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展史201汉代的简牍帛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汉代的简牍帛书
一、西汉的简帛——隶书字体的形成 二、新莽及东汉时期——章草的产生 三、汉代其他书法墨迹
导言
研究隶变的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主要依据是简牍帛 书(简帛)和石刻。 简帛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较早的书法墨迹。 简牍指竹简、木牍,也就是对古代书写文字的竹片、木 片的概称。 分析简帛的艺术特征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时间流程上分析,后期的书写与前期的书写,从 文字和艺术性看都具有“进化”的特征. 2、从空间地域上看,不同的地域可产生不同的书写风 格; 3、除了时空上的差别外,书写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导致 风格的差异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实物证据,一是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有 了实物证据而不符合文字的演变规律,这个证 据应该先存疑,如果仅从规律出发推断而缺乏 实物证据,也不可急于下结论。只有当两者互 相印证、互相符合时才可作出大致判断。
文字的发展演变存在着一个基本的规律:当一种字 体成熟之后,它便向着两个方向发展,要么草化, 要么更加规整化。金文发展到石鼓文后,一方面走 向绝对的精整——小篆问世,另一方面就背道而驰 向草化方向发展——草篆产生了。草篆就是早期的 隶书,当它发展为成熟的隶书之后,依旧向着两个 方向发展,一是走向规整化——东汉后期典型的规 范的隶书产生;一是走向草化——草隶出现。草隶 就是草书的先声——章草。 无论从实物资料看,还是从文字演变规律看,章草的 产生都是在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因为成熟的隶书 产生于西汉早中期,规整的隶书出现于东汉中晚期。 根据草化先于规整化的基本规律看,章草的出现也 应该是在西汉末至东汉早期之间。
居延汉简的书风特点
为日常功用的书写,加之书手文化水平较低,因而书风 粗犷朴实、不受拘束。大部分文字形态变化很大,自由 奔放,无造作之感。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有的波 磔奇古,形意俱足;有的敦厚朴茂,风韵飘逸,形成了 汉代书法艺术绮丽多姿的景象。 居延汉简体现了“人对世界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虽为典型庶民化书风,但较《马王堆帛书》,它将隶变 进程又大大推进了一步。从《居延甲渠道侯官五凤二年 名籍简》、《居延甲渠鄣侯谊简》可以看出,《居延汉 简》彻底洗尽篆意、泯除篆书不规则的空间结构,开始 呈现出方扁峻折隶意的整饬化,这表明隶书空间结构的 完型已是指日可待。
西汉时期的《居延汉简-丞相御史令牍》; 新莽时期的《始建国木牍》 东汉武威《仪礼简》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写成的《居 延误死马驹册》 东汉早期的《武威医药木牍》 东汉居延永元7年(95年)兵器簿
3 新莽、东汉代表作品
西汉时期的《居延汉简-丞相御史令 牍》
新莽《始建国木牍》
二、新莽及东汉时期——章草的产生
1 草书的含义 2 章草的产生 3 章草的代表作品
1 草书的含义
草书是人们为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 笔画连绵、结构省简的字体。 草之本意,古时含有草率、急就、草 创、草稿、非正式、不成熟之意。草 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2 章草的产生 对章草的产生时代,有多种说法: a传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章草问世 b韦续《五十六种书》称因章草为汉章帝 所创而得名; c章草产生于秦末汉初。
西汉中晚期,隶书臻于全面成熟,蚕头雁 尾、逆入平出的隶书典型华饰风格和笔法 特征开始普遍出现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
甲渠鄣侯谊叩头死罪死罪
《居延甲渠鄣侯谊 简》。无名书吏所写 的一行小字,除却重 复符号,仅寥寥九字, 约成书于西汉中期。 全简出现了由隶体的 正书向隶体的行书, 再向隶体的草书—— 章草过渡的倾向。
居延汉简
释文:华 商尉史周 育当为 君牛不相 当杀廿 予恩己决 恩不
居延纪年简
释文:永光四年十月 尽五年九月戍卒折伤 牛车出入薄 建始二年十月尽三年 九月吏受府记 竟宁元年正月吏妻子 之入关致籍 建始五年四月府所下 礼分算书 鸿嘉二年五月以来吏 对会入官夹
西汉中晚期的《居延简》
三、汉代其他书法墨迹
旌铭 砖 瓶 启信
张掖都尉启信 (西汉晚期)
朱书砖、永寿二年 瓶(156年)
居延汉简的发现
发现于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的古“居延”地区,此 地是驻军屯田之地,故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 生活等各个方面。 首次发现于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地区一 次性发掘出土汉简一万余枚。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把 殷墟甲骨文、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敦煌遗书和居延 汉简并称为二十世纪古文献四大发现。 从1972年开始,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年 的集中考察,并获得更为惊人的重大发现,共发掘出土 汉简二万余枚,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包括完整的和比较完 整的簿册七十多个。这是我国历来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 考古发掘,曾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 “居延”一举成为汉简的代名词。 “居延汉简” ,在世界考古界和史学界树立起一座不 朽的丰碑。第一批居延汉简出土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继“敦煌学”之后,又一门新兴的学科“简牍 学”诞生了。
《居延少字数签》
《诏书》二字令人莫名惊诧: “书”的一 个横波打破了所有的僵持,真可以称得上 是整个汉隶时代的“绝唱”,远远超过了 我们的想象力。
西汉汉简 小结
从严格意义上讲,西汉简帛书还够不上成熟的汉 隶,而只是处于隶变过程中的不定型隶书形态。 从西汉隶书的发展来看,简帛书实际分化为两条 演进线索:一为隶书的正化,一为隶书的草化。 前一条演进线索在东汉早期简册趋于废置后逐渐 过渡到刻石上,形成汉碑;后一条线索则演化为 章草、草书,为魏晋今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文化地域情景来看,西汉简牍大多出自戍边卒 徒及下层军吏之手,加之这些简牍书法全部基于 日常功用,而不是庙堂之上的歌功颂德,因而造 成西汉简牍真率自然、恣肆放逸的审美风格,体 现出典型的庶民化倾向。
《始建国木牍》,一些笔画恣意放纵,字 形取隶书形态,虽然多数字为隶书的草写, 但有少数字已出现了完全的草书形态,其 “元年”“三年”纪元简大多露锋落笔, 字体属于章草,无拘无束,天真而稚拙; 全简时见长枪大戟式的长竖,界破了虚空, 陡见精神,开后世行草书长竖之先河。
《武威仪礼简》
1957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磨咀子六号汉墓。 约书于东汉初期,由于抄写儒家经典的严 格要求,尽管出自多人之手仍保持了基本 协调一致的风格。 是非常成熟的隶书,其布局方式成了后世 正书章法布局的一种典型模式。
张家山《阖庐简》
字形大 小不定、 欹侧奔 放、笔 画生动, 线条左 右飘逸
2、洋溢着粗犷、刚健书风的西北汉简
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 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书 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 的作品是隶书。
居延汉简
西北汉简中,大部分属居延汉简。居延汉简有 新旧两部分组成,人们习惯上将1930年出土 的称旧简,1972年至1976年出土的叫新简。 新旧简共有三万多枚,大多发掘于金塔县境内 的汉代烽燧遗址,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堪称“国宝”。 最早者是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 年),最晚者是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 9年)。书写时间跨度达二百七十多年。 内容极其丰富,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军事、经 济、科技、文化、法律、民族、宗教以及社会 生活状况等,发挥着补史、证史和史书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武威医药木牍写 于东汉早期。此 木牍是医家记录 医药验证,字多 粗率,属章草, 书体凝练宽疏, 运笔随心所欲自 在畅达,呈现天 真烂熳的情趣。
居延永元7年兵器簿(公元95年)
1930年出土 居延永元7年兵器簿 (公元95年)是成熟 的章草
汉代简牍的书法艺术特色
一、以小见大。简、牍幅面一般都比较窄小,上面所写的 字都很小,但奔腾不羁的气势自上至下充塞于行间字里, 形成了以小见大的气势。 二、以生制熟。简牍书法的作者作书时绝大部分所表现出 来的过程是“抄书”,但由于“抄书”的作者并不是当 时的大学者,他们对当时不断演变中的汉字字形的驾驭 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因而所写就的“书”便呈现 出一种 “生”的自由美感状态,从而铸就了简书天真 稚拙的艺术风格. 三、以无意胜有意。“率意”是简牍的最明显的美学特征。 戍守在西北边陲的将士在戎马倥偬的年代,缺乏在文翰 上精雕细琢的条件是可以想象的。而诸如记一个年月时 序、开一个药方、发送一份文书乃至抄录一份记录又何 需谨小慎微,一丝不苟?“率意而为”自然流美,毫无 矫揉造作之气正是那些下层书吏的真实无伪的心态的反
《武威仪礼简》
1用笔是典型的“一 波三折”而灵活多 变 2结字重心左移,通 过右伸的横波取势, 在欹侧中取得平衡。 3章法处理别具匠心, 在狭长的简中,作 者压扁字形,拉大 字距,简上的垂直 木纹与扁平的字形 构成了强烈的纵与 横的对比,形成了 此简章法“疏可走 马”“密不透风” 的效果。
东汉《居延误死 马驹册》
2 洋溢着粗犷、刚健的书风--------西北汉 简
江淮简帛---浓郁浪漫、雅逸恬淡的“楚风”
江淮简帛是我国长江、淮河流域出土的西 汉汉简。如山东临沂银雀山、长沙马王堆、 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简和帛书。 书风多古雅、沉稳,用笔结构富于变化。 展示了古隶在汉代前期向成熟汉隶演化的 轨迹。 风格:字形大小不定、欹侧奔放、笔画生 动,线条左右飘逸如吴带当风、浓郁浪漫 的楚风。
书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 元27年),书体为章草,此牍 长22.3-22.7cm,宽1.2 1.3cm,章草隶体,成于东汉 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 1974年出土于居延肩水金关遗 址,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 《居延误死马驹册》是由隶书 向草书过渡时期,飘逸书风的 典型代表。
东汉武威医药木牍
一、西汉早中期的简帛——隶书字 体初成阶段
这一时期的隶书,虽然还保留着一些篆书 结构,但比秦隶进化了一大步,基本完成 了由篆向隶的蜕变,结体已由纵势转变为 横势,用笔的提按和线条的波磔变化更加 明显;且风格多样,字体显得不够规范。
西汉早中期的简帛 风格多样
1.
包含着浓郁浪漫、雅逸恬淡的“楚风”--------江淮汉简
长沙马王堆汉 墓出土的帛书 《春秋事语》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的帛书向人们展示了 一种字体初成时期所 特具的天真稚拙的美, 为隶变的雏形。
《老子乙本》
以方整模式为主, 用笔严谨求工, 点画分布均匀。 起笔以藏锋为主, 字距疏朗、错落, 不紧不慢,天真 烂熳之趣溢于笔 间。
《战国纵横家书》
结体多 纵势, 笔势一 泻而下, 或长或 短,长 短收放 自如, 横波的 微露更 增加了 通篇的 律动感。
一、西汉的简帛——隶书字体的形成 二、新莽及东汉时期——章草的产生 三、汉代其他书法墨迹
导言
研究隶变的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主要依据是简牍帛 书(简帛)和石刻。 简帛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较早的书法墨迹。 简牍指竹简、木牍,也就是对古代书写文字的竹片、木 片的概称。 分析简帛的艺术特征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时间流程上分析,后期的书写与前期的书写,从 文字和艺术性看都具有“进化”的特征. 2、从空间地域上看,不同的地域可产生不同的书写风 格; 3、除了时空上的差别外,书写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导致 风格的差异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实物证据,一是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有 了实物证据而不符合文字的演变规律,这个证 据应该先存疑,如果仅从规律出发推断而缺乏 实物证据,也不可急于下结论。只有当两者互 相印证、互相符合时才可作出大致判断。
文字的发展演变存在着一个基本的规律:当一种字 体成熟之后,它便向着两个方向发展,要么草化, 要么更加规整化。金文发展到石鼓文后,一方面走 向绝对的精整——小篆问世,另一方面就背道而驰 向草化方向发展——草篆产生了。草篆就是早期的 隶书,当它发展为成熟的隶书之后,依旧向着两个 方向发展,一是走向规整化——东汉后期典型的规 范的隶书产生;一是走向草化——草隶出现。草隶 就是草书的先声——章草。 无论从实物资料看,还是从文字演变规律看,章草的 产生都是在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因为成熟的隶书 产生于西汉早中期,规整的隶书出现于东汉中晚期。 根据草化先于规整化的基本规律看,章草的出现也 应该是在西汉末至东汉早期之间。
居延汉简的书风特点
为日常功用的书写,加之书手文化水平较低,因而书风 粗犷朴实、不受拘束。大部分文字形态变化很大,自由 奔放,无造作之感。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有的波 磔奇古,形意俱足;有的敦厚朴茂,风韵飘逸,形成了 汉代书法艺术绮丽多姿的景象。 居延汉简体现了“人对世界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虽为典型庶民化书风,但较《马王堆帛书》,它将隶变 进程又大大推进了一步。从《居延甲渠道侯官五凤二年 名籍简》、《居延甲渠鄣侯谊简》可以看出,《居延汉 简》彻底洗尽篆意、泯除篆书不规则的空间结构,开始 呈现出方扁峻折隶意的整饬化,这表明隶书空间结构的 完型已是指日可待。
西汉时期的《居延汉简-丞相御史令牍》; 新莽时期的《始建国木牍》 东汉武威《仪礼简》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写成的《居 延误死马驹册》 东汉早期的《武威医药木牍》 东汉居延永元7年(95年)兵器簿
3 新莽、东汉代表作品
西汉时期的《居延汉简-丞相御史令 牍》
新莽《始建国木牍》
二、新莽及东汉时期——章草的产生
1 草书的含义 2 章草的产生 3 章草的代表作品
1 草书的含义
草书是人们为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 笔画连绵、结构省简的字体。 草之本意,古时含有草率、急就、草 创、草稿、非正式、不成熟之意。草 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2 章草的产生 对章草的产生时代,有多种说法: a传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章草问世 b韦续《五十六种书》称因章草为汉章帝 所创而得名; c章草产生于秦末汉初。
西汉中晚期,隶书臻于全面成熟,蚕头雁 尾、逆入平出的隶书典型华饰风格和笔法 特征开始普遍出现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
甲渠鄣侯谊叩头死罪死罪
《居延甲渠鄣侯谊 简》。无名书吏所写 的一行小字,除却重 复符号,仅寥寥九字, 约成书于西汉中期。 全简出现了由隶体的 正书向隶体的行书, 再向隶体的草书—— 章草过渡的倾向。
居延汉简
释文:华 商尉史周 育当为 君牛不相 当杀廿 予恩己决 恩不
居延纪年简
释文:永光四年十月 尽五年九月戍卒折伤 牛车出入薄 建始二年十月尽三年 九月吏受府记 竟宁元年正月吏妻子 之入关致籍 建始五年四月府所下 礼分算书 鸿嘉二年五月以来吏 对会入官夹
西汉中晚期的《居延简》
三、汉代其他书法墨迹
旌铭 砖 瓶 启信
张掖都尉启信 (西汉晚期)
朱书砖、永寿二年 瓶(156年)
居延汉简的发现
发现于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的古“居延”地区,此 地是驻军屯田之地,故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 生活等各个方面。 首次发现于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地区一 次性发掘出土汉简一万余枚。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把 殷墟甲骨文、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敦煌遗书和居延 汉简并称为二十世纪古文献四大发现。 从1972年开始,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年 的集中考察,并获得更为惊人的重大发现,共发掘出土 汉简二万余枚,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包括完整的和比较完 整的簿册七十多个。这是我国历来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 考古发掘,曾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 “居延”一举成为汉简的代名词。 “居延汉简” ,在世界考古界和史学界树立起一座不 朽的丰碑。第一批居延汉简出土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继“敦煌学”之后,又一门新兴的学科“简牍 学”诞生了。
《居延少字数签》
《诏书》二字令人莫名惊诧: “书”的一 个横波打破了所有的僵持,真可以称得上 是整个汉隶时代的“绝唱”,远远超过了 我们的想象力。
西汉汉简 小结
从严格意义上讲,西汉简帛书还够不上成熟的汉 隶,而只是处于隶变过程中的不定型隶书形态。 从西汉隶书的发展来看,简帛书实际分化为两条 演进线索:一为隶书的正化,一为隶书的草化。 前一条演进线索在东汉早期简册趋于废置后逐渐 过渡到刻石上,形成汉碑;后一条线索则演化为 章草、草书,为魏晋今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文化地域情景来看,西汉简牍大多出自戍边卒 徒及下层军吏之手,加之这些简牍书法全部基于 日常功用,而不是庙堂之上的歌功颂德,因而造 成西汉简牍真率自然、恣肆放逸的审美风格,体 现出典型的庶民化倾向。
《始建国木牍》,一些笔画恣意放纵,字 形取隶书形态,虽然多数字为隶书的草写, 但有少数字已出现了完全的草书形态,其 “元年”“三年”纪元简大多露锋落笔, 字体属于章草,无拘无束,天真而稚拙; 全简时见长枪大戟式的长竖,界破了虚空, 陡见精神,开后世行草书长竖之先河。
《武威仪礼简》
1957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磨咀子六号汉墓。 约书于东汉初期,由于抄写儒家经典的严 格要求,尽管出自多人之手仍保持了基本 协调一致的风格。 是非常成熟的隶书,其布局方式成了后世 正书章法布局的一种典型模式。
张家山《阖庐简》
字形大 小不定、 欹侧奔 放、笔 画生动, 线条左 右飘逸
2、洋溢着粗犷、刚健书风的西北汉简
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 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书 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 的作品是隶书。
居延汉简
西北汉简中,大部分属居延汉简。居延汉简有 新旧两部分组成,人们习惯上将1930年出土 的称旧简,1972年至1976年出土的叫新简。 新旧简共有三万多枚,大多发掘于金塔县境内 的汉代烽燧遗址,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堪称“国宝”。 最早者是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 年),最晚者是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 9年)。书写时间跨度达二百七十多年。 内容极其丰富,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军事、经 济、科技、文化、法律、民族、宗教以及社会 生活状况等,发挥着补史、证史和史书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武威医药木牍写 于东汉早期。此 木牍是医家记录 医药验证,字多 粗率,属章草, 书体凝练宽疏, 运笔随心所欲自 在畅达,呈现天 真烂熳的情趣。
居延永元7年兵器簿(公元95年)
1930年出土 居延永元7年兵器簿 (公元95年)是成熟 的章草
汉代简牍的书法艺术特色
一、以小见大。简、牍幅面一般都比较窄小,上面所写的 字都很小,但奔腾不羁的气势自上至下充塞于行间字里, 形成了以小见大的气势。 二、以生制熟。简牍书法的作者作书时绝大部分所表现出 来的过程是“抄书”,但由于“抄书”的作者并不是当 时的大学者,他们对当时不断演变中的汉字字形的驾驭 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因而所写就的“书”便呈现 出一种 “生”的自由美感状态,从而铸就了简书天真 稚拙的艺术风格. 三、以无意胜有意。“率意”是简牍的最明显的美学特征。 戍守在西北边陲的将士在戎马倥偬的年代,缺乏在文翰 上精雕细琢的条件是可以想象的。而诸如记一个年月时 序、开一个药方、发送一份文书乃至抄录一份记录又何 需谨小慎微,一丝不苟?“率意而为”自然流美,毫无 矫揉造作之气正是那些下层书吏的真实无伪的心态的反
《武威仪礼简》
1用笔是典型的“一 波三折”而灵活多 变 2结字重心左移,通 过右伸的横波取势, 在欹侧中取得平衡。 3章法处理别具匠心, 在狭长的简中,作 者压扁字形,拉大 字距,简上的垂直 木纹与扁平的字形 构成了强烈的纵与 横的对比,形成了 此简章法“疏可走 马”“密不透风” 的效果。
东汉《居延误死 马驹册》
2 洋溢着粗犷、刚健的书风--------西北汉 简
江淮简帛---浓郁浪漫、雅逸恬淡的“楚风”
江淮简帛是我国长江、淮河流域出土的西 汉汉简。如山东临沂银雀山、长沙马王堆、 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简和帛书。 书风多古雅、沉稳,用笔结构富于变化。 展示了古隶在汉代前期向成熟汉隶演化的 轨迹。 风格:字形大小不定、欹侧奔放、笔画生 动,线条左右飘逸如吴带当风、浓郁浪漫 的楚风。
书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 元27年),书体为章草,此牍 长22.3-22.7cm,宽1.2 1.3cm,章草隶体,成于东汉 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 1974年出土于居延肩水金关遗 址,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 《居延误死马驹册》是由隶书 向草书过渡时期,飘逸书风的 典型代表。
东汉武威医药木牍
一、西汉早中期的简帛——隶书字 体初成阶段
这一时期的隶书,虽然还保留着一些篆书 结构,但比秦隶进化了一大步,基本完成 了由篆向隶的蜕变,结体已由纵势转变为 横势,用笔的提按和线条的波磔变化更加 明显;且风格多样,字体显得不够规范。
西汉早中期的简帛 风格多样
1.
包含着浓郁浪漫、雅逸恬淡的“楚风”--------江淮汉简
长沙马王堆汉 墓出土的帛书 《春秋事语》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的帛书向人们展示了 一种字体初成时期所 特具的天真稚拙的美, 为隶变的雏形。
《老子乙本》
以方整模式为主, 用笔严谨求工, 点画分布均匀。 起笔以藏锋为主, 字距疏朗、错落, 不紧不慢,天真 烂熳之趣溢于笔 间。
《战国纵横家书》
结体多 纵势, 笔势一 泻而下, 或长或 短,长 短收放 自如, 横波的 微露更 增加了 通篇的 律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