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课件全集ppt(489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课件全集ppt(489张)

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 分,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 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 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 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 水分、空气。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 树皮光滑,有的粗糙,叶片不一样,结的果实不 一样,。
练习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者这样
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观察的基本方法:看、听、摸、闻、问、量等 4、在大树前我看到: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冠。 还看到过: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藤蔓…… 5、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6、树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7、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 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作业
• 1、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 2、观察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 等 •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___、____、___组成。 • 4、树的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六个部分。
1、画简图: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2、捡树叶、果实: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3、拓印树皮: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 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 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4、做记录
记录的方法

• 树的整体形态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第 二 课 : 校 园 的 树 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

观 察 水 葫 芦 和 金 鱼 藻
剖开水葫芦观察
问题:水葫芦怎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剖开水葫芦: 1、把水葫芦用刀切开; 2、注意使用刀子的安全; 3、记录在观察记录本。

• 。 水葫芦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 水葫芦的特点
•.
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 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 有根、茎、叶等器官; 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会繁殖后代,会死亡;
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大树特点:
生长在土壤中;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 有根、茎、叶,花、结果和种子;
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大树和小草的维恩图
大树
小草
生长在土壤中, 需要阳光、水分, 空气
比较高大、茎粗、 比较硬,
有根、茎、叶,有 的会开花、结果和 种子,
生长在土壤中, 需要阳光、水分, 空气
练习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者这样
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观察的基本方法:看、听、摸、闻、问、量等 4、在大树前我看到: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冠。
还看到过: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藤蔓 …… 5、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6、树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 植物按茎分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树的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小草有根、茎、叶、花、果实吗? 小草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你觉得小草和大树有什么不同?
小草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 水分,比较矮小,茎细、比较软,有 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 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课件

材料的利用与保护
总结词
了解材料的利用价值,以及如何保护材料资源,促进可持续 发展。
详细描述
介绍不同材料的利用价值,如金属用于制造工具和机器,塑 料用于制造容器和包装等。同时,介绍如何保护材料资源, 如分类回收、减少浪费等,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03
水与我们的生活
水的特性
总结词
水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及与其他物质的差异
04
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变化
总结词
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变化对人类出行的影响
天气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出行计划,如 雨天、雪天、雾天等天气状况可能导 致人们改变出行方式或时间。
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的天气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 成,如干旱、洪涝、高温等极端天气 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结词
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详细描述
水资源保护包括减少水污染、节约用水和合理排放废水等方面。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建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及进行水 资源调配,以满足人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制定合理的水价和水资源保护政策,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如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会 对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胞受精结合,直接由母体的一部
分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指将植物的茎、叶等
器官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
03
,从而形成新的植株。
组织培养
04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细胞、组
织或器官进行人工培养,使其发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的生活需求。

2.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的运动方式。

3. 《空气与呼吸》:空气的组成、呼吸系统的构成、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4. 《水的三态与循环》:水的三态、水的循环过程、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5. 《力的作用与简单机械》:力的概念、简单机械的原理、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动物、空气、水和力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适应、空气与呼吸、水的三态与循环、力的作用与简单机械。

2. 教学重点: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的运动方式、呼吸系统的构成、水的循环过程、简单机械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模型、呼吸系统模型、水的三态演示仪器、简单机械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用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

3. 演示:利用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观察,巩固所学知识。

5. 交流: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主要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 动物的的生活与适应:生活习性:捕食、繁殖、迁徙、共生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飞行3. 空气与呼吸:空气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呼吸系统: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4. 水的三态与循环: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循环: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5. 力的作用与简单机械:力的作用:推、拉、提、压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观察记录表: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详细讲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介绍健康生活习惯。

2.第二章《动物和植物》: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生命周期。

3.第三章《天气和季节》:探究天气变化的原因,四季的特点及自然现象。

4.第四章《水和空气》:学习水的性质,循环过程以及空气的重要性。

5.第五章《力和运动》: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力的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2.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3.培养学生对天气、季节变化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让学生了解水、空气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初步认识,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第二章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第四章水的循环过程,第五章简单机械原理。

2.教学重点:第一章人体器官功能,第三章天气变化,第五章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结合教材内容,用PPT课件、实物模型进行详细讲解。

3.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4.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

5.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各章节,关键词。

2.重要知识点,图表。

3.教学难点,重点。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2)简述青蛙的生命周期。

(3)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4)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答案:(1)按时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4)推、拉、挤、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视频,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针对性讲解和练习设计。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特别是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时《物体的形状》了解物体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形状。

2.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时《水的奇妙变化》学习水的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并了解生活中水的利用。

3. 第三单元:动植物的世界,第5课时《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等,并学习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4. 第四单元:我们来探索,第7课时《磁铁的奥秘》学习磁铁的性质,如磁极、磁力等,并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探索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科学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水的利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奇妙变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水的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奇妙变化:三态变化、溶解、沉淀。

2. 水的应用:生活中水的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例子。

(2)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简要描述。

2. 答案:(1)生活中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例子:洗衣服、煮饭等。

(2)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整水的pH值,使衣服更易洗净;通过加盐,使水中的杂质沉淀,提高煮饭的口感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2. 动物与植物认识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奥秘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现象5. 磁铁与电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二、教学目标1. 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 掌握空气与水的性质,提高环保意识。

4. 理解声音与光的传播原理,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能力。

5. 了解磁铁与电的基本概念,为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空气与水的性质声音与光的传播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磁铁、电路元件等演示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等2. 学具:动植物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科学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6. 知识巩固: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框架2.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有关空气和水的资料,讨论它们的性质。

2. 答案:动植物特点描述准确,语言表达清晰。

资料收集全面,能正确阐述空气和水的性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2. 《植物的生长》: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营养需求;3. 《动物的生活》: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适应环境的能力;4. 《空气与水》:认识空气和水的性质,循环过程,人类对它们的影响;5.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物体运动状态,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物体运动状态的认识;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分类,空气与水的性质,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小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等),简单机械模型;2. 学具:学生实验包,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穿插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6.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重点知识;3. 例题及解题步骤;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你身边的科学现象;(2)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3)画出你所熟悉的动物,并注明其分类;(4)解释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种子发芽,植物吸收阳光、水分和养分,逐渐生长;(3)略;(4)空气具有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能支持燃烧和呼吸;水具有流动、溶解、蒸发的特性,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小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全套】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全套】
目录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全册课件(2019新教材)
第1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 第1单元2.水沸腾了 第1单元3.水结冰了 第1单元4.冰融化了 第1单元5.水能溶解 第1单元6.加快溶解 第1单元7.混合与分离 第1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2单元1.感受空气
第3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 第3单元2.认识气温计 第3单元3.测量气温 第3单元4.测量降水量 第3单元5.观测风 第3单元6.观察云 第3单元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水在“低温”下才能结成 冰
新知讲解 分组实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器材 试管,纯净水,温度计, 塑料杯,毛 巾,冰块,食盐。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约取 半试管的水,并测出它的温度并 记录。
新知讲解
(2)用毛巾裹住一个杯子制成保温 杯。在保温杯中装满碎冰。把试管 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 的水温的变化。
完全融化所需的 时间
7
第2组 2
第3组 1
…… ……
新知讲解 交流讨论: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冰块融化得更快?
1、温度越高,冰块融化得越快。 2、温度相同时,冰块敲得越小,融化得越快。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冰融化了你发现塑料袋外出现了什么现象?
冰融化吸热,降低了塑料袋冰外融表化的了温,度塑,料空袋气外中有的水蒸 气接触到了低温的塑料袋,水结珠成。小水珠!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蒸发的特点
)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过程要从周围物体吸热(使周围的物体温度降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