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概论
浅谈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f4ef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c.png)
浅谈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变式教学法的概念及原理变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思维锻炼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变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教学法所强调的“变式”,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问题进行重新组合、转化和扩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其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变式教学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变式教学法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思维,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和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并且让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教学法通过对问题进行变式处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各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变式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变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变式分析,可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条件和要求。
在解决一些代数方程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方程进行简化、变形或者将其联系到其他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灵活的变式分析。
2. 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概念都可以通过变式的方法来进行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交点位置进行变式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更好地应用到解题中。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变式分析和解决,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5272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f.png)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初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变式教学的定义、重要性、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变式教学的定义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化和转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自主发现的、情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和路径的推理和变换,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方法。
二、变式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变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数学问题。
3. 增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不断地转化和变换教学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三、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1. 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游戏活动、故事阅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去理解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不同形式的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求解,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潜移默化。
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变式教学的实施步骤1. 引入问题。
教师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有一条绳子,长度为10米,现在需要把它分成两段,一段比另一段多3米,请问如何分才能实现?”2. 提出问题。
教师在引入问题后,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3bc5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9.png)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学科,而变式教学正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好方法。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变式教学的基本特点1.引导学生思维发散。
通过变换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变换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不断变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课前导入:在数学课堂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带领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导入新的知识点,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某一数学知识点时,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或实验来展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题目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尝试、思考、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课后作业: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较强的题目,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去解题,以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题目,培养他们的数学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变式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e924c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c.png)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一、变式教学的定义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知识点进行变式处理,将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形式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二、变式教学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的逻辑结构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道题目,理清知识点的逻辑结构,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变式教学的实施1. 注重真实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变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可能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内容的抽象导致的。
教师应该在变式教学中注重增加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学生解题能力不足有些学生在面对不同形式的题目时缺乏解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变式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引导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目的适应能力。
3. 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有些教师在变式教学中教学准备不充分,缺乏对不同形式题目的深入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e1af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e.png)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引言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变式教学在初中阶段尤其重要。
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变式教学的概念所谓变式,指的是一类问题中的不同情况或不同形式。
变式教学是以变式为特征,通过一类问题中的不同情况或不同形式找出问题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并将这种规律推广到其他问题中去。
它要求学生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即要求学生在掌握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之后,能够自行抽象出规律,并运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去。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不同形式的问题,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变式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他们就可以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变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准确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变式教学的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在进行变式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
在解决一个类似的代数式的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运用到其他问题中去。
2. 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变式教学的方法,老师需要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进行变式教学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引导他们自行抽象出问题的规律,并且运用到其他问题中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好地掌握变数教学的方法。
1. 实数的运算法则在初中数学中,实数的运算法则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初中数学概念变式教学
![初中数学概念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62b6be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0.png)
初中数学概念变式教学初中数学概念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
数学概念变式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数学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概念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是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步:概念与方法的介绍在初中数学概念变式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入相关的概念与方法。
例如,与代数有关的基本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乘号、除号、括号、系数、未知数等,以及概念变式的定义、概念和变式的联系等等。
通过概念与方法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初步理解概念变式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步:例题演练在概念介绍后,教师应针对概念变式进行实例演练,给学生展示概念变式的具体应用。
例如,通过简单的等式解法题目来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基本结构和写法,再教授代数式求解的基本方法,如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移项等等。
通过例题演练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变式的运用方式。
第三步:模拟测试模拟测试是概念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模拟测试考察学生对概念变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测试题目应该包含基础练习和应用题目两部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应用情境中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也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第四步:综合提高针对学生在概念变式上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提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些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变式的理解和运用,例如设计让学生自己制定题目并通过交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等等。
总结初中数学概念变式教学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授课技巧和解题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通过分步骤的概念介绍、例题演练、模拟测试、综合提高等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变式,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fe3e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4.png)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改变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的一种教学方法。
变式教学是
一种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等方
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变式教学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对于初
中生来说,往往觉得枯燥和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例题、引入一些
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来改变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解方程时,可以将问题设置成关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感兴趣的话题,如购物打折、运动比赛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变式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解方程时,可以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
导学生总结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维的习惯。
变式教学通过改变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
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平
面图形时,可以安排学生在小组中设计一个公园的平面图,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19ecb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f.png)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一、变式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变式教学是指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通过变换形式、加工改造,探索有关数学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教学活动。
通过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变式的方法将方程不断化简、变形,最终解得未知数的值,这需要较高的数学运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变形、变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变式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变式运算,找出问题的破解之法。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通过变换形式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1. 理论结合实际变式教学的实施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代数式的因式分解时,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来引入因式分解的概念,如通过面积模型、周长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和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2. 强调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变式教学中,要多种方法并用,培养学生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解方程中,不仅可以通过逆运算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等多种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解题,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bded63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4.png)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变式是指具有一定规律的数学题目或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变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运用逻辑和推理的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
而变式教学能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变式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一个简单的等式问题,可以通过给出一些变量的取值范围或者条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规律,求解出未知数的值。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变式教学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其中的知识点和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而通过变式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够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在学习函数的图像性质时,可以通过给出一些图像的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到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变式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变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变式题目和教学活动。
变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教学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变式的学习和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53905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7.png)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广泛。
变式教学通过在数学问题中进行变量的替换和变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进行浅析。
变式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变量的替换和变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规律和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变式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和推导,从而求解未知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证明能力。
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拓宽数学视野,培养他们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教学设计来实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变式题目,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给出一个等差数列,要求学生推导出它的通项公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等差数列中的规律,并将已知的信息进行变换和替代,最终得出通项公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设计一个数学迷宫游戏,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系列变式题目,找到正确的路径。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隐藏规律和解决思路。
设计一个数学谜题,要求学生通过变换已知的数学关系,找到谜题的答案。
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思维和数学创新能力。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
变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通常是以记忆和应用为主,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而变式教学通过在数学问题中引入变量的替换和变化,使问题更有趣和有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d012f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6.png)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灵活运用数学中的概念、定理、方法等,设计一系列对学生来说形式相同但要求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变式教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中存在着很多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图象等的概念和定理,通过设计一系列变化形式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在解线性方程时,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方程问题,有些需要进行因式分解,有些需要提取公因式,有些需要使用分数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方程解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变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设计变化形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答中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记忆知识点。
在解决平方根问题时,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开方问题,有些需要使用分数,有些需要使用平方根的性质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变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变化形式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和创造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发掘和创造的题目,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创新能力。
变式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设计变化形式的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否则容易导致问题之间的变化不明显或者设计不恰当,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变式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否则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和解答变式问题,造成教学失效。
在进行变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变化形式的问题,适度调整问题的难易度和复杂度,引导学生渐进式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87b3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f.png)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一、变式教学的定义和特点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形、变化等方式,呈现同一类型的问题,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它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教学的特点包括: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二、变式教学的实施方式1. 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在进行变式教学时,老师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选择不同难度和形式的问题进行变式教学。
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共性在变式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形式的问题,发现问题的共性和规律,并将其归纳总结。
这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知识,而不仅仅是局部的记忆。
3. 提供实践机会变式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式教学也需要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变式教学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变式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形式和难度的问题,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形式的问题,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变式教学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对不同形式和难度的问题的比较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出创造性思维。
四、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以代数方程为例,通过变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掌握代数方程的知识。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79f80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e.png)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一、变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种变式情境,引导学生走近和认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认识活动。
变式教学着重强调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要根据创设的变式情境,动用自己的感觉、想象、思维、记忆以及其他认知方式,则他积极地参与自己的学习。
变式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
变式教学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 注重情景设计。
变式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感性认识和思维活动。
3. 强调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求知欲。
4. 构建合作学习氛围。
变式教学倡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互补。
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变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问题情境的多样性,设计不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设置一道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变式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集体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互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碰撞和学习效果。
4. 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变式教学强调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579fe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3.png)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变化问题中的某些条件、物体、关系或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阶段,变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进行探讨。
变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变换问题的条件:通过改变问题中的某些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变换问题的物体:利用实物、图形或其他形式的物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规律。
3. 变换问题的关系:改变问题中的数学关系,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4. 变换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
三、变式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形式的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变式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解题方法,让他们掌握多种解题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种类的问题,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轻松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3. 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发现数学背后的规律和美感,激发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应用变式教学:1.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通过变换问题中的条件和物体,让学生学会分类思维,提高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通过将一道问题中的条件改变,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分类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物体,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7725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7.png)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数学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训练。
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通过变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所以,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非常重要,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变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1. 数学类型的变化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改变题目中的数字、关键词或题型等多个方面,形成新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新题目的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原有的数学知识。
2. 问题解法的变化在变式教学中,可以通过改变解题的方法,形成新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他们对不同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通过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实际问题的转化变式教学还可以通过将具体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抽象的数学问题,或者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成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难度的变化变式教学还可以通过改变题目的难度,形成新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解决,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的几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目的。
1.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变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原有的数学知识,还能够通过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77cbce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a.png)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学生通过学习变式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变式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变式的概念、教学的重点和方法、教学的难点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刍议。
一、变式的概念变式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与某个或若干个数相联系的符号表达式,这些数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带有未知量的式子。
换句话说,变式是一个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的数学式子,字母表示未知量,数字是常数,符号是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符号。
变式是中学数学乘、除式、代数式、方程式等数学概念的前置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重点和方法有以下几点:1.理解变量的概念变量是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字母,可以用字母表示任意数,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变量的定义、表达式中变量的含义和经典例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变量的概念。
2.加减乘除与变量加减乘除是刚上代数课程时学生所熟知的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在接下来的变式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加减乘除运算中一般都是含有未知量的式子,这时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变量和数字怎么混杂在一起。
可以通过变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乘除与变量的知识点。
3.解方程、化简和因式分解解方程、化简和因式分解等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题型。
利用变量求解数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魅力。
化简和因式分解也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代数知识的重要环节。
1.初步学习时容易混淆在初学阶段,因为缺少一定的数学分析能力,初学生容易混淆变量和常量、公式和等式等概念。
解决方法是通过例题的方式进行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与学生通俗易懂地讲述各个概念间的区别。
2.题目少,需要教师有足够的举例比起其他数学知识点,变式的题型数量较少,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解题技巧,并且能举出更多的典型例题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3.中文理解难度数学知识中存在很多书面语言,比如“按照以上分类,写出下列汉语句子的真假”“闵新的奶奶总岁容易混淆,你能帮助闵新求解吗?”如果学生中文表达能力不好,就会很难理解题意。
基于变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基于变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3ff3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b.png)
基于变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数学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化,教师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基于变式的数学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变式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1. 变式教学的概念变式教学是一种以变式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方法。
变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规律性的数量或形式的改变,通过变式的引导,学生可以在不断发现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变式教学的特点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在变式教学中,老师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发现规律、探索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变式教学方法适用于数学、物理等相关科目的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代数、方程、函数等知识的教学。
因为这些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变化性,通过变式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应用来展开:(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来发现规律,从而达到了解规律、掌握规律的目的。
(2)拓展问题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同一道题目进行多种变式的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延伸出多种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变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变成了发现者和解决者。
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践和研究可以发现,基于变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4ae8e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0.png)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变式教学的定义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变式的变化和推演,掌握知识和技能。
变式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变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变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和讨论,发现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变式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1.2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的学科,其各种概念和原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因此在初中阶段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学科,通过解题和证明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的终身受益无疑。
初中数学教学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变式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找到最优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变式教学,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362d14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0.png)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变量的处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
一、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首先需要了解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变量是指在某一范围内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而变式就是由变量构成的式子。
变量是代数运算的基本要素,变式则是代数式的基本形式。
因此,变式教学就是在代数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变化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式教学的核心价值其次,变式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而代数是数学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代数学习中,重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而变式教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变化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最后,需要了解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一般采用归纳法较多。
归纳法的基本思路是找出问题的常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推广到全局,找出规律并加以总结,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变化的规律。
归纳法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适合初学者学习,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概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纠正。
综上所述,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大家加入 童桂恒名师工作室 让我们分享您的成功和成果
金华四中教育集团 童桂恒
一、对变式教学的理解
1.1 数学变式教学的本质含义
数学变式教学,是指通过不同角度、不同的 侧面、不同的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的 数学对象或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使事物的非 本质特征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保持不变的教学 形式.
E
B
D
F C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
变式1 试一试,你能用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折出他的四条重要线段: 角平分线、中线、高、中垂线吗?能利用折纸确定三角形的“四心”吗?
变式2 如图2,在钝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将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边BC的延 长线上的D处,折痕交AB于点E,交AC于 点F,折痕EF//BC,连接CE、DE、DF,且
A
A
P
Q
P
B
C
BR C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 2.2 可行性原则 2.3 参与性原则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
【案例3】原题 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纸片ABC中,将纸 片折叠,使点A落在对边BC上的点D处,折痕交AB于点E, 交AC于点F,折痕EF//BC,连接AD、DE、DF. (1)求证:线段EF是△ABC的中位线. (2)线段AD、BC有何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D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组成的矩形内接于Rt△ABC,求正方形的边长.
C C C
G
F
G
H
F
A
D
E
B
A
D
K
E
B
A
B
图(1)
图(2)
图(3)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2 可行性原则
变式5 (浙江衢州中考试题)△ABC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要在
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有甲、乙两种剪法(如图1),比较 甲、乙两种剪法,哪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更大?请说明理由.
BC=2CD. (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试写出.
(不能添加字母和辅助线,不要求证明) B (2) 若AC=BC,试判断四边形EFDC的
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A E
F
C
D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
变式3 如图3,将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折叠,使点A落在边 BC的点D上,且BD:DC=m:n.设折痕为MN,求AM:AN的值.
2.2 可行性原则
变式1 将原题中“正方形PQMN”改为“矩形PQMN”.问矩 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多少时,所截得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 多少?余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A
P
E
N
B
Q
D
M
C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2 可行性原则
变式2 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的一条直角边AB长为1.5m,面积为 1.5m2,工人师傅要把它加工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面,请甲乙 两位同学设计加工方案,甲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乙设计方案如 图(2)所示。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较好?试说明理由.(加 工损耗忽略不计,计算结果可保留分数)
C
B
DP
E
D
E
B
F
A
A GH
F
C
图(1)
图(2)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2 可行性原则
变式3 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C=80,
BC=60,如图所示,把边长分别为x1,x2,x3,…xn的n个正方形依次
放入△ABC中,则第1个正方形的边长x1= ;第n个正方形的边
长xn=
变式4 (1) y 3x; (2) y x2; (3) y 2x3; (4) y 1 ; (5) y 2 x . x
上述函数图象 关于 x轴对称的有 ;…
一、对变式教学的理解
【案例2】浙教版七(上)7.8 平行线 :
课内练习第3题:如图,在△ABC中,P是AC边上的 一点,过点P分别画AB,BC的平行线.
A
M BD
N C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2 可行性原则 【案例4】 原题 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它的边BC=120mm,高
AD=80mm. 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 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问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多少 mm?
A
P
E
N
B
QD
M
C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题目 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关于y轴
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变式1 直线y=2x-1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关
于y轴对称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的解
析式是
.
变式2 将直线y=2x-1改为双曲线y=1/x,其它不变 .
变式3 将直线y=2x-1改为抛物线y=3x2+2x-1,其它不变 .
一、对变式教学的理解
1.2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大有益处.
★变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对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和思维的训练,而且也是有效实现新课程三维教 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对变式教学的理解
【案例1】 在“坐标系内的图形对称” 的中考专题复习课中,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题目
A
E
D
A M
Q
N
C
F
BC P
B
(第23题图1)
(第23题)
图1中甲种剪法称为第1次剪取,记所得的正方形面积为S1;按照甲种剪法, 在余下的△ADE和△BDF中,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
2次剪取,并记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S2(如图2),则S2= ;再在余下的四个 三角形中,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3次
剪取,并记这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S3(如图3);继续操作下去…则第10次剪取
时,S10=
. 求第10次剪取后,余下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和.
图(1)
图(2)
图(3)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3 参与性原则
【案例5】 原题 在已知Rt△ABC中,∠ACB=90°,AC=6,BC=8. (1)如图①,若半径为r1的⊙O1是Rt△ABC的内切圆,求r1.
(用含n的式子表示,n≥1).
B
x1 C
x2 x3
A
二、变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2 可行性原则
变式4 在Rt△ABC中,∠ACB=90°,AC=4,BC=3. (1)如图(1),四边形DEFG为Rt△ABC的内接正方形,
求正方形的边长. (2)如图(2),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两个相等的正方形,它
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Rt△ABC,求正方形的边长. (3)如图(3),三角形内有并排的n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