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

合集下载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引言中国式英语,也称为“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语言习惯上的错误或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差异较大,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影响而产生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原因以及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错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同,中国学生常常将中文的语法规则错误地应用于英语中。

例如,他们可能会说“Yesterday I go to park”,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Yesterday I went to the park”。

2.词汇误用: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把中文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而不考虑英语的习惯用法。

这导致了一些意思不明确或者错误的表达。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说“Please make a line”来表示“请排队”,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Please queue up”。

3.发音问题:中英两种语言的发音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中国学生在发音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会将英文单词的音标读错,或者在发音时加入一些与中文发音相关的语音特点。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将“th”音发成“s”音,将“w”音发成“v”音。

4.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中文文化的影响,进而在表达方式上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在邮件中过分客气地使用大量的感谢词,而这在英语中并不常见。

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倾向于注重英语的书面语言能力,忽视英语口语的培养。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只注重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而忽略了对于发音和表达方式的练习。

2.母语影响:由于中文和英语的差异较大,中国学生往往会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直接应用到英语中。

这种母语影响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英语写作技巧-如何纠正中国式英语

英语写作技巧-如何纠正中国式英语

英语写作技巧-如何纠正中国式英语(一)基本功的训练。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由此可见,英语词汇水平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学生掌握词义的基础上,深入发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差异,并通过对类似词语的归类,使他们真正地掌握一个词,包括它的发音、词性、语义、句法及搭配。

学习词的构成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特别是一词多义或同义词时,要注意用法的异同。

充分利用词典,通过词典能够学习例旬,加深理解‘弄清词义后,实行循环式的练习,能够防止学生学习过程中词汇的简单搭配,以避免错误的产生。

(二)强调语法学习。

语法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部分学生因为中学时的语法不扎实,在英语学习时经常会顾此失彼,漏洞百出,尤其容易受汉语的影响。

例如汉语中没有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上的专门形式I汉语中较少使用连词、没有冠词、词序安排与英语不同等等。

所以在实行教学时应强调语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一本语法教程。

对于一些重要的语法项目,通过精讲多练,使学生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举一反三、灵活使用,克服中式英语。

在掌握了基本语法要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英语句法规则,学会使用准确的语序并使用完整的句子。

同时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找出典型的富有英语特色的句式。

通过了解句子结构不同、句子重心不同、句子视点不同,从而学会英语句式的独特用法。

(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建构。

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各具特色,涉及文化差异的语篇很多,要利用现有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给学生扩充背景知识。

教学中应注意与英、汉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主要涉及环境、风俗、宗教和历史文化等方面。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坚持实用、适度的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讨论式”、“参与式”、。

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

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

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严复的"信、达、雅"三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

这个标准要求译文既能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意,又能通顺流畅、文辞优美、可读性强。

但在实践中达到这个标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汉英翻译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味追求译文流畅、文辞优美,忽略乃至偏离了原意;另一种是过于拘泥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

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信、达、雅"标准。

在外事翻译中,后一种倾向更为常见。

造成这一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如怕译文出政治差错,认为直译比较保险,因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另外也有客观的因素,政治、外交翻译政策性强,不仅要求内容准确、文字严密,而且时间性强,给翻译的时间有限,译者经常处于完成任务的匆忙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难以从容地进行推敲润色,因而译文常常迁就中文,顾不得精益求精。

我在四十年的翻译工作中,在限定时间内出手的译文常常留下一些永久的遗憾。

当然,我们的翻译工作一直在进步、在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时间里,解决了大量出现的新问题、新词汇、新提法,在外交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也不容忽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译文质量方面的问题。

提高译文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感到今后最需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克服"中式英文",即"Chinglish"问题。

"Chinglish"是我上面所说后一种倾向的一个表现,它的存在导致某些译文生硬晦涩,使讲英语的读者敬而远之,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

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对"Chinglish",我们需要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如何从实践中去求得解决。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能使我们的译文更完美,更接近于"信、达、雅"这个标准。

翻译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翻译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翻译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指华语人士在使用英语时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和用法。

大多数使用英语的华语人士会发现,他们会适应一种特定的英语风格,随着时间不断的沉淀,这种英语风格可能会在一些方面与标准英语有所不同。

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包括了语法、词汇和语调等多个方面,千变万化,极具特色。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具体差异,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现代英语教学的影响。

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它们确实有一个本质的区别。

中国英语是针对使用标准英语的华语人士的说法,他们使用标准英语语法和词汇,并且通常在发音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

然而,他们在语调和语法上可能有轻微的错误。

例如,“I go store”或“me go store”这样的语言习惯。

相比之下,中国式英语是融合了中式思维和表达方式,产生出的一种融合式语言。

这种英语风格通常发生在华语人士之间交流时,其中包括一些翻译错误、语法错误和词汇问题。

例如,“你吃了吗?”(Have you eaten yet?)、“你的爸爸在哪里?”(Where is your daddy?)这样的语句,这些语句使用的英语单词本来就存在,但其语法和词序是不同于标准英语的。

中国式英语是如何产生的?中国式英语的产生主要跟中式思维有关。

中式思维是一种语言习惯,其表达方式和标准英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汉语的动词动作是在前面,而英语的是在后面。

这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到华语人士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的表达方式。

此外,许多华语人士在学习英语时使用了机械性的方法,只注重背单词,而缺乏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

因此,他们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生硬地套用汉语的词汇、说法和语法结构,从而导致他们使用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的影响中国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语法习惯和语法误解。

很多华语人士没有学习正确的英语语法習慣,或者没有学习全面,所以在使用英语时会出现很多语法错误。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

An Analysi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作者: 林德慈
作者机构: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出版物刊名: 梧州学院学报
页码: 96-10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国式英语 汉英翻译 语言习得 对比分析
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它们在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这对长期以来学习汉语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产生了中国式英语,影响了汉英翻译的质量。

运用语言学中的第一、第二语言习得机制以及行为主义对比分析理论,从词汇、句法、语言文化差异、习语翻译这4个方面来归纳汉英翻译过程中常出现的中国式英语的实例,并加以分析。

同时,还就如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出现频率提出了一些见解,旨在帮助中国学生克服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提高他们的汉英翻译水平。

常用十大英汉互译翻译技巧

常用十大英汉互译翻译技巧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3)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增译名词)(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解决措施

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解决措施

式英语 ” 出定 义 : 做 中国式 英语 是指 中国 的英语 学 习者 或 使用者 由于受母语影 响和干扰 , 硬套 汉语规则和 习惯 , 在英 语交 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 文化习惯 的畸
形英语 。 】 【 二 、 式英语的主要表现 中
“ e sa doi os 及 “ i usadd bt” 样 的 i v w n p in ” ds s n ea 这 n c e
李文中于年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一文中给中国式英语做出定义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或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影响和干扰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2 0 卷 4月 0 9年 第9 第2 期
湖 舅印 学 南 一l 报 蘑
J u a f Hu a i tNoma l g o m l o n n F r r lCol e s e
典造成 了他们的英语句子和文章也带有极浓 的“ 中国味” 。


中式英语的界定
2 .多余 的名词和动词
中式英语 中多余 的动词 一般 以动词 词组 形式 出现 , 比 方说 加上一名 词 , 或是有 个多余 的动词 再加上 一个其 他 的
词。4如 : ee ir d v int tebo.这句话 中的 u dt ear io ok o ma es oh mae k 其实没有 什 么是 在 意义 , 意思 表达 的 重任 完 全落 在 rv i eio s n上 , 以可以将 这句话 简化为 T eeirrv e e 所 h dt i dt oe s h bo .再 如 : hn ele n uta m e i t n ok C iara zsi s i o r z i .我 们 用 i d rl d n ao “ hn o e i s t i ut . 会更恰 当简洁。 C iam r z s n sy ” d n e i d r 3 .重复表达 我们在汉语 中经常 会同 时出现两 个近义 词 , 于是很 多 中 国英语学 习 者在 翻译 时 就 出现 了类 似 “ e n si h l a das - p s

英语翻译中12个典型的中国式句子 1

英语翻译中12个典型的中国式句子 1

英语翻译中12个典型的句子1.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The price is right.2.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What's your job?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3. 用英语怎么说?How to say?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4.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5. 我没有英文名。

I haven't English name.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6. 我想我不行。

I think I can't.I don't think I can.7. 我的舞也跳得不好。

I am not a very good dancer either.I don't dance well too.8. 现在几点钟了?What time is it, please?What time is it now?9. 我的英语很糟糕。

My English is poor.I am not 100% fluent, but at least I am improving.10. 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晚会吗?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 on Friday night?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 on Friday night?11. 我没有经验。

I have no experience.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at.12. —这个春节你回家吗?--Will you be going back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是的,我回去。

避免中国式英语的方法

避免中国式英语的方法

避免中国式英语的方法因为英语是我们的第二门语言,我们难免会把母语的思维方式代入进去,那么怎么避免中国式英语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供大家参阅!如何避免说出中国式英语现实生活中,不少英语学习者发现在交际过程中有时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理解别人的情感,会说出闹不少笑话的Chinglish (中国式英语),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一、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并强调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才能使交际有效如:Jack is a green hand at doing this work. (杰克做这种工作没有经验)这里“green hand”意思是“生手”、“没有经验”,而不是“绿色的手”之意。

England是个岛国,船是重要交通工具,为保养船只,常用与海水一样的绿色油漆来漆船。

一个不熟练的油漆工,工作时常会双手粘满油漆。

了解了这一背景,“green hand”之意就不一言自明。

二、学会在适当的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

要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合上下文的词,使思想连贯、内容完整。

如:Of course! 这一常用词组,“同学,今年过年你回家不?”“of course!%26quot;也许你这样回答似乎看来并没有问题,但老外会理解成“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不回家干什么?”因为of course本来就有对方已经知道的意思。

三、学会判断交际时哪些语言形式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我们常会给对方提建议,提建议的目的是让别人接受我们的建议。

当然,对方是否接受取决于与对方的关系和建议的可行性,但是要避免使用带有命令口气的词语和方式。

如:“You must/should…”等,而用婉转语气,恰当的语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方接受建议与否。

如:“Why don't you…?”,“Why not…?”,“You'd better…。

”“Do you think…?”等。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英汉翻译的载体是文化,并且英汉翻译还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英汉翻译的论文中,题目占据了一半文的作用。

为此店铺将为你推荐英汉翻译论文选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英汉翻译论文选题(一)1. 跨文化视角中的英汉谚语互译2. 英译汉中名词的转译3.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方法4. 论正说反译、反说正译5. 翻译选词如何避免 Chinglish6. 如何正确使用直译和意译7. 双面佳人——谈《喧哗与骚动》中凯萧的人物形象8. 论英汉动物词的文化意象差异与翻译9. 论非常规翻译的作用10. 从文化差异中看商标翻译11. 英汉语言的对比12. 浅谈《宠儿》中母亲塞丝的形象13. 《毛猿》中扬克的悲剧探微14. 文学作品中汉语姓名的英译15. 《远离尘嚣》对典故的运用16.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17. 析《好人难寻》的主要人物18. 《喧哗与骚动》的视角19. 试析欧·亨利小说的写作风格20. 商务合同中长句的翻译21. 英译汉中词义的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换22. 论文化语境与翻译选词23. 语言差异与翻译中的合理叛逆24. 浅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成熟过程25. 论翻译中的中国英语26. 翻译中的英汉文化差异27. 劳伦斯笔下的悲剧性人物保罗英汉翻译论文选题(二)1. 语法翻译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 中学英语语法课堂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优势3. 汉语宣传资料英译探讨4. 体现在中英习语中的文化差异5. 英语学习中对美国俚语的认识6. 电影片名英汉互译的归化与异化及翻译的相关技巧7. 浅析中国英语8.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批判现实主义9. ”信”与英语比喻翻译10. 佩科拉的悲剧探源11.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园会》中的艺术特色12.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渗透13. 口译中的笔记及实际运用中的障碍14. 浅析委婉语及其语用功效英汉翻译论文选题(三)1. 汉译英中的文化差异——词汇空缺与中国特色文化翻译2. Questioning and Teaching of Reading3. 英汉动物比喻的文化内涵及差异4. (动物比喻在英汉两种文化的内涵及差异)5. 哈代——具有乡土田园气息的作家6.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主义)7. 浅析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8. 浅谈景点名称的英译9. 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对比研究10. 广告翻译中的修辞手法11. 不同语境中的翻译12. 直译与意译13. 浅谈中国式英语的现象14. 英汉翻译中文化特性的处理15. 英汉谚语比较16. 英文广告中双关语及其翻译17.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8. 英美文化差异与颜色词的翻译19.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

第六章 如何避免翻译中的Chinglish(学生用)

第六章  如何避免翻译中的Chinglish(学生用)

第六章如何避免翻译中的Chinglish定义:翻译时过分拘泥于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

原因:由于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看不同,汉译英容易产生中式英语。

Ⅰ. 产生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形式一、带有中国特有的词汇不断出现,这些词在英语中没有或一时没有相应的译法,译文多半是解释性的,而解释不了的,就容易出现字对字的直译。

如:①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原译:emphasize the need to study, to have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to be honest and upright 译文是解释性的改译:emphasis on three things: study, politics and integrity改译简单明了,而且较附合英语多用名词的特点。

②经济全球化原译:international economy / global economy改译:economic globalization二、搭配不当。

由于受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时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搭配问题。

如:来信写道— the letter writes应改为:the letter reads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应改为:score / attain achievements革命接班人—successors to the revolution应改为:revolutionary successors有的词尽管搭配不当,但因长期使用而被英语国家所接受,可谓约定俗成。

如:“把中国建设成为”—to build China into应为:to turn China into但在克林顿欢迎江主席的讲话中就用了build San Francisco into a thriving cosmopolitan city可见英语也在不断吸收外来语,也在不断变化。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辨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辨
f o r m a nd o pe n i n g - up p o l i c y
译) 华夏文 明 、 中 国社 会 及 汉 语 言 时 被 拓 展 了的 那 部 分 英 语 ” I 4 1 。 二 . 何 谓 “中 式 英 语 ”
( C h i n g l i s h )


何谓 “ 中国英语 ” ( C h i n a
E n g l i s h )

英 语 ,是 英 语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主 要 障碍 。中式英语 往往对 于英语 国 家 的 人 来 说 不 可 理 解 或 不 可 接 受 ,阻 碍 交 际 的发 展 。P i n k h a m 将 “ 中式 英 语 ” 定 义为 : “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英 语 ” 【 ; 邓 炎 昌, 刘 润 清 认 为 它是 “ 受 汉 语 的 干 扰 或 影 响 而 产 生 的语言” 嘲 ; 李 文 中认 为 它 是 “ 硬 搬 汉 语 句 法 和词 汇 而 出 现 的汉 语 式畸形英语 ” 【 7 1 。 在 我 们 的 日常 生 活 中 , 常 常 会 遇到 中式英语 给我 们造成 的交 流 困扰 : “眼 红 ” 翻 译 成 “ r e d e y e ” “ 给 他 点 颜 色 看 看 ” 翻译 成
学 教 育
汉 英 翻译 过 程中 的 “ 中 国 英 语’ ’ 与 “ 中 式英 语 " 之辨
圃 陈 巧玲
内容摘要 :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作为一种 国际性语言 , 其在全球化 的过程 中也发生 了特殊的本土化 。中
国作 为 开 展 英语 学 习和 研 究 的 大 国 , 英 语 学 习 已然 成 为 中 国 改革 开放 、 社 会 发 展 的 必 要条 件 之 一。然 而 , 在 推 广 英语学 习的过程 中, 由于 受到本土语言汉语的影响 , 出现 了极具 中国特色 的英语 , 即“ 中国英语 ” 和“ 中式英语” 。 本文主要探讨 在汉英翻译过程 中, 译者应 区别“ 中国英语 ” 和“ 中式英语” 的异 同, 应使 用规范英语来翻译 中国文

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

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

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摘要:中国英语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发展之后,以其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对英语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英语是“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

”中国式英语并不等同于中国英语,它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

本文就在翻译中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 中国英语;翻译一、中国式英语的界定1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

汪榕培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将中国英语界定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李文忠教授在就“中国人在本土上使用的”和“标准英语”进行讨论后,对中国英语下了新的界定: “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英语一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

而且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流工具,有益于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但是很多人会产生“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混淆。

美国专家爱得乐在题为A Talk on the Translation of Volume V of Chairman Mao’s Selected works 的报告中特别有一部分提到了翻译中的“chinglish”现象。

庄绎传在《中国翻译》2000 年第六期上有一篇题为《也谈中式英语》的文章,其中指出: “中国的译者不但要做英译汉的工作,而且要承担汉译英的任务。

在汉译英方面,如果说有什么问题,最大的就是我们往往使用中式英语。

”李文忠教授对“中国式英语”是这样定义的: “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中国式英语其实是学习者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总是要使用的一种过渡语,它是一种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语言。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现象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现象
外, 学生问 的互动与 合作还可 以减轻 些 较 内向学乍的焦虑 感 , 高课堂 提

参与度。《 翟 }
参考文献: 【】 陈 威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综 述 【1 1 J 学 术 交 流 ,2 0 0 7,( . 3) 【 2 】何 克抗. 建构主义 的教 学模 式、教 学方法 与教学设计 【 北京师 范大学 学报 J ]
国 式 英 语” 的 方法 ,力 图 减 少 汉 英 翻译 中 的 “ 国式 英 语 ” 现 象 。 中 I 关键 词 】 中 国式 英 语 ;成 因 ;文化 差 异
语 言是一种 社会现 象,是人类最 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进行思维和传递 信息的工具 ,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 的 载体。 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一扇 窗 口, 向我们展示的是~ 片广 阔的天地和一 一 派新奇的景象 。当能够熟练地用英语 同外 国朋友 交流 ,了解 国外 的社会 、 历史 、科学和文化 ,并取得第 一 资 手 料时 ,我们会真正领悟到掌握 一 语 种 言的妙处 。 但 长期以来,由于受母语干扰 和 影响, 硬套汉语规 则和 习惯, 汉英翻 在 译 中出现 了很多小合规 范或 合英语 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有人称之为 “ 中 国式英语 ( h gi ) 。 C i lh ” n s 随着 中国进 一 发展, 步 与世 界各 国的友好往 来 曰益频 繁, 汉英翻 译作 为对外交往的纽带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 重视 。然而 , 在进行 汉英翻译 的过程 中, 我们往往发现: 根据 自己理解翻译 出来的英语 , 虽然词 语拼写和语 法结 构正确, 但是质量不高, 总是觉得不是 地道的英语 : 或者翻 译出来 的东西根 本不能被人接受, 国人根本看不懂, 外 造成交 际误 解, 时还闹 出啼笑 皆非 有 的笑话。 比如 :“ 好学 习 ,天 天 向上” 好 , 被翻成 了 “ o d o ds d dy y G o o uy, a g t a d u” “ D : 给你点颜色看看” 被翻译成 了 ,

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王弄笙_百度文库

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王弄笙_百度文库
page 6
。 譬如 但不 意 思就走样 了 上 述 例 句 均 为 解 释 性 的 译 文 免 不 了 中式 英 文 的 味道 。 祖 。 二 搭 配 不 当 由于 受 到 汉 语 字 面 的影 响 翻 译 中往 往 不 是 犯 语法 错误 而 是 更 深 层 次 的搭 配 不 当 的 问题 。 、 。 , ’ ’ , 例如 “ 。 我 们将 … …在 新 的世 纪 里 不 断 谱 写 建 设 有 中 国特 色 的社 会 主 义 的 新篇 章 ” 七 在这句话 中 大 会 出现 了 五次 初译 在英 文 “ 中也 出现 五 次 筹备 一 词 在汉 语 中 出 现 三 次 在 , 。 , “ ” ” , 琢 英 译 文 中也 出现 三 次 的 味道 。 译 文 句 子 非 常 累赘 有 , 谱写 新 篇章 在 有 的上 下文 可 以译成 , 在 中 泰 友 好交 往 的历史 中 例如 “ 写 了新 的 篇 章 可译为 。 “ 。 “ ” , 谱 改译 七 ” 比 一 角
page 5
叩 ” 也 不 一 样 汉 语 中经 常 出现 重 复 使 用 名 词 的现 象 而 英语 则 较 多地 用 代 词 短 语 或 省 略 来 表 达 例如 、 。 。 , “ 科 研 成 果产 业 化 国 民 经 济信 息 化 社 会知识 化 ” 叩 力 一 “ ” 为 了 开好 本 次 大 会 邮联 大会 中 国 组 委 会 全 力 以赴 做 了大 量 的准 备工 作 中 国 政府 和 北京 市 政 府 均 对本 次 大 会 的 筹 备 给 予 了大 力 支 持 很 多 国 家 政 府 和 邮政 主 管 部 门也 为 中 国筹 备 本 次 大 会 提供 。 。 “ , “ 灿 ” 电 一 ’ , 国 际关 系 民主 化 。 在 此 我 谨 向所 有 支持 本 次 大 会 筹 备工 作 的 国家 部 门 和 朋 友 们表 示 最 衷 心 的感 谢 、 了有 益 的 帮助 初译 。 , ” 飞 汉 语 中经 常 出现 化 ’ 经 济全 球 化 现译成 , ,, , 能一 律 简 单译 成 ‘ , 有 的 可直 译 。 比 ’ 譬如把 上 句 译 成 字 , , “ ” , ,

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思维

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思维
3在英语中常常使用事物做主语;中中常常用人做主语。比如“Aerian eduatin es a great debt t Thas effersn(托马斯杰弗逊为美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eranda ere prepared in advane f private eetings n atters t be disussed(在举行个别交谈之前,我已经就所有要讨论的问题预先拟了备忘录。)”
2符合英的习惯用法,同时避免翻译时的画蛇添足与重复用词。学生们平时应当多多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资料,了解西方国家的化历史背景,这样翻译时用词选词会更地道。学生们习惯用汉语句子结构罗列单词,忽视了单词的习惯用法,从而译出不符合英习惯的句子。比如:“他左眼失明了。”,译不是“His left ee is blind”,而是“He is blind in the left ee”;“千万别灰心丧气。”,译不是“Dn’t lse ur heart”,而是“Dn’t lse heart”还有时候,学生们受到汉语的影响而习惯添加一些不必要的词语。比如“他的健康得到了改善。”,译不是“His health has iprved better”而是“His health has iprved”
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思维
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思维
一、引言
中式英语指带有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一种洋泾浜语言。“中式英语”这个词语在英语里面被称为“hinglish”,意思是汉语及英语组合而成的语言。是指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在英语的运用中经常会受到中式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干扰,尤其在翻译中这样的毛病比较普遍,比如“hen u leave ar,please turn ff dr and ind,tae ur valuable things(离开车时,锁好门窗,拿走贵重物品。)”,“Tda’s eather is nt ver gd(今天天气不是很好。)”,“The lassr is quite ht(教室里面很热。)”等等。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思维的造成往往是学习者在翻译中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易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

探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探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还 有 比如饺 子 、 夫、 功 旗袍 、 阴阳 , 些都 以 音译 词 的形 式 进入 了 英 这 语 词典 , 这些 中 国特 有 的东 西 , 允 许存 在 的 。 ( 育部 大 学 英 语 是 ”教 教 学指 导委 员会副 主任 夏纪梅 ) 另 外一 种 是 C i s E gs , 英 ; h ee nlh 在 n i 语 里表 示为 “ hnlh , 思是 由汉语 和英 语组 合 而成 的语 言 。大 C i i 意 gs 部分学 者引 用的是 李文 中给 出的定 义 :中 式英 语 是 指中 国 的英 语 “ 学 习和 使用 者由于 受母语 的 干扰 和 影响 , 套 英语 规 则和 习 惯 , 硬 在 英语交 际中 出现 的 不 合 规 范 英 语 和 不 合 英 语 文 化 习惯 的 畸 形 英 语。 ”而 国外学 者 Slkr 出了中 式英语 为 中 介语 的论 断 :它 是 ene 提 i “ 由某个 正在学 习第 二语 言的人 按 照 自己 发 展起 来 的规 则 系统 创 造 出来 的既含 母语 特征又 有 目的 语语 言 特征 的 语 言 系统 。这种 产 出 是对 某一 目的语 的尝试 性产 物 。根 据 Sl kr ” e ne 的看 法 , i 中式 英语 是 英语学 习者 和便 用者 因为受 到自身 母语干 扰 , 用英语 的语 法 习惯 套 和规则 , 英语 学习积 极进行 尝试 所形成 的一种 不合 规范 英语和 英 对 语文化 习惯 的 中介语 。在学 习使用 过程 中 , 国学生 因受汉 语思 维 中 方式 或文化 的影 响会拼 造 出不 符合 英语表 达 习惯 , 出现 了这种 具 才 有 中国特征 的 英语 。这 对 中国学生 而言是 不可 避免 的 , 而且 必 然经
英语 的对 策 : 一是 增加 阅读 量 , 养学 生的语 感 ; 培 二是 注重 文化差 异 因素 , 培养 文化底 蕴 ; 是加 强翻译 练 习 , 养 双 向立体 思 维 ; 三 培 四是 注重 语篇教 学, 培养语篇 分析 能 力。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作者:刘彬彬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1期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一些基本定义和形式。

笔者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汉英翻译中式英语方法一、中式英语定义中式英语(Chinglish)一词由来已久,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二、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学生学习英语时自然是先接触英汉互译,在母语基础上对英语进行同化处理,所以中英对照翻译学习成了学习者认知英语的手段之一。

学习者通过一对一的记忆来达到对英语的认知。

如英语中 big 就是汉语的"大",所以当要用英语翻译"一大早"时,他们就翻译成 a big morning,而没有顺应英语中很早的含义,从而做出相应的变化译成 early in the morning。

还有诸如马路译成horse road 等典型中式英语现象。

在词汇方面一词多译现象很多,但实际上含义不尽等同,如英语中的 look,see,watch 等都译成汉语的"看",学习者在翻译看书时就成了look a book。

不仅仅词汇翻译过程中容易产生中式英语,在句子互译中中式英语更难纠正。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体现和行文习惯差异导致在句子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如时态,修辞等方面中式英语。

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宾语是承受者,这是汉语两种语言的共同点。

汉语中没有时态和词的单复数之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有意识地进行同化认同而忽视英汉语言体系的差异。

英语名词有单复数之分,在名词后有词形的变化,而汉语则没有。

例如,一本书是 a book,而两本书就是 twobooks。

名词作主语,相应的谓语动词须随单复数做相应的改变。

学习者在翻译活动中习惯性地认同了汉语语言习惯而忽视了数的变化。

8个典型的“中国式英语”

8个典型的“中国式英语”

8个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作者:蒋重母供稿来源:《中学生英语·学生综合天地》2012年第05期编者注:同学们有时候会用中文的思维来翻译英语句子,这就是中式英语,不符合英文习惯,所以我们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1.—这个春节你回家吗?—是的,我回去。

—Will you be going back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误] —Of course![正] —Sure. / Certainly.提示:只有在回答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时才说of course。

因为of course隐含的一句话是“我当然知道啦!难道我是一个傻瓜吗?”带有挑衅的意味。

在交谈时,用sure或certainly效果会好得多。

2.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误] 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正] 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提示: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 来表示我很忙,完全是中国式说法。

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睡觉也是事情。

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m tied up. 还有其他说法: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3.我没有英文名。

[误] I haven’t English name.[正] 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提示: have在这里是实义动词,而不是助动词。

所以,这句话由肯定句变成否定句要加助动词。

如:I don’t have any money. 我没有钱。

I don’t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 我没有兄弟姐妹。

4.我想我不行。

[误] I think I can’t.[正] I don’t think I can.提示:汉语里说“我想我不会”的时候,英语里面总是说“我不认为我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2期潍坊教育学院学报V ol.21N o.2 2008年6月JOURNA L OF WEIFANG E DUCATIONA L CO LLEGE Jun.2008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何 昆(潍坊市第一中学,山东潍坊 261041) 摘要:中国英语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发展之后,以其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对英语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英语是“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

”中国式英语并不等同于中国英语,它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

本文就在翻译中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中国英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08)02-0091-02 一、中国式英语的界定1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

汪榕培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将中国英语界定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李文忠教授在就“中国人在本土上使用的”和“标准英语”进行讨论后,对中国英语下了新的界定:“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英语一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

而且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流工具,有益于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但是很多人会产生“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混淆。

美国专家爱得乐在题为A T alk on the T ranslation of V olume V of Chairman Mao’s Selected w orks的报告中特别有一部分提到了翻译中的“chinglish”现象。

庄绎传在《中国翻译》2000年第六期上有一篇题为《也谈中式英语》的文章,其中指出:“中国的译者不但要做英译汉的工作,而且要承担汉译英的任务。

在汉译英方面,如果说有什么问题,最大的就是我们往往使用中式英语。

”李文忠教授对“中国式英语”是这样定义的:“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中国式英语其实是学习者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总是要使用的一种过渡语,它是一种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语言。

中国式英语是负向迁移的结果,我们不论是在日常交流中或是正式外交中,都应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

二、如何避免在翻译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王宗炎曾指出,中国式英语作为学习者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总是要使用的一种过渡语,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套用母语的模式;b.滥用所学的语言模式;c.用已学过的词汇及语法绕弯子的说话。

中国式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套用母语模式。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身处汉语文化的大环境中,很难脱离母语的干扰。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学习者对英语的使用,在表达上逐渐向标准的英语模式靠近。

在我们实际翻译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一)注意主语与谓语搭配英语和汉语在主语和谓语搭配上基本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区别。

我们看以下的例子:11合营企业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An equity joint venture shall take the form of a limited liability com pany.21合营者的注册资本如果转让必须经合营各方同意。

I f any of the joint ventures wish to assign its registered capital,it must obtain the consent of the other parties to the venture.以上两句中的“合营企业”和“合营者”在汉语中都是定语,但是译文把An equity joint venture和the joint ventures作为主语。

这就是为了照顾后面的谓语而做的适当变化。

(二)倒装句英语有时候要使用倒装句,即主语和谓语的语序要颠倒。

如果译文要保留同样的结构,那么看起来就很别扭。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比如:11With the flood came the life-giving mud that made Egypt the granary of the ancient w orld.河水泛滥带来了泥沙,万物得以生长,埃及就这样成了古代世界的粮仓。

21The road we have long been traveling is deceptively easy,a sm ooth superhighway on which we progress with great speed,but at its end lies disaster.我们一直在走的这条路表面上很好走,是一条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可以高速前进,但是走到尽头却要遇到灾难。

(三)形容词与副词的互换收稿日期:2008-05-16 作者简介:何昆(197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潍坊市第一中学教师,中教二级。

19 2008年第2期何 昆: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 形容词和副词作为两个相对活跃的词类,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一些特点进行两类词的互换。

例如: Chou was a quiet and thoughtful man……我们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就可以将形容词quiet和thoughtful翻译成副词。

那么译文为“周恩来举止优雅,待人体贴……”(四)主从复合句的使用汉语中很多并列结构,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将其变成复合句。

比如:11将来中国富强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

China will never seek hegem ony even if it grows rich and strong in the future.21大错误没有犯,小错误没有断,因为我们没有经验。

H owever,although we haven’t made any major mistakes,we have made many minor ones,because we have no experience.(五)代词的替代汉语中也有代词的使用,但是比起英语中的使用就少得多了。

英语不喜欢重复,避免这种情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代词来替代汉语中重复出现的词。

比如:把一场工业革命同两次政治革命归作一类似乎有点奇怪,但事实上这三次革命都是社会革命。

I t may seem strange to put into the same packet an industrial rev olution and tw o political rev olutions.But the fact is that they were all s ocial rev olution.以上提出了五点汉语与英语的结构差异,要做到避免汉语化的英语出现,我们还要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了解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不同表达方式,才能使交际有效。

例如:杰克做这种工作没有经验。

Jack is a green hand at doing this w ork.“green hand”的意思是“生手”、“没有经验”,而不是“绿色的手”之意。

England是个岛国,船是重要交通工具,为保养船只,常用与海水一样的绿色油漆来漆船。

一个不熟练的油漆工,工作时常会双手粘满油漆。

这是西方一个非常地道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1]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3]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英语,1995,(3,4).[4]贾冠杰,向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J].1997,(5).H ow to Avoid Chinese E nglish in T ranslationHe K un(Weifang N o.1M iddle School,Weifang Shandong 261041)Abstract:China English experienced m ore than tw o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Its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n the language of English is tremendous.But it doesn’t mean the same with Chinese English.Chinese English is not a proper language.The author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av oid Chinese English1K ey w ords:Chinese English;China English;translation(上接第75页)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 areness in E nglish T eachingLv Fengxin(F 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 olitical Science and Law,Ji’nan Shandong 250014)Abstract:English teaching must als o allow students to acquire a cultural com petence besides the cultivation of five skills including listening,speaking,writing,reading and translating.Therefore,we should put m ore em phasis on strengthening the culture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stead of focusing only on teaching language structure knowledge.The text mainly explores the m odes of culture teaching and the ways on how to cultivate culture awareness,and suggests what should be contained in culture teaching.K ey w ords:communicative com petence;culture teaching;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