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公共财政改革作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制度变革的核心和前导,对整体改革的示范和牵动作用极大。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谈公共财政与民生摘要: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财政;民生;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按现价计算的GDMaow,1908-1970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类,按照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涉及到这五类需求的领域都可以看作民生领域。

因此,民生领域也是分层次的,满足生理需求层次和安全需求层次的领域可以算作基本的民生领域。

二公共财政支持原则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但财政介入的民生领域范围以及支持的程度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

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不是一蹴而就的,支持水平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

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原则应是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根据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主要是满足吃、穿等方面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民众对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会增加;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人们对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会更高,对公平收入分配的愿望也会更强。

从总体上看,我国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行业、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们的需求层次和偏好不同,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必然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

当前,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主要有: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因此公共财政支持的民生领域重点就应该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论文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论文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论文内容摘要:公共财政的职能是财政基础的核心内容。

本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从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的形式、特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正确把握公共财政的职能,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职能一、公共财政的概念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特点是: ( 1) 公共财政是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体制,作为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础上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模式,它是一种缺陷财政,政府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首先必须满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基本条件,否则就会出现“越位”和“缺位”; ( 2) 公共财政是一种服务财政,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社会集中代表的国家,其活动和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3) 公共财政是一种民主财政,是按社会公意公益来进行的一种社会集中性分配。

他要求最大限度实行民主政策。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通过公民的买卖来作出决定,而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即所谓的“政治投票”作出决策。

公共选择主要体现为通过代表民意的权力机关审批政府预算和决算。

; ( 4) 公共财政是一种法制财政,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治经济,对于政府来说,其活动和行为也应当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规范之下。

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无疑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从而具有明显的法治性特征。

其表现在公共财政收入方面,无论是开征税收、设立规费项目,还是发行国债,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办事,由财政税务部门依法组织征收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预算。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研究论文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模式,其框架体系已初步确立。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市场经济下政府财政的一种基本形态。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必须具有的公共品和服务,包括政权建设、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具有层次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然而,当前我国的公共财政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支出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预算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

二、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是衡量公共财政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经济建设支出仍占较大比重,这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符。

其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不足,影响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此外,行政管理支出偏高,也影响了公共财政的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一方面,要逐步减少经济建设支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同时,还要压缩行政管理支出,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我国,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较大挑战。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同时,还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明确服务范围和标准,确保各地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

四、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在预算管理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透明度不高、约束力不强等。

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的财税毕业论文

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的财税毕业论文

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的财税毕业论文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的财税毕业论文【论文摘要】财政改革的目标最终确定为建立公共财政。

公共性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规定,公共性要求财政运行必须公开和透明。

透明性是由预算制度的硬性规范予以保证的。

我国现行财政“缺位”与“越位”严重,官僚盛行,根源在于预算制度形同虚设,因而财政透明性太低,政府花钱没有约束和监督。

预算制度问题表现为预算不完整,管理粗化,关键是执行随意性大,没有约束力。

现行财政转轨、实现公共财政目标,根本途径是重建预算制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政治、社会各个方面,关键是法制化。

按照公共性要求转换财政职责只是财政改革的开始,按照透明性要求重建预算制度才能保证财政改革成功。

【论文关键词】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公共性与透明性;财政民主;公共选择;法制化经过20年的探索,我们最终确定了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这是一个转轨过程,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怎样走下去?已有的公共财政实践表明,按照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法制化的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的基本前提,没有法制化的预算制度的硬性规范,就没有公共财政。

这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我们由集权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轨,在操作上就是要重建预算制度。

一、公共性与透明性:公共财政的两个基本规定公共财政是为了公共目的,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在现代社会,这个任务是由政府来完成的。

政府受社会公众的委托筹集财力——公共收入,并按照社会公众的意愿来安排使用这些收入——公共支出。

这个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也是一个集体行动和集体决策的过程。

从目的到手段的整个过程都体现出社会公众的偏好和意愿,从而使公共财政的运行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透明性作为公共财政运行的基本要求,是由其公共性内在决定的。

相对于纳税人来说,财政资金是公共性的,因而必须公开和透明。

这不只是在管理上有利于加强监督和约束,提高财政运行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财政民主化的必然趋势。

财政是人民的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财政征文(精选多篇)

财政征文(精选多篇)

财政征文(精选多篇)篇一:新时代财政工作的思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财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财政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时代财政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积极做好财政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财政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主动。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灵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的需要。

因此,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主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为有针对性的政策,切实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是财政工作要更加注重优化结构。

新时代需要财政工作以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为核心,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是财政工作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

新时代要求财政工作要以创新发展为核心,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要注重财政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建设,提高财政工作效率。

四是财政工作要更加注重预防化解风险。

在新时代,面对各种风险,财政工作要更加注重预防化解风险,提高财政工作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监测和防范,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五是财政工作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作为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工作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不断提高财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新时代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财政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式,为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财政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财政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财政毕业论文范文一: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摘要:公共财政学课程在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应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措施上,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关键词:公共财政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模拟1引言公共财政学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核心主干课,也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安排的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PPT的内容信息量大,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

但是,即使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仍是注入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讲授概念与理论,而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现在手机网络等诱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起不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更没有办法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2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建立公共邮箱、微博或者微信群等,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教师将日常接触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时事素材,幽默段子,网络热词,书籍评论等,让学生在非课堂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慢慢接近公共财政学这门课程,消除陌生感并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进一步的了解,慢慢理解消化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也是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财政政策论文范文,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些财政政策论文的写作手法。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之第一篇: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启示探讨摘要: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的工业建设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的品质的同时,大量的废气排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随着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人们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

目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的重要发展目标。

而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大国,深入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推动低碳经济不断深化,对我国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财政政策;从人类开始钻木取火开始,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离不开火的同时,也与碳基能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煤炭和石油等工业资源,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应用,是温室气体的排量快速增加。

财政政策,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围绕节能降耗,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发展低碳城市,促进低碳经济政策快速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意义(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不断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的达到排放与生态环境转化平衡,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期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英国首先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且随着发展的逐步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致使目前英国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而且,温室效应的变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

公共财务管理论文-财政管理论文

公共财务管理论文-财政管理论文

公共财务管理论文财政管理论文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提要公共财政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

应通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成员充分就业、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公共财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集团和群体之间、不同社会组织或团体之间、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状态。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也就是,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

目前,我国达到社会和谐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速的增长与就业不足并存,几乎成了中国经济的特有现象;二是收入分配呈逐步扩大的态势,城乡差距近十几年明显拉大,全社会收入分配拉开的幅度和速度过快,相当部分人未能真正共同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收入差距与贫富悬殊导致阶层分化对立,群体事件增加,积累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公正;三是地区差距仍旧较大;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经济成果与资源投入不相称,环境资源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社会财富增长的质量。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必须建立公共财政机制,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构建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必须把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公共财政的第一要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的论文篇一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摘要] 1998 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走向稳健,又从稳健走向积极,经历了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历程。

本文通过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了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具体内容、政策效果,并就政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期能从中汲取经验。

[关键词] 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政策效果[论文正文]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一、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积极财政政策。

(一)政策背景。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中国经济出现外贸负增长、通货紧缩现象。

国内,较全面的买方市场造成商品库存积压;“软着陆”后社会总需求疲软。

虽然央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率,以期用货币政策扩大企业贷款需求、刺激投资,但消费和投资需求均缺乏弹性,政策失灵。

(二)政策内容及成效。

1998 年,针对上述背景,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增发1000 亿元国债用于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方面;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 亿元特别国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

2.调整税收政策:对涉及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给予减免;就增值税、营业税、进出口税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及科研机构转制政策等做新规定;对涉外税收政策做适当调整,鼓励外商投资;恢复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拉动居民即期消费需求。

3.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离退休人员待遇;解决国有企业养老金拖欠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财政学论文范文精选

财政学论文范文精选

财政学论文范文精选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财政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剧,高校需要拓宽人才培养领域,确立培养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财政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学论文范文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论文1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专项不专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涉及行业庞杂且金额巨大,涉及到教育、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专项资金的种类多达几十种。

"基数加倍增长"是我国预算机制长期采用的增量预算机制,随着人员的调动、时间的变迁单位积存的专项资金和单位公用支出混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完全变更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职能,使得大金额的专项资金专项性质不强,这也增加了专项资金的管理难度。

(二)使用随意我国现行的编制预算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模式,依据基数加上增长,有的甚至还将专项资金切块分配,此种模式也就造成了专项经费的编制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专项资金预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也就直接导致了专项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截留、挪用现象普遍,例如,用来补贴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资金,就被不同程度的挪用。

类似行为歪曲了专项资金的真实用途,财政资金的不合理利用也使人民群众有一定的损失,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三)使用效率不高各级各部门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项目的策划,到申请材料的准备和申报,都占用了专职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使得专项资金的申请成本在无形中增大。

此外,不同的专项资金被不同的部门掌控,统一项目可以从不同部门以不同的名义来申请专项资金,使资金的用途被分散,最后导致资金难以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使专项资金的作用不能最大地发挥出来。

由于专项资金的下拨在不同部门之间转手,导致专项资金的拨款周期较长,对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利影响。

2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一)清理申报项目,缩小范围长期以来,专项资金并没有很好的做到专款专用,为此,对多达几十项的专项资金要进项定期的清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的管理情况、资金的使用效益等进行具体的了解,并且对各项资金存在的必要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公共财政研究论文

公共财政研究论文

公共财政研究论文公共财政是指管理和分配政府资源的方式和程序。

它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的资金管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共财政是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石,因此公共财政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论文将结合公共财政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公共财政的研究论文。

公共财政的理论和实践公共财政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财政学、税务学和公共经济学等方面。

其中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向国家和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学科,税务学是研究税收如何运作并影响经济的学科,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的学科。

在理论研究方面,这些学科通过研究公共财政的目标、职能、收支、管理和监督等方面为实践提供了指导。

公共财政的实践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政策制定、税收征收、基金管理和债务管理等方面。

预算编制是政府部门规划公共资源使用和开支的主要手段,政策制定是政府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制定的具体政策,税收征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基金管理和债务管理则是国家资金运作的关键。

公共财政研究论文的研究方向1.国家预算编制的研究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核心内容之一,预算编制是指政府在一定的时间内计划和编制预算的过程。

在国家预算编制的研究中,可以深入研究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控制、财政预算的科学化、预算监控和责任制等方面。

可以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运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2.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可以从公共支出的分类、公共支出的效率、公共支出的评估等多个角度进行。

通过对各类公共支出的效率和评估的研究,为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提供指导和建议。

3.税制改革与税收管理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是保障国家财政稳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税率、认定标准与征收程序、税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进行。

通过对各方面的研究,为税收体制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公共财政学论文

公共财政学论文

新闻一:我国财政10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43.8亿元,扶贫标准升一半贫困人口降七成新闻二:财政部、水利部于11月8日联合启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11亿元,在已安排850个县的基础上,再新增400个小农水重点县,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

有关方面希望通过更新、修复田间地头的水利设施,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为粮食连续稳产增产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新闻三:中央财政下拨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资金47.4亿元新闻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11年第73号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11年记账式附息(二十三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 新闻五: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上海试点相关政策规定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

对于如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弥补市场的种种缺陷,保障分配公平。

政府主要是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公共财政的强大作用的。

接下来,我将结合上述的五则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新闻来简单阐述一些有关公共财政的原理及知识。

新闻一主要是针对部分贫困人群的财政支出。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致力于扶贫、助贫,在保障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基础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之一的市场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不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都会在带来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因其自身的缺陷而出现市场失灵,这就决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也即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现象。

广义的市场失灵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微观经济无效率,二是宏观经济不稳定,三是收入分配不公平。

关于财政方面的论文

关于财政方面的论文

关于财政方面的论文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高等财经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财经类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财政学教学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财政方面的论文范文一: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中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预算公开的状况,梳理目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根源,对乡镇财政预算公开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预算制度;预算公开一、乡镇财政预算存在问题的分析(一)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存在问题1.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当前体系中,对财务收入与财务支出类会计项目的反映一方面体现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另一方面体现在财政收入支出表当中,这样不单导致内容在财务报表之间重复出现,并且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虚增基金、虚增债务以及虚增财政资产总额。

2.针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没有使用统一的核算方法,导致其会计报表存在弄虚作假。

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在总账中日前只有太过于简单的会计预算之外收入的科目,不能满足核算管理的实际需求。

(二)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相对粗放我国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相对粗放,一方面很多会计项目继承了以前先切块然后打捆的初级编报方法,根本不能按照会计要求能够细化具体到核算项目,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管理中采购等管理制度很难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衔接上。

(三)乡镇财政预算的监督机制有些不到位由于我国财政预算公开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也同时面临公开步伐迟缓,公开程度不够透明、预算报表公开不能够及时等共性的问题和实践挑战。

一方面是预算公开步伐迟缓,公开程度不够透明。

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预算公开步伐偏慢,一些乡镇财政预算部门对预算公开持有保守态度。

另外一方面是某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不能及时公开其预算报表。

有关财政毕业论文精选

有关财政毕业论文精选

有关财政毕业论文精选财政学不仅从微观的层面研究政府活动如何影响经济中资源配置、相对价格、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而且还试图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研究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相应的财政政策取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财政毕业论文范文一:新时期我国乡镇财政论文一、新时期乡镇财政建设的目标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建设乡镇财政,乡镇财政赋与了新的职能、新使命、新任务。

新时期的乡镇财政建设目标明确,不是原有乡镇财政简单的复制,也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必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重新界定乡镇财政的职能范围、作用重点,顺势而为,高起点、高标准要求乡镇财政、建设乡镇财政,以巩固财政的基础。

第一,把乡镇财政建设成民生型财政。

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质是民生需要。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国的财政已向民生转型,财政支出的主要方面或者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乡镇财政必须按照民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向民生型财政转型和发展,把职能和工作目标定位在民生服务上,为“三农”服务,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并根据财力的可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第二,把乡镇财政建设成服务型财政。

乡镇财政扎根基层,面向“三农”。

如果说乡镇财政建设初期是以征收农业税为重任,属于征收管理型的基层财政,而如今的乡镇财政工作目标和重点已发生根本变化,主要任务是服务“三农”,工作重点在财政支出管理上,主要职责是为群众办事提供方面。

乡镇财政必须按服务型财政的要求,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统筹安排财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为农村建设提供帮助,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第三,把乡镇财政建设成节约型财政。

按照“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新形势下的乡镇财政既不是机构改革精减的对象,也不是乡镇人员分流的场所,必须是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的管理机构。

论文范文:从公共财角度概述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及其优化问题

论文范文:从公共财角度概述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及其优化问题

论文范文:从公共财角度概述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及其优化问题1 国内外主要文献综述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历来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对公共财政体制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比较深入,注重基本理论的构建和实证分析,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的研究针对中国实际,更有助于发现中国当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本章在梳理中外学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目标,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1.1 国外文献综述1.1.1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出结构的一般理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公共财政思想也不断丰富与完善。

学者们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论述也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

从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述可以梳理出财政支出结构理论的演变脉络。

亚当·斯密是现代财政学的创始人,他奉行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尽可能少的干预经济,政府的职能应该仅限于保护社会不受外来侵略,保护个人免受他人压迫与侵害,提供某些公共设施。

亚当·斯密(1776)系统的探讨了财政支出的构成。

首先,为防止外来侵略,国家必须建立军队,平时维持及战时开支需要全民负担,因此,国防费是必要的财政支出。

其次为保护人民免受他人欺辱与压迫,需要建立司法机构,因此,司法经费是第二项必要的财政支出。

再次,政府还需要提供个人难以提供但对全社会有利的公共项目,包括公共机关和工程,主要用于便利社会商业的发展和人民的教育。

教育又分为青年教育和一般人民的教育。

因此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是第三项主要的财政支出。

最后,还需要一些费用用于君主执行职务和维持尊严。

亚当·斯密认为这些支出都与公共利益有关,因此应该作为财政的开支,除此之外国家不应该再有其他的支出。

他的思想体现了“廉价政府”和“夜警国家”中的财政支出结构。

支出都以公共性为必要条件,并局限于较狭窄的资源配置领域。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论文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论文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论文一、引言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财政作为政府履行其职能、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传统的财政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公共财政体系改革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

二、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的以投资拉动为主的财政政策已难以为继。

公共财政体系改革需要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公共财政体系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传统的财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公共财政体系改革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优化税收结构: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减轻企业税负,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加强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的征收管理,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完善专项转移支付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建立全面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

同时,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推动绩效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支出的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

四、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挑战与对策挑战一:财政压力与公共服务需求的矛盾。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趋势的加剧,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而财政收入增长却面临压力。

对此,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探索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减轻财政压力。

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

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

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公共财政是为满足一国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篇1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摘要: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政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对公共财政职能的一般认识入手,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职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了有效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方式。

关键词:财政;公共财政职能;市场失灵在我国,财政职能问题一直是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是财政本质问题直接引出,直接服务于和影响着财政本质问题的论证,又有着自己特殊的分析领域,对财政实践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对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认识公共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应主要限于市场失灵领域,在市场不能做到,或者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可利用其拥有的财政等经济杠杆发挥积极作用,对市场进行干预。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在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公共产品,外部性,规模收益递增,风险和不确定等情况,市场机制就无法引导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需要政府介入);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过程不稳定的两个突出表现,它们的出现是市场机制失灵最显著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和失业,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抑制);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市场机制追求的是资源的配置效率而没顾及公平,因此,竞争性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需要政府干预,发挥财政职能)。

政府在以上几方面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政府利用公共财政这一非市场机制解决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从而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状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及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简单地说,财政的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满座社会需要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融资而征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公共财政改革作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制度变革的核心和前导,对整体改革的示范和牵动作用极大。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篇1浅谈公共财政与民生摘要: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财政;民生;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按现价计算的G D 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的210871亿元,人均G D P也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的16084元(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表明我国20**来经济发展的成果显著,举世瞩目。

但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凸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上,必须坚持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而人的发展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条件,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

以这一基本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解决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因此,公共财政与民生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公共财政与民生的关系(一)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民生公共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理应用之于民。

可见,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民,财政与民生息息相关。

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财政与国家(或政府)同呼吸、共命运,因此财政存在的前提是国家(或政府)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与民生的关系是国家(或政府)与民生关系的反映。

国家是否繁荣稳定或者直接存在下去取决于民生状况,取决于国家(或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态度以及政策策略。

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民生问题,导致民不聊生,那么这个国家(或政府)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因此民生问题事关国家兴衰存亡,是个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

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相对会比较重视民生,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会实施一些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如轻徭薄赋。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是其最终目标,民生目标更为清晰。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构建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公共需要,为了民生。

(二)检验公共财政的实践标准是民生近十年来,财政领域一直在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体制还不够完善,衡量公共财政的标准仍有缺失。

既然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民生,那么就应该把民生标准作为公共财政的实践标准,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政策的重点。

公共财政要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保障的层次、程度和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已取得辉煌的成就,财政收入迅猛增长。

20**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2543.83亿元,增长32.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

财政收入的增长意味着政府从国民经济这块蛋糕中分得的比例增多,相应地,公众分得的比例就会减少;而财政收入可视同公众为购买政府所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如果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变,财政收入的增长只是说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提高了,公众的成本增加了,负担加重了。

因此,经济的增长要求公共财政必须相应增加对满足民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通过公共财政的再分配功能让广大民众都分享到经济改革与建设的劳动成果,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是公共财政本质的回归,可见,民生是检验公共财政的最终标准。

二、民生领域的界定与公共财政支持原则(一)民生领域的界定《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人民的生计问题,一般指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生、老、病、死等方面。

孙中山先生则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他所指的人民的生活已不局限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层面(群众的生命),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为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而采取的谋生之道(国民的生计),还指一个社会为解决群众的生命和国民的生计而采取的措施和社会经济政策(社会的生存)。

如果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民生领域范围较广,既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生产、生活方面,还可以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 b r a h a m M a s l o w,1908-1970)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类,按照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涉及到这五类需求的领域都可以看作民生领域。

因此,民生领域也是分层次的,满足生理需求层次和安全需求层次的领域可以算作基本的民生领域。

(二)公共财政支持原则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但财政介入的民生领域范围以及支持的程度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

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不是一蹴而就的,支持水平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

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原则应是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根据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主要是满足吃、穿等方面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民众对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会增加;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人们对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会更高,对公平收入分配的愿望也会更强。

从总体上看,我国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行业、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们的需求层次和偏好不同,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必然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

当前,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主要有: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因此公共财政支持的民生领域重点就应该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

要先解决民众普遍关注、急需解决的民生难题,然后进一步解决好就业、分配、公共安全、稳定等民生问题。

由于国情的复杂和地方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就全国范围而言,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还只能是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给予公众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三、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成就与问题(一)成就1、资金投入近些年来,公共财政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方面。

20**间财政用于这些领域的支出总额如表1所示。

除上述领域以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逐渐成为公共财政十分重视的领域,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外部空间,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息息相关,因此生态环境也应列入民生领域。

如果不重视环保和生态建设,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破坏就会使人类生产、生活的条件恶化,造成恶劣的影响和直接的经济损失。

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公共财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20**中央财政支出中用于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支出是383.7亿元,20**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则达到了1027.5亿元,增长31.4%。

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进行支持的另一个重点是三农。

与城市相比,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更为落后,农村公共产品极其匮乏,远远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在这种条件下,农民生活艰难,面临更严峻的民生问题。

因此,这些年来,公共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都成为支持的重点内容。

有些支持项目从无到有,有些项目则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20**,各项支农投入资金超过2600亿元;20**,中央财政和国债建设资金用于三农的总投入达到2955亿元,比上年增加329亿元;20**中央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20**中央财政对三农总资金投入达到420**增加400多亿元;20**,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增长将有望达到一千亿元,以确保农业基础建设。

2、制度建设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的增加有赖于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制度的建设是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建立的基础。

近些年来,政府加强了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

如在教育方面,逐渐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制度、奖学金制度、免费师范生制度,以保障农村学生和贫困生的受教育权利;同时,为广大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解决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以期实现教育公平。

在医疗卫生方面,国家加强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覆盖城乡、功能比较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并将逐步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即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将城镇非从业居民(老年人及儿童)纳入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

这一系列制度的建设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在就业方面,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建立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转移就业打造了基础。

(二)问题应该指出,虽然公共财政增加了对民生的投入,民生领域也进行了一些制度建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当前,我国民生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覆盖范围也比较窄,民生需求与财政投入之间差距很大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政府的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支出的增加是由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决定的,所以当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时,公共支出中用于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的支出也会大幅度增加。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

可以预见,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文化、卫生和福利方面的民生需求必然大幅增加。

目前我国的民生保障制度仍处于建立和改革进程之中,体系不完善,覆盖范围仍较窄。

以社会保障体系为例,在我国目前的4亿城镇人口中,已经享受养老保障的人口仅有 1.75亿,享受医疗保障的人口仅有 1.4亿,享受失业保障的人口仅有1亿,主要社会保障的城镇人口覆盖率都在25%-45%之间。

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就更低,在目前9.4亿农村人口中,仅有5000万人享受到养老保险。

低覆盖率远不能满足民生需求,我国要在20**建成基本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财政支出必然需要飞跃式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