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一)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一)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定义: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概念的学科。
•例子:在文学概论课上,学生们学习了文学的发展历程、流派分类以及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等内容。
2. 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艺术美感的创作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
•例子: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流派•定义:流派是指文学作品根据主题、形式、风格等特征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
•例子: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其作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命运,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4. 主题•定义:主题是文学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观点或情感。
•例子:《1984》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对权力滥用和个人自由的警示,通过描述一个极权社会中一个平庸人的抗争故事来表达。
5. 风格•定义:风格是指作家在创作中展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用语方式。
•例子:杜甫的诗歌风格以豪放痛快、深情激昂而著称,例如《登高》一诗就展现了他的豪迈情怀。
6. 符号•定义:符号是一种用于代表一种思想、概念或意义的具体物或行为。
•例子:在《红色》这部小说中,作者用红色这个符号来象征革命的热情和火烈,强调了主人公对社会的觉醒和反抗。
7. 叙事•定义:叙事是指将事件或故事进行有组织地呈现,并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进行构建和展开。
•例子:《西游记》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困难和成长。
8. 韵律•定义:韵律是诗歌中音韵的有序排列和重复的规律性。
•例子: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创作,其中运用了押韵手法,给人以优美的声韵感。
9. 比喻•定义: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一种隐喻意义。
•例子: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一诗中,他用陋室比喻自己的贫穷,通过类比来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
10. 意象•定义: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感官描述所描绘出来的形象,用以激发读者的感知和想象。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素:话语者、话语对象、话语主题、话语语言和话语情境。
话语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文学流派与文学理论1、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些共同的创作倾向、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等因素而形成的文学群体。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
文学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对文学史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学理论流派:文学理论流派是指在文学理论领域中,由于某些共同的观点、方法、理论体系等因素而形成的学派。
常见的文学理论流派有新批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等。
文学理论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文学理论研究的不同方向和方法,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文学批评方法1、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是指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解读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阐释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
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强调的方面不同,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技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
形式主义批评的优点是注重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立性,但也有忽视作品内在内容和社会背景的缺点。
3、历史批评: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认为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思想、价值观等。
历史批评的优点是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但也有忽视作品本身艺术性和独立性的缺点。
4、阐释批评:阐释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理解,认为文学作品是多义的,需要通过阐释来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阐释批评的优点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但也有过于主观和片面的缺点。
5、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中性别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压迫,需要通过批评来揭示和反对。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术语辞典1 .文学四要素;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2 .摹仿说;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摹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摹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摹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3 .观物取象说;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4 .表现说;这是西方18 世纪以来伴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5 .言志说;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6 .文学本体论;这是美国批评家兰色姆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7 .劳动说;这是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8 .不平衡说;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9 .循环说;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10 .文学三义;这是说文学一词历来有着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既包括今天所谓语言的艺术品——文学,也包括今天不称作文学的政治、哲学、历史和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是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现代杂文、纪实文学等;这三种文学含义分别通向三种文学观念:文化的文学观念、审美的文学观念和惯例的文学观念;11 .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文学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活动;文学作为话语包含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一是说话人,这是话语的两主体之一,是体现在本文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二是受话人,这是话语的另一主体,指阅读本文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三是本文,这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四是沟通,这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五是语境,这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12 .审美无功利性;这是由德国美学家康德提出的概念,认为审美具有不指向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文学中的审美无功利性,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13 .直觉;直觉,这里指审美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14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这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15 .文学的双重性质;这是指文学同时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性质;这表明,文学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的;16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其语言组织内部包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具体地说,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藉特质;17 .含蓄与含混;含蓄是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话语中,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则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义空间,令读者回味无穷;比较而言,两者的不同在于: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则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但两者在实质上又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揭示出文学本文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18 .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9 .文学创造材料;这是指储备在作家内心的精神或心理现象,具体地说,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获得的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20 .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积累材料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原则及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获得的一种独特感知;21 .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22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23 .回忆与沉思;回忆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之一,它指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沉思则是在寂静和独处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加以深沉思索的心理过程;24 .想象与联想;想象是构想意象的心理过程;它有三种形态:一是再现想象,指在内心复现外部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二是比拟想象,指将某种难以言状的东西形象化的过程;三是虚构想象,指凭空地将此物想成彼物、无物想成有物、或常物想成异物的过程;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想象之一种;联想有三条规律:一是接近联想,这是将两种以上在时空上接近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二是类似联想,这是把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三是对比联想,这是把两种以上相关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25 .灵感与直觉;灵感是艺术构思的最重要机制之一,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往往表现为对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是非预期的和转瞬即逝的,但却是长期思索的结果;直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心理现象;直觉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家对事物或现象的直观式把握,二是作家从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使人深省的内蕴;直觉与灵感有不同:第一,灵感是长久思索和艰苦劳动之后的的成果,而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第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而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第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26 .理智与情感;理智是指作家有意识的理性认知和思维;情感则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则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节制动力的规范,两者都不可缺少;要使艺术构思顺利进行,需要很好地调节情感与理智的关系;27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能表达意义的有机整体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作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但暗中对排列和组合材料发生作用的深层心理能力;这两种心理能力共存于艺术构思过程之中;意识对无意识起着指导作用;意识对于无意识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二是意识为无意识指引方向;28 .综合;这是指艺术综合,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中心意念去加工和改造现有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能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形象的过程;29 .突出和简化;突出是作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并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明确、清晰和特别的过程;简化则是作家有意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以便传达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简化与突出的区别主要在于:突出是以浓墨重彩或淡化背景来吸引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或意念身上的所有遮蔽物都全部剥掉而只抽离出最核心、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30 .变形与陌生化;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违反常规或事理中创造意象的方式;陌生化是指作家构想艺术形象的反常或奇特方式,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新奇感受;陌生化与变形有密切的联系,即都是将习见的事物以别种奇异方式呈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的通常形状,而陌生化则倾向于用不习见的方式来描写事物,使人产生奇特的新鲜感;31 .即兴与推敲;即兴与推敲是物化阶段的两种不同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两种不同手段;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推敲是作家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和妥贴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作品的文字操作情形;即兴与推敲其实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不可绝对地分开;32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33 .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它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34 .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它是一种侧重以暗示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35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18 世纪末兴起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的情感表现的产物;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柯勒律治、华兹华斯、济慈、雪莱和拜伦,法国的雨果等;浪漫主义突出主观表现性和虚幻性,强调情感、理想、想象和幻想的作用,崇尚自我表现,将理想型文学伸展到极致;36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19 世纪中期兴盛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对客观现实加以再现的产物;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斯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俄国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的狄更斯等;现实主义突出客观再现性和逼真性,强调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忠实地再现现实,描绘现实生活的丰富复杂画卷,揭示其真实性,成为现实型文学的典范形态;37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19 世纪70 年代兴起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的情感或理智的间接暗示的产物;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马拉美、魏尔伦和兰波等;象征主义突出暗示性和朦胧性,主张以主观意识的客观对应物来暗示主观意识,建造一个寓意深长的符号世界,成为象征型文学的典范形态;38 .现代主义文学;这是西方在20 世纪初兴起的综合性的文学思潮,包含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众多文学流派或思潮;这一思潮主张运用变形、荒诞或象征等手法去表现人的不确定的或变幻莫测的心理现实,带有浓烈的非理性、无意识或荒诞色彩;39 .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40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41 .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42 .散文;散文有两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广义散文是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作品及非文学的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和应用文等的统称;狭义散文则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的统称,是与诗、小说和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和游记等;这里主要谈论狭义散文即文学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题材广泛多样;第二,结构自由灵活;第三,抒写真实感受;43 .报告文学;这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44 .文学本文三层次;这是指文学本文有三层次组成:一是文学话语层面,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二是文学形象层面,这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生活图景;三是文学意蕴层面,这是文学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层面,属于本文结构的纵层深层次;45 .文学话语的特征;文学话语有三个特征:一是内指性, 这是说文学话语并不直接指向语言以外的外部世界, 而是往往返身指向语言的内在世界本身;二是心理蕴含性, 与普通话语侧重于运用语言的内在职功能而削弱其表现功能不同, 文学话语则突出其表现功能,从而蕴含着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等心理体验,正是这样,文学话语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三是阻拒性, 这是说文学话语应是那种打破语言常规、有着扭曲或变形效果、为人所陌生但又能引起审美注意和兴趣的新的话语形态;46 .文学形象及其特征;文学形象是读者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感人的动人生活图景;它有如下四组特征: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二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三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四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47 .文学意蕴及其层次;文学意蕴层面是文学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层面,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这一层面本身又是多层次的:包含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三个层次;第一,历史内容层,是说文学形象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的内容;第二,哲学意味层,由于联想的作用,人对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抽象思索与对其个别现象的具体感知,在文学形象的深层意蕴中形成了有机结合,这就形成哲学意味层;第三,审美意蕴层,是说文学形象蕴含着独特而深长的审美意味;48 .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通常有如下美学特征:特征性和艺术魅力;49 .文学意境;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有三个基本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50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表现类型:一是景中藏情式,二是情中见景式,三是情景并藏式;51 .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是文学形象中逼真的实体空间与由此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之间相互生成的状况;52 .韵味无穷;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文学形象中蕴含的那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韵味”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和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较为持久的美感效果,它在意境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和集中,以致富于韵味、余韵无穷就当然地成为意境的审美特征;53 .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它有四种基本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和抽象性;54 .叙事;这里指文学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叙事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着重表达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二是具有话语虚构性或假定性;55 .叙事的构成;叙事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叙述内容是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叙述话语是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叙述动作是是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56 .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次序,本文时间则是叙述本文中排列的前后次序或读者阅读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次序;57 .时序;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而形成的关系;按照故事发生顺序进行的叙述叫做顺叙,即顺着时间序列去叙述;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出现不协调方式,这就是逆时序,包括插叙和倒叙;58 .时长;时长是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故事时长与本文时长往往呈现为五种关系形态:①省略是对故事的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时长无穷地大于本文时长;②概括是本文时长小于故事时长的粗略叙述,特点为故事时长明显地大于本文时长;③场景是主要由行动和对话描写构成的有关故事发生的实际场面的叙述,特点为故事时间与本文讲述的事件时长大体上相等;④减缓是故事时长小于本文时长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发生所持续的时间明显地小于本文叙述所花去的时间;⑤停顿是故事延续的时间为零的叙述,着重于事件发生的特定状态、环境或背景的刻画,特点为故事时长远远小于本文时长;在这五种形态中,第一和第五种分别处在叙事速度快慢的两个极端,而第二、三、四种则处在居中位置;由此可见出叙事节奏的丰富与多样性;59 .频率;频率是本文叙述与故事内容之间形成的重复关系;这种重复具有两种类型:一是事件的重复,二是叙述的重复;事件的重复指同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而叙述的重复则是指一件事件被反复叙述;60 .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即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或聚焦,是叙述话语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人称变换叙述;61 .叙述动作;叙述动作是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动作包含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讲”的人,这是叙述者;二是“听”的人,这是叙述接受者;62 .叙述者;叙述者是作者在叙事时虚构出来的代替自己讲述故事的角色;63 .拟想接受者;拟想接受者是由叙述者拟想出来的潜在的叙述接受者;64 .抒情及其特征;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抒情Lyric 一词是由古希腊竖琴lyre ,或译七弦琴演变而来的;“ lyre ”原指由竖琴伴奏的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类型,与用合唱方式抒发团体情感的合唱诗相对应;抒情诗,就是指一种以一定话语形式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作品类型;而相应地,抒情性或称抒情,则是指作品所具有的在一定话语形式中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性质;抒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与叙事侧重于再现外在客观世界不同,抒情侧重于表现个人的内在主观世界;二是与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去讲述故事不同,抒情偏于以话语的声音和画面组织去象征性地表现情感;三是与叙事注重事件的进程不同,抒情重视情感的流动;65 .宣泄;宣泄是把内心积压的情感或渴望借助合适的方式表现于外部世界的行为;文学抒情正是一种情感宣泄形式;66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内容是抒情性作品所表现的主体情感及其意义;抒情话语是抒情性作品中表现和创造主体情感及其意义的话语系统;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之间构成一种直接融合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需要从抒情内容的来源和构成谈起;作为抒情内容的来源,主体情感在现实中往往丰富多样,需要以独特的语言形式即抒情话语去加以组织;从而抒情话语并不是主体情感的简单外壳或装饰,而是其存在方式,而作为抒情内容的主体情感也已不等于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情感,而成为由抒情话语创造出来并只是在其中存在的主体情感了;所以,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无法分离开来;67 .声与情;声与情的关系集中体现出抒情性作品的音乐性;抒情性作品的音乐性正是指抒情性作品的声音语音系统具有基本的情感表现性质;第一,诗与音乐具有同源关系,这表明诗原初地具有不容置疑的音乐性;第二,由于如此,即便是脱离了音乐伴奏而独立存在的诗如现代诗,也必然地尤其注重语音运动本身的音乐效果;第三,汉语的声调是汉语词句在语音上体现的能区别词汇或语法意义的高低升降状况,它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基调即情调具有内在联系;情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与语言的声调曲线密切融合的情感表现曲线;情调与声调紧密结合有助于形成音乐。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实用说:从功能的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道德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实用说肯定了文学的工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
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或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本: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
现代文论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对象。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意境: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重要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小说: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即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以左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种片面、扭曲的延续和发展,主张以自然科学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集锦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关于文学的基础课程,涉及到众多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从客观完整的角度出发,对文学概论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概论的相关知识。
1. 文学:文学是人类通过语言文字创作的艺术形式,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
它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2. 文学史: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品、作家和流派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通过研究文学史,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发展脉络、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思潮变迁。
3.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的学科。
它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批评方法和理论,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研究和思考的学科。
它探讨文学的定义、功能、分类等问题,涉及到形式美学、意义美学、接受美学等多个理论分支。
5.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时期、地域或文学风格上具有相似特征的文学作品的集合。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6. 文学传统:文学传统是指一代作家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风格和思潮。
每个文学传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如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美国现代派文学传统等。
7.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语言文字创作的艺术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
它们反映了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给读者。
8.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作家用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特殊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文学语言追求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9. 文学意义:文学意义是指作品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它可以是关于人生、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也可以是对历史、文化、时代背景的反映和批判。
10. 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它包括对作品艺术形式、内涵意义的欣赏和理解,旨在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考启示。
00529 文概 名词解释
00529 文概名词解释
00529《文学概论》是一门关于文学理论的课程,其中涉及的部分名词解释如下:
-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韵律两种形态。
-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 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 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 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你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文学的科学,包括三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3.文学批评:又称文学评论,是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研究评论对象的实践科学。
4.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理论。
5.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和请感性。
6.文学: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必须通过种种中介才能与基础发生联系的,以感性的形式对社会生活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反映的审美意识形态。
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7.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是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加工提炼、变形想象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效应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态,它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意蕴和规律,包含着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两个方面。
8.生活真实:指的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事物及其客观规律,它是创造的产物,带着作家的主观色彩,因而它不同于生活真实只是一种纯客观的存在。
9.文学的语言层面:是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前面,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也可称为言语层。
10.文学语言:是指文学作品中使用的,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审美意味的意象语言。
11.故事:是指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事物。
12.情节:是作者讲述的过程,是作品的事情发展变化的结构。
情节的构成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13.细节:是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环境,构成情节的最小组成部分。
14.环境:指环绕人物形成其性格造成其命运或心态,并促成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15.意蕴:是说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属于文学文本结构的纵深层面。
16.体裁:指文体明显可变的种类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于审视生活的角度、塑造形象的方式、语言表现的形态、体制篇幅的规模等方面。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Literary Theory):研究文学及其主题、风格、形式、符号、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文学概论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并分析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2. 文学性(Literariness):指文学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区别性。
文学性包含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创作性、符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3. 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活动。
文学批评通过探究作品的结构、风格、语言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4. 阐释(Exegesis):对文学作品进行详尽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阐释的目的是揭示作品中隐藏的主题、象征和意义,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释提供深层次的理解。
5.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文学理论,强调对文本内部的辩证和矛盾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和隐含的结构。
6.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一种文学分析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通过符号和文本间的关系来构建的。
7. 符号(Symbol):指在文学作品中代表特定意义的对象、动作或事物。
符号可以是具体的,如鸽子代表和平;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黑暗象征恐惧。
8. 史诗(Epic):一种叙事诗的形式,通常讲述英雄事迹或历史事件。
史诗通常具有庄严、宏大的风格,以叙述长篇故事为特点。
9. 戏剧(Drama):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对话和演员的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舞台和角色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主题。
10. 小说(Novel):一种抒发想象力和叙述技巧的故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通常以故事为核心,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来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11. 诗歌(Poetry):通过音韵、节奏和押韵等手法组织的文学形式。
诗歌以紧凑、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意象和思想,强调音乐性和节奏感。
12. 传统文学(Traditional Literature):特定时期或地区的传统上流传的文学作品。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0、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艺学: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研究总结过去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状况,经验和规律。
文学批评:不按历史的顺序,研究、分析、评论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它不像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去具体的分析、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一个个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而是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文学理论要完成的五个任务: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
再现说(模仿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者再现。
在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就是再现说。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者抬高到高于一切和重于一切的地位,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关。
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体验说:它是一种读者在作品中的意向性体验:非实际的,非亲身的体验,强调得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他们认为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之外,在读者的意向性体验之外,不存在文学,文学只存在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
折中义文学:是指某些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的现象,往往难以按确切标准分类,而只能按某种惯例去加以模糊的或相对的界说,这样就有了折中义文学和惯例的文学观。
惯例:在这里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
语言系统: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包括语法、句法、词汇等。
它是一种代码。
言语:具体的说话,人说的话,包括方言、口语、俚语、俗语、成语等。
它是一种信息。
话语:是一种经过加工的、规范化的书面语,通常与口语、主语相对。
可以看做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文学:以语言为媒介,以艺术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体验
的创作。
文学包括各种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剧本等。
拓展:文学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展示人性、传递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提供娱乐和美的享受。
2.文学体裁:文学作品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而分为不同的
类别,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拓展:每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特点,小说以故事
情节为核心,诗歌以抒发情感、表达意象为重点,散文以自由的写作
方式呈现作者的思考和观点,戏剧以对话和舞台表演为核心。
3.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工具,还
具有艺术性,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节奏、韵律等,使作品更加生动、
形象化和感染力强。
拓展:语言艺术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通过精确的词语选择、句子结构的变化和修饰手法的运用,作家能够创造出美妙的语言画面,使读者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4.主题: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或中心议题。
主题可能涉及人类的生死、爱情、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
拓展: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通过主题的呈现,作家可以传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思考和观点。
不同的作品可能探讨相同的主题,但每个作家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
5.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解读和评价的学科。
文学批评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揭示其中的艺术手法、主题和文化背景。
拓展:文学批评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理论框架来解读文学作品,包括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古典批评等。
通过文学批评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是指对文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形式和发展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对一些文学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文学:文学是指人类创作的以语言文字表现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作品的总称,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它具有审美功能,能够给人以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2. 文学形式:文学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
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有着特定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如诗歌以韵律和节奏为基础,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戏剧以舞台表演为特点,散文以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为目的等。
3. 文艺理论:文艺理论是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原理、规律和评价标准的学科。
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审美效果和文艺创作的社会功能等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4. 题材:题材是指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或写作对象。
常见的文学题材有爱情、友情、亲情、历史、社会、人生等。
不同的题材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
5. 风格:风格是指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作风。
它是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的结合体,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手法。
不同的作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
6. 传统文学:传统文学是指古代文学的总称,包括古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
传统文学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精神和记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7.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
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在现代环境中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文学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8.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一种学术活动。
它通过剖析作品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学批评有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是文学概论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研究和解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深的入精贯习神彻中部和落纪选。要实委拔深锋求中机任入队,为央关用学员”特的和、工习装的别情省组中作《、标本是形、织央坚条中统准质“和市原组守例源国一和九处委则织为、》,共思条使个分关、部人遵等标 弘产想件命严规于优《做守法准 扬党行章;,禁定从良关事党规和 党地动党学进止。严作于的章制条 的方个,规习一、治风加基县、度件 优委全认。党步九党动,强准处维,。 良员面真着规明个的实牢换和级护学认 传会”学,眼确一重效记届底以党习教真 统工战习充明要“律大;入风线上章市育学 和作略习中分确掌四”决要党气。党,委、习 作条布近、展基握个纪策在充誓监员坚加全理《 风例局平五示本廉服律部学分词督领定强体论中 ;》、总中共标洁从要,署,发的导理领党武国 深《贯全全产准自”求做。关挥牢通(干想导员装共 刻中彻市会党、律的,合键机记知川部(区信班学。,产 汲国落X精人树准要重格在关党》委要二X域念子习根进党 取共实年神的立则求点党系做党的和办学)中;思党据一廉 违产五在,优行规掌员统。组宗中〔深学心认想章省步洁 纪党大全进良为定掌握”先要织旨央2一系全 关”真政,委坚自 违党0发体一风规的握“学深战,、1层列体 于提学治要办定律 法组6展党步貌范“四习〕入斗深省,讲党 在供习建深公理准 反工理题员巩和,四的个教1学堡入委系话员 全坚党设入4厅想则 面作念学中固时组个领廉育号习垒领、统。讲 体强的领个印信》 典条,习开拓代织必导洁实)贯作会市学着定党保历实会专。发念《 型例实讨展精和须干”施和彻用党委习眼理课 员证史施党题的,中(现一”论“党神引部方《习和员有领加想, 中。意的组《提国 的试X、学 制,的;导“必四案中近党条关悟强X信支 开学见性织关高共 教行二总习 度按党群要广四须个〉共事平员件严党理念部 展习等质讨于党产 训)、体讨 要照章众带大个具自的X业总先和肃章论,书 “革制、论照在性党 ,》主X要论 求“党路着坚备觉通“书锋义换,武学明记命度市宗,入全觉纪 自《要求” ,四规线问员持的知十记模务届深习确给 党先文委旨每党省悟律 觉内。 党个、教题逐”六,》三头开系范、纪刻教政支 章辈件办、个志党;处 讲政容,以 小讲学育条项(五落展列作权律把育治部 党和,公指专愿员要分 政领带党 组(系实,逐掌基X”于实“重用利握动方党 规先学室导题谈中坚条 治导X头组 每课一列践针句握本发“全两要,“委员向、进关思集理开持例 、干观严中 月”)讲活对通各条展七面学讲领明两办部”讲 学典于想中想展学》 讲,守心 底要学话动问读类件良定个从一话导确个〔署、党 系型印学、“用等 规温在政组求党,和题违好共有严做,带先2,“课 列发奋习谈学结党 矩入推0关治形 织,做“改章纪开产之治”全头合1以坚,用〈斗讨信党合内 、讲动6键纪式 一开合三,行局党”学面、格〕华党持邀好关目论念章、法 守话志改时律, 次展格严进明和人“责习贯以党2民支根请红于标不,党创规 纪愿革8刻和定 党三一确“性理五任教彻上号族部本党色在、得对规先, 律做和发保站政期 员组实步做决锻想个。育落率)优为宗校教全少照、争尊 ,合入展持得治组 集班”坚合胜,炼信必实下,三秀单旨教育市于入学优崇格党稳公出规织 中子学专持格全向和念须基党,结、,传位师资党1党系,誓定仆,矩集 学成习题问党天面党道,”础的为合主站统开敢、员讲誓列进章员词实情危,中 习员教题。小的德牢等十协我要稳美展于专中规词讲一”,践怀险带学 。到育导的康理修固重八调”局(措政德一担家开矩找话步学交中精,时头习 支联(成向、论养树要大推中实三施治,次当学展、标,强习流建神牢候, 部系以果建和,立论进奋际)全立筑主作者“有(准做化教思功,记豁固每区下;注成路心党述十“发,开面场牢题为给学国纪一、合宗育想立推共得树次 季县简要重线存的,八四有现展从,拒党”特律)找格旨实体业动产出立确 度X称突活方敬意认届为制“严把腐日、员章X色,开差党观施会。X党,和定 召“出述针畏识真三、定四局治理防活“干党X社讲展距员念方。《员在贯1开两正县,政、践中加建如个带个党想变动坚部规会道“。”案党永X彻一学面(处领策手党行、快功下讲头专等信的,守讲、X主德两党学干委远落次党一二级会看握员“四发立实党事讲题方念防组纪党学义、重支习部会是实全中做)以贯齐戒意三展业施课党开新面时线织律课系道有温部教要读的劳五体央”开上穿,尺识严、。方”“课展要的时;党底,列路品两书育讲本工动大党决学展其认,三科案。十,交中求深处始员线鼓讲全、行对记方话)作人发员定习“中真廉强实学习党三局流国,刻处终重励话体“,照作案精》方民展会,教三领的贯洁化”发系支五党研特坚内体保温树普党建五讲”学》神为法的理议2育个导马彻从党要展列部”组讨0理 情色持涵现入立通员位奉主习。基1》普念,)干克省政的求、讲要规书6。念 怀社以和为干党清要与一献题动本纳通,分县部思委、宗和话结划记按怎 、会知要行事志风员坚全体、党员教入一带别处要主、从旨好谐,合开给照么 务主促求动创愿正、持面”有日,材学员头围级义市严意干发要专局“办 实义行。的业、气学建总作活领,习,攻绕以做立委治识部展重起三、 思要力重”做成体为动导深内密坚“上结场决家,标。点步会新 想“知着量开温3结小的布。干入容切克坚党合观策,积准学、一战 作四行重;拓入(合康要局合4部学。联难员,月点部带极,习“课略 风个合学坚进党三,社求、格带习深系、干对底方署头践带《决怎 。全一习定取誓)坚会和“党头《入群敢部照前法,弘行头习胜么 要面,领正的词做相内四员重习领众于要习,做扬社坚近全干 深”做会确精,合适容个。近会,担以近结领政社会定平面” 入战讲习的气对格应;全引平关全当《平合会治主理总小学 领略政近神党、重面导总于心,习总贯上主义想书康习 会布治平,员有点”党书改全带近书穿的义核信记、研 我局、总方平。效学战员记革意平记其明核心念系建讨 国、有书向常着服习略强系发为谈关中白心价列成; 发五信记,时眼务习布化列展人治的人价值重区注 展大念来经候党国近局政重稳民国坚;值要域重 战发,川常看和家平、治要定服理定践体讲中同 略展视主得国治总五意讲、务政信行系话心X机理察动出家书大识话内;》X仰党和读遇念重向,事和记发,读工政加《追的中本、要党业“对展保本作外强习求宗(中社讲的五四理持(“交党近、旨2会话央新位川念政02存国平历,10主和看发一工、治61凭防总年史6义系齐展体年作全本、、书版担核列对”版的面色留治记)当心重党建)系深史党重》意价要员设》列化、治要,识值指的,改资国讲重、观示X要革政治话点真X和将、、事军文领挚全毛育业的章会为面泽人发重选理民从东”展要编想严同的体论(信治志作系领念党用。导、等结中全方合国体面起梦党来、员,学加快
大学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31.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32.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33.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2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改造。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16.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名词解释文学概论的意思
名词解释文学概论的意思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中名词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名词的解释和分析,探讨名词在文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语言学、文学理论、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旨在深入挖掘名词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力和象征性。
名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它代表事物的名称或分类。
在文学作品中,名词不仅仅是一种词汇,更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塑造形象和构建情节的重要手段。
名词有其独特的文学功能和风格,通过对名词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首先,名词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表象力。
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具体的形象和特征,能够直接给读者带来感知和联想。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一个鲜花的美丽、芬芳和柔弱,来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讴歌;对于一个古老的城堡,可以通过描写其庄严、废墟和传奇,塑造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名词作为文学的基本元素,运用得当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其次,名词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名词不仅仅是指代具体的事物,还可以通过抽象的符号来象征某种观念、情感或价值。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用“太阳”来代表光明和希望,用“河流”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变化,用“花朵”来寄托爱情和美好的事物。
这些名词的象征意义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铺陈和作者的刻画,给予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和感受,从而使作品更富有内涵和启发力。
此外,名词在文学作品中还具有构建情节和塑造人物的功能。
通过选择不同的名词,作者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人物特征。
例如,在描写人物时,用“勇士”和“英雄”来称呼某个角色,就能够带出其勇敢和无畏的品质;用“恶魔”和“怪物”来形容另一个角色,将会给人一种恐怖和压迫的感觉。
这样的对比和差异使得作品的情节更加鲜明和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旨在通过对名词的解释和分析,深入探讨名词在文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名词作为文学的基本元素,不仅仅是一种词汇,更是作者表达思想、塑造形象和构建情节的重要手段。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学科,它关注文学的本质特征、演变过程、风格和创作技巧等方面。
在文学概论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知识。
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第一部分:文学文学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包含了各种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
文学具有审美价值,并能够反映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
第二部分:概论概论是指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整体、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总结的学科。
在文学概论中,我们通过概论的方式来研究和理解文学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经典作品。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1.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核心的概念或理念,它可以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主要内容。
主题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象征等方式来呈现,帮助读者理解和思考作品的意义。
2. 风格:风格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独特方式。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包括语言、句式、节奏和语调等方面。
不同的文学风格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3. 叙述:叙述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写作方式,用来描述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
叙述可以采用不同的视角和时间顺序,通过描写和对话来展示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4. 情感:情感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情绪。
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和情节的发展,作者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5. 象征: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某个具体事物、人物或场景表示为抽象概念或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来传达作者的深层思想和主题。
象征常常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使作品更具有多重意义。
6. 创作技巧:创作技巧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它包括对语言的运用、情节的组织、人物的刻画等方面。
创作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吸引人。
总结: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学科。
在文学概论中,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如主题、风格、叙述、情感、象征和创作技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的统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是其三个分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1,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符号学,文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信息学 2,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的本质力量:指蕴含在人的本性中,通过一系列的言行来加以体现的性质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是人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在现实世界中对象化,人又从对象化的世界中反观自己本质的过程。
文学本体论:兰塞姆文学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是艺术起源学说的一种,认为艺术同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
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
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然天地的游戏本论,是人类在维持和延续生命之外,为了纯粹的审美和娱乐而消耗过剩精力的非功利的生命活动。
巫术发生说:原始人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巫术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
因为巫术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认为文学活动的起点是巫术仪式。
摹仿说: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
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关摹仿,艺术既起源人类的摹追仿本能,艺术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劳动说:艺术是是适应劳动的需要,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学说了有力的提出者是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偌夫。
他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方面大量资料在批评总结和具体发挥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原因: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文学活动的发展: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文学发展问题的复杂性:1文学发展受上层建筑其它因素的制约2文学艺术有自身的独立性“不平衡关系”:文学伴随着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来得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史诗和神话。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的俄国。
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藉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
2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议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客体即“自然”说: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
这里的自然是最初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A社会生活是创造的客体B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2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A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B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艺术发现:是艺术家在内心深处积累了相当多的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的认识生活和评价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衣事物进行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2艺术发现是作家特眼光和非凡独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4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加快,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主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他倾向于用一种不常见的称谓指称或描写事物,以期给人一种新奇的效果或引起人们的注意。
陌生化手段的实质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增强审美效果的目的。
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特征: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A内蕴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A主观的真实B诗艺性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观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与关注人的癸,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它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价理念所以人文关系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
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特征:1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2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3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民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此定义的要点: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特性:稳定性独创性多样性1表现:a同一时代民族阶级的作家风格具有明显不同b同一个作家具有多种风格2原因a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文学风格的多样性b作家创作个性的多样性必然表现为风格的多样性c读者审美要求的多样性必然要求风格的多样性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形成:1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趣味2文学艺术修养3生理机制接受动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存在原因:1创作动机决定文体中隐含读者的存在2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3作家的选材及文本特点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净化:就是读者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性质:1是一种科学活动a由文学批评的职能所决定的b由文学批评科学性的素质所决定的2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a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所以文学批评离不开社会历史观念b文学的主要价值在于审美,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所以文学批评归根结底是美学批评3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原则:1文学批评应从文学形象的分析入手2文学批评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3文学批评应有全面的整体的观点A应当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历史地艺术地加以B应顾及全人和全篇a评价作品应顾及全篇,不能断章取义b评价作品顾及作家全人,做到知人论世c评价作家,还要顾及作家所处的社会状态C应当看到作品的总倾向和整体价值标准:1思想标准 a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b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c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2艺术标准a生动性深刻性b作品的生命整体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方法:1批评的方法是发展的,多样的2批评的方法是分层次的a哲学方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b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具有普遍性c具体方法应接受高层次方法的指导3各种方法是互渗互补的对话:伽达默而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个人的情感体验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存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从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特征:德希尔特黑格尔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内容突出他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表现特征是象征性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4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特征的直接参与5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1生产规定着消费a文学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b规定着消费的需求方式c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生产着新的消费者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a文学产品在文学消费得以最后实现b文消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文学方式和规模c文消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止中断,它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阅读心境第一文本: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关系之前,还不能算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第二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存在共鸣产生的原因:1作品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有能感受美的接受主体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与思想水平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感受理解想象力3读者的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思想观念情感经验意志愿望正误:指读者的理解与创作者本意有所抵触,但作品本身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这合得这种“误解”看看上去又切合作品,令人信服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它的来临时的特点是突出特征是非预见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客体即情感说:文学的客体是人的心灵,其中有的认为文学的客体是人的思想理性,有的认为是人的意志,有的认为是人的无意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客体即情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