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铅的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实验土壤铅的人为来源:
➢ 由于是农学系实验用田,并未施用污泥,且用的是自来水 灌溉;
➢ 该田地处道路一侧,平时有车辆经过,至少70%尾气(四 乙基铅作为防爆剂被加入汽油中)会沉降到土壤中;
➢ 周围房屋建设,使用的涂料等也会造成铅污染,并经大气 沉降到土壤中;
➢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该实验田施用的杀虫剂及除草剂,氮 磷钾肥都有可能造成土壤铅污染。
• 该实验试样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 在波长283.3nm处和预先设定的干燥、灰化、 原子化等升温程序中,用普通的铅空心阴极灯 测定各浓度的铅。
(二)仪器及药品配备
1、仪器:
天平、 GB1714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50、100、500、 1000ml容量瓶、移液管数干、量筒、塑料杯、坩埚
1、预处理(酸分解法) 混合酸消解体系是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 操作要点:取适量风干土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水润湿,
加适量浓盐酸,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蒸发至约剩5ML时加 入适量浓硝酸,继续加热至近黏稠状,再加入适量氢氟酸并 继续加热。最后,加入少量高氯酸并加热至白烟冒尽。倾倒 坩埚中试样,用水坩埚内壁及盖,温热溶解残渣,冷却后定 容至要求体积。
铅 283.3
1.3 7.5 80~100(20) 700(5) 2000(3) 2700 200 是
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按下表取1ug/ml铅的 标准溶液于50ml容量瓶,用2%的硝酸溶液 定容、待测。
序号
1
2
3
4
5
6
铅标准液
0.00
0.50
1.00
1wk.baidu.com50
2.00
3.00
(ml)
铅浓度
监测方案设计
• 监测目的 • 背景资料 • 采样点布设 • 现场采样 • 样品制备与管理 • 监测方法 • 实验部分 • 数据分析 • 结论
一、监测目的
本项目监测土壤铅含量的目的是判断土 壤是否被重金属铅污染以及被污染的状况 ,为制定改良和利用土壤污染物的措施提 供依据。
预测其发展趋势,看是否会影响农作物 生长,进而影响人体健康。(铅是动植物 不需要的元素,微量的铅被动植物吸收入 体内,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 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表明,我国土 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1 143 mg/kg,最低为 0.68 mg/kg,平均为 26 mg/kg ;
• 本实验研究的土壤本底值据调查可近似作 0mg/kg处理。
2 、人为来源
土壤中铅主要来源于人的活动,包括大气沉降、污水灌 溉、施用污泥、农药、化肥电子垃圾及车辆尾气的排放。
0.00
0.01
0.02
0.03
0.04
0.06
(ug/ml)
2、测定: (1)
(2)当坩埚内白烟基本散尽且锅内物为淡黄色或透明 可流动的膏状物时,取下冷却,用超纯水坩埚盖和内 壁,为了溶解土壤消解后生成的大量无机盐结晶物, 让硝酸挥发完全,再向坩埚加入1ml50%硝酸溶液,煮 沸。溶解残渣。将样品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用超纯 水定容。将定容后的样品液过滤后,再转移到容量瓶 中,待测。
二、背景资料
(一)研究对象: 农学系作物标本园内土壤 (二)土壤泥土来源: 深层地下洁净土壤 (三)土壤中铅的来源 土壤中铅的来源可分为 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1 、自然来源
未受污染的土壤中含铅量即本底值(极微 )与成土母质有关。
• 据 Johnson 等(1985)提供的资料,片麻岩 、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含铅 10~50 mg/kg 之间 ,平均为 16 mg/kg;
2、 采样时间和地点: 2014年4月15日下 午3:00 在天津农 学院农学实验田
3. 采样方法、数量:农化土样采用多点混合土样 采集方法。样点分布范围不少于3亩(各地可根 据情况确定),确定样点约20个。每个点的取 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 比例也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 规定的深度。采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 器具。样品处理、储存等过程不要接触金属器 具和橡胶制品,以防污染。我们这里采用的是 土钻。
尚算清洁;150mg/kg<w<200mg/kg,为二级,即轻度污 染;w>400mg/kg,为三级,即重度污染。
九、结论
• 公路旁土壤受铅污染严重,土壤铅污染程 度影响铅含量。铅随土壤受污染程度的不 同含量也不同。而植物对铅的吸收主要是 通过根部吸收,叶部也有少量的吸收。在 平时的生活我们应做到不随便丢弃垃圾, 不随便破坏土壤的结构,注意保护环境。 让我们拥有一片绿色的土地。
八、数据分析
1、计算土壤样品Pb的含量 • W=(C1 -C2)*V/m • W: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mg/kg • C1:土壤样品测定平均值,ug/ml • C2:空白样品测定值,ug/ml • V:土壤样品溶液的定容体积,ml • m:土壤样品质量,g • 2、结果分析 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当w<=35mg/kg时,为一级,即
4.样品编号和档案纪录:做好采样记录:土样编号 、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前茬作物 及产量、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五、土壤样品制备与管理
现场采集的土壤样品经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运往实验室加工 处理。(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损失,沾污)
(一)样品制备
流程:风干
磨碎
过筛 混合
分装
1、风干
将潮湿样品倒在白色搪瓷盘内,摊成约2cm厚的薄用木棒间断地压 碎、翻动、使其均匀风干,过程中,捡出碎石、砂砾及植物残体 等杂质。
3、装袋 样品装入样品袋或样品瓶后,及时填写标 签,一式两份,瓶内或袋内一份,外贴一份 。
(二)保存 风干土样应存放于干燥、通风、无阳光直 射、无污染的样品库内。保存期内,应定期 检查土样保存情况,防止霉变、鼠害和土样 标签脱落等。
2、测定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七、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理
• 土壤中重金属Pb元素含量测定方法--石墨炉原 子吸收法测铅的原理:仪器从光源辐射出具有 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蒸汽时被蒸 汽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 线光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 量。
2、试剂配制
(1)1000ml2%硝酸溶液的配制:取22.27ml65%的硝酸于 10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
(2)100ml50%硝酸溶液:取72.24ml65%硝酸于100ml容量瓶 ,用蒸馏水定容。
(3)铅标准液(1mg/ml):称取高纯度的硝酸铅(99.99%) 0.7992克置于洗净烘干 的250ml的烧杯中,加入50ml2%的硝 酸溶液,加热溶解。冷却后,将烧杯中溶液转移至500ml容 量瓶中,用2%的硝酸溶液定容,
三、布设样点
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 品种分布 ,划分出的四个 地块,按面积大到小分别 用来种 植玉米、高粱、小 麦、未用地。因为此地块 面积中等、地势平坦、土 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 ,所以这次采样点以梅花 形分布。用土壤地形草图 确定采样地块和采样点, 并在图上标出采样点。
四、现场采样
1、 采样部位和深度:根据耕层厚度,确定 采样深度,我们取样深度为15-20厘米
(4)1ug/ml铅标准溶液:用移液管取铅标准液1ml于1000ml容 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定容,摇匀。
(5)氢氟酸:[ω(HF)≈40%,优级纯]
(6)浓硝酸:[ρ(HNO3)≈1.42g.cm-3]
(7)浓盐酸
仪器测量条件
元素 测定波长/nm 通带宽度/nm 灯电流/mA 干燥温度(时间)/℃/S 灰化温度(时间)℃/S 原子化温度(时间)℃/S 消除温度(时间)/℃/S 氩气流量/ml/min 原子化阶段是否停气
(四)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
外源铅进入土壤后主要以铁锰 氧化物结合态、有 机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有些还会存在一 定碳酸盐态 积累 。
研究表明 ,植物 吸收铅的主要形态(有效铅)为 交换态铅(包括水溶态),碳酸盐态铅 及铁锰氧化物 结合形态铅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植物吸收;有机质硫化 物态铅及残渣态铅植物难以利用 。
2、磨碎过筛
用四分法分取所需土样量,使其全部通过0.84mm(20目)
孔径尼龙筛。过筛后的土样全部置于聚乙烯 薄膜上,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分成两份,取 其中一份继续磨碎至全部通过0.149mm(100 目),通过后的土壤样品备用。
四分法
六、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两部分。
环境监测项目训练题目:
土壤中全铅的测定
讲课人: PPT制作:
班级:
• 铅进入人体后,除部分通过粪便、汗液排 泄外,其余在数小时后溶入血液中,阻碍 血液的合成,导致人体贫血,出现头痛、 眩晕、乏力、困倦、便秘和肢体酸痛等; 有的口中有金属味,动脉硬化、消化道溃 疡和眼底出血等症状也与铅污染有关。、 铅进孕妇体内则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 儿发育,造成畸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