;有 核冰晶:相对湿度小于100%也可以凝结
压 强 8 C K
冰
6
2 A 3 O
4 B’ B 2
1
水汽
-16
-12
-8
-4
0
4℃
二、饱和水汽压
蒸发、凝结、动态平衡状态,实有水汽压e 与对应的饱和水汽压E进行比较。 饱和水汽压和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水面、 冰面,溶液面等)、形状(平面、凹面、凸 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1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第二节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物
要求
1、熟练掌握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 念;雾的形成条件、云的形成条件、分类。 2.掌握各类雾的形成、云的特点。
一、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1.露与霜 2.雾凇与雨凇
露与霜
露:温度在0以上,水汽凝结为液态, 称为露;(夏季最多) 露的水量很小,但对植物生长却十分有 利,尤其在干旱地区和干热天气情况下, 露常有维持植物生命的功效;
霜:温度在0以下,水汽凝结为固态,称
为霜;(常见于冬季) 无霜期长短对农业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 纬度愈高,无霜期愈短;纬度相同,海拔愈 高,无霜期愈短.山地阳坡无霜期长于阴坡; 低洼地段无霜期比平坦开阔地段短;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霜和露都是好天气的标志: 露 水见晴天;霜重风晴天
露和霜的形成条件
1水相变化的物理过程
水汽浓度不大,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 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 系统中的水就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 这就是蒸发过程,水分子落回水面的 过程叫凝结过程。
气象学复习题(1~9章)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有哪些主要特点?10、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可照时数、光照时间、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3、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分别计算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广州:23︒N,上海:31︒N,北京:40︒N)4、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5、光照时间与可照时数的区别和联系。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
8、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
9、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10、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150~400nm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
11、什么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
12、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
第三章大气中得水分
第三章大气中得水分第三章大气中得水分第一节蒸发与凝结在同一时间内,跑出水面得水分子与落回水中得水汽分子恰好相等,系统内得水量与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即水与水汽之间达到了两相平衡,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时得水汽称为饱与水汽,当时得水汽压称为饱与水汽压。
e为水汽压,E为饱与水汽压E>e 蒸发(未饱与)E=e 动态平衡(饱与)E<e 凝结(过饱与)若Es 为某一温度下对应得冰面上得饱与水汽压Es>e 升华Es=e 动态平衡Es<e 凝华图3、1 就是根据大量经验数据绘制得水得位相平衡图。
水得三种相态分别存在于不同得温度与压强条件下。
水只存在于0℃以上得区域,冰只存在于0℃以下得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得区域,但其压强却被限制在一定值域下。
图3·1 中OA 线与OB 线分别表示水与水汽、冰与水汽两相共存时得状态曲线。
显然这两条曲线上各点得压强就就是在相应温度下水汽得饱与水汽压,因为只有水汽达到饱与时,两相才能共存。
所以 OA 线又称蒸发线,表示水与水汽处于动态平衡时水面上饱与水汽压与温度得关系。
线上K 点所对应得温度与水汽压就是水汽得临界温度tk 与临界压力(Ek= 2、2×105hPa),高于临界温度时就只能有气态存在了,因此蒸发线在K 点中断。
OB 称升华线,它表示冰与水汽平衡时冰面上饱与水汽压与温度得关系。
OC线就是融解线,表示冰与水达到平衡时压力与温度得关系。
O 点为三相共存点:t0=0、0076℃,E0=6、11hPa。
上述三线划分了冰、水、水汽得三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内不存在两相间得稳定平衡。
例如图中得1、2、3 点,点 1 位于OA 线之下,ei<E,这时水要蒸发;点 2 处,e2>E,此时多余得水汽要产生凝结;点3 恰好位于OA 线上,e3=E,只有这时水与水汽才能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二、饱与水汽压(一)饱与水汽压与温度得关系:饱与水汽压随温度得升高而增大。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水分一.填空题:1.在常温常压下,大气中的物质只有有三态变化,其他物质由于气温高于其温度,而以形态存在。
2.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饱和水汽压按规律迅速。
3.不同温度下的空气,降低同样的温度,高温时的饱和空气凝结水量比低温时。
4.当T= 时,E过冷=E冰。
5.冰晶效应的条件是。
6.大小水滴共存时,产生水汽转移现象的条件是。
7.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
8.空气冷却的类型有、、。
9、近地面的空气因与冷地面接触而降温到露点以下,如果 >0℃时,则在地面或地面物体凝结成,称为露;如果 <0℃,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称为霜。
10、形成露和霜的条件是的夜晚。
11、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而不是霜。
12、出现白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即出现也出现。
13、出现黑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只有而无。
14、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
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可分为两类:和。
15、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的紧密冰层。
它主要是降到温度低于的地面或地物上冻结而成的。
如果它是由非过冷却雨滴降到冷却得很厉害的地面或地物上而形成的时候,一般这种雨凇很薄而且存在的时间不长。
16、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使水平能见度小于的物理现象。
17、云是指漂浮在空中的,由组成的中的水汽凝结物。
18、下午出现淡积云是的预兆。
19、早上出现浓积云是的预兆。
20、谚语“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就是指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出现后,。
21、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和水,常见的有。
21习惯上把半径小于 um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 um的水滴称为雨滴。
标准云滴的半径是 um,标准雨滴的半径是 um。
22、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包括:和。
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03大气中的水分
(二)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1、冰面小于过冷却水面小于水面的饱和 水汽压。可以解释冰水共存时的水汽转 移现象,即冰晶效应。
2、同一温度下,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 纯水面要小,而且,溶液浓度愈高,饱 和水汽压愈小。
(三)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形状的关系
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 平面次之,凹面最小。
n为单位时间内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数 则有: N > n 蒸发(未饱和)
N = n 动态平衡(饱和) N < n 凝结(过饱和)
蒸发 (evaporation)
概念——一定温度下由液态水(冰)转为 气态水(水汽)的过程。
由蒸发消耗的水量称为蒸发量,用蒸发失
去的水层厚度(mm)表示。 (1)e与E二者的对比是出现蒸发的关键 e<E出现蒸发(未饱和); e=E水汽分子进
显然,在影响蒸发的因子中,蒸发面的 温度通常是起决定作用的因子。
由于蒸发面的温度有年、日变化,所以 蒸发速度也有年、日变化。
四、 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1、绝对湿度(用水汽压表示)
(1)日变化有两种类型:
➢双峰型:主要在大陆上湍流混合较强的夏 季出现。 (一天有两高两低)
➢单峰型:以海洋上、沿海地区和陆地影响因素中,①起决定作用,其次为风。(3) 日变化和年变化——与气温相同 (4)蒸发量空间分布——因气温高低、海陆分布、
水汽量多少而不同。
全球年蒸发量分布图
3.2 凝结 (condensation)
概念——一定温度时由气态水
(水汽)转为液态水(冰)的过程, 由水汽直接转为冰过程称为凝华。 (1) 凝结(凝华)条件
• 具有一定凝结核(凝华核) • 增加水中的水汽e>E
• 通过空气冷却、降低E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40分钟总分:65分(知识点1:大气的组成。
知识点2:大气的垂直分层)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022年宁夏银川月考)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它们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汽主要集中在平流层②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在同一季节,各地水汽含量是一样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 )A.海洋上空B.公园绿地C.水田耕地D.建筑工地【答案】1.B 2.D【解析】第1题,大气中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影响对流层天气变化,①错误;水的相变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②正确;大气中的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所必需的凝结核,③正确;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④错误。
第2题,建筑工地灰尘多,大气中固体杂质最多;海洋、公园绿地和水田耕地对大气具有净化作用,固体杂质少,D项正确。
[知识点1]下图为某地理教师拍摄的一组模拟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照片。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对照片的排序,能正确说明对流运动先后过程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4.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对流运动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A.极光B.雨、雪C.流星D.磁暴【答案】3.D 4.B【解析】第3题,放置冰块的位置温度较低,未放置冰块的位置温度较高。
当加热之后,墨水会逐渐下沉并沿底部向右运动,在另一侧上升,而附近的墨水会过来补充,最后整杯水的墨水分布均匀。
第4题,雨、雪天气与大气对流运动有关。
[知识点2](2022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期末)下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
据此完成第5~7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对流层B.b是平流层C.a层空气对流D.b层空气对流6.若a、b层均属于高层大气,引起其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B.地面辐射是b层的主要热源C.臭氧是a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D.水汽和二氧化碳是b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7.若a、b层均属于对流层,a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雾霾B.大风C.霜冻D.大雨【答案】5.D 6.A 7.A【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a层随高度升高气温逐渐升高,为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气中得水分一、名词解释题:1、饱与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得水汽压。
2、相对湿度(U):空气中得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得饱与水汽压得百分比。
3、饱与差(d):同温度下饱与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露点温度(td ):在气压与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与时得温度。
5、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与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得水层厚度。
6、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
7、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得综合过程。
8、降水距平:就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与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得雾。
11、露点12、水分临界期13、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得综合过程。
14、冰晶效应:就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得饱与水汽压低于平水面得饱与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与得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与,此时在水滴与冰晶共存得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得现象。
15、二、填空题:1、低层大气中得水汽,随着高度得升高而(1)减少。
2、蒸发量就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得(2)水层厚度。
3、相对湿度得日变化与温度得日变化(3)相反。
4、使水汽达到过饱与得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与(6)绝热冷却。
5、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
空气中得水汽达到饱与时,则相对湿度就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与状态得途径:一就是增加大气中得,二就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得空气。
8.饱与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饱与水气压随温度得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得升高而_降低(减小)_。
11、农田蒸散就是由__植物蒸腾_与___土壤蒸发_组成。
12、水汽达到过饱与状态得途径:一就是增加大气中得_水汽含量_,二就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得空气__降低温度_。
13、云滴得增长过程有两种,即凝结(凝华)增长与_碰并增大_。
14、空气冷却得方式可归纳为四种:辐射冷却、绝热冷却、接触冷却与混合冷却。
15、按云得成因可将云分为积状云(对流云)、层状云(滑升云)与波状云(波动云)。
16、水分就是作物光合作用合成__有机质得原料。
17、作物得水分临界期较短得作物与品种适应不良水分条件得能力_强(较强)_。
18、一般植物水分临界期为_花芽分化旺盛时期_。
三、判断题:1、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与差则等于零。
错2、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错3、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得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错4、形成露时得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得露点温度在零下。
对5、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对6、、只要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凝结现象发生。
错7、水溶液浓度越大,水分蒸发速率越小。
错8、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土壤结构越疏松土壤蒸发越强。
对9、四、选择题:1、当饱与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①)。
①6、4hPa,②4、6hPa,③8、0hPa,④4、0hPa2、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③)。
①气温高于露点,饱与差=0;②气温=露点,饱与差大于零;③气温=露点,饱与差=0;④气温低于露点,饱与差小于零。
3、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②)。
①e增大,E不变;②E比e更快增大③E减小,e更快减小;④蒸发量增大,E降低。
4、四川地区裸地上空相对湿度日变化()。
A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同就是单峰型B为双峰型曲线C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反就是倒单峰型D为不规则曲线5、( )指得就是植物蒸散消耗单位重量得水分所制造得得干物质重量。
A蒸腾系数B蒸腾效率C水分利用率D水分有效利用率6、比较A、B两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年变化情况时,应采用()。
A绝对变率B相对变率C平均绝对变率D平均相对变率7、“麦收隔年墒”指得就是()。
A在生长季里降水时期比较适宜B降水量对小麦生长得影响较大C降水后效应D在生长季里降水强度比较适宜8、露点温度表示(C )。
A、潮湿地面温度B、空气湿度C、饱与湿空气温度D、未饱与湿空气温度9、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与时(A)。
A、露点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B、相对湿度较大C、绝对湿度与水汽压数值相等D、实际水汽压较大1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与程度远近得湿度参量就是(C )。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1、表示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多少得湿度参量就是(D)。
A、温度露点差B、饱与差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2、当空气处于未饱与状态时,气温与露点温度得关系为(C)。
A、T<T dB、T=T dC、T>T dD、两者无关13、相对湿度大小随温度升高(A )。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14、饱与水汽压表示(C)。
A、空气得潮湿程度B、空气中水汽所产生得分压力C、空气中能含水汽得最大限度D、空气中水汽得含量15、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与程度远近得湿度参量有(B、E、F )。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水汽压D、露点温度E、饱与差F、温度露点差16、表示空气湿度得物理量可分为两类(B、D)。
A、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得分压力,如饱与水汽压、最大水汽压B、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得多少,如绝对湿度、水汽压C、一类为空气温度高低,如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D、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与程度,如相对湿度、饱与差E、一类为降水变率,如相对变率、绝对变率17、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得物理量有(A、B、C)。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露点温度D、相对湿度E、饱与差18、饱与水汽压(A、C )。
A、随温度升降得改变量,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大些B、随大气中水汽得增加而迅速增大C、随着温度得升高而迅速增大D、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与得程度E、可表示空气中水汽得含量19、潮湿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决定于(D )。
A、土壤湿度B、空气湿度C、土壤质地D、土壤温度20、干燥度就是以某-地区同期得( B )与(D)得比值来表示。
A、蒸发量B、水面可能蒸发量C、蒸散量D、降水量21、大气中凝结核得存在( B),促进水汽凝结。
A、使水汽得饱与水汽压增大B、使水滴曲率增大C、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D、使温度露点差增大22、形成露与霜得有利天气条件就是(C)。
A、有云得夜晚B、有风得夜晚C、晴朗有微风或无风得夜晚D、地面有效辐射小得夜晚23、霜冻对作物得危害主要就是(C)。
A、结霜B、结霜加低温C、低温D、高湿24、冰雹在气流(D)过程中形成。
A、上升B、下降C、稳定不动D、反复升降25、饱与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与形状得关系就是(D)。
A、纯水面得E比冰面小B、溶液面得E比纯水面大C、平面得E比凹面小D、小水滴得E比大水滴大26、山坡雾就是由于(D)冷却而产生得。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混合冷却D、绝热冷却27、地面凝结物雾凇与雨凇就是由于(B)冷却而产生得。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8、地面凝结物露与霜就是由于(A)冷却而产生得。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9、“深山云雾产好茶”就是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中得( C)。
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红橙光30、露就是因夜间地面与地面上物体表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或物体表面得空气温度降到( C)以下时,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所产生得凝结物。
A、零度B、一定温度C、露点温度D、地面温度31、高积云属于(B )云系。
A、层状云B、波状云C、积状云D、滑升云32、积雨云属于(B)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层状云33、雨层云属于(A)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对流云34、云与雾得主要区别就是(A、B、D)。
A、雾对地面得保温作用比云大B、雾与地面接触而云底距地面有一定高度C、雾内得水汽含量比云多D、雾对水平能见度得影响比云大E、雾具有夜晚生成,白天消散得日变化,而云在一天得任何时间均可形成35、降水形成得主要宏观条件就是(C、D )。
A、云底高度高B、云下得湿度低C、较强得上升气流D、充足得水汽输送36、农作物在其各个生育阶段中对水分得要求就是不同得,对水分得敏感程度也就是不同得,由于水分得缺乏或过多,对作物(D)影响最大得时期叫做作物得水分临界期。
A、、光合作用B、对茎、叶得生长C、产量D、发育速度37、五、简答题:1、何谓降水变率?它与旱涝关系如何?答: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
它表示降水量变动情况,变率大,说明该地降水量距平均值得差异大,即降水量有时远远超过多年得平均值,这样就会出现洪涝灾害;相反,有时降水量远远少于平均降水量,则相应会出现严重缺水干旱。
2、相对湿度得日、年变化规律如何?答:相对湿度得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
年变化一般就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得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
3、影响农田蒸散得主要因子就是什么?答:有三方面:(1)气象因子。
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与风等; (2)植物因子。
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 (3)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得流动情况等。
4、为什么相对湿度与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答:相对湿度f =(e/E)×100% 。
(1分)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与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2分)同样得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就是饱与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2分)5、相对湿度得年变化、日变化有哪些规律?答: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清晨,最低值出现在午后,滨海地区例外。
(2分)年变化:一般与气温得年变化相反,温暖季节f小,寒冷季节f大。
在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来自大陆,因此最大值出现在夏半年得雨季或雨季之前,最小值出现在冬季。
(3分)6、简述土壤蒸发得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当土壤潮湿时,蒸发在土表进行。
下层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表蒸发。
速率与水面近似相等,强度决定于土温、饱与差、风等气象因子。
(1分)第二阶段:土表变干(含水量<70%),形成干涸层。
水分在土壤中蒸发后,沿孔隙、毛细管扩散到土表。
速率比水面减小,主要决定于土壤中得含水量。
(2分)第三阶段:土壤表层变得非常干燥时,土壤内毛细管得供水作用停止,蒸发仅在深层进行,水汽沿孔隙扩散到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