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氓》《采薇》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重章叠句?有什么作用? 什么叫重章叠句?有什么作用?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 数相同,句式相同, 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 位置的 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 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 手法就叫做重章叠句。 手法就叫做重章叠句。 作用: 作用:这种手法的运用一是使得抒发的 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了主题, 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了主题, 三是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三是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采薇
《诗经》
听录音, 听录音,感知文意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1——3)思归之情 )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4——5)戍边生活 ) 第三部分( ) 第三部分(6) 归途之景
第一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亦作止。薇菜柔嫩初发芽。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岁亦莫止。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mǐ)室靡家,有家等于没有家, ǐ 玁(xiǎn )狁(yǔn )之故。为跟玁狁去厮杀。 不遑(huáng )启用,没有空闲来坐下, 玁狁之故。为跟玁狁来厮(sī )杀。
总结: 总结:
结构图
第一章:求婚、许婚( 第一章:求婚、许婚(赋) 第二章:相思、结婚( 第二章: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比、兴) 第四章: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苦楚、 第五章:补叙多年苦楚、处境 (赋) 第六章: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感受和决 心(赋,比,兴)
艺术手法) 诗经简介 (艺术手法)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 就是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比 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 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即先言他物引出所 咏之辞。 咏之辞。
2、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 、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 个什么样的人? 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意见: 参考意见: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 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 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 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 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 可避免的。 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 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 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 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 家伙。 家伙。
3、第三部分(6章节):自我伤心后的感受、决心。 、第三部分( 章节):自我伤心后的感受 决心。 章节):自我伤心后的感受、
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 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 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
第二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亦柔止。薇菜新芽已长大。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心亦忧止。心里忧闷多牵挂。
忧心烈烈,满腔愁绪火辣辣,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真苦煞。 我戍(shù )未定,防地调动难定下, 靡使归聘(pìn )!书信托谁捎回家!
第三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亦刚止。薇菜已老发杈枒。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岁亦阳止。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事靡盬(gǔ ),王室差事没个罢, 不遑(huáng )启用。想要休息没闲暇。 忧心孔疚,满怀忧愁太痛苦, 我行不来!生怕从此不回家。
思考
问题一 : 《采薇》前三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采薇》前三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重章叠句 问题二: 问题二: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内容: 关键词语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内容: 关键词语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时序的更替。抒发了主人公的焦虑, 时序的更替。抒发了主人公的焦虑, 痛苦的心情随着服役期限的无限延长 越来越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越来越重 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音节: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 音节: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 协调, 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 音乐美。 音乐美。
情节
感情基调
热情
恋爱
幸福 沉痛
婚变
怨恨
决绝
清醒 刚强
四、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1、《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 、 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 婚后: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 静言思之 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女之耽兮, 受尽屈辱, 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 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 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 婚后: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 言既遂矣, 二三其德” 甚至凶暴起来。 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卫 风 氓ຫໍສະໝຸດ 诗经简介(内容 诗经简介 内容) 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 反映了500年间的 首诗歌, 周到春秋中期的 首诗歌,反映了 年间的 社会生活。 诗经》分为: 社会生活。《诗经》分为: “风”(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共160篇)、 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共 篇 国风 又分“大雅” 小雅” “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 作的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 作的宫廷乐曲歌词共 篇)、 宗庙祭祀乐歌共40篇 三大类。 “颂”(宗庙祭祀乐歌共 篇)三大类。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补充(成语) 补充(成语) 1、二三其德 、 形容不专一,三心二意。 形容不专一,三心二意。 2、夙兴夜寐 、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 起来。 3、白头偕老 、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 。(偕老 4、总角之交 、 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 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 。(总角 5、信誓旦旦 、 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二、自主学习: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 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 愆期,子无/良媒。
读一句诗要读出句内的节拍, 读一句诗要读出句内的节拍, 读一章要读出章内的节奏、 读一章要读出章内的节奏、语 气语调。 气语调。
重点、 重点、难点具体分析
《诗经》地位 诗经》 中国现实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 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浪漫 是屈原的《离骚》 是屈原的《离骚》。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 2 .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 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 的现实主义风格。 的现实主义风格。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使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使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结构上: 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 事暂时中断, 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 直叙,一览无余; 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 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 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 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 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 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 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 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 起过渡作用。 起过渡作用。
3、诗中女子的形象。 、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 诚挚的追求、 诚挚的追求、勤劳 无辜被弃、无奈, 无辜被弃、无奈, 不能抗争命运 温柔、坚强 温柔、
归纳小结
本诗的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 从恋爱到被遗弃 的经过, 的经过,批判男 子的负心,揭示 子的负心, 当时不合理的婚 姻带给妇女深刻 的痛苦。 的痛苦。
使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使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内容上: 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 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 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 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 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 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 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 如同女主人公和“ 之间情意浓密时; 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 感情枯竭时。 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 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 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 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 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1、第一部分(1~2章节): 、第一部分( 章节) 章节 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 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 。(恋爱
章节, ①诵读1~2章节,品味语言后概括两人的性 诵读 章节 情。 简析: 简析:男:急躁、任性; 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2、第二部分(3~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第二部分( 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提问: 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 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简析:比兴手法。 简析: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 以桑起兴,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引发下文 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 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 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 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 诗又以桑设喻, 诗又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女子的容 颜由娇美润泽到憔悴衰老,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颜由娇美润泽到憔悴衰老,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