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1、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
衣卫,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
2、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
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学习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知识梳理】
一、明朝建立
年初,(明太祖)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明朝。
同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太祖朱元璋
①在中央,废除,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在地方,废除,设直属中央的,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②设立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直接指挥。
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
答卷的文体必须是“”。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明成祖朱棣
建文帝看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威胁自己的统治,下令削藩。北平的燕王朱
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获胜后称帝,他就是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
①迁都,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继续执行政策;
③增设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学习自测】
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
2、明朝建立是在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3、“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4、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A.秦始皇、明太祖
B.秦始皇、明成祖
C.秦始皇、隋文帝
D.隋文帝、雍正帝
5、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什么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A.三省六部制B.三司C.行省制D.厂卫特务机构
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
7、右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
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②强化了中央集权
统治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锦衣卫
C.执行削藩政策
D.废行省,设三司
9、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
不相符的是
A.隋炀帝时开始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B.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关系。
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10、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哪一朝首创的什么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突出加强对哪两处边疆地区的管辖?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