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稻区域种植习惯 病虫害发生情况调研
中国浙西地区优质水稻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中国浙西地区优质水稻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ec5c0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8.png)
中国浙西地区优质水稻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01期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属衢州市,是浙、闽、赣3省交界处,是浙江省传统农业大县,连续四届荣获浙江省“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
水稻种植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进。
江山市属金衢稻区,具备丰富的温光资源,是浙江省种植双季晚稻的重要区域。
为了寻找更加优良的连作晚稻新品种,江山市农技中心2022年在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的安排下承担了水稻新品种展示和示范项目任务。
在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的精心部署下,通过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和实施项目主体专家和领导的帮助,早稻、连作晚稻新品种示范和展示取得较大成效。
要想水稻保持高产,促进当地种植业发展、农民增收,就需要不断探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以供参考。
1基地和展示、示范概况1.1基地概况以江山市长台镇华峰村金塘畈、清湖街道和睦畈地区为早稻展示和示范区,这里与黄衢南高速江郎山出口相距约2 km,地势比较开阔,交通便利,农田建设标准较高,沟渠路配套建设及排灌能力较好,土壤中含有机成分较高,适宜早稻种植[1]。
1.2展示、示范概况早稻展示面积1.67 hm2,包括20个品种(如“中组53”“浙1831”“台科早3号”“嘉创55”等),集中连片种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约为1亩田,3月25日统一进行育苗,4月25日前进行人工移栽。
早稻示范概况:面积约16.7 hm2,共有三个品种(“中组53、中组18”等),集中连片种植,播种时间为3月20日,采用叠盘出苗育秧技术,人工移栽时间为4月15日,6月9日始穗,成熟期大约为7月15日。
2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这些品种在江山作为早稻种植,手插、机插栽培大约在3月20日开始播种,直播方式栽培适宜在4月5日播种。
播种前要先浸种(25%氤烯菌酯乳油与25%咪鲜胺乳油各4 mL加6kg水配制成1 500倍液),浸种时以种子全部没过液面为宜,根据实际气温合理控制浸种时(约为48~72 h),浸完后无需冲洗直接催芽。
水稻病害调查报告
![水稻病害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b07b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6.png)
水稻病害调查报告水稻病害调查报告一、引言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病害对稻米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水稻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次水稻病害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几个水稻种植区域作为调查样本点,包括江苏、湖南、广西等地。
在每个样本点,我们对水稻田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测量,记录下了水稻病害的发生程度、病害类型以及农民采取的防治措施。
三、主要病害类型及其发生情况1.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调查显示,稻瘟病在所有样本点均有发生,其中以江苏地区的发病率最高。
这主要是由于江苏地区气候潮湿,有利于稻瘟病菌的繁殖。
农民在防治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喷洒农药、调整水田排水等。
然而,由于病菌易于产生抗药性,单一的防治方法已经不够有效。
2.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黄化和枯萎。
调查结果显示,稻纹枯病在湖南地区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湖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管理有关。
农民在防治方面主要采取了清除病株、合理施肥等措施。
然而,由于病毒传播途径复杂,防治稻纹枯病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3. 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是水稻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
调查结果显示,稻瘟病在广西地区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广西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
农民在防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喷洒农药、清除病株等措施。
然而,由于病菌易于产生抗药性,防治稻瘟病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
四、防治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样本点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农民采取的防治措施对水稻病害的控制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由于病菌和病毒的易变性,单一的防治方法已经不够有效。
因此,我们建议农民在防治水稻病害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如合理施肥、轮作种植、选用抗病品种等。
此外,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水稻病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严重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水稻病虫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水稻病虫调查问卷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10fc7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6.png)
水稻病虫调查问卷报告范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水稻田间病虫害情况及农户的防治措施,共收集到100份问卷回复。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报告:1. 水稻病虫害情况根据农户的反馈,水稻田间主要出现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其中,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病害,而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主要的虫害。
2. 病虫害防治措施农户们主要采取化学农药喷洒、轮作和间作、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部分农户也尝试了植物保护剂和生物防治方法。
3. 农户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对于化学农药喷洒,有大约60%的农户认为效果明显,但也有约20%的农户表示效果一般,10%的农户表示效果不佳。
对于植物保护剂和生物防治方法,有将近半数的农户表示效果尚可。
4. 农户的需求在调查中还了解到,部分农户对病虫害防治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支持,希望能够得到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也有农户提到希望能够获得更加环保和健康的防治方法。
综上,水稻田间病虫害的防治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同时也需要加大环保和健康防治方法的推广力度,以帮助农户更好地保护水稻产量和质量。
此外,调查还发现部分农户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存在着一些不当使用情况,包括超量喷洒或者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这可能会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户的农药使用管理和指导,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药技术,以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另外,针对农户提出的培训需求,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农民技术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就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环境友好型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农户的相关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
针对环保和健康防治方法的需求,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生物农药、植物保护剂等环保产品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户转变防治理念,提倡生态友好型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推出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产品,提高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并对农户进行及时的宣传和推广。
水稻长势监测情况汇报
![水稻长势监测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1a943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3.png)
水稻长势监测情况汇报近期对水稻长势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调查,现将监测情况进行汇报。
一、生长情况。
经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水稻整体生长情况良好。
在田间观察中发现,水稻植株长势旺盛,叶片色泽翠绿,叶面光滑,生长势头部饱满,整体生长状态良好。
同时,通过对水稻植株的测量和统计,发现水稻的株高、叶片面积等生长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水稻生长发育良好,整体长势较为稳健。
二、病虫害情况。
在对水稻田间进行巡查时,发现部分地块出现了轻微的病虫害情况。
主要表现为水稻叶片上出现了一些病斑和虫蛀的痕迹。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喷洒了农药,并加强了田间的管理和防治工作。
目前,病虫害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对水稻的生长影响不大。
三、水肥情况。
针对不同地块的土壤养分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施肥调整。
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我们对不同地块进行了合理的施肥方案,保证了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水稻田间的灌溉管理,保证了水稻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四、生长预测。
根据目前的监测情况和数据分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水稻生长情况将继续保持良好。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水稻田间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五、建议。
针对当前的监测情况,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水稻田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情况,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水稻生长环境的调查和监测,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供应。
以上就是对水稻长势监测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和同事们能够密切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共同努力,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浙江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
![浅析浙江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b95f425e2bd960590c67787.png)
浅析浙江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也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形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文中以浙江省为例,分别对浙江气候和水稻种植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着重从温度变化、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三个气候因素出发,详细的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浙江气候变化;水稻;病虫害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据调查表明,早在人类文明伊始,这里就有了水稻种植的迹象。
发展至今的浙江水稻,不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并且还形成了种类多、品质优、高产量等特质。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之下,(调查表面:从解放后至今,近百年来,我国的平均地表温度正以05~08℃的趋势逐年递增。
)水稻病虫害情况日趋严重。
基于以上情况,特从气候变化角度出发,就水稻病虫害对浙江水稻的影响做出如下分析,为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尽绵薄之力。
1浙江气候及水稻种植情况概述11浙江气候概述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全省共占地面积约为10 188km2。
背陆面海(濒临东海),介于“北纬27°~31°、东经118°~123°之间,地理分布为沿海小于内陆”。
土质以“水稻土”、“黄壤”、“红壤”为主,并掺有为数不多的“紫色土”和“石灰土”。
浙江处于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域,全省年平均温度在15~18℃左右,冬夏季温差大约在20~26℃之间。
全年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可达到1623mm,降雨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
其中,5月和10月降水量最大,6月和7月为梅雨季节,7月和8月由于高温所致,降水量有所降低,故而在此期间容易发生伏旱。
此外,浙江每年都会受台风的影响,而这也为农作物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12浙江水稻种植情况概述在浙江区域,水稻是全民的主要粮食,它也是该区域单产最高的农作物。
有数据表明,水稻在该地区的产量比玉米高55个百分点,比小麦高35个百分点。
水稻虫害现状分析报告
![水稻虫害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8ba90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a.png)
水稻虫害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虫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水稻虫害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虫害提供科学依据。
虫害种类及危害水稻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蛾、稻草螟、稻瘿蚊等。
这些虫害危害主要表现为水稻叶片损伤、植株凋谢、产量减少等。
-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虫态短暂且繁殖能力强,种群增长迅速。
稻飞虱主要以吸食水稻叶上的汁液为主要营养来源,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凋谢和卷曲等症状。
- 稻纵卷叶蛾:稻纵卷叶蛾在水稻生长期间主要以叶片为食,导致植株叶片卷曲、减少光合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完全干枯死亡。
- 稻草螟:稻草螟幼虫以水稻的叶片和茎秆为食,造成水稻的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
同时,稻草螟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易受光线的刺激而集中在光亮部位以发生田间大虫害。
- 稻瘿蚊:稻瘿蚊主要以吸食水稻根部的汁液为主要营养来源,导致水稻根部肿胀且表面凹凸不平,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
虫害发生与影响因素虫害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水稻品种、农业管理措施等。
- 环境因素: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加速虫害的发生和繁殖,而干燥和低温条件有助于减少虫害发生。
- 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虫害的抗性不同。
一些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抗虫性,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抗虫物质来抑制虫害发生。
- 农业管理措施: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虫害。
例如,合理施肥、适时灭茬整地、合理的间作轮种等措施可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虫害防治策略根据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虫害防治策略来控制虫害的发生:1. 生物防治:利用水稻天敌昆虫来控制虫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稻飞虱的龙蛉等昆虫来控制稻飞虱的种群。
2.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杀虫剂对虫害进行防治。
选择适当的药剂和剂量,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规定。
3. 轮作间套种: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可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5f6da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7.png)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嘉兴市秀洲区地处浙江省北部,东临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位置,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区县。
水稻作为秀洲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区域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秀洲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下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保障水稻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1.水稻品种结构日趋单一2010年以前,秀洲区水稻种植品种多样,主要以香粳、中籼、徽籼、粳稻等多品种共同构成了水稻的种植结构,但近年来,受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影响,水稻农户以高产、抗逆性强的粳米和超级稻为主,这导致了水稻品种结构日趋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秀洲区水稻的品质和品种多样性。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部分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是沿用以往的种植方案和技术手段,对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使得水稻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3.水稻病虫害发生频繁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秀洲区水稻病虫害发生频繁,尤其是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危害性增加,使得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农田面积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秀洲区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水稻种植面积受到了限制。
农田土壤的质量和肥力也在逐渐下降,这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对策建议1.优化水稻品种结构秀洲区应加大对水稻品种的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鼓励农民尝试种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应性好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品种多样性。
2.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接受程度,鼓励农民尝试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早期预警工作,加大对农药的管理和使用力度,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水稻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及改进措施
![水稻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dd37a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4.png)
水稻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及改进措施水稻病虫害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针对水稻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及改进措施,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手段。
一、水稻病虫害的研究现状1.水稻病虫害的种类水稻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条斑病、褐飞虱、稻瘟病、稻飞虱、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在水稻生产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与病虫害类型、发生季节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褐飞虱主要在水稻生长期内出现,对水稻叶片造成直接危害;而稻瘟病多在气温潮湿的条件下发生,对水稻的穗部造成危害。
3.现有的防治措施目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法。
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迅速杀死病虫害,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生物防治相比之下更加环保,但在防治效果和成本上还存在不足。
二、改进措施1.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等手段,及时了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降低农药残留。
3.开发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择育种材料,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方法,培育出对水稻病虫害具有抗性的新品种,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加强农业文明种植加强水稻种植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化,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提高水稻生长环境的适宜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5.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通过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三、结语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危害。
在研究水稻病虫害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开发抗病虫害品种、加强农业文明种植、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危害,保障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518a0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a.png)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嘉兴市秀洲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秀洲区是一个农业大县,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
由于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对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水稻生产现状分析1. 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秀洲区是典型的水乡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产量高。
据统计,秀洲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XXX万亩,年产量XXX万吨。
水稻产量占据了秀洲区农业总产量的很大比例,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2. 土地资源有限,水稻种植方式单一。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民普遍使用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例如水稻单一低产、缺肥、密植、病虫害严重、农田废弃耕作等问题严重,这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水稻产量的跌宕起伏。
3. 水稻生产存在环境污染严重问题。
秀洲区农业生产存在病虫害、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生态平衡。
4. 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
由于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偏低,导致了施肥、灌溉、病虫害等方面管理不善,久而久之导致了生产效益偏低。
二、对策建议1. 科技引导,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在保持水稻传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建立政府资金支持农民购买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
2.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加大对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农业产业化,优化生产结构。
秀洲区要加强水稻种植基地的统一规划,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提高水稻附加值。
4. 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收入。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农民积极种植水稻,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2ed15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5.png)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嘉兴市秀洲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水稻是秀洲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土壤污染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秀洲区的水稻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水稻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秀洲区的水稻生产现状并不乐观。
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产量和品质也面临一定压力。
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益不高,经济效益较低。
水稻病虫害防控不力,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为了改善秀洲区水稻生产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从推广优质稻种、加强水稻管理和投入更多科技手段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秀洲区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就是这样。
1.2 问题意识嘉兴市秀洲区是一个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但近年来水稻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
由于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水稻产量逐渐达到了饱和状态,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而价格波动较大。
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管理方法,导致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
气候变化、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必须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推动水稻生产向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文对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和突出之处,为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的深刻认识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拟定解决方案,推动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嘉兴市秀洲区是一个水稻生产重要的区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水稻是该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农民种植水稻的面积很大,产量也较高。
农作物病虫害调研报告范文
![农作物病虫害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520cf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0.png)
农作物病虫害调研报告范文农作物病虫害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调查和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报告对某地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发生情况和对策。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实地走访农田和接触农民,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并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农作物病害调研结果:(1)玉米叶斑病:调查发现该地区玉米叶斑病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在种植早稻和双季稻的地区。
(3)小麦赤霉病:调查发现小麦赤霉病在该地区也有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农作物虫害调研结果:(1)稻飞虱:水稻受稻飞虱危害较重,导致稻谷减产。
(2)棉铃虫:棉铃虫在棉花生长期间严重危害了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3)玉米螟:玉米螟是该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被啃食和玉米粒被蛀食。
四、调研分析1. 引起农作物病虫害的原因:(1)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和湿度等气候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种植方式和管理: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3)病虫害防治手段不当: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和防治措施,容易导致抗药性虫害和病害的增加。
2. 病虫害的防控措施:(1)改进种植技术: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采用抗病虫害的品种,掌握良好的生产管理技术。
(2)加强监测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
(3)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轮作、间种和合理的化学防治等,减少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
五、总结与建议本次调研结果表明,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加强病虫害监测和灾害预警,建立科学的防治体系,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监管措施及成效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监管措施及成效](https://img.taocdn.com/s3/m/dc38273bee06eff9aff8070f.png)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监管的措施及成效摘要从严格标准,制定办法、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强化监督,确保质量3个方面介绍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监管措施,并简要分析实施有效监管以来取得的成效,以为更好地开展统防统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监管;浙江嘉兴;秀洲区中图分类号 s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42-01嘉兴市秀洲区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了第二、三产业,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越来越粗放,防控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保证粮食增产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秀洲区不断加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推进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
实践证明,统一高效的专业化统防统治,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实现控灾减灾、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12年秀洲区进行统防统治服务的平均防治次数为4.3次,使用农药量3 885 g/hm2(折纯),与农户自防自治相比减少0.9次,减少农药用量660 g/hm2(折纯),减幅约17%。
2012年,秀洲区有统防统治服务组织33家。
虽然近年来各服务组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发展仍不平衡,个体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部分服务组织业务运行不规范,技术措施不落实,少数甚至存在虚报面积、虚假服务等违规行为。
因此,加强对服务组织的指导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1 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监管措施1.1 严格标准,制定办法为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做优做强,确保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健康发展,2012年区农经局按照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在充分征求省、市植保部门,乡镇农技中心、植保服务组织代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秀洲区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全程社会化服务考核办法(试行)》。
管理办法对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并对服务过程中不签订协议、使用违禁农药、农户自防自治等7种情形直接取消当年的财政补贴资格[1]。
浙江水稻区域种植习惯、病虫害发生情况调研
![浙江水稻区域种植习惯、病虫害发生情况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442e31b414791711cc7917db.png)
浙江水稻区域种植习惯、病虫害发生情况调研一.浙江区域概况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万公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二.浙江水稻种植情况.水稻以直播主要,移栽为辅水稻是国内第一大口粮作物,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
2012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亿亩,其中浙江水稻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种粮大户越来越多,单个大户所承包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而小面积的散户则越来越少,这非常有浙江水稻的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种植。
由于直播稻具有省工省力、高产、生育期缩短等优点,近些年直播稻在浙江地区逐渐扩大,已占全部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且发展迅猛,移栽稻则越来越少。
预计3年以后,浙江区域直播稻将达到全部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传统的单季粳稻区已基本采用直播栽培方式,且免耕直播发展迅速,约占直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直播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中北部,约占整个直播面积的95%以上,浙江南部的单季稻和双季稻也有零星分布,面积小而散。
.以单季稻为主,双季稻继续减少水稻一直以来是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也是主要粮食作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直以种双季稻为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双季早稻米质不佳等原因,本区的双季稻面积锐减,到2004年的时候单季稻种植面积已占浙江整个水稻种植面积的72%左右,04年至今,单季稻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占到85%以上。
2023水稻病虫报告
![2023水稻病虫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25e9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a.png)
2023水稻病虫报告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2023年的水稻病虫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总结2023年水稻病虫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与农户、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机构等进行调查和交流,收集2023年水稻病虫情况的相关数据。
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排除异常值,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根据整理得到的数据,对2023年水稻病虫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分布区域等方面的分析。
4.防治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包括病虫害防治措施、种植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建议。
结果和讨论1. 病虫害种类根据调查数据,2023年水稻病虫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
其幼虫主要危害水稻叶片,使水稻叶片卷曲和变黄,严重的还会导致叶片凋落,从而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产量。
稻纵卷叶螟能迅速繁殖,给水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其吸食水稻汁液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卷曲、枯黄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水稻减产。
稻飞虱是一种禾本科植物上的传病媒介虫,还会传播水稻白叶枯病、白尖病等病害,给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不利影响。
•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
它主要侵袭水稻的叶片、茎和穗,造成叶片黄化、鞘部变褐、穗部发生倒伏等症状,导致水稻生长不良和减产。
稻瘟病主要通过株体上的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容易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迅速蔓延。
2. 发生程度根据调查统计,2023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较为严重。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普遍发生。
其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率最高,稻飞虱次之,稻瘟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3. 分布区域根据调查结果,2023年水稻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某某省和某某市的水稻种植区。
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调研总结
![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调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5b03e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0.png)
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调研总结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病虫草害也越来越成为了威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对于保证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当前我国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1.病害发生情况由于病菌种类复杂,感染途径多样,病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上的发生情况也各不相同。
但总体来说,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我国各地的病害发生情况有所增加,其中以稻瘟病、小麦赤霉病、棉花立枯病最为常见。
2.虫害发生情况虫害易出现在大规模种植、作物单一化、气候变暖等环境下。
我国较为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田螺等。
其中,玉米螟是我国最严重的玉米害虫之一,涉及范围广泛,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3.草害发生情况草害一般出现在大量休耕地和草原上,比较严重的有狗牙根、狼尾草、苜蓿草等。
草害的存在会影响牧草和其他植物生长,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二、病虫草害的防治情况1.病害防治情况病害防治主要通过植物病理学、遗传育种和化学农药等手段进行。
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学农药的使用逐渐减少,因此寻找新的生物农药和病害防控新技术对于保障农作物生产至关重要。
2.虫害防治情况虫害防治一般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化学防治主要依赖农药,但长期使用必然会导致虫害的耐药现象。
因此,生物防治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尤其是适用于有机农业的微生物制剂、天敌及病毒防治等新技术已逐渐普及。
3.草害防治情况草害防治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手段。
物理手段包括挖掉、烧掉、覆盖等,化学手段则是通过除草剂进行防治。
但除草剂使用不当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应该依赖物理手段或适量使用有机农药。
三、病虫草害防治措施1.加强管理通过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农田清理、耕作、施肥等措施,减少病虫草害的滋生。
水稻病虫防治调研报告
![水稻病虫防治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2798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c.png)
水稻病虫防治调研报告水稻病虫防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为水稻种植户提供科学有效的病虫防治方法。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
二、调研结果1. 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调研发现,水稻病虫害在不同地区和季节有所差异。
常见的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纹枯病等,常见的水稻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2. 病虫防治常用措施(1)农药防治:大部分水稻种植户使用农药进行病虫防治。
调研显示,常用的农药有草甘膦、杀虫威等。
使用农药抑制病虫害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但长期使用会造成药害和农残问题。
(2)物理防治:有一些种植户尝试使用物理方法进行病虫防治,如露天灭菌、机械拍打等。
这种方法安全环保,但效果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措施使用。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病虫防治方法,如使用好氧菌、拮抗菌等。
但由于生物制剂使用掌握难度较高,种植户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应用水平较低。
三、问题及建议1. 存在的问题(1)农药滥用:农药在病虫防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生物防治应用不足:生物防治能够有效地降低农药使用量和农药残留,但种植户对生物防治的了解和应用程度较低。
2. 解决建议(1)加强病虫害监测: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趋势,为农民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2)推广绿色农药:加强对绿色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高防治效果。
(3)加强农技培训:通过组织培训班、宣传推广等形式,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四、总结通过本次调研发现,水稻病虫害防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药滥用和生物防治应用不足是困扰农民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应加强病虫害监测,推广绿色农药,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f863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0.png)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和背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并探讨水稻种植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推动水稻生产的发展。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各地水稻种植户的种植管理情况、病虫害防治经验等。
2.实地考察:到水稻种植区实地考察,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田间管理情况以及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3.参观交流:与当地种植户、农技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措施。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1.水稻生长情况:调查发现,水稻的生长状况较好,叶片翠绿且茂密,秧苗均匀且壮实。
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田间管理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然而也有少数地区出现了浸泡和倒伏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2.水稻产量和品质: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较为稳定,大部分地区的亩产量在400-600公斤之间。
然而,一些地区仍存在产量较低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种植户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缺乏有效的肥料和农药使用。
3.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1)灌溉不足:由于部分地区水源不够、水利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水稻田灌溉不足,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水稻的灌溉供水。
(2)病虫害发生:调查发现,水稻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其中,稻瘟病、稻飞虱是主要的病虫害。
应加强科学防治,通过合理的施肥、温湿度控制、病虫害监测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科学种植管理:部分种植户在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方法和技术,导致水稻产量低下。
因此,应加强农技人员对种植户的指导和培训,提升他们的种植管理能力。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1.建议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水稻的灌溉供水,解决因灌溉不足导致的产量低下问题。
2.建议加强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病虫害监测,以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3.建议加强农技人员对种植户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种植管理能力,优化水稻生长环境。
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b802b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d.png)
㊀㊀2021年第62卷第9期1803收稿日期:2021-07-18作者简介:龚俊(1989 ),男,浙江江山人,助理农艺师,学士,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E-mail:659551963@㊂通信作者:周江明(1968 ),男,浙江江山人,推广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植物营养㊁土壤肥力及重金属污染等应用研究工作,E-mail:man_0034@㊂文献著录格式:龚俊,王晓东,姜伟,等.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9):1803-1805.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8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龚俊,王晓东,姜伟,周江明∗(江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江山㊀324100)㊀㊀摘㊀要: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是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抓手㊂通过调查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的现状,并从基层队伍建设㊁专业化水平和智能化设备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措施㊂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监测防控;江山市中图分类号:S43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1)09-1803-03㊀㊀江山市是浙江传统粮食生产大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产量都位居浙江省前列,水稻高产实现 四连冠 ,连破浙江省历史记录[1-2],并连续三届夺得浙江省 河姆渡杯 粮食生产先进单位㊂病虫害防控工作对水稻高产㊁稳产起到关键性作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更是提升稻米品质的重要措施[3-4]㊂但面对2020年的早春寒潮㊁超长的梅雨季㊁后期偏高的气温等不寻常的气候,出现了水稻害虫的扩大蔓延和早发重发态势[5]㊂为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现状作了全面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控提供参考㊂1㊀现状㊀㊀2020年江山市水稻播种面积19300hm 2,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4000hm 2,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17000hm 2,主要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6.7%,建成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2个㊂通过病虫害防控,全市直接挽回粮食损失2万t,挽回农作物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减少农药用量6.5t,病虫监测防控体系发挥了作用巨大㊂江山市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㊂1.1㊀开展虫情智能化监测,精准预警发生情势㊀㊀建设完善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体系,全力推动传统病虫测报向智能云测报转型升级,开展病虫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对病虫发生趋势的科学研判㊁精准预判㊂1.1.1㊀建立虫情智能监测网络㊀㊀依托浙江的省级水稻 两迁 害虫智能监测项目,在江山市凤林镇㊁长台镇㊁双塔街道㊁贺村镇4个乡镇街道布局建设智能病虫测报站,共布设20台灯诱㊁性诱智能监测装置,实现对二化螟㊁稻纵卷叶螟㊁稻飞虱等20余种害虫的精准自动识别和计数,实时掌握监测数据,初步形成智能水稻 两迁 害虫监测网络㊂1.1.2㊀开展数据智能化分析㊀㊀结合实时采集与历史发生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进行虫情分布㊁发生程度等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构建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图,对后续虫情进行提前预判,实现监控平台和手机APP 的互联互通,及时预警异常虫情等信息[6]㊂2020年6月通过监测设备较往年提前了20d 发现褐飞虱迁入峰,为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和指导防治争取了宝贵时间[7]㊂1.1.3㊀打通信息传递链条㊀㊀根据虫情智能监测和田间调查结果,通过平台及时上报虫情信息,发布病虫预警预报㊂2020年共发布病虫情报11期,通过江山植保微信群㊁江山政务信息网㊁村务公开栏㊁农民信箱㊁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发布病虫防治信息2000多条,确保预警1804㊀㊀2021年第62卷第9期信息进村入户㊁及时传达到位㊂1.2㊀组织病虫专业化防控,精准开展防控指导㊀㊀建立全市整建制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机制,组织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㊁种粮大户带动散户等开展集中防控,有效遏止病虫害暴发蔓延㊂1.2.1㊀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㊀㊀科学制定水稻病虫害防控方案,重点围绕早稻稻瘟病㊁纹枯病㊁稻纵卷叶螟和晚稻褐飞虱㊁二化螟㊁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开展集中防治,动员植保服务组织㊁种粮大户及早集中防控㊂2020年开展早稻防治3次㊁晚稻防治4次,防效达95%㊂1.2.2㊀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㊀㊀制定江山市农作物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承办衢州市褐飞虱防控现场会,以16个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为核心,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㊁二化螟性诱剂等理化诱控㊂推广田埂留草㊁种植诱虫植物㊁显花植物等生态调控技术,累计种植面积达1667hm2㊂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8]㊂1.2.3㊀加强专业化技术指导㊀㊀结合农作物病虫害条例的宣传贯彻活动,举办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班5次,培训乡镇技术人员农户400多人次㊂开展技术下乡,在各乡镇为广大农民群众发放 绿色植保 知识宣传手册㊁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资料50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200多人次㊂1.3㊀整合要素集中化保障,精准应对防控需求㊀㊀全面落实水稻病虫害防控 五个到位 的要求,强化资金㊁物资㊁人员保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㊂1.3.1㊀落实资金保障需求㊀㊀2020年整合省级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㊁中央生产救灾补助等项目资金47万元,重点支持整建制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乡镇和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对种植蜜源植物㊁杀虫灯㊁使用推荐药剂㊁购买新型药械设备等进行补贴㊂1.3.2㊀落实物资保障需求㊀㊀落实省级农药应急储备8t,组织开展全市农药市场供应情况调查,调查农资经营户8家,摸清敌敌畏㊁烯啶㊃吡蚜酮等稻飞虱防控药剂市场存量,确保有药可用㊂1.3.3㊀落实技术支持需求㊀㊀在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期间,市农技中心成立4个技术支持小组,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开展全域病虫害防控情况调查,实现面对面㊁点对点的技术支持,累计走访农户300多户,调查田块33.3hm2,及时了解防治效果和后续病虫害发生情况,组织农户成立应急防控队伍,严防死守防止病虫害暴发㊂2㊀存在问题㊀㊀尽管打赢了2020年的水稻病虫攻坚战,但在病虫防控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植保技术人员紧缺㊁防控专业化程度不足㊁智能监测体系薄弱等问题,水稻病虫监测防控体系面临巨大挑战㊂2.1㊀基层植保队伍体系弱化㊀㊀病虫监测防控是植保工作的基础,但植保队伍人员始终处于紧缺状态㊂2020年江山市市级植保技术人员仅为3人,较2010年减少40%;各乡镇植保技术人员(含农学)共8人,较2010年减少33%(表1)㊂人员流失现象比较普遍,乡镇一线植保技术人员配置不足,植保专业人员仅占乡镇技术人员总数的34%,较2010年下降12%,平均每2个乡镇拥有植保相关技术人员不足1人,乡镇日常病虫测报等工作主要依靠市级技术人员开展㊂基层植保人员往往身兼多职,真正用在植保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㊂表1㊀江山市植保农技人员情况年份江山市级植保人员情况各乡镇农技人员情况核定编制人数在岗人数植保专业人数农业乡镇数乡镇技术人员总数植保技术人员数202073119238 2015765202511 2010655202612 2.2㊀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㊀㊀随着近年来病虫情势日趋复杂多变,植保技术人员的技术积累和防治技术的标准化短板有所显现㊂2.2.1㊀植保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经验有待积累㊀㊀近几年来,得益于定向委培㊁ 三支一扶 等项目的开展,县乡两级近几年扩充了一批青年植保技术员,但因工作年限不长,在技术积累㊁测报经验和防控指导等方面能力有所不足,专业技能有待提高㊂2.2.2㊀新型植保药械技术标准缺乏㊀㊀较为突出的是植保无人机的使用㊂对于不同的防治对象,无人机在用药量㊁用水量㊁飞行高度㊁作业巡航速度上差异较大,这在早中期稻飞虱的防治上尤为明显㊂稻飞虱主要在水稻植株基部为害,如果飞防作业速度过快,用药用水量偏少,防效下降非常明显㊂调查发现,当前无人机飞防各项作业参数主要依靠操作者经验,没有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同农户同一时期开展的无人机飞防防治效果差异明显㊂2.3㊀智能化设备应用仍需加强㊀㊀面对人员短缺的困境,加快智能化植保设备应用是推进现代植保工作的必然选择,但目前仍有不足㊂2.3.1㊀智能化虫情监测布局还有待完善㊀㊀当前全市病虫害智能监测网络初步形成,但仍以点为主,难以全面覆盖㊂没有智能测报手段的地区病虫调查仍是依靠人工,工作效率低下㊂2.3.2㊀智能化新型药械使用还需要推广㊀㊀据调查,全市种粮大户(种植面积ȡ3.33hm2)平均年龄49.9岁,40岁以上农户占比近90%(表2),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意愿不强,对智能化㊁集成化㊁自动化的新型药械设备接受程度不高,新型药械推广应用较为缓慢㊂表2㊀江山市2020年规模种粮户户主年龄分布年龄人数占比/%21~308 3.231~40249.741~508735.151~6010642.7ȡ61239.33㊀建议3.1㊀进一步加强基层植保体系队伍建设㊀㊀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宣传贯彻为契机,提升社会对植保事业公共性㊁生态性㊁社会性的认知度㊂落实病虫害防控工作属地负责制,强化县乡两级队伍建设㊂利用好定向委培㊁应届生招募㊁人才绿色通道等政策,为植保人才队伍引入新鲜血液,加强植保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培训,加强新老技术人员交流,做好传帮带,加速植保队伍新老更替,强化队伍体系建设㊂3.2㊀进一步提升病虫害防控专业化水平㊀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持续整建制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挥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带动示范绿色防控技术应用㊂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定期开展防控技术培训,帮助制定飞防作业等技术规程,确保防治效果㊂加快农户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提升农户专业化水平,加快专业新型植保药械的推广应用3.3㊀进一步完善病虫害智能化监测体系㊀㊀进一步完善全市智能监测点布局,织密病虫害智能监测网络,推进智能监测站点规范运行,加强与技术供应商的沟通,丰富现有平台数据采集㊁信息共享㊁数据分析㊁数据统计等各项内容,推进平台一体化,提升平台易用性和可靠性㊂进一步完善手机APP联动等功能,推进设备智能化㊁小型化,提升病虫害智能化监测手段㊂参考文献:[1]㊀毛小伟,占才水.江山市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主要做法与成效[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4):21-22. [2]㊀‘宁波农业科技“编辑部.甬优1540平均每667m2产量打破浙江省连作晚稻最高纪录[J].宁波农业科技,2017(4):2.[3]㊀徐南昌,莫小荣,张晨光,等.衢州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J].浙江农业科学,2013,54(11):1434-1437.[4]㊀丁荣.水稻植保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J].江西农业,2018(20):23.[5]㊀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晚稻褐飞虱大发生警报[J].农作物病虫情报,2020(11):1-2.[6]㊀李云增.托普云农:积极助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6):95-96.[7]㊀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2020年晚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J].农作物病虫情报,2020(9):1-2.[8]㊀陈银凤,张云,陈夕军,等.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231-2234.(责任编辑:张才德)。
水稻苗期虫害调查问卷模板
![水稻苗期虫害调查问卷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c6fa7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3.png)
尊敬的种植户: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苗期虫害的发生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以下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姓名:()2. 您的联系方式:()3. 您所在的村庄/乡镇:()4. 您种植水稻的面积:()5. 您种植的水稻品种:()二、水稻苗期虫害发生情况6. 您所在地区水稻苗期虫害发生频率如何?()A. 很高B. 较高C. 一般D. 较低E. 很低7. 请列举您所在地区常见的几种水稻苗期虫害:()(可多选)A. 稻飞虱B. 稻纵卷叶螟C. 稻纹枯病D. 稻螟虫E. 稻瘟病F. 其他(请注明:_______)8. 水稻苗期虫害对您种植的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如何?()A. 影响很大B. 影响较大C. 影响一般D. 影响较小E. 没有影响三、防治措施及效果9. 您在水稻苗期虫害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可多选)A. 生物防治B. 化学防治C. 物理防治D. 农业防治E. 其他(请注明:_______)10. 您认为以下哪种防治措施效果较好?()A. 生物防治B. 化学防治C. 物理防治D. 农业防治E. 其他(请注明:_______)11. 您对目前使用的防治药剂(如农药、生物制剂等)的满意度如何?()A. 非常满意B. 满意C. 一般D. 不满意E. 非常不满意12.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防治效果?()(可多选)A. 药剂质量B. 使用方法C. 施药时间D. 气候条件E. 病虫发生规律F. 其他(请注明:_______)四、建议与意见13. 您对水稻苗期虫害防治工作有何建议或意见?()(可多选)A. 加强虫害监测和预警B. 提高农民防治技术水平C. 推广绿色防治技术D. 优化防治药剂配方E. 增加防治资金投入F. 其他(请注明:_______)14. 您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水稻苗期虫害发生?()(可多选)A. 气候因素B. 土壤因素C. 品种因素D. 种植方式E. 农业投入品使用F. 其他(请注明:_______)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此问卷!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改进水稻苗期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水稻区域种植习惯、病虫害发生情况调研一.浙江区域概况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二.浙江水稻种植情况2.1.水稻以直播主要,移栽为辅水稻是国内第一大口粮作物,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
2012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56亿亩,其中浙江水稻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种粮大户越来越多,单个大户所承包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而小面积的散户则越来越少,这非常有浙江水稻的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种植。
由于直播稻具有省工省力、高产、生育期缩短等优点,近些年直播稻在浙江地区逐渐扩大,已占全部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且发展迅猛,移栽稻则越来越少。
预计3年以后,浙江区域直播稻将达到全部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传统的单季粳稻区已基本采用直播栽培方式,且免耕直播发展迅速,约占直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直播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中北部,约占整个直播面积的95%以上,浙江南部的单季稻和双季稻也有零星分布,面积小而散。
2.2.以单季稻为主,双季稻继续减少水稻一直以来是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也是主要粮食作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直以种双季稻为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双季早稻米质不佳等原因,本区的双季稻面积锐减,到2004年的时候单季稻种植面积已占浙江整个水稻种植面积的72%左右,04年至今,单季稻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占到85%以上。
浙江单双季稻、籼粳稻种植区域(2012年统计)1.杭嘉湖平原单季粳稻区主要包括杭州市市区、淳安县、富阳市、建德市、临安市、桐庐县;嘉兴市市区、海宁市、海盐县、嘉善县、平湖市、桐乡市;湖州市市区、德清县、安吉县、长兴县。
本区≥10℃的稻作期为217-222天,积温4772-4960℃,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734-905mm。
属热量中等、半干旱气候生态型。
该去水稻面积占浙江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8.1%,是我国水稻主产区。
以单季稻为主,面积占90.4%,早晚稻面积分别占1.7%和7.9%。
直播面积242.9万亩,占全省直播面积的63.8%。
其中杭州市80万亩左右,占其水稻种植面积的52.1%,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市区、富阳市和桐庐县。
嘉兴市直播稻106.7万亩,占其54.1%,主要分布在平湖市、海宁市、嘉善县、桐乡市、海盐县。
湖州市直播面积56.18万亩,占38.9%。
主要分布在湖州市区,德清县、长兴县和安吉县。
2.宁波平原单双季籼粳稻区主要包括宁波市市区、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余姚市;舟山市的有岱山县、舟山市区等;绍兴市市区、上虞市、绍兴县、新昌县、诸暨市。
本区≥10℃的稻作期为221-227天,积温4841-4855℃,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800-900mm。
属热量中等、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生态型。
该去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0.7%,为我省水稻高产区。
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18%、56.3%和25.7%。
连作早晚稻面积占全省24.2%和26.9%。
直播稻面积82.98万亩,约占浙江全省直播面积的21.8%。
绍兴市直播面积46.3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28.0%,主要分布在诸暨市、绍兴县、上虞市。
3.温台沿海平原单双季籼稻区主要包括温州市市区、苍南县、洞头县、乐清市、平阳县、瑞安市、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
台州市市区、临海市、三门县、天台县、温岭市、仙居县、玉环县。
本区≥10℃的稻作期为231-242天,积温5053-5425℃,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在1000mm以上,但该区易受台风侵袭。
属热量充裕、半湿润气候生态型。
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0.0%。
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该区水稻面积的25.6%、43.9%、30.45%。
连作早晚稻面积占全省33.2%和30.7%。
水稻旱育秧面积73.8万亩,占全省21.7%,温州市旱育秧面积33.9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17.0%,主要分布在瑞安市、苍南县。
台州市旱育秧面积39.9万亩,占其水稻面积27.0%,主要分布在仙居县、温岭市和三门县。
4.金衢盆地单双季籼稻区主要包括金华市市区、东阳市、兰溪市、磐安县、浦江县、武义县、义乌市、永康市;衢州市市区、常山县、江山市、开化县、龙湖县。
本区≥10℃的稻作期为226-230天,积温5074-5287℃,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在840-968.3mm,伏旱、秋旱较为突出。
属热量充裕、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生态型。
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7.5%。
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该区水稻面积的28.0%、44.6%、27.4%。
连作早晚稻面积占全省31.8%和24.3%。
水稻旱育秧面积151.7万亩,占全省44.6%,金华市旱育秧面积71.2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42.8%,主要分布在东阳市、兰溪市、义乌市、永康市和浦江县。
衢州市旱育秧面积80.5万亩,占其水稻面积51.6%。
5.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籼稻区主要包括金华市磐安县、浦江县,永康市的部分;温州市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的部分;丽水市缙云县、景宁县、丽水市区、龙泉市、青天县、庆元县、松阳县、遂昌县、云和县。
水稻主要分布在河套盆地和丘陵山区的胁迫梯田。
本区≥10℃的稻作期为230-243天,积温5120-5475℃,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在813.7-1084.6mm,雨量充沛,但伏旱、秋旱较为突出。
属热量充裕、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生态型。
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0.4%。
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该区水稻面积的9.10%、80%、10.9%。
水稻旱育秧面积46.8万亩,占全省13.8%,丽水市水稻旱育秧占其水稻面积的43.2%,主要分布在龙泉市、庆元县、松阳县、景宁县、丽水市区和遂昌县。
6.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籼粳稻区主要包括杭州市淳安县、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的部分;湖州市安吉县的部分;衢州市开化县。
常山县的部分。
本区≥10℃的稻作期为223-229天,积温4927-5271℃,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在750-1100mm,存在秋旱威胁。
属热量中等、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生态型。
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3%。
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该区水稻面积的7.5%、85.5%、7.0%。
2.3.主要水稻种植区域的水稻品种浙江水稻种植以杂交稻为主、常规稻为辅,其中杂交稻占到70%以上。
浙江省9个水稻区域性主导品种早稻:甬籼15(宁波、绍兴)、嘉育253(温州)。
晚粳稻:宁81(宁波)、秀水114(嘉兴)杂交粳稻:浙优12号(湖州)、甬优12(宁波、绍兴、温州、台州)。
杂交晚籼稻:新两优6号(衢州)、丰两优香1号(金华)、Ⅱ优023(杭州).浙江省16个水稻全省性主导品种早稻:中早39、中嘉早17、金早47、甬籼69晚粳稻:秀水134、浙粳22、嘉33、宁88、秀水09、绍糯9714杂交粳稻:甬优8号杂交晚粳稻:甬优9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钱优1号、两优培九。
2.4.主要播种期因浙江区域水稻种植以单季稻为主,故本节重点探讨单季稻生育期(1)3月份播种,6-7月抽穗,8月中下旬收货,之后种植西兰花等经济作物。
(2)4月份播种,7-8月抽穗,9月中旬收货,之后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
(3)5月份播种,8-9月抽穗,10月中下旬收货。
(4)6月份播种,9月份抽穗,11月上旬收货。
按水稻种植面积来比较,大部分于3-4月份播种,占了全部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在病虫害防治上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旺季6、7、8月,在10月以后水稻大部分已收货,只有零星的晚稻。
三.浙江水稻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历年来,“稻飞虱、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三化螟(钻心虫)是浙江水稻常见的病虫害”。
一般而言,在温度达到25-30摄氏度、粮食充沛、田间湿度大的条件下,稻飞虱的产卵率和幼虫成活率是非常高的,并且随着冬日温度逐步上升的情况,在有稻株的稻田中,稻飞虱的死亡率是非常低的;稻曲病,在24-32℃区间,该病菌滋生率较高;作为“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来说,在最低温度24-28℃、湿度80%的浙江区域,几乎能够安然越冬;纹枯病作为一种真菌病害,不仅是浙江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也是全国水稻的天敌之一;三化螟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稻米害虫,其主要存在于浙江的沿海和沿江区域,当其幼虫盗食稻茎杆时,会导致“枯心”和“白穗”等现象的出现。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干旱等问题的逐渐加剧,出现了病虫害发生期提前、危害问题加重、繁殖代数增多、危害周期加长和越冬期死亡率低等诸如此类的众多问题,而这也为浙江一带的水稻产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1各稻区病虫害发生情况1.杭嘉湖平原稻区。
重点防控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预防稻曲病、恶苗病,关注稻瘟病、大螟等。
2.宁绍、温台沿海平原稻区。
早稻重点防控二化螟、纹枯病,预防恶苗病,关注稻纵卷叶螟;单季和连作晚稻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预防稻曲病,关注二化螟、稻瘟病和细菌性病害等。
3.金衢盆地稻区。
早稻重点防控二化螟、纹枯病,预防恶苗病,关注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单季和连作晚稻重点防控稻飞虱、纹枯病,预防稻曲病、恶苗病和病毒病,关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和细菌性病害等。
4.浙西南丘陵山区稻区。
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预防恶苗病、稻曲病、病毒病,关注稻瘟病和细菌性病害等。
3.2水稻用药情况浙江在水稻上使用农药的次数和农药品种相对比较稳定。
平均年水稻用药次数4-5次,使用的药有效成分主要是吡蚜酮、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噻呋酰胺、噻嗪酮、毒死蜱、丙溴磷、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戊唑醇等。
在防治水稻病虫害上,要掌握“抓两头、控中间”的药剂防治策略,重点抓好水稻苗期和穗期的药剂防治,苗期重点做好种子处理、药剂拌种,移栽前带药下田。
大田重点抓好水稻功能叶抽生期和水稻破口前7~10天这两个关键节点的药剂防治。
大田移栽后40天内尽量不用药,减少对天敌杀伤;齐穗后要关注褐飞虱,加强调查,掌握防治指标,分类指导。
1.稻飞虱。
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采取生态工程技术保护天敌和控制害虫,推广田埂留草,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蜜源和庇护所,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