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四、墨家军事国防思想和兼爱思想的世界意义
墨家军事国防思想的主题不仅在于“非攻”与“救守”,而且包括“发挥入力到极致的坚守胜围”…和“守中有攻攻为守的积极防御”9…两个基本战略,前一个战略又包括“男女老少齐动员”、“各行各业用所长”、“结成最广泛的抗敌守城统一战线…”1等具体作战方针,后一个战略则要达到“入守则固,出诛则强”(《尚贤中》),积极的进行战役防御和战术防御,因此墨予说:“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正义:城郭4:备,不可以自守;必无各虑,不可以应卒。

-…·故各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此三者,国之具也。

”(《七患》)这于当今我国和其发展中国家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

不容置疑,世界经济正曰新月异蓬勃发展,但人类和平理想的全面实现还遥遥无期,一些大国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军事打击、干涉内政、经济制裁、军备竞赛等种种行经使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太平。

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容置疑,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已变成一个“地球村”,各个民族由于文化与传统的多方面内在因素的制约,要实行全人类的长期和平,必然需要树立一个全人类认可的和平理念,而这个和平理念只能是“兼爱”…,正如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胎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

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唯-希望。

墨于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m·只有在全球实现了“兼爱”,才可能实现真正的人类和平,才可能实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小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的人类太平盛世。

五、墨家伦理思想对重建今日
中国公民道德的重要作用“兼爱”是墨子及其后学的道德理念和思想,贯穿于景子的全部学说。

“兼爱”在墨子那里首先是作为一种治天下之乱并用于社会改造和社会批判而提出来的。

”,他说:“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兼爱上》),“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凡天下祸篡怨恨。

可使毋以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仁者誉之”(《兼爱中》)。

有人说9”,弘扬墨家的“兼爱”道德准则,对当代社会人们立身处世不无积极意义,奉行“兼私爱、交相利”双向平等交往的道德准则对于维系调节现代社会各类人际关系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树立爱人如己、爱无差等的平等意识,对于促进社会公德公正的新风建设有普遍意义。

笔者深为赞同。

墨家理论思想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非攻”。

“墨子从当时普通劳动人民的朴素道德观念中概括出‘兼相爱、变相利’的伦理规范,即‘兼爱’学说:又从‘兼爱’学说中引申出‘非攻’的概念”。

…墨子的“非攻”思想要求人们“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把这一思想当作一种社会公德来弘扬,对于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安定不无积极意义。

另外,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的“墨家精神”…是当今时代所需的社会伦理观念,因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非命下》),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墨子及其后学所倡导的经济消费理论的基本点是劳动致富,勤俭节约,即所谓的“强从事”与“节用”,这于当今端正人们经济观念和消费观念实有积极意义。

六、墨家社会思想的现实
价值——实现社会本位墨子及其后学对于社会之考察与研究,与其他渚子百家一个显著不同点就是:墨子及其后学在考察、研究社会、设想社会体系时,是以人的劳动本为基础的,坚持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的社会本位主义和利他主义。

9”这就使得墨家社会思想更具有现实价值。

墨家在分析社会与人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基本信条就是“社会本
位”和“利他”,“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墨家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有利”…,所谓“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就是这个意思;而“在个人与个人的价值关系中,墨家的价值取向是利他主义”…1,“在奉献与索取之间,墨家的价值取向是奉献.是‘道义高于俸禄…[421。

可见,墨家考察、研究社会的价值归宿与着眼点就是社会,以社会(天下)之利为中心和为目标。

墨家的社会政治论是以“尚贤”与“尚同”为起点与归宿的,“尚贤”就是实行贤人治国行政,“尚同”则不仅仅是求得一同、一统而且也允许“民主”之存在,这对于当今社会政治分析、研究与管理也有参考意义。

墨家的社会经济论以“开源”、“节流”为主要内容E431 o“开源”就是发展生产、进行商品交换,增加社会财富;“节流”就是厉行节约、适度消费、杜绝浪费。

具体措施就是“非攻”——停止战争;节用——以实用、便民为准则;“节葬”——移风易俗,以免“厚葬久丧”。

这些观点于今日社会实有教育意义。

墨家在分析与处理社会关系时其原则显然就是“兼爱”,弘扬墨家的社会关系兼爱论,对于当今社会交往状况的改善以及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待笔者细言。

墨家的社会组织论…是以“兼爱”,互利为基础的,同时认为一切社会组织实现最大价值,也在于“兼爱”“互利”,主张社会组织及其管理者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务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总体而言,墨家上述社会思想的现实价值.就于墨家所认识到的社会是任何个人、任何集团或织的物质依托,一切都必须回归于社会,以社会本位的思想于今日社会也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启示
三、墨子兼爱思想的启示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这既是一个机遇期,也是充满了各种危险和挑战。

许多国家在这个时期走过弯路、错路。

目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个人之间差距拉大,我国社会矛盾尖锐,群体性对抗事件日趋频繁,人际关系脆弱,社会信用缺失,唯钱唯利是图。

这或许与墨子当年的情况有所相象。

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社会的凝聚力,阻止各种负面效应的社会现象,降低社会发展成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借鉴墨子的兼爱思想。

1.强化“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为核心的社会公德。

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法律规章制度调整社会主体的各种行为,主要是对错误行为即负面行为,更需要社会公德从其内心指导其选择正向行为。

相比于法律这个社会尺子,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内心的尺度使人们从其产生动机的那一刻,使其行为倾向公共利益,作到已人两利。

我们当前对社会公德规范的认识是以每个人都知道为标准,推想每个人都会以道德自律为前提的,但这是以时间为前提和以社会公德的意识沉淀为条件的,以社会道德规范被普遍建立和接受、并能起到教化作用为基础的。

西方的“自由民主”观念从文艺复兴起经历了200_—_300年时间才形成,而我们国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民主法制等现代公民意识缺乏,并且社会在不到100年时问里经过了三次大的转型(辛亥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公德规范也经历多次变更,没有一个稳定的内化时期;加之传统的封建道德伦理观念的遗存.也使我们社会存在多重的社会道德,如我们传统道德“重义轻利”,而市场经济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产生义利观的内在冲突,缺少一个统一的社会道德。

2002年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

胡锦涛总书记近期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些内容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包含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
同。

因此我们必须以墨子那样的实践精神,长期坚持宣传贯彻,并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二十字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通过强化形成道德内化使人们在处理彼此之间关系、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候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形成一t’相亲相爱、团结和睦的社会人际关系。

墨子在其兼爱思想的阐释中,也强调了“兼相爱,交互利”的抽象化、普遍化,把兼爱说成人类之“德”、鬼神之“明”,是上天的意志,这也是为了实现其理论的内化。

2.尊重个体社会主体人格,树立个体平等意识。

现代社会的人格意识首先是一种尊重自我,尊重他人的意识。

在社会发展中,一个公民可能由于能力素质机遇等原因造成了其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的存在.但即使如此,这个公民的人格与其他人的人÷。

依然是现实中应该平等的存在的,作为具有一国国籍的公民,其在社会公共领域里所确立的人的身份,依然是斗等的,在法律面前以及社会生活中依然是一个平等的人,并且其尊严和秽利应被尊重。

在当代中国社会,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逆来顺受,受辱而不抗争的事例在媒体多有披露。

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了一份养家糊口解决温饱的收人微薄的工作,而放弃尊严,比如让人搜身,甚至向外资老板下跪的事时有发生,一个不尊重社会主体人格,个体不平等的社会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吗?
3.尊重社会个体的物质利益。

个人的利益是个体的需要组成部分,因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他不仅有其生理上的区别,更有社会位置的区别,而个体物质利益就是一个区别的重要特征。

只有在一个社会物质利益不同需求千差万别,人们才可能交互利,兼相爱。

尊重社会个体的物质利益,也是对个体的社会主体人格的尊重和社会地位平等性的体现。

我们过去很少尊重社会主体的物质利益,特别是在个人虚无集体至上的观念下,长期将个人置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附属位置,并且随时需要牺牲奉献,进而甚至以公权为名侵犯公民个人权利。

这其实是主次颠倒,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存在主体个人具体的物质利益需求,才能促进人们的交往,通过相互间的“交互利”才能使人们更深刻的体会到“兼相爱”,促使社会交往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和谐的社会关系才会建立。

4.强化社会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

墨子将博爱作为兼爱的一个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体应具有社会意识和“爱人”的义务意识。

从社会整体性出发,要求必须博爱,必须先给后取。

当代社会已进入市民社会阶段,从“身份社会”进入“契约社会”,每一个社会主体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必将承担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意识就是社会主体要自觉调整处理自己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所在,努力成为一个对自己尊重,对他人负责,对组织、对社会、对人类尽职的人。

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当家作主的精神实质是对自己行为负责。

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最大困难在于:人的偏好是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具有不同愿望和动机的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会使冲突普遍化,进而威胁公共生活的存在,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是否合理与个人的利益有紧密的关系,但要建立合理的公共秩序却必须同时考虑全社会的公共关系,这就要求社会主体超越自我。

义务意识表明,个体是社会生活中的个体,社会是个体的社会。

建立一个人际和谐有序的和谐社会,虽然任重而道远,但若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树立是非、善恶、美丑的正确观念,并勇于同丑陋的社会恶习作斗争,相信这美好的一天终会到来。

“兼相爱”与“交相利”的内在统一——简论墨子的思想墨子,名翟,小邾国人(今天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是目夷氏的后裔。

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夷国变为鲁、齐等国的附庸,而墨子就是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生活接近“农与工肆之人”。

他说“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士”阶层,自称“贱人”。

曾做过工匠,精通机械制造,特别擅长制作防御战争用的器械。

他的高超技术赛过了著名的工匠公输盘(鲁班)。

后来,墨子由工匠上升为知识分子的“士”。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活动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步建立。

孔子的儒家学说在许多国家流行,影响很大。

墨子最初也学过儒家学术,后来发现儒家的“礼”过于烦琐,便自立新说,用车载书,周游列国,聚众讲学,另立门户,自创墨家学派,影响极大,和儒家学派并称“显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到了春秋末期,社会动荡,贵族统治者放松了对手工业的控制,他们逐渐独立,此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土地占有者,他们为了摆脱奴隶主贵族们的统治,迫切要求改善自己的地位。

墨子正是代表了这些手工业者和小私有者的利益。

墨子把“功”“利”作为墨家哲学的根本思想。

在《墨子·尚贤》中所谓“利”就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行政之治”,意思就是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繁盛,法政的廉明。

能做到这些的就是“贤士”“仁人”。

从“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出发,提示了“救世济民”的十大主张,并为之奋斗终生。

墨子的思想学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