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_张俊峰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环境与规划学院08级地理科学辛亮亮080260029【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及影响黄河水资源质量的因素的解释,从理论和实际实践中阐述黄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进而为更好的利用黄河水资源发展沿河区域经济及农业生产提供充分根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评价标准改善方法综合利用一、引言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中国人民赞誉为"母亲河"。

她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的文化,而且在世界上与其他四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成为世界文明之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注入渤海。

流程共5464千米,落差4480米。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

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 绝大部分地处我国西北千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 水资源不丰富。

全流域总水资源量为735亿立米, 全流域1956~1979年年平均降水深毫米,其中约有20%男形成河川径流, 约有80%叮乡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战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黄河的水资源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恶化,供需矛盾突出等因此,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研究水资源变化趋势对制定治理好流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一)资源量贫乏, 供需矛盾突出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 但。

1956~1979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659亿立米, 仅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大于淮河、海河和辽河。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占2.6%全国的,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_张俊峰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_张俊峰

山丘 山丘 平原 平原 水资源 区 Pr 区 Rg 区 Pr 区 Rg 总量
80. 4 80. 2 0. 6 0. 3 209. 3 54. 9 53. 6 0. 5 0. 2 134. 4 16. 0 4. 7 11. 8 0. 5 40. 4 20. 0 14. 0 17. 4 4. 8 62. 8 52. 8 42. 5 29. 4 3. 1 160. 3 31. 1 26. 2 3. 3 0. 2 63. 1 12. 6 7. 1 10. 1 0. 2 37. 9 0. 2 0. 1 8. 6 0. 0 11. 4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已逐步从农业的命脉发展成为整个国 民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命脉,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各个方 面,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根据新的治水思路和 水资源情势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以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 年 3 月,国家计 委和水利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 规划编制工作,分别完成全国、流域、省( 区) 水资源综合规划。 在对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 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方案与对策措施,以促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ZHANG Jun-feng1 ,ZHANG Xue-cheng2 ,ZHANG Xin-hai3
( 1. Department of Planning and Programming,YRCC,Zhengzhou 450003,China; 2. Hydrology Bureau,YRCC,Zhengzhou 450004,China; 3.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Zhengzhou 450004,China)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
王敏;谢雨涵;邓梦华;范佳缘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2022(44)8
【摘要】为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须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基于黄河流域2007—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通过Malmquist指数深入探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研究期内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大部分省(区)效率有小幅下降;从区域差异看,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为下游地区高、中上游地区低,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省际差异明显;从驱动因素看,技术进步是驱动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下降主要源于规模效率的下滑。

基于此,提出统筹推进流域内部区域合作、以流域为单元实施区域水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同步扩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正向驱动作用等对策建议。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王敏;谢雨涵;邓梦华;范佳缘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9;TV882.1
【相关文献】
1.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与评价
2.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研究
3.黄河流域九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和障碍因子分析
4.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省域创新效率演化、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5.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水平测度与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黄河上游水资源状况,分析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上游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采集数据: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询和统计数据收集等方法,获取黄河上游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2. 问卷调查:对当地居民、农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黄河上游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关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黄河上游水资源量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黄河上游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较高,雪水资源丰富。

但由于降水集中且不稳定,存在着强降雨和干旱交替的情况,使得水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困难。

2. 黄河上游水资源利用(1)农业用水:黄河上游地区以农业为主,农田灌溉是主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然而,农业用水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浪费和污染的问题。

(2)城市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使得城市用水需求快速增加。

但由于城市用水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着供水紧张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3)能源用水:黄河上游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然而,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 黄河上游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黄河上游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推行水资源节约技术:在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方面,推行节约用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浪费。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水源地和河流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调研结论黄河上游水资源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存在着用水不规范、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推行节约用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建议1. 建立和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监管和管理。

2. 推广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3.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名称洮河流域综合规划

项目名称洮河流域综合规划

项目名称:洮河流域综合规划设计阶段:规划工作大纲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二○一二年四月目录1 规划依据 (1)1.1任务书 (1)1.2重要文件 (2)1.3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 (4)1.4有关规划 (5)2 项目基本情况 (7)2.1自然概况 (7)2.1.1 河流概况 (7)2.1.2 地形地貌 (8)2.1.3 气候及水文特征 (9)2.1.4 自然资源 (9)2.2经济社会概况 (10)2.3以往规划研究情况 (11)2.4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 总体要求 (16)3.1规划范围 (16)3.2规划水平年 (17)3.3指导思想 (17)3.4编制原则 (17)3.6规划技术路线 (21)4 主要工作内容 (25)4.1基础资料收集与查勘调研 (25)4.1.1 基础资料收集 (25)4.1.2 查勘调研 (28)4.2流域总体规划 (28)4.3水资源利用规划 (30)4.3.1 水资源分区划分 (30)4.3.2 水资源评价 (31)4.3.3 水资源现状利用调查评价 (34)4.3.4 节约用水 (37)4.3.5 水资源供需分析和配置 (39)4.3.6 城乡饮水安全 (46)4.4防洪规划 (47)4.4.1 历史洪灾调查与防洪工程主要问题分析 (47)4.4.2 重点防洪规划河段及防洪标准 (47)4.4.3 设计洪水及洪水位 (48)4.4.4 防洪工程总体布局与治理措施 (49)4.4.5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50)4.5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 (51)4.5.1 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 (51)4.5.2 水土保持分区及总体布局 (52)4.5.3 预防保护与监督 (53)4.5.4 综合治理措施 (53)4.5.5 水土保持监测 (54)4.6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 (55)4.7水能开发规划 (58)4.7.1 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58)4.7.2 梯级工程布局及开发规划意见 (58)4.8流域综合管理规划 (59)4.9环境影响评价 (60)4.10投资估算、近期实施意见及实施效果评价 (61)4.10.1 投资估算 (61)4.10.2 近期实施意见 (61)4.10.3 实施效果评价 (62)5 洮河向外流域调水对象和合理规模研究 (63)5.1研究背景及以往成果 (63)5.2研究任务和原则 (64)5.4研究工作内容 (65)5.4.1 有关引洮调水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 (65)5.4.2 洮河流域水资源需求分析 (66)5.4.3 各调水工程调水需求分析 (67)5.4.4 洮河流域适宜调水规模分析 (67)5.4.5 调水影响分析 (67)6 环境影响报告书 (68)6.1评价思路与程序 (68)6.2评价工作内容 (70)6.2.1 资料收集与环境现状调查 (70)6.2.2 规划分析 (70)6.2.3 流域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70)6.2.4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指标筛选 (71)6.2.5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价 (72)6.2.6 重大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73)6.2.7 规划方案环境比选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3)6.2.8 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 (73)6.2.9 公众参与 (74)7 主要成果 (74)8 项目组织形式和进度控制 (75)8.1组织形式及工作分工 (75)8.2进度与接口控制 (79)附图:洮河流域水资源分区图附件:1.水利部水规计[2011]640号文“关于洮河流域综合规划等3项前期项目任务书的批复”。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机制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机制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机制
王纪凯;张峰
【期刊名称】《调研世界》
【年(卷),期】2022()10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E-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2005—2020年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借助ESDA空间统计、α和β趋同检验法剖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GWR模型探究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阶段性”变化特征较明显,包括波动期、下滑期和回升期;(2)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空间非均衡性显著,其中,中下游地区长期保持效率领先地位,东西方向效率由U型演化为东高西低态势;(3)各变量系数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人口素质水平贡献度最高,工业化水平正向驱动增长幅度最大,而优化产业集聚和提高环境规制的激励效应是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重要着力点。

【总页数】11页(P78-88)
【作者】王纪凯;张峰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0
【相关文献】
1.黄河流域农业资源环境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2.基于碳排放的黄河流域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3.黄河流域城市绿色水资源效率
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河流生态水文分区的视角4.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5.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黄河水资源的表格

关于黄河水资源的表格

这个表格展示了黄河水资源的一些关键指标。

黄河的年平均径流量为661.8亿立方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水源。

而年平均流量为228.3亿立方米,是黄河的主体水源。

同时,黄河的最大洪峰流量高达22000立方米/秒,而最小洪峰流量仅为145立方米/秒,这表明黄河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变化性。

另外,黄河的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比较低。

这表明黄河的水资源在利用和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河的水资源,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政策,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保护等。

基于熵权TOPSIS 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基于熵权TOPSIS 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基于熵权TOPSIS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作者:张帆尹萌张金霞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4期摘要:为评价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以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为研究对象,初选20个评价指标,利用信息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法剔除敏感性较低和相关性较高的7个指标,最终确定13个评价指标。

从系统角度将指标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利用熵权法与TOPSIS模型结合的方法计算综合得分,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4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障碍因子。

结果表明:空间维度上,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空间差异性,龙羊峡以上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最高,龙羊峡—兰州分区与兰州—河口镇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次之,龙门—三门峡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最低;时间维度上,除龙羊峡以上分区外其余3个二级分区水资源承载力均有缓慢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人均供水量、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及生态环境用水率是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建议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用水结构、促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等,以提升及保持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熵权法;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黄河流域甘肃段中图分类号:TV213.4;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4.04.013引用格式:張帆,尹萌,张金霞.基于熵权TOPSIS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人民黄河,2024,46(4):79-85.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1],为使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了解水资源情况并进行合理评估,而通过水资源承载力来评价区域水资源状况是一种较好的方式[2]。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情况下一个地区或流域内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在满足维持生态环境用水等要求之后所能维系的最大社会经济规模[3-4],其状态可反映人与水资源的关系[5]。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周重民
【期刊名称】《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卷),期】1996(10)1
【摘要】本文根据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总排泄量的水量均衡方程,采用逐日流量过程线(24年)基流切割法,首次计算出黄河流域各分区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和补给模数,并评价了各分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状况。

【总页数】1页(P22-22)
【关键词】甘肃;地下水;地下水资源;评价;黄河流域
【作者】周重民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11
【相关文献】
1.甘肃省定西市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分析评价 [J], 黄维东;徐桂霞;沙昨菊
2.Arc GIS在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J], 刘岩峰
3.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的探讨 [J], 张家骥
4.甘肃省庆城北部干旱缺水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对策探析 [J], 赵鹏飞
5.甘肃省夏河县第二水厂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J], 刘海;曹兴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0年8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4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5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8水资源质量特点........................................ 10重要水事.............................................. 11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6前言《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0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结合生态需水的黄河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

结合生态需水的黄河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

结合生态需水的黄河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夏星辉;杨志峰;吴宇翔【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学报》【年(卷),期】2007(27)1【摘要】在分析河水满足人类用水和河道生态功能篙水双重功能的前提下,提出了河水生态功能强度的概念,以及结合生态需水的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方法.根据黄河流域1997—1999年间主要水文站点逐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水文数据及各取水口逐月的取水量数据,结合生态需水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水质水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水生态功能强度的时空分布不均,这与水置和水质的时空分布相关.在1997、1998和1999年,黄河总可利用水资源量分别为371.17×10^8、425.50×10^8和500.64×10^8m^3,其中具备河道生态功能的水资源量分别为129.51×10^8、151.51×10^8和205.88×10^8m^3,远远小于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健康所需的水资源量230.60×10^8m^3,导致了黄河断流和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总页数】6页(P151-156)【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河水生态功能强度;黄河【作者】夏星辉;杨志峰;吴宇翔【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相关文献】1.基于水质、水量和生态需水量的水资源联合评价——以挠力河干流域为例 [J], 周延;谢丹丹;李晨洋2.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Ⅱ.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管理对策 [J], 孙栋元;杨俊;胡想全;金彦兆;张云亮3.从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角度再论黄河的水资源 [J], 夏星辉;杨志峰;沈珍瑶4.从水量与水质相结合的角度认识生态需水 [J], 王西琴;张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

Ke r s:wae e o re u ni y wo d trrsuc sq a ty;ivsiain a d e au to t n et t n v lain;sdme t g o e i n ;Yelw v rBai lo Rie sn
水资源是基础性 的 自然资 源和 战略性 的经 济资 源。随 济建设与生态建设 的命脉 , 深刻影响着 经济社会 的各个方
2 H do g ueu R C hn zo 5 0 4 hn 3 Yl wRvr n ier gC nu i o t. hnzo 5 04, hn ) . yrl yB r ,Y C ,Z eghu4 0 0 ,C ia; . eo i gnen osln C .Ld ,Z egh u4 00 C i o a l eE i tg a
12主要河流水资源量受黄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水库的水面蒸发等的影响一些地区的产汇流关系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保持径流系列成果的一致性对天然径流量系列进行了一致性处理处理方法见表1
第 3 卷第 1 期 3 1
21 0 1年 1 1月
Z HANG J n fn ,Z u — g e HANG Xu ・ h n HA e c e g ,Z NG n h i Xi — a
( . eatetfPa nn n rga ig,Y C Z egh u40 0 ,C i 1 Dp r n ln igadP 0rmmn m o R C, hnzo 50 3 hn a;
面, 直接关 系到国家经 济安 全 、 社会稳定和 可持续发 展。 为贯 彻落实国家新时期 的治水方针 , 根据新 的治水 思路和
文献标识码 : A d i1 .99 ji n 10 —39 2 1 . 105 o:0 36 /. s.0 017 .0 1 1 . 1 s 中 图分 类 号 :T 2 1 1T 8 2 1 V 1. ;V 8 .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摘要: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极具重要战略地位,但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

本文从黄河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角度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价,以便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实现供需的协调平衡,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水质开发利用展望一、引言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中国人的“母亲河”。

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与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称世界四大文明之河。

黄河是我国极具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条河流,它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横跨我国的西、中、东部,奔腾的黄河水贯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市自治区,并最终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流域面积达752443km2,占国土面积的8.3%。

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m,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沿途汇集了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如湟水、洮河等在其上游,由于下游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所以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流域平均径流量5.8×1010m3,在国内河流中位列第八位,仅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2%,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中等城市的供水任务,为流域内外广大城市和农村生活、生产、生态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重要意义。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理论进展1、黄河流域水资源数量评价黄河总体来说是一条水资源相当贫乏的河流,且面对着水资源总量紧缺的严峻局面。

但由于其径流时空分布、河道控制工程和沿河区域特点等因素的复合状况相当复杂,各河段水资源的丰度、可靠程度和利用潜力都是有巨大差别的。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气候干旱,全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并向逐年减少的趋势发展,平均径流深度仅77mm,流域内人均水量593 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2%,再加上流域外的供水需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更少,耕地亩均水量324 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6%。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作者:王敏谢雨涵邓梦华等来源:《人民黄河》2022年第08期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DEA模型;Malmquist指数;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TV213.9;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2.08.017引用格式:王敏,谢雨涵,邓梦华,等.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J].人民黄河,2022,44(8):87-91.水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水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和生态屏障区[1],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呈持续减少趋势。

2001—2017年年均天然径流量比1956—2000年年均值减少了14%,而2007—2017年用水总量年均增长率为0.72%,远超全国水平(0.38%)[2]。

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严峻的荒漠化形势已成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同时,黄河流域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状况不同,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显著。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为黄河流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3],科学评估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时空格局及动态驱动因素,对于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水资源利用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学者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

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方法方面,早期主要从单要素视角出发,计算人均供水量等消耗系数,采用比值分析法测算水资源利用效率[4],但通常会忽视其他经济社会要素投入的贡献[5],而同时考虑多个投入与产出要素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6]。

豫东地区引黄灌区冬小麦耗水量对比研究

豫东地区引黄灌区冬小麦耗水量对比研究

豫东地区引黄灌区冬小麦耗水量对比研究作者:王孟桢杨宏飞张俊峰冯跃华姜楠高子乐来源:《人民黄河》2022年第04期摘要:针对豫东引黄灌区冬小麦的耗水量问题,设计了大棚测坑P1、P2、P3和大田测坑T1、T2、CK,全程试验监测冬小麦在219 d生育期的耗水、生长、收获、考种等数据。

将冬小麦的生育期划分为2个时段、13个生长期,每个测坑均设不同水分控制下限,上限均为100%田间持水量。

对比冬小麦考种数据平均值,大田测坑的7个指标均优于大棚测坑,因此大田测坑的节水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大棚测坑。

P1测坑的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81.238 mm,只有灌区冬小麦近20 a平均灌溉需水量的41.3%。

T1测坑的总灌水量为286.509 mm,只有平均灌溉需水量的63.2%,其单位面积产量为0.755 kg/m2,为河南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的118.8%,试验证明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大田3个测坑采用大水漫灌,最接近引黄灌区农田正常的灌溉方式,因此T1的非需水关键期、需水关键期的灌水下限控制标准分别为55%、60%田间持水量,适用于在引黄灌区节水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引黄灌区;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河南省中图分类号:TV213.9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2.04.030引用格式:王孟桢,杨宏飞,张俊峰,等.豫东地区引黄灌区冬小麦耗水量对比研究[J].人民黄河,2022,44(4):152-156,160.Comparative Study on Water Consumption of Winter Wheat in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in Eastern Henan ProvinceWANG Mengzhen1,YANG Hongfei1,ZHANG Junfeng1,FENG Yuehua2,JIANGNan3,4,GAO Zile2(1.Eastern Henan Water Conservancy Administration Bureau Sanyizhai Branch,Lankao 475300,China;2.Eastern Henan Water Conservancy Administration Bureau,Kaifeng 475000,China;3.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4,China;4.He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for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Kaifeng 475004,China)Abstract:In view of 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winter wheat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of Henan Province,greenhouse pit P1,P2,P3 and field pit T1,T2,CK were designed to monitor the water consumption,growth,harvest,seed test and other data of winter wheat in thegrowth period of 219 days. The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was divided into 2 periods and 13 growing periods. Different water control lower limit was set in each pit,and the upper limit was 100% of field water capacity.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of winter wheat seed test data,field pit test was superior to greenhouse pit test in 7 indicators,so field pit test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greenhouse pit test in watersaving yield increase effect. The irrigation amount of P1 pit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was 181.238 mm,only 41.3% of the average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 of winter wheat in the irrigated area in recent 20 years. The total irrigation amount of T1 pit was 286.509 mm,which was only 63.2% of the average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 The yield per unit area was 0.755 kg/m2,which was 118.8% of the average yield per unit area in Henan Province. Flood irrigation was adopted in the three pits in the field,which was closest to the normal irrigation method of farm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Therefore,the lower limit control standards of irrigation water in T1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nonwater demand and critical period of water demand were 55% and 60%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uitable for water-saving promo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Key words: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winter wheat;growth period;actual water consumption;Henan Province河南省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1],也是农业用水较多的省份。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作者:唐家凯丁文广李玮丽刘兴德来源:《人民黄河》2021年第07期摘要:采用黄河流域九省(区)2004—2018年统计资料,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并利用障碍度函数定量诊断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整体向良好方向发展,空間上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且差异性明显,但省(区)间的差距呈现逐年变小趋势;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受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双重制约,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程度是制约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

建议有关部门完善黄河流域用水方式转变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熵权法;层次分析法;障碍度函数;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TV213.4;TV882.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07.014引用格式:唐家凯,丁文广,李玮丽,等.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7):73-77.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nine provinces and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4 to 2018,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water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water resources, society,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re applied to generate comprehensive index weights;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major obstacl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basin were quantitatively identified by the obstacle degree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rom 2004 to 2018,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presents a slow upward trend, with an overall orderly pattern; b) obvious spatial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are found, while the gaps between the investigated provinces and regions decrease on a yearly basis; c)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nine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s been impaired by the following major factors of over-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per capita and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relevant author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water use patterns and institution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us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bstacle degree function; Yellow River basin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度量尺度[1]。

黄河流域考核汇报

黄河流域考核汇报

黄河流域考核汇报黄河是中国著名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流经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七个省区,流经的面积达到7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8%,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粮仓和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黄河三角洲的代表性城市——郑州,被誉为中国的粮仓,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和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黄河流域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如铁矿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黄河流域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黄河流域的考核,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情况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但是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原因,黄河水资源的状况已经相当严峻。

黄河流域的各个省区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情况也是一个关键的考核内容。

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各个省区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作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基地,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对于中国的食品安全和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河流域各个省区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供应。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经济潜力,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黄河流域各个省区应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的考核应该从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黄河流域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个省区应该加强合作,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