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23c4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6.png)
内容调整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单元
第七单元
内容调整
本单元为【新增】单元(《曹冲称象》为新增课文,其余都是原六下第四单元内 容) 22 《表里的生物》/冯至 2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 2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阿西莫夫 25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列子》 《曹冲称象》/陈寿 写作 插上科学的翅膀 “语文园地”由“梳理与交流、词语段运用”两部分组成。
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 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 联想。
《诗词三首》孟浩然、苏轼、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
辛弃疾
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分析
单元主题
课文目录
作者
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七律·长征》 毛泽 东
《狼牙山五壮士》 沈重
《开国大典》
/
《我的战友邱少云》李元 兴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一)调整课文,强调“以文化人”。 义教新课标强调语文“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把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养的首
位,并将“主题与载体形式”郑重地写进课程内容,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通过 特定的课文加以落实。
对于新增的文章,需要深入研究其教学价值,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而对于删减的文章,也要反思过去教学中的得失,思考如何将其蕴含的知识点和能 力培养迁移到新的教学。如第六单元通过活动探究,阅读革命传统作品,受到革命 英雄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二)部分单元改为“活动·探究”单元,体现任务、情境理念。
比如第六单元,一方面删除原单元内容并新增了课文,另一方面按照以任务为统领、以活动为中 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的单元整体教学思想进行设计。下边展示的是这个单元的三个统 领任务。 任务一 阅读革命传统作品 阅读四篇课文,边默读边勾画重要语句并作摘录,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感受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质。 任务二 举办阅读分享会 谈阅读感受,分享阅读心得,初步感悟革命传统作品的特点。 任务三 编辑诗集 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下,编辑革命诗集,进一步感受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6033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7.png)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1 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写景局部〔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化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
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局部主要写了作者深化林中看到的风光。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二、学习第2小节〔“岭”〕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考虑: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根底上概括“岭”的特点。
〔板书:多温顺〕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顺的呢?〔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读写“温顺”的句子。
联络详细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化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
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顺的特点读出来呢?出示幻灯片:“这里的岭确实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一样。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张家口市一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拓展阅读 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北京版六年级语
![张家口市一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拓展阅读 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北京版六年级语](https://img.taocdn.com/s3/m/e38fb6305022aaea988f0f2e.png)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那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点红,由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彷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头,拉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一层粘汗,发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的吃点甚么,可是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地响动。
还是热,心里可镇定多了.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的希望。几阵凉风过去,阳光不那么强了,一阵亮,一阵稍暗,彷佛有片飞沙在上面浮动似的。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甚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一阵风过去,天暗起来,灰尘全飞到半空。尘土落下一些,北面的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祥子身上没了汗,向北边看了一眼,把车停住,上了雨布,他晓得夏天的雨是说来就来,不容工夫的。
淮安区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林海拓展阅读老舍简介北京版
![淮安区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林海拓展阅读老舍简介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99b982b84ae45c3a358c7e.png)
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期末达标测试卷(基础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我和爸爸来到工业大学的动力xué yuàn( ),听一场有关jī xiè()的报告,台上做报告的这位jiào shòu()的jiàn jiě( )很独特,我后来发现他是一个máng rén(),真让人意外。
二、补充词语,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3分)①随()所( ) ②( )()大笑③过犹()( )④( )()不舍⑤见( )知()⑥( )( )见惯1.②词中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它另外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组词________和________。
(2分)2.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分)3。
从上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3分)(1)由于人们________________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想要有一番作为,就要有________________的毅力,不能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
(3)凡事有度,物极必反,_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把握好尺度。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拓展阅读 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拓展阅读 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651b9e76a20029bc642d35.png)
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阅读提示:烈日和暴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一点风也没有。
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层灰土在枝上打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被晒化。
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
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那些拉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头慢慢地走。
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骡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走,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祥子有些胆怯了。
拉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
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
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
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
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
他不敢再动了。
新昌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拓展阅读 老舍简介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
![新昌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拓展阅读 老舍简介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https://img.taocdn.com/s3/m/de92fbf2b7360b4c2f3f6451.png)
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世界的边沿在哪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杨卡对“世界的边沿在哪儿"的思想与探寻。
感受杨卡那份纯真执著的好奇心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查找资料,请教老师或家长,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学中应注重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意境,体会情感,升华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杨卡对“世界的边沿在哪儿”的思想与探寻,感受杨卡那份纯真执著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杨卡对“世界的边沿在哪儿"的思想与探寻,感受杨卡那份纯真执著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世界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七岁小男孩儿杨卡的生活,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读通词语,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顺每一个句子,画出读音有疑问的字词,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读,纠正字音,并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3、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思考题:“世界的边沿究竟在哪儿?”小杨卡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做了哪些努力?你认为小杨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习方法:1自己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人教版本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1林海》学习教案22
![人教版本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1林海》学习教案22](https://img.taocdn.com/s3/m/56bf6056f524ccbff0218492.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课方案教课要求1.认识大兴安岭的风景特色,遇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色推行察看和联合光景描绘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要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3—6自然段。
教课要点认识大兴安岭的风景特色。
2.学习作者联合光景描绘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课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来描绘一下所见林海的样子。
(课件展现林海的情景)位同学到前方来把课题写出来,请同学们介绍写字最好的同学到前方来写。
假如其余同学愿意写可以随着这位同学推行书空。
(板书课题——林海)(一)小组沟通,报告预习状况。
课件展现:课文几次讲到“和蔼、舒畅”?找出有关句段,标出来,仔细读一读。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大兴安岭光景的特色?(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指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第一次讲到和蔼、舒畅。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第二次感觉和蔼、舒畅。
指名读第二次的句子。
A、“岭”的特色(多、温柔)学生默读岭的段落,小组议论大兴安岭岭的特色。
小组报告议论状况。
课件展现(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的不一样,进而休味出岭的温柔):里的岭确实好多,高点的,矮点的,点的,短点的⋯⋯不没有一条岭令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峻里的岭确实好多,高的,矮的,的,短的⋯⋯不没有一条岭令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峻一部分作品用物展台展现并学生什么秦岭的山画上一些云,从而引理解“云横秦岭”的意思。
B、岭上“林”、“花”的特色。
(林的特色:多、。
花的特色:种多) 四人小相互学,感觉:件展现1:①“林”与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色?②“大安岭多么会妆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裙,衣着花鞋。
之的缝隙也不缺少色彩:松影下开着各样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地落在客人的身上。
”你从中领会到了什么?各小依据自己喜的部分行造性的,教行适点。
(板:多、种多)我最感趣的是林。
我最感趣的是花。
小行朗,其余学生行想象美的画面。
若是你身其境,想点什么?:作者把大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系在一同作详细描,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安岭更为美,可。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9d7a887fd5360cbb1adb33.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教案1、教学内容《林海》第十一册13课第2自然段:描写大兴安岭的“岭”。
2、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的特点,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生动细腻之美。
3、教学过程(1)感知语言,体会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独立思考: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讨论,理解语言。
生:我认为岭的特点是“多、温柔”我是从“……”这句话里看出来的。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a、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
生:我从“这里的岭的确很多”看出岭多的特点。
生:我从“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看出兴安岭的样子多,也可以说明它不但多而且温柔。
生:我从“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可以看出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师:“云横秦岭”的岭是怎样的?生:秦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
师: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
通过画“大兴安岭”和“秦岭”理解孤峰突起和盛气凌人的意思,并明白写秦岭是为了突出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
师: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应读出温柔的语气)生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男女生赛读。
b、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生:通过“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岭多的特点。
生:通过“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明岭多的特点。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该这样读?为什么?生: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读出赞叹的语气,因为“多少条岭啊”这是作者发出的感叹。
生:我认为“疾驰、几个、既、也”这几个词语应该读得重一点。
指名读,先学生评议,再进行全班齐读。
(3)感情朗读,体验情感。
师配乐朗读,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反复练读,将体会到的大兴安岭的特点和语言的生动细腻,用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并熟练成诵。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林海》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林海》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https://img.taocdn.com/s3/m/8ce5ec9a783e0912a3162acf.png)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林海》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 按原文填空________,哪里都是________,________是林海,________是林海的波浪。
多少种________呀: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难以形容。
________只有画家才能________出这么多的________颜色来呢!3. 读懂课文内容填空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衫”指________,“裙”指________,“绣花鞋”指________。
四、改为陈述句: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________改为陈述句: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________《林海》文章中几次出现“亲切、舒服”?作者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林海》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阅读习作,完成练习。
秋天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长高了许多,显得那样清澈透明。
啊!秋天到了。
枫叶红得似火,远远看去,像节日燃放的焰火。
柳树、杨树的叶子飘飘洒洒地落下来,仿佛飞起了许多黄蝴蝶。
松柏还是那样青翠挺拔,昭示着它那不屈的性格。
池塘里再也听不到青蛙“呱呱呱”的叫声,草丛中再也听不到蛐蛐那动听的歌声。
蚂蚁们在为过冬忙个不停。
你看,几只蚂蚁正在吃力地抬着一只大青虫,看得出,团结起来的力量就是大呀。
山坡上,羊群肥壮。
果园里飘出缕缕芳香,红艳艳、黄橙橙的苹果挂满枝头。
杮子树上挂满了盏盏小灯笼。
南飞的大雁正唱着丰收的歌……我的年龄,正值春天,在秋的遐想中,我似乎明白了许多。
(1)在每个自然段后面写出段落大意。
(2)抄写出文中的比喻句,写出这些比喻句的作用。
(3)抄写出文中的拟人句,写出这些拟人句的作用。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林海》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林海》](https://img.taocdn.com/s3/m/ad32036458fb770bf78a55b9.png)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林海》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林海岭的特点2、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3、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写一段话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教学难点:品悟作者的语言特色,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基于已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追随着作者来到了大兴安岭,并且知道了老舍先生是通过岭、林、花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美丽景色的。
类似的文章我们还学过桂林山水,其中对漓江水是这样描述的。
自己默读这一段,你能快速找出漓江水具有哪些特点吗?(预设:静,清,绿)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为什么你能如此快的找到漓江的特点啊?(预设: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概括句。
问:那这是什么写法?)4、正是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让课文层次特别清晰,我们能一下子找到景物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林海这篇文章,自己默读相关段落,你能像找漓江水特点那样快速说出岭林花的特点吗?(说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找两名同学)5、我听到同学们的答案有所不同了,不像找漓江水特点时那么统一了,为什么林海这篇课文的特点不那么容易找到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林海,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描写林海这三方面特点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一)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兴安岭的“岭”具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你的理解?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学习岭的特点:1、岭多的特点:(1)抓住“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矮点的,横着的,顺着的。
秀英区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拓展阅读《我和老舍说相声》(梁实) 北京版六年级语
![秀英区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拓展阅读《我和老舍说相声》(梁实) 北京版六年级语](https://img.taocdn.com/s3/m/b74731db43323968001c9299.png)
《我和老舍说相声》梁实秋阅读提示:想一想老舍先生说相声的画面。
有一次,北碚各机关团体,以国立编译馆为首,发起募款劳军晚会,一连两晚,盛况空前,把北碚儿童福利试验区的大礼堂,挤得水泄不通。
国立礼乐馆的张充和女士多才多艺,由我出面邀请,会同编译馆的姜作栋先生,合演一出“刺虎”,唱做之佳,至今令人不能忘。
在这一出戏之前,垫一段对口相声。
这是老舍自告奋勇的,蒙他选中了我做搭档,头一晚他“逗哏”我“捧哏",第二晚我“逗哏"他“捧哏”,事实上,挂头牌的当然应该是他。
他对相声特别有研究。
在北平长大的,谁没有听过焦德海、草上飞?但是能把相声全本大套的背诵下来,则并非易事。
如果我不答应上台,他即不肯露演,我为了劳军,只好勉强同意。
老舍嘱咐我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
”我听了之后,连连辞谢说:“我办不了,我的皮儿不薄。
”他说:“不要紧,咱们练着瞧。
"于是他把词儿写出来,一段是“新洪羊洞",一段是“一家六口",这都是老相声,谁都听过。
相声这玩意儿不嫌其老,越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玩意儿,越惹人喜欢,借着演员的技艺风度之各有千秋,而永远保持新鲜的滋味。
相声里面的粗俗玩笑,例如“爸爸”二字刚一出口,对方就得赶快顺口答腔的说声“啊”,似乎太无聊,但是老舍坚持不能删免,据他看,相声已到了至美的境界,不可稍有损益。
是我坚决要求,他才同意在用折扇敲打我头的时候,只要略为比划一下而无须真打。
我们认真的排练了好多次。
到了上演的那一天,我们走到台的前边,泥雕木塑一般,绷著脸肃立片刻,观众已经笑不可仰,以后几乎只能在阵阵笑声之间的空隙,进行对话.该用折扇敲头的时候,老舍不知是一时激动忘形,还是有意违反诺言,抡起大折扇狠狠地向我打来,我看来势不善,向后一闪,折扇正好打落了我的眼镜,说时迟,那时快,我手掌向上两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来的眼镜,我保持那个姿势不动,喝彩声历久不绝,有人以为这是一手绝活儿,还高呼:“再来一回!”夜莺的歌声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耷.拉(dāér)姓潘.(bō pān)模.样(mú mó)模.型(múmó)二、看拼音写词语.tāo qián yú chǔn dī bà lú zào()()()()gē bó huǐ miè chà dào()()()三、选词填空。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精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精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39882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b.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精选教案《林海》这篇课文是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林海岭的特点2、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3、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写一段话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教学难点:品悟作者的语言特色,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基于已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追随着作者来到了大兴安岭,并且知道了老舍先生是通过岭、林、花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美丽景色的。
类似的文章我们还学过桂林山水,其中对漓江水是这样描述的。
自己默读这一段,你能快速找出漓江水具有哪些特点吗?(预设:静,清,绿)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为什么你能如此快的找到漓江的特点啊?(预设: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概括句。
问:那这是什么写法?)4、正是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让课文层次特别清晰,我们能一下子找到景物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林海这篇文章,自己默读相关段落,你能像找漓江水特点那样快速说出岭林花的特点吗?(说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找两名同学)5、我听到同学们的答案有所不同了,不像找漓江水特点时那么统一了,为什么林海这篇课文的特点不那么容易找到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林海,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描写林海这三方面特点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一)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兴安岭的“岭”具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你的理解?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0课《青山不老》01 名师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0课《青山不老》01 名师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7bf4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7.png)
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
题。
青
山
不
老
AOYAMA IMMORTALITY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 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
三
1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课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要风沙路径营造万亩以上连片树林120多处,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有效
遏制了地表起沙现象,减轻了沙尘危害。
青 山 不 老
AOYAMA IMMORTALITY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WORDS AND PHRASES
字词 同音字
二
字
词 百
pán
zhàng
花
盘( 盘 踞 ) 杖( 拐 杖 )
蟠( 蟠 桃 ) 障( 障 碍 )
一
背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
景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著名的新闻理论
资
家、散文家和政论家。曾任《光明日报》记者,现
料
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
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务
理事。曾荣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
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
详细叙述了老人的孤独,没人照顾,自己做饭,从早忙到晚, 老人不但要战胜恶劣的环境,还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实在让人敬 佩。
三
3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
课
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
六年级语文林海4
![六年级语文林海4](https://img.taocdn.com/s3/m/9204b7510975f46526d3e14a.png)
《林海》(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
![《林海》(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eab099e45c3b3566ec8b5d.png)
请带着? 边看边听:
1.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按照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 特点。
(1)大兴安岭的岭 (2)岭上的林
(3)林中的花
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 松针上 ,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 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 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 感到亲切、舒服?
பைடு நூலகம்云 横 秦 岭
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 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 树干是银白色的。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说 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是的 像边 海沿 边闪 的动在 浪着阳 花白光 吗桦下 ?的,
通讯地址:北京假日旅游公司
再见
谢谢大家
银大 裙片 ,青 不松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 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青松 (衫) 白桦 (裙)
野花 (绣花鞋)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 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邦”的意思是( 国 ), “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 )。
招聘广告
假日旅游公司急需招聘一名小导 游。有意者请写一篇介绍大兴安岭美 丽风光的解说词,寄到我公司。
北京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单元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图顶6 长满了 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
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图3
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图白5 色的。
松影下开着各色小花, 招来各色的 小蝴蝶。
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 珠似的小红豆。
翠峦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说课稿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林海说课
![翠峦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林海》说课稿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林海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850a46f3a6c30c2258019e0f.png)
《林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讲的课题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林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谈教法、谈学法、谈教学程序、谈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谈教材本教材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林海》。
本单元共四篇文章,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林海》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他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具体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展开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亲切、舒服”感情为线,贯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对大兴安岭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
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大安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我的研究主题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读熟且会写本课五个生字,会给五个生字简单组词。
2、能力目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美的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不同方法,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以及学会同一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本是本课教学难点.二、谈教法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
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谈学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我以“美”为导线,引导学生应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考→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四、谈程序本课采用“三步教学模式”,即“回忆美—-寻找美——创造美".(一)、回忆美我采用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用一个字形容你对“林海”的感觉为导入口,从而引出本课的一条重要线索——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带着? 边看边听:
1.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按照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 特点。
(1)大兴安岭的岭 (2)岭上的林
(3)林中的花
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 松针上 ,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 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北京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单元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图顶6 长满了 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
这里白5 色的。
松影下开着各色小花, 招来各色的 小蝴蝶。
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 珠似的小红豆。
银大 裙片 ,青 不松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 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青松 (衫) 白桦 (裙)
野花 (绣花鞋)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 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邦”的意思是( 国 ), “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 )。
招聘广告
假日旅游公司急需招聘一名小导 游。有意者请写一篇介绍大兴安岭美 丽风光的解说词,寄到我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假日旅游公司
再见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 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 感到亲切、舒服?
云 横 秦 岭
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 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 树干是银白色的。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说 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是的 像边 海沿 边闪 的动在 浪着阳 花白光 吗桦下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