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公共财政改革作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

制度变革的核心和前导,对整体改革的示范和牵动作用极大。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篇1浅谈公共财政与民生

摘要: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财政;民生;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按现价计算的G D 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的210871亿元,人均G D P也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的16084元(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表明我国20**来经济发展的成果显著,举世瞩目。但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凸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上,必须坚持人的发

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而人的发展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条件,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以这一基本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解决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共财政与民生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公共财政与民生的关系

(一)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民生

公共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理应用之于民。可见,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民,财政与民生息息相关。

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财政与国家(或政府)同呼吸、共命运,因此财政存在的前提是国家(或政府)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与民生的关系是国家(或政府)与民生关系的反映。国

家是否繁荣稳定或者直接存在下去取决于民生状况,取决于国家(或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态度以及政策策略。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民生问题,导致民不聊生,那么这个国家(或政府)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因此民生问题事关国家兴衰存亡,是个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相对会比较重视民生,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会实施一些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如轻徭薄赋。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是其最终目标,民生目标更为清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构建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公共需要,为了民生。

(二)检验公共财政的实践标准是民生

近十年来,财政领域一直在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体制还不够完善,衡量公共财政的标准仍有缺失。既然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民生,那么就应该把民生标准作为公共财政的实践标准,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政策的重点。公共财政要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保障的层次、程度和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已取得辉煌的成就,

财政收入迅猛增长。20**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2543.83亿元,增长32.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财政收入的增长意味着政

府从国民经济这块蛋糕中分得的比例增多,相应地,公众分得的比例就会减少;而财政收入可视同公众为购买

政府所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如果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变,财政收入的增长只是说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提高了,公众的成本增加了,负担加重了。因此,经济的增长要求公共财政必须相应增加对满足民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通过公共财政的再分配功能让广大民众都分享到经济改革与建设的劳动成果,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是公共财政本质的回归,可见,民生是检验公共财政的最终标准。

二、民生领域的界定与公共财政支持原则

(一)民生领域的界定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人民的生计问题,一般指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生、老、病、死等方面。孙中山先生则认为,民生就是人民

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他所指的人民的生活已不局限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层面(群众的生命),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为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而采取的谋生之道(国民的生计),还指一个社会为解决群众的生命和国民的生计而采取的措施和社会经济政策(社会的生存)。

如果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民生领域范围较广,既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生产、生活方面,还可以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 b r a h a m M a s l o w,1908-1970)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类,按照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涉及到这五类需求的领域都可以看作民生领域。因此,民生领域也是分层次的,满足生理需求层次和安全需求层次的领域可以算作基本的民生领域。

(二)公共财政支持原则

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但财政介入的民生领域范围以及支持的程度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不是一蹴而就的,支持水平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公共财政对民生

的支持原则应是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根据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主要是满足吃、穿等方面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民众对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会增加;在经济

发展的成熟阶段,人们对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会更高,对公平收入分配的愿望也会更强。从总体上看,我国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行业、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们的需求层次和偏好不同,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必然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

当前,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主要有: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因此公共财政支持的民生领域重点就应该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要先解决民众普遍关注、急需解决的民生难题,然后进一步解决好就业、分配、公共安全、稳定等民生问题。由于国情的复杂和地方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就全国范围而言,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还只能是满足较低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