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建立逆周期的动态拨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逆周期的动态拨备体系
巴曙松 [ 2011-06-03 ]
本报告为“银行监管指标体系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基于已发生损失计提拨备的会计准则带来的顺周期性引发了各方争议,各国监管当局均尝试建立逆周期的拨备体系,本文从现行拨备制度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国际金融界关于逆周期拨备的一些探索,进而分析了目前中国实施逆周期拨备的可能性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预期损失,已发生损失,顺周期,动态拨备
从功能上说,贷款损失拨备和资本是银行吸收损失的主要途径,贷款损失拨备监管也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的监管当局开始意识到拨备制度的顺周期性对经济波动的放大作用,与逆周期资本缓冲类似,危机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主要发达国家的监管部门探索提出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前瞻性动态拨备模型,希望使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拨备能够反映银行贷款组合的预期损失。
一、国际金融界现行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存在不足
目前,关于贷款损失拨备计提的国际准则包括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国际会计准则。巴塞尔资本协议II从银行风险管理角度对贷款损失拨备和资本的功能作出了规定,并对贷款损失拨备的充足性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对银行贷款损失减值的计提和披露作出了规定。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银行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es model)计提拨备,即银行只能在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已发生损失时,才可以按照贷款的摊余成本和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之差计提贷款损失拨备,这导致拨备计提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且这种滞后性还客观上加大了顺周期性。例如此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恶化,企业信用等级下降,违约率增加,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银行需要大幅增加拨备计提,同时也导致资本受到侵蚀,强化了资本约束要求,这就使得银行为满足约束条件减少放贷能力,进一步恶化了危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2009)总结已发生损失模型导致顺周期性的原因有:利息收入在损失事件发生前被高估;损失事件发生后,已发生损失的完整信息不能及时完全掌握;模型存在内在不一致性,在资产价值的最初评估中扣除了预期损失,但在后续计量中并没有使用预期损失而是采用已发生损失确定有效利率;已发生损失滞后于可能存在的损失;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最初预期损失没有改变,但损失仍有可能以利润或损失的形式得以确认,从而使真实预期损失减少或增大;在确认任何损失前,信用风险的变化不能得到有效识别,除非信用已降低到设定的阈值以下;对如何撤销先前已确认的损失并不清楚等。
二、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前瞻性拨备
为了缓解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银行监管组织提出了前瞻性拨备(forward-looking provision)的改革方向。所谓前瞻性拨备,指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多计提拨备,用以抵御预期损失,在经济下行期就可以使用上行期积累的拨备应对增加的贷款损失,这样就能保证在经济上行期银行信贷扩张有所收敛,在下行期又不会导致银行紧缩信贷。
(一)预期损失模型
2009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修改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IAS),出台拨备计提规则的草案《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正式提出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法计提拨备。
从预期损失模型可以看出,对减值损失计量的重点在于估计金融工具初始计量时的预期现金流和后续对预期现金流的重估调整。而后续现金流估计的调整又依赖于初始预期现金流估计的准确性,因此估计金融工具初始计量时的预期现金流是预期损失模型的关键。
(二)预期现金流的估计
估计预期现金流首先需要考虑估计预期损失的时间维度,即估计整个生命期的预期损失,还是短期内的预期损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选择了估计金融工具整个生命期的预期损失,这也与银行风险管理和报告体系的联系更加紧密。
其次,需要考虑预期损失大小的估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考虑基于未来情况的预期使用现有信息估计预期损失的大小。预期损失包括现有信息提供的某特定时间段的特定计划(specific projections)的损失,如果没有可提供的信息,用基于历史数据和现有信息得到的长期损失趋势来估计预期损失大小。
第三,需要考虑预期损失的确认时间。是立即确认还是随着时间推移分批确认,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表1:三种预期损失模型的比较
模型
方法一:立即确认短期内的预期损失
方法二:使用“时间比例法”确认生命周期内的预期损失
方法三:使用带有名义子组合时间比例法
描述
在当期确认短期内的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的数额为生命期内全部的预期损失。对于优质账户,预期损失随着贷款组合的加权平均生命分配;对劣质账户,预期损失全部计入准备金账户。
这一方法类似于方法二,但对优质账户资产预期损失的确认由不同年龄的名义子组合进行驱动。这将加快特定情况下某些预期损失的确定
存在的问题
反映短期内预期损失的损失率的决定和更新难度较大
这一方法解决了利息和损失随着时间推移变化影响;但这一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是对优质资产预期损失在未来的递延确认;优劣质账户的重叠会导致潜在复杂的操作。
存在的问题同方法二一样,但如何进行子组合的分割较为复杂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没有确认预期损失估计的最终方法,其可选方法有如上三个。预期损失模型符合国际风险定价原则,防止贷款利息收入高估,有利于积累拨备。但该模型的实施成本高,且将长期预期损失估计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导致拨备计提行为仍然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
三、西班牙动态拨备制度的探索及其演变
由于预期损失模型基于长期期望损失建立拨备,因而损失覆盖能力有时并不能满足实际拨备需求,导致其有效性降低,而由西班牙银行建立的动态拨备(dynamic provision)制度虽然并非基于预期损失模型,但该模型计算的动态拨备更加保守因而更具逆周期性,也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原来的动态拨备制度
西班牙的动态拨备制度是逆周期拨备制度的一种实践。为解决信贷快速增长带来的巨大的潜在信用风险,2000年7月西班牙中央银行开始实施动态拨备制度。在该制度下,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包括三个部分:一般拨备、专项拨备和动态拨备。一般拨备和专项拨备的计提方法和未引入动态拨备制度之前的方法一致,动态拨备的公式为
其中,表示潜在风险暴露,反映专项拨备的平均水平,其中为
t年贷款总额,s代表历史长期平均损失率。银行动态拨备余额为,
设有上下限:。3倍上限是为了保证一般拨备和动态拨备总和
不会超过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4%,即西班牙国内专门从事消费者信贷的信贷机构最高的比例,也为了保证能应对3~4年的温和衰退。需要注意的是,动态拨备计入损益表,并按季度调整,且是一项非税收减免开支。
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动态拨备制度的基本思想,即
在经济上行期,专项拨备较低,,动态拨备为正,动态拨备资金开始积累;
在经济下行期,专项拨备较高,,动态拨备为负,消耗积累的动态拨备资金吸收损失。
动态拨备的计提关键在于参数s的计算,西班牙中央银行提出了两种计算方法:内部模型法和标准法。在内部模型法下,银行使用自有的历史损失数据计算s。该方法要求银行拥有至少跨越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历史数据库,且必须由监管者校对确认。