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设计者李媛学校孟庄镇初级中学

授课班级七二班学生人数 4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 2013年12月3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使用初中人教版第一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本课内容以秦汉时期的文化为主,秦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封建社会由形成走向稳定的一个时期的文化,它充分反应了这一时代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了解我国五千年文化在秦汉时期的特点,并可以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分析秦汉文化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所接触,加上初一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分析。同时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是对图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较为兴趣,可能加强多种资料来源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同时七年级学生本身的思维和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可能对这一节课中所介绍到的宗教、文化、哲学缺乏了解,因而在

回答中可能出现比较片面的情况。

三、单元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2、掌握《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学习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2、掌握《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4、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生动形象的图像资料、地图分析解决,并进行课堂提问。

2、针对目标二和目标三,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司马迁著写《史记》的情景,并进行小组讨论,组长进行总结。

3、针对目标四,采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影视资料,切实体会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流程设计

八、作业设计:

1、材料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1)、鲁迅指的是什么著作?

(2)、它的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皇帝在为时候?

(3)、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来比划你来猜(老师做了一个“阿弥陀佛”的动作),猜猜这是哪种宗教?

3、谜语:道教重地,请勿嬉笑打一个成语,(不容乐观)

九、板书设计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宗教

(1)佛教起源_________________

教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教 _______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兴起:______时期,在______兴起,创始人之一叫_____。

尊_____为教主,称他为“_______”

教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史学

司马迁生活在______时代,著作_________,

主要内容: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史事

历史地位:是我国第一部______

史学成就:

文学成就:

(三)、雕塑艺术:秦汉时期,杰出代表是_____________。

十、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