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5e47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f.png)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体系框架,深入剖析其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明确学科的定位与使命。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分析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研究前沿,包括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水文极端事件与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水文水资源领域面临的热点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与危机、水权与水市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等。
通过对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二、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水资源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水文学和水资源学内容,还融入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的核心在于对水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模拟,包括降水、蒸发、入渗、径流等各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学科体系进一步扩展至水资源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水资源工程学、水资源管理学、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生态学等分支学科。
同时,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还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通过与环境科学的结合,研究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通过与生态学的结合,探讨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通过与气象学的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通过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结合,评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合理配置。
在研究方法上,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注重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以及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勘探技术研究
![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勘探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c64f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e.png)
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勘探技术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矿水文是指矿产与水文地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矿水文地质勘探逐渐受到重视。
矿水文地质勘探是保障矿产开发顺利进行、防止矿产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矿水文地质勘探方法主要依靠岩芯观察、岩矿分析等手段,存在着勘探范围有限、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等问题。
现代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水文特征认识和预测仍存在一定难度。
鉴于此,为了提高矿水文地质勘探效率和准确性,新兴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开始逐渐引入。
这些新技术通过结合地球物理、化学、遥感等多学科知识,能够更全面、精准地揭示矿水文地质特征,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对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索新的勘探技术将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矿水文地质勘探是矿山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矿水文地质勘探可以为矿山开采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通过对矿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矿山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有助于确定矿床的产状、形态和分布规律,为开采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矿水文地质勘探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矿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预测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对矿山附近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可以有效防止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
矿水文地质勘探的研究还对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矿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为矿山资源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提高勘探效率和资源开发利用率。
矿水文地质勘探在矿山开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矿水文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以寻找矿产资源的一种勘探方法。
水文地质发展之路与前景
![水文地质发展之路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e5e4f3ff5ef7ba0d4a733b82.png)
水 文地 质学 这 一词 汇 是1 9 世 纪 已提 出的 , 但到 2 0 世纪 初 科学Me a d才 给 出这个术 语 一个广 泛 的含义 : 水 文地 质学是 研究 地表 以下 水的 发生与 运动 。 研 究 水文地 质 学 的发展历 程 , 要 从最远 的 阶段 开始 , 才能更 好 的了解他 的 发展历 程, 首 先从 尼罗 河 、 幼发 拉底河 、 恒 河 及黄河这 些 古老 文化 发祥地 的遗 迹当 中 , 可 以看 到 已经开 始 了原始 的水 文 观测 , 为 水文 学发展 留下 了宝贵 的资 料 。
3 5 年来, 水 文局先 后在 京 、 津、 晋、 陕、 蒙、 冀、 鲁、 豫 等2 O 余个省 、 市、 自治 区 承担水 文地 质 勘探 和三 峡库 区灾害 治理 大 中型 项 目4 【 ) 佘项 , 共 完成 钻探 进 尺 9 7 . 8 万余 米 , 各 种 比例 尺的水 文地质 填图 1 2 . 7 6 万平 方千 米 , 累 计提交 各类地 质 报告4 0 0 多件 , 完成 科研 成果 1 0 0 多项。 探 明并提 交各 级别 的地 下水 允许 开采量 每 日近3 0 0 万吨, 先 后为 我国大型 、 特 大型 煤炭能 源基地 开发建 设 了2 2 个 大 中型
时通过 进行 广泛 国际交 流 , 使水 文地 质技 术有 了飞速 发展 , 在 技术理 论上 不断
创新、 提高, 并取得 了辉煌 的成绩 , 为 社会经 济的科学 、 可持续发 展 , 创 建和 谐社
会做 出了 世人 瞩 目的重 大贡献 。
念, 并 发表 了计 算最 大流量 的著 名推 理公 式 。 到 了l 9 世纪末 , 水究机 构 的成立 , 并 出版 的相 关水文 记录 和相 关看法 和论 文 , 为水 文地 质学 发展奠 定 扎实基 础 。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e26309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e.png)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水工环地质是指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水文、水力、水工和环境地质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涉及水利工程、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和发展。
本文将从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水工环地质的现状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工环地质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包括水库、水电站、港口、航道、海洋工程等方面的项目都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工环地质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其次,水工环地质的发展趋势是向着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工环地质研究和工程建设已经逐渐步入数字时代。
现代水工环地质的研究已经能够借助遥感、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来获取和处理大量的地质、水文和环境数据,并进行二维、三维的地质建模和系统仿真分析。
同时,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水工环地质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智能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维护系统等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维护的技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水工环地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过去的水工环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勘察、地质勘探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现在逐渐发展到工程施工、工程监测和工程安全等方面。
同时,水工环地质的研究也开始向着综合性和综合效益的方向发展,将水工环地质研究和设计与项目经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因素相结合,以实现工程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最后,水工环地质的未来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水工环地质的研究和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例如,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土壤和岩石的不均质性和可变性等都会对水工环地质的分析和预测造成困难。
2023年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28c90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2.png)
2023年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对地下水的分布、运移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评价。
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可以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对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策环境(1)国家政策的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
《水利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监测和保护。
同时,政府对水资源勘察和开发项目给予了支持和鼓励。
例如,国家对大型供水工程和农业用水工程的建设提供补贴。
(2)政策补贴的支持为了鼓励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补贴。
例如,国家对水文地质勘察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大幅度减轻了科技人员的研发压力。
此外,政府还为水文地质勘察行业提供税收减免、贷款优惠、场地用地租金补贴等。
这些政策措施对于鼓励企业投入到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政策标准的提高中国政府也在逐步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标准。
例如,政府在颁布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标准》后明确了地下水科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质量和数量,有利于规范和统一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环境(1)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为水文地质勘察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研发方向,增强技术和服务的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3)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水文地质勘察业务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进展及中长期发展方向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进展及中长期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a3f0d89b9b6648d7c0c7461a.png)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进展及中长期发展方向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十分的丰富。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矿产资源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非常复杂的特点,而且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在开发深度以及开发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增加,水文地质灾害对矿产资源的影响越来越大,矿山水文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值得注意的是,矿井水文地质学科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急需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展开研究。
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矿山防治水这两个互相矛盾又紧密联系的问题给传统的煤田水文地质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
标签: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进展;中长期发展方向引言煤炭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可靠的能源支柱,由于特定的国情和条件,未来几十年内能源结构不会有根本的改变,预计高峰产量38~40亿吨,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枯竭矿井闭坑。
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决定了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极其复杂的,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受水害的威胁严重,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的增加,以及新的大型能源基地的建设,水害威胁愈来愈严重,矿山水文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重点煤矿已有上百亿吨受水害威胁的储量,给煤矿防治水工作和实现安全生产造成了更大的困难和更为艰巨的任务。
我国矿山水文地质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出现了众多成绩斐然的学者和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煤层顶板岩移、采区应力分布及演化、突水风险判别、导水裂隙发育、涌水量计算、矿井水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为矿区建设和区域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矿井水文地质学科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急需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展开研究。
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矿山防治水这两个互相矛盾又紧密联系的问题给传统的煤田水文地质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
本文以长治盆地煤矿集中开采区为核心研究区,针对采煤条件下的顶板含水层结构变异与地下水流场演化开展了系列研究。
海洋水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
![海洋水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05a091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0.png)
海洋水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一、引言海洋水文学作为研究海洋“水”与“水文环境”的科学,其研究内容涉及海洋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特性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环境的变化,海洋水文学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海洋水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海洋水文学的现状1、研究内容海洋水文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水文特性:研究海洋中水的分布、密度、温度、盐度、流速等物理性质;(2)海洋化学特性:研究海洋中水的盐度、溶解氧、二氧化碳含量、营养盐、微量元素等化学特性;(3)海洋生物特性:研究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种类、生长环境等特性;(4)海洋地质特性:研究海洋地球化学和地质特性,如海水沉积、海底地形和构造、海底流体等。
2、研究方法海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观测:通过在海洋中设置观测站、布设观测设备等方式,对海洋水文环境进行实时、长期监测;(2)采样:通过采样分析,获得海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参数数据;(3)实验:对海洋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进行研究;(4)数值模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推测海洋水文环境变化的趋势和程度。
3、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水文学的研究进展迅速。
在海洋水文学的各个方面,研究者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海洋水的物理特性方面,通过利用潜艇和遥控水下机器人等技术,对海洋水温、盐度、流速等参数进行精密的观测和测量,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在海洋水的化学特性方面,研究者们发现海洋中的碳循环、营养元素循环等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海洋生物特性方面,研究者们发现海洋中存在着许多未知的生物种类,并通过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探索了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和分布规律。
三、未来研究方向1、多学科融合海洋水文学研究需要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应当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对海洋水文环境的研究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探索。
浅谈水工环地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水工环地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74101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6.png)
丝路技术·113·浅谈水工环地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高 萌(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 要:由于当前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大规模讨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环境有关的工作,水电、环境和地质工作也开始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和环境、地质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并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提高水利、环境和地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环境地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 现状 发展趋势一、水工环基本概述水工环主要是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学通常是指地下水的循环和流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地下水的分布,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以及地下水的流量。
通过研究水文和地质条件,可以弄清地下水中所含的物质和地下水的成分,并合理地利用地下水。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对各种项目的建设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以揭示中国的地理分布。
环境地质学主要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相关的地质数据和信息来分析和研究人为破坏的地质环境,以澄清现有的环境问题并为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水工环地质的研究现状(一)矿产资源匮乏对于不可再生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经过相对较长时间开采后,资源越来越少,没有计划地开采资源,以及盲目开采是导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采矿技术没有得到创新,技术水平低下,因此,大部分矿产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严重浪费了一些资源,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环境地质现状环境地质工作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勘查和开发以及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世界和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地质及其子领域不仅研究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而且更加关注资源勘探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加强其在环境地质方面的战略地位,这对于诸如评估和预测国家环境质量以及预警和预防自然灾害等关键社会问题至关 重要。
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
![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08707e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c.png)
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运动、水文地质环境和与地下水运动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学科。
水文地质学对水资源管理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水文地质学的理论基础水文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地下水流动规律、地下水水文地质环境和地下水与地球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等。
其中,地下水流动规律是水文地质学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研究内容,其研究对象包括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流向、水位和水压等。
地下水的流动过程是复杂的、多变的,其流动规律受到地下水的排列形态、地下水的水头、地下水的渗透性质、地下水周围的渗透环境和外界的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理解和描述地下水的流动过程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的行为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地下水循环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下水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如温泉、矿泉水和地下水藏等。
此外,地下水还与地球物理和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如地震、火山、岩浆和热液等。
二、水文地质学的实践应用水文地质学的实践应用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环境监测和地下水污染治理等。
地下水资源是全球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水文地质学因此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价值,其理论和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例如,水文地质学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可以预测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从而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外,水文地质学还可以应用于地下水环境监测和地下水污染治理。
地下水环境监测主要是为了检测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和水压等变化情况,以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而地下水污染治理则是通过分析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路径和迁移过程,寻找污染源,制定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案,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水文地质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水文地质学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084173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9.png)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摘要: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人类生活和生产部门的需求下不断发展,学科体系逐渐健全,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在生活或者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关的问题,都需要研究者在方法上和理论上加以解决,随着越来越多以及越来越深入的问题得到解决,水文地质学这门学科也逐步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当代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一、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特点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出现,意味着水文地质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从整体角度,综合考察地下水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变化,为分析地下水各部分以及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时空有序的理论框架。
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领域,从以往的地下水资源向生态环境扩展,由地球浅部向地层深部圈层延伸。
并且当代水文地质学,由以往的解决局部的现阶段的生产实际问题,转向长期性、全局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其以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为核心框架,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运用多学科方法及其理论,构建人和自然协调、良性循环的地下水流系统、水文系统、地质环境系统、工程地质系统和生态系统,这也成为当代水文地质学的最终目标。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出现,人类开始意识到构建人与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索目标系统的作用或者形成过程与内在机理。
当代水文地质学已经从传统的实用性学科,演变为兼具应用性与理论性的成熟学科。
二、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自十九世纪末,水文地质学成为一支独立的学科以来,在多位水文地质学家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水文地质学从单纯的现象描述发展到定量化的理论研究上。
20世纪中叶,苏联奥弗琴尼科夫和美国的怀特在水文地球化学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地下水的赋存、运动、补给、排泄、起源以至化学成分变化、水量评价等方面,均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水文地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水文地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90d45845a8956bec0975e330.png)
水文地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我国的水文地质专业是在建国初期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
70年代以来,吸收了欧美国家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和理论水平明显提高,为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专业的发展正面临严重困难和挑战。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水文地质专业市场与技术发展的现状,并根据国内外水文地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方向,同时对科技人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准备工作也提出了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水文;地质;专业市;场现状;趋势我国人民在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凿井开发利用地下水了,但直到建国前,从事水文地质工作的人员极少,也没有什么设备,只能零星地进行一些地下水调查工作。
建国40多年来,水文地质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由于对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又缺乏合理规划,某些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已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出现了水源枯竭、水井报废、地面沉陷等危害。
同时,由于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加之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等因素,地下水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已不足的水源更加紧张。
如何做到合理规划、开采、评价地下水资源,已成为近几年来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水文地质研究现状1.1 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地质部门把地下水资源分为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
前者是指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各项补给量的总和或排泄量的总和;后者是指除上述天然补给量外,还包括在一定的开采技术条件下,扩大的一部分补给量。
1.2 水文地质市场的现状建国前,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上属于空白,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纷纷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水文地质勘探队伍,当时主要面临的是区域性水文地质普查和为工矿、企业、城市寻找供水水源的任务,因而队伍规模还不算很大,甚至为加快普查进程,国家还专门成立了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
能源、交通等由于是国家目前的重点投资行业,水文地质市场很大,该行业内的水文地质队伍境况较好,专业处于黄金时期。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3dd81d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d.png)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水工环地质是研究水文、水力、工程、环境以及地质等多个学科的集成学科,其主要目的是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科学的地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发展历程水工环地质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水文地质学、地质灾害学等地质学分支学科出发,并结合水利、环境、工程等学科,逐步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在我国,随着水利开发的不断扩大,水工环地质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综合学科。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研究所首次将水利工程中的地质问题纳入研究范围,正式开始了水工环地质研究的探索。
80年代后期,水工环地质与新型工程建设、水环境保护等领域形成了紧密联系,成为了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二、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水工环地质研究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峰阶段。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水工环地质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在水工环地质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工程环境地质研究、水文地质研究、地质灾害研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和拓展。
1、工程环境地质研究工程环境地质研究是水工环地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工程基础岩土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工程环境地质研究,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减少工程造价,推动“绿色”工程建设的发展。
2、水文地质研究地质灾害研究是水工环地质的另一研究方向。
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洪水、水文地质灾害、塌陷、滑坡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地质灾害的研究,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科学的灾害预测和防治技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水工环地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演化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相互作用等方面。
通过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为水质保障和水资源开发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f426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1.png)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工程地质勘察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水文地质问题作为勘察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对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涉及地下水、地表水、岩土水等方面,对地质构造和工程构筑物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各类土木工程建设不断增加,而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也随之凸显。
特别是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如山区、岩溶地区等,水文地质问题更是成为工程建设的一大难题。
深入研究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对提高勘察的准确性和预测性,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水文地质问题,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水文地质对地下水位、地层稳定性、工程材料性质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水文地质如何影响工程施工和运营。
2. 探索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对传统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新的勘察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深入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措施。
4. 提出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启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未来工程地质勘察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的意义非常重要。
水文地质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深入研究水文地质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水文地质研究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2d10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0.png)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是指在水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措施,以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1. 地质环境评价:水工环境的特点是多变的,因此需要对其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目前,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
这些信息可用于评估水工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水工地质灾害研究:水工环境常常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如岩溶塌陷、滑坡、地震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成因、演化机理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水工工程提供有效的防灾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
3. 水工环境保护: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水工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评估水工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水工环境的可持续性。
4. 水工工程建设:水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工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和监测等方面,以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二、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研究:由于水工环地质工作涉及到地质学、水文学、工程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
水工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多学科的综合能力,以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2. 数字化技术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模技术等,将为水工环地质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工具。
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工环境的变化,并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水工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环境友好型工程设计:未来的水工环工程趋向于环境友好型设计。
这意味着设计人员需要更关注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尽量减少对水体、土壤和生物的负面影响。
水文现代化与水文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_概述说明
![水文现代化与水文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_概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316f5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5.png)
水文现代化与水文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文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文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技术来改善对水资源的监测、预报、管理和保护能力,以实现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了解水文现代化与新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水文现代化面临的背景和挑战,并介绍了涉及远程感知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方面的最新水文新技术应用领域。
同时,还将分析这些新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并对区域尺度气象与水文耦合模型、新一代水量遥感技术以及数据共享与协同平台构建方向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和阐述。
除了引言部分外,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水文现代化背景和意义,其中包括对水文现代化概念的定义、水文现代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水文现代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第三部分将介绍目前水文领域中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包括远程感知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以及无人机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将展望未来水文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具体涉及区域尺度气象与水文耦合模型发展趋势、新一代水量遥感技术发展前景以及数据共享与协同平台构建方向。
最后,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当前水文现代化背景下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并通过对未来几年内这些新技术可能出现的趋势进行分析,为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工程师提供参考,使其能更好地利用和推广这些新技术以实现对水资源更有效地管理和保护。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水文现代化与新技术的关系,为未来水文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本文将有助于推动水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2. 水文现代化的背景和意义:2.1 水文现代化的定义和概念:水文现代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监测、预报、评估和管理,以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水文地质学就业方向
![水文地质学就业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2373bd9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6.png)
水文地质学就业方向以水文地质学就业方向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水文地质学在就业市场上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生成、分布、流动和利用的学科,它与地质学、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广泛。
因此,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水文地质学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学科专业。
水文地质学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水文地质学专业人才可以通过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特性,提供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
他们可以参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源地保护、地下水污染治理等项目,为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案。
水文地质学在工程建设和环境评价方面也非常重要。
地下水是很多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如地铁、隧道、水利工程等。
水文地质学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对地下水的调查和分析,提供有关工程建设中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方案,防止因地下水引起的工程事故。
此外,水文地质学专业人才还可以参与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工作,通过研究地下水的流动和污染传播规律,评估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提供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不断增加,水文地质学在水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水文地质学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地下水勘探技术和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寻找新的水源,评估地下水资源的量和质,为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水文地质学专业人才还可以参与地下水开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利用。
水文地质学专业人才还可以在科研院所、大学和环境咨询公司等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开展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水文地质学的发展。
同时,他们还可以担任水文地质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水文地质学专业人才。
水文地质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相关措施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相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82df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b.png)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相关措施发布时间:2021-11-22T07:32:30.718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0期作者:纪纬楠[导读]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推进速度的环境下,涌现出大量的地质勘察工程项目。
纪纬楠广州市建邦地质勘察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推进速度的环境下,涌现出大量的地质勘察工程项目。
但其中的水文地质却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为了全面提升地质勘察的整体效率及质量,逐步完善减灾体系,就应基于地质勘察有关要求,保持稳健运行态势。
所以,在实际的地质勘察中,应认真分析水文地质问题,积极加以处理。
为此,本文针对地质勘察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问题及措施;水文地质;地质勘查在地质勘察中,工程水文情况当属勘察重点内容[1]。
但在具体的勘察中,却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针对其中的大多数地勘人员而言,均没有认清水文地质问题的严重性,而制约了岩土地勘行业的发展。
所以,应认真分析水文地勘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顺利实施工程项目[2]。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常见水文地质问题1、地下水改变动水压力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地下水压力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强烈[3]。
针对地下变化水压力的情况,以人为影响因素为主。
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一度忽略了对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而打破原有平衡性、变化其压力,从而影响建筑物底部位置承重效果,并诱发出危害事件。
2、地下水位上升当前的地下水位改变呈现出季节性特征:在为集中降水的季节,就会出现地下水位显著上升情形,而影响工程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另外,潜藏着的客观因素也会带给地下水文影响。
例如,地质分布的含水层、岩土结构特性,会有所影响勘察结果。
3、地下水位下降在水文地质问题中,突出表现出水位下降情况问题。
在地质勘察中,还发现降低的地下水位还会影响施工质量[4]。
例如,高频次修建水库、人为抽取地下水等,均会弱化结构稳定性、影响建筑物四周土体结构,而诱发结构断裂等情况,甚至出现建筑物失稳、提升安全风险的现象。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8eac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6.png)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是以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对水库、水电站、堤防、渠道等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的一门交叉学科。
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工程建设的地质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更新,水工环地质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在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水平不高、研究方法不够先进、研究成果应用不广等,亟待加强研究和推动发展。
深入研究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分析影响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因素、探讨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对于提高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水平、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的明确分析将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当前的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在了解地质条件对水工工程的影响,提高水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深入探究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分析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现状,探讨影响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因素,总结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们也将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影响,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水利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水工环地质工作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调查、分析和评价,以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快,水工环地质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水工环地质工程师队伍,加强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探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趋势
![探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5b4a2c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3.png)
探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趋势摘要:水文地址与环境地质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拥有了更多的技术投入,当前我国为了能够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创造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也立足于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分析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发展趋势的过程当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借助现代高科技的力量,也可使相关工程项目的研究水平得到改善。
关键词: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发展趋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地质类学科,它能够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改善,而且也可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质量。
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还需凸显出相关科技优势,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对水文、土地、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也是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不断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水文地质工作的内容分析水文地质工作通常涉及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进行相关项目建设时,应当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设置明确的水文地质环境保护策略,从而满足国家对水资源治理的要求。
水文地质工作在开展时,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气象情况,进行工程施工要素的分析。
要对地下水的类型、温度、化学同位素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后续的开发和资源利用问题。
同时要借助专业技术手段,对相干区域的边界进行调研,了解地下水排泄和流经的情况,工作人员也要重视对地下水补给问题的考察。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分布上尚不均匀,这也给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通过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调研,也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完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
在建设蓄水池、进行农田灌溉等过程中,也需要借助淡化处理等相关专业技术,利用南水北调等工程,来完成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处理,同时也能使一些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环境地质工作内容分析在对环境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能够思考人类经济活动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使人类经济活动和区域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1fc5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9.png)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我们强调了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
在我们定义了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范围,探讨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也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在我们对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现状,并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预测。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定义、范围、问题、挑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重要性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是一项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深入了解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还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指明方向。
在当代社会中,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地质环境则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地质条件、水资源分布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有效预测和评估水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于水利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领域,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深入研究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1.2 研究背景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水环境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涉及到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地质条件、水土保持与防治的地质机理、水环境演化的地质影响等方面,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水文地质建设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要素,一个城市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文地质的建设。
同时水文地质管理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城市的规划方向、规划方案的实施密切相关。
近年来,水文地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城市的稳步健康發展。
文章对水文地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发展
1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分布状况、类型以及水循环系统进行分析,确定边界等,通常应用于初步设计阶段。
测绘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和记录,其依据则是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地质图。
目前,很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于测绘过程,遥感影像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测绘观测点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即通常选在地质灾害点以及地质地貌线等处。
溪沟测流通常在降水较少的季节进行,对于重要泉、井的复查,则通常在选在雨季,这样对于地下水的整体变化规律,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结果。
1.2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相对而言较为先进。
通过应用该种技术,能够查明断裂富水带和含水层的位置,以及岩溶发育段的分布、咸淡水的分界情况。
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优点,因此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中,通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地选择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物探测井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物探的时间,尤其是数字测井技术的采用,对于确定水文地质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尤为明显。
1.3 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是通过钻孔的方式来确定水文地质条件的技术,其应用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即首先要进行测绘和物探,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钻孔。
需要注意的是,为确定勘察边界的性质和具体的位置,需要在含水层边缘钻孔。
对于勘探线和点,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确保钻孔结构和抽水实验、成井的一致性。
同时还要考虑缺水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布置钻孔时,应与之相协调,使成本降低。
1.4 抽水测试
在水文地质测试中,抽水试验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抽水测试,能够获得地下水水量计算所需的重要数据。
抽水试验通常在富水性地带进行,且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为了获得较大的降深,对水文的变化进行准确的分析,通常在苦水季节进行抽水。
抽水试验通常需要30天以上,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采用设计取水量作为抽水强度的参照标准。
保证抽水井和生产井的设计以及抽水试验孔和勘探孔的设计的一致性。
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防止结果出现大的偏差,在设置观测孔时,应使其分布于整个观测区域。
1.5 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也是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分析对地下水动态产生影响的因素,如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
动态监测主要是对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形成条件进行勘察,并根据勘察结果对于地下水开采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这些监测数据用于对施工和建设的参考,从而制定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2 水文地质勘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监测、预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
传统水文地质勘查是以假设为前提,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其成果反映了勘查区地下水的质和量状态,然而所获得的成果是基于一定条件的,并且仅对一定时期的状况进行反映。
尽管传统的地质勘查同样力求对未来水文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预测,然而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导致了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不高。
同时,地下水的变化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象、水文等,系统十分复杂。
此外,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同样会对地下水的变化趋势造成影响,而往往这些影响因素无法进行预测,更加导致了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为此,需要做到对于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
通过建立一体化技术和设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可以持续利用的勘察产品,摒弃以往的一次性的勘察结果,实现地下水监测和预测、控制的有机结合,形成互相补充、密不可分的整体。
2.2 勘探、开采与回灌技术相结合
在地下水的勘察、开发以及利用的过程中,有几项技术,虽然属于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然而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勘探、开采和回灌技术。
具体来讲,开采以勘探的结果作为依据,勘探是回灌的前提条件,而回灌则能够推动开采的持续进行。
勘探、开采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获得了实际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日益增加,使得我国很多地区的地下水被超量开采,这其中以我国的沿海城市和北方地区较为严重。
过分开采导致地下水漏斗的逐渐扩大和加深,地下水位也出现大面积和大幅度的下降。
更有甚的是,某些地区还出现了环境地质问题,如地标塌陷、地面沉降等。
因此,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严重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文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
为推动地下水的良性循环,需要增加地下水的补给,而人工回灌则是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协调开采和回灌之间的矛盾,使之相对统一,从而确保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科学利用水资源。
2.3 开源、保护与治理技术相结合
当水质优良、富水性较好和易于开采的含水层被大量勘探、开发、利用后,水环境问题也会日益突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必然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地下水的开源、保护和治理上,相应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也将受到重视。
在地下水开源方面,应加强对水功能、水质适用性和开发利用效益的研究,开展分类勘察,改进编图方法,为地下水的分质利用和按质定价提供依据。
对于那些过去因水质较差(如微咸水、高矿化水、被污染水等)和含水层渗透性或导水系数较小(如黄河冲积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分布粉细砂与粘土互层的含水层)而被判定无开采价值或无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应酌情进行重新勘察和评价,并通过改进开采技术、取水工艺和改变用水方式等途径使这笔可观的水资源也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此外,土壤水也是值得重视的宝贵资源,增加土壤水在农业上的开发利用,可置换出大量地下水资源为工业和城市使用。
3 结束语
水文地质勘察一般包括水文地质情况调查、物探、钻探以及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主要目的是分析和探明对工程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各含水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准确分析水文地质参数,并且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普遍应用与发展,是建筑工程的必然趋向,积极掌握其核心技术,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稳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尹湃.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J].科技信息,2011(22):52.
[2]邵益生.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发展状况与展望[J].工程勘察,1998(4):33.
[3]李建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83.
[4]刘海月,高利锁.水文地质研究现状与展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
[5]孙磊,范志永,董婷婷.城市水文地质管理应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2.
[6]甘志光.探析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性[J].科技展望,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