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在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满状态。
这个定义表明,健康应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适应状态的良好。
因此,南方李锦记提出的“健康人生”的理念也包涵三个要素,一是健康、家庭与事业三方面保持平衡;二是时间、财富与精神三方面感到富足;三是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保持和谐。
三平衡、三富足与三和谐的人生观,是对传统养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实践养生“治未病”的指导。
其中对“固本”更是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认为本,即是生命的本能,机体的内在生命力,是生命的维持和提升健康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抗病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自我康复的能力。
“本”的概念源于中医学对“正气”的理解,“本”包含了正气的含义,同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就是“生命力”,它不单指维持生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健康的能力,有积极提升的意思,包含了人们对健康最高的渴望。
中华中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教授将中医固本思想分为人性之本、人气之本、人文之本三个方面:
1.人性之本,主要是指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精神状态,它是衡量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
《黄帝内经》中指出的“精神内存,邪不可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述,反映的正是这一主题,从了解人的精神因素入手,针对与之有关的心理、情感障碍,在开具药物处方的同时,为其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
2.人气之本,也可以称为人体之本,大体与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标准相当,即健康的机体。
除了精神调节之外,科学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必要的药物,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人之健康无非在于气血、津液、精血,而它们无不来源于机体对食物的受纳、生化、吸收、利用。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食物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都是运动的产物和不断积累。
3.人文之本,是大健康观的基础,是人类与自然建立和谐和培养良好社会适应状态及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人类的健康要依赖社会的支撑和全方位的努力。
一句话,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把它作为健康的基石是恰当的和毫不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