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小学儿童思维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类型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 概括能力的变化: “形象概括”——“抽象本质概括”
水平1
马就是马 就是那个白龙马 有尾巴的 有四条腿
同义重复 典型事例 非重要特征 外部特征
什么是“马”?
水平2 水平3
给人骑的
一种动物,它吃草
功用特征
上位概念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二)比较能力发展。 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 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三)分类能力发展。 分类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 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四)推理能力发展。 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 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小学生的 学习特点
1.直观——操作型:
指小学生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其形象性的言语的直接 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基本的经验与
基本的态度。
2.指导——模仿型:
指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师 的教授活动及其他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而获得的。
3.基础——再现性:
指小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和再现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最 基础的部分、形成必要的行为规范、内化基本的生活 态度为目的,而不是以掌握当代的前沿性知识经验或 创造、发明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
第六章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 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四、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寻找石狮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 (一)整个小学时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小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二)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 形式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三)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来自百度文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 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 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培养小学儿童抽象逻辑能力
1、积极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 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训学生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能力。
儿童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一)流畅性训练 用词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用一 个基本字组词,说出一个词的多个近义词等。 联想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想出 与某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 观念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 满足一定要求的观念、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答案。 表达流畅性训练:如按照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意要 求,用尽可能多的词汇造出一个句子。
命题独特性训练:如要求学生对所给的故事情节给出 一个恰当的又富有新意的题目,并且越新颖越好。 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如列出一些事情,让学生独特性地 想象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故事结尾独特性训练:如给出一些故事或寓言, 缺少 结尾, 要求学生以独特性的结尾完成这些故事或寓言。 问题解决独创性训练:要求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尽可能 用独特的方法去解决。
“速度=路程/时间”
6-7岁 单一因素
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 抽象
1、在整个小学时期,抽象逻辑思维 在逐步发展, 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如低年级小学生虽能熟练地演算加减 乘除,对诸如货币的价值理解就很肤浅。 2、在整个小学时期,抽象逻辑思维 的自觉性 开始发展, 但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1、思维的目的性增强;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 (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等); 思维的监控能力日益增强 2、小学儿童的思维虽然主要属于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但它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例如,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研究发现, 7-8岁儿童能够理解左右关系的转化性, 8-10岁儿童已理解左右关系的依赖性, 10-11岁基本能理解左右关系概念的辨证属性。 这说明,7-8岁,儿童的辨证思维已开始萌芽, 10-11岁已经能够进行初步的辨证思维。
四、小学儿童思维品质发展特点
(一)思维敏捷性 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 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二)思维灵活性 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 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三)思维深刻性 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 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四)思维独特性 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 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高年级 3.33 2.22 11.62 23.08 6.92 7.69 11.88 33.2
儿童在概念的掌握上表现为三级水平 第一级:用“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来解释概念。 第二级:用“重要属性”和“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 第三级:用“种属关系”和“正确定义”来解释概念。 皇帝:“秦始皇”——“封建社会欺压人民的人”— —“剥削阶级的头子” 水:“河里的水”——“能喝的”——“会流动的、无 色无臭、透明的液体” 三角形:“红领巾样子的”——“三个角的形状”— —“三条线组成的面,有三个角”
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1、深刻化。 低年级学生根据直观性的具体事 例掌握概念,高年级能根据非直 观的“重要属性”“种属关系” 掌握概念。 2、丰富化。 字词概念从日常生活概念到社会生 活概念,精神生活概念。数概念 从整数到小数再到分数渐趋丰富。 3、系统化。 儿童掌握概念系统的过程,也就是 应用已知概念去同化新概念从而 形成概念系统的过程。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概括能力的发展 (二)比较能力的发展 (三)分类能力的发展
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研究
数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 1、对直观的依赖性 2、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3 、对数的顺序和大小的认识 4、数的组成(分解组合) 5、对数概念扩充及定义的展开 见274
小学儿童数概括能力发展的 五级水平
1、直观概括水平 2、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3、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4、初步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5、进入代数命题概括运算 研究结果
(一)概括能力的发展
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见教材第274页)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是逐渐从对事物外部 的感性特点,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 概括。 儿童的概括水平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 1、直观形象水平(7-8岁) 2、形象抽象水平(8-10岁) 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10-12岁)
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各种型式及所占比例
小学低、中、高年级儿童各种掌握型式所占%
掌握类型 不能理解 原词造句 具体实例 直观特征 重要属性 实际功用 种属关系 正确定义
低年级 中年级 27.44 9.83 5.99 6.07 30.00 26.75 17.69 23.59 3.25 5.04 3.59 6.50 6.75 7.35 5.30 14.87 研究结果
(二)变通性训练
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列 出砖块、杯子、回形针等物体尽可能多的功能或用 途。 遥远联系变通性训练:如训练学生能在意义相差甚 远,表面看似不存在联系的事物间建立新联系。 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如要求学生解决一系列问题, 而其中每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
(三)独特性训练
思考题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2、小学生概括的水平经历哪三个阶段? 3、小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小学儿童能否进行抽象的命题思维
小学儿童进行抽象的命题思维的能力是有限的。 他们极难从那些与现实或自己的信念相矛盾 的前提出发进行推理。考虑以下这个论断: “如果老鼠比狗大,狗比大象大,那么, 老鼠就比大象大。” 10岁以下的孩子会认为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因为其中描绘的所有具体关系在真实生活 中都不存在(Moshman & Franks, 1986)。 他们还不能理解命题推理的逻辑必然性 ——从前提推出的结论的有效性依赖于 逻辑规则,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证据 (感性经验,事物的具体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